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戴胡明  汪建军 《安徽医学》2021,42(2):186-189
目的 观察合并有肋间痛的骨质疏松性胸椎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3月在安庆市立医院行PKP治疗的28例合并有肋间痛的骨质疏松性胸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记录术前、术后1天及末次随访时胸背部及肋间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测量各时间点椎体矢状面指数、椎体后凸Cobb角的变化,来评估PKP在治疗合并有肋间痛的骨质疏松性胸椎骨折的疗效。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有2例出现少量骨水泥渗漏,为椎间隙及椎体周围渗漏,未发生脊髓神经损伤、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都获随访,随访4~16个月,平均(6.5±2.5)个月。术前、术后1天、末次随访患者胸背部VAS评分为(7.12±1.32)分、(3.24±1.15)分、(1.84±0.95)分;肋间部VAS评分为(6.89±1.19)分、(3.84±1.09)分、(1.24±0.85)分;ODI评分为(41.48±4.56)分、(19.68±3.72)分、(8.86±3.92)分,椎体矢状面指数为(0.79±0.15)、(0.94±0.24)、(0.91±0.18),椎体后凸Cobb角为(19.65±4.46)°、(10.56±3.64)°、(10.54±3.62)°。5项观察指标在术前、术后1天及末次随访时的均数比较,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D-t法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胸背部、肋间部VAS评分、ODI术后1天较术前降低(P<0.05),末次随访较术后1天进一步降低(P<0.05);椎体矢状面指数术后1天较术前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天无明显减小(P>0.05);椎体后凸Cobb角术后1天较术前减小(P<0.05),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天增大不明显(P>0.05)。结论 对于合并有肋间痛的骨质疏松性胸椎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可以缓解肋间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和改善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2.
朱亚坤  范海涛  赵勇  申才佳 《安徽医学》2018,39(10):1249-1252
目的 分析闭合复位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5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41例),观察组行闭合复位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对照组则行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评定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2天、术后3个月、6个月评定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6个月通过X线片测量计算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术后6个月通过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腰背慢性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天、3个月、6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差值分别为(12.95±1.83)°、(28.24±4.25)%,均大于对照组的(11.68±1.67)°、(24.13±3.62)%(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椎弓根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多学科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8月就诊于笔者医院行多学科保守治疗(卧床休息、抗凝、镇痛、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支具固定、康复理疗)的43例OVCF患者,评价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半年及1年腰背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椎体高度、后凸畸形角度、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参数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VAS评分在就诊时、3个月、半年及1年时分别为7.4±1.3分、3.2±1.1分、2.4±1.5分和1.4±1.1分(F=73.1,P=0.000)。ODI评分在就诊时、3个月、半年及1年时分别为64.2±11.0分、31.4±9.9分、25.1±10.5分和15.1±8.5分(F=63.4,P=0.000)。椎体前缘高度在就诊时、3个月、半年及1年时分别为78.6%±4.7%、88.3%±5.7%、89.7%±5.6%和90.7%±6.1%(F=15.8,P=0.000)。椎体中央高度在就诊时、3个月、半年及1年时分别为84.9%±7.8%、93.0%±5.5%、92.2%±6.2%和93.1%±5.1%(F=4.8,P=0.008)。椎体后缘高度在就诊时、3个月、半年及1年时分别为95.6%±3.1%、94.4%±3.3%、95.5%±2.6%和95.4%±2.7%(F=0.384,P=0.765)。Cobb角度在就诊时、3个月、半年及1年时分别为17.90°±8.0°、15.40°±4.7°、16.20°±3.7°和16.60°±3.6°(F=0.326,P=0.806)。BMD值在就诊时、3个月、半年及1年时分别为-4.0±0.7SD,-3.8±0.6SD,-3.3±0.5SD和-3.2±0.7SD (F=8.798,P=0.000)。经过1年保守治疗,VAS (P<0.05)和ODI (P<0.05)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椎体前缘和中央高度恢复明显(P<0.05),椎体后缘和后凸角度没有明显改变,BMD值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 OVCF多学科保守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减少致残率,有效防止疾病进一步进展。  相似文献   

4.
白雄伟  黄章  汤文平  任飞  彭毅  张科 《安徽医学》2017,38(10):1327-1329
目的 观察Brostorm法联合踝关节镜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汉中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40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按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Brostorm法联合踝关节镜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Chrisman-Snook术式非解剖学重建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距骨倾斜角变化、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以下简称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临床疗效及手术情况,在治疗后1、6、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及稳定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8%,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距骨倾斜角(7.61±1.42)°,小于对照组(8.89±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距骨前移距离(3.09±1.21)cm,短于对照组的(5.22±1.9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观察组患者VAS评分(2.14±0.92)分,较对照组(3.21±0.95)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观察组患者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ostorm法联合踝关节镜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疗效明显,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3月~2014年3月采用锁定钢板或髓内钉治疗,并获得半年以上回访的Neer分型3部分和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切口长度、颈干角、疼痛评分、Constant功能评分、上臂前举角度、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无论Neer分型3部分或4部分骨折,髓内钉组在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上,均明显优于锁定钢板组(P<0.01),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评分、颈干角、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eer分型3部分骨折患者,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Constant评分(87.4±10.4,85.2±13.5)及前举角度(152.7°±25.3°,148.9°±21.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于4部分骨折患者,髓内钉组的Constant评分(74.6±11.4)及前举角度(127.0°±22.4°),显著低于锁定钢板组(82.1±7.5,141.7°±12.7°)。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均可获得较好效果,髓内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锁定钢板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6.
周元元  赵卫东  王慧妍 《安徽医学》2016,37(12):1525-1527
目的 评估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患者腹腔镜下完全切除与未完全切除DIE病灶对疼痛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安徽省肿瘤医院收治的45例DIE患者,经腹腔镜手术,完全切除病灶的患者纳入A组(26例),未完全切除病灶的患者纳入B组(19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12个月,A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4.79±0.95)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VAS评分为(9.82±1.59)分,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IE患者经手术完全切除病灶,疼痛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王高远  李博  王瑞  徐洪港  徐斌 《安徽医学》2017,38(11):1399-1402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胫骨端保残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6例ACL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胫骨端保残重建ACL组(保残组)和清除胫骨端韧带组(对照组),术前及术后第12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IKDC)及本体感觉评分的差异。结果 保残组患者术前IKDC评分为(49.54±5.17)分,本体感觉评分为(16.14±1.04)分,术后第12个月IKDC评分为(89.61±5.21)分;本体感觉评分为(7.04±0.79)分。对照组患者术前IKDC评分为(48.64±5.26)分,本体感觉评分为(16.28±0.98)分,术后第12个月随访IKDC评分为(88.15±4.98)分,本体感觉评分(10.43±0.84)分。两组患者术后的IKDC和本体感觉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残组术后的本体感觉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胫骨端保残单束重建ACL对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Cobb角的可行性与可重复性。方法 4名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住院医师)分别使用Surgimap软件和传统测量法对67例AIS患者术前标准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的冠状位主弯Cobb角及矢状位胸椎后凸角(TK)、胸腰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进行测量,记录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测量时间。对4名医师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可信度分析),对3名住院医师两次测量结果进行观察者内一致性检验(可重复性分析)。结果 使用Surgimap软件和传统测量法测量的主弯Cobb角分别为49.4°±8.2°和41.4°±15.6°,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绝对平均差值为8.29°±4.36°;测量时间分别为(5.2±0.7)min、(8.8±1.5)min,测量时间差为(3.6±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1)。可信度分析显示,4名医师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冠状位主弯Cobb角和矢状位TK、TLK、LL均有极佳或好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72、0.924、0.875、0.962)。可重复性分析显示,3名住院医师前后2次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冠状位主弯Cobb角和矢状位TK、TLK、LL均有极佳或好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为0.875~0.984)。结论 Surgimap软件测量Cobb角优于传统测量法,具有效率高、学习曲线短、数据可统一导出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股骨头坏死后对颈干角发育的影响。方法 在52例单侧股骨头坏死的儿童骨盆X线平片上,进行颈干角的测量(包括患侧和健侧),并按照年龄及病情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52例股骨头坏死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右侧20例,左侧32例,按照Catterall标准:Ⅰ、Ⅱ型分别有7例和16例(A组),Ⅲ、Ⅳ型分别有21例和8例(B组)。颈干角患侧148.9°±13.3°,健侧156.1°±10.2°,健患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组颈干角患侧较健侧小6.2°±2.3°,B组颈干角变小9.8°±3.7°,A、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发病年龄<9岁患儿组颈干角患侧较健侧小7.3°±3.1°,≥9岁患儿组颈干角小9.2°±4.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股骨头坏死会影响股骨颈的发育和塑形,使颈干角变小,且病情越严重,后遗影响可能越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截骨术结合白芍总苷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矢状位平衡与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影响。[方法] 纳入择2012年8月-2017年2月在十堰市太和医院诊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两组都给予截骨手术治疗,由同一组高年资关节外科医生主持下进行手术操作,对照组在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白芍总苷治疗,治疗观察3个月。[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87.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ESR与Cobb角分别为(15.33±8.24)mm/h和(-8.22±2.49)°,对照组分别为(24.42±5.39)mm/h和(-3.49±1.2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都明显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脑脊液漏、溃疡疾病、肝肾功能异常、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3.6%)明显少于对照组(16.4%,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都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截骨术结合白芍总苷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应用有利于重建矢状位平衡,降低ESR,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剜除术(TUKEP)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PK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太和县中医院收治的BPH患者124例,按手术方式分为TUKEP组与TUPKP组,每组62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前列腺质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及最大尿流率(Qmax)等临床资料。结果 TUKEP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87.08±26.03) mL、(1.27±0.52) d、(2.54±2.14) d和(11.44±4.37) d,均低于TU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IPSS、QOL评分及Q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TUKEP组患者IPSS、QOL评分及Qmax分别为(8.72±1.72)分、(1.64±0.32)分和(15.71±1.71)mL/s,TUPKP组患者分别为(9.10±1.41)分、(1.55±0.34)分和(1.55±0.34)mL/s,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及其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KEP与TUPKP均可以有效改善BPH患者排尿困难症状,TUKEP在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3D打印个性化胫骨结节截骨在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复发性髌骨脱位11例患者(11膝)临床资料,予术前打印出1:1的假体模型,测量髌骨脱位的相关数据,制定个体化的截骨手术计划,并最终在实体上操作。术后采用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及测量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距(TT-TG)值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11例患者(11膝)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30个月,平均(15.0±6.8)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感染及关节黏连等并发症,未再出现脱位情况,髌骨外推及恐惧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评分由术前(59.4±3.2)分提高至术后(92.0±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ujala评分由术前(60.5±3.5)分提高至术后(93.0±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TG值由术前(24.1±1.1)mm降低到术后(11.6±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个性化胫骨结节截骨术能够有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经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0名,男性74例,女性26例,患者年龄62~86岁,平均年龄73.5岁。病程1~15天,骨折椎体范围为T7~L4,其中单椎体76例,双椎体24例。记录患者术前与术后VAS、JOA评分、Cobb角变化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患者VAS、JOA评分、及Cobb角术前分别为8.25±1.85、12.35±6.05、25.30°±5.60°,术后12h分别为1.25±0.45、23.20±2.20、12.20°±2.56°,术后所有患者胸腰背部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椎间隙骨水泥渗漏或椎管内骨水泥渗漏情况。结论 PKP可显著缓解腰背疼痛,减少腰背后凸畸形,增强椎体稳定性,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方式手术治疗足部Lisfranc骨折脱位的中短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3月间内侧柱与中间柱损伤的Lisfranc骨折脱位,均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4例。根据使用的内固定物不同分为两组:螺钉固定组(螺钉组,12例)和跨关节钢板固定组(钢板组,1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软组织愈合情况,术后6个月及取出内固定物后3个月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螺钉组软组织均愈合良好,钢板组有1例切口局部皮肤坏死;螺钉组及钢板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2.04±16.03)min和(72.58±22.83)min,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个月,螺钉组与钢板组的AOFAS评分分别为(76.83±4.60)和(65.46±6.80),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VAS评分分别为(2.74±0.43)和(3.03±0.5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取出内固定后3个月,螺钉组和钢板组的AOFAS评分及VA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螺钉及钢板固定足部Lisfranc骨折脱位均可获得良好效果,螺钉组的手术时间相对较短,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5.
刘祥法  刘鹏 《安徽医学》2020,41(3):327-329
目的 观察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在阜阳市太和县人民医院骨科就诊的1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88例。治疗组患者接受TLIF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TLIF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32%vs 88.64%),VAS评分、JO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4.75±0.98)分vs(3.47±1.04)分,(10.59±2.54)分 vs(5.81±3.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JOA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治疗组患者无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 TLIF联合补肾活血方可以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功能活动,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薛亚辉  宫小勇  郑伟  李永强 《安徽医学》2016,37(11):1418-1421
目的 分析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在前列腺增生(BPH)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BPH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将30例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设为TUERP组;将30例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患者设为PKRP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与残余尿(PVR),以及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前列腺切除率、术中膀胱冲洗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结果 TUERP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0.09±13.14)min较对照组(56.87±12.43)min下降(P=0.045),术中出血量(115.34±31.34)mL 较对照组(135.45±41.14)mL减少(P=0.037);前列腺切除重量(42.34±16.34)g高于对照组(33.56±14.79)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术后膀胱冲洗时间(17.45±5.78)h较对照组(11.12±6.98)h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IPSS评分、QOL评分、Qmax、PVR结果均较术前改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ERP术式与PKRP术式治疗BPH均有显著疗效,TUERP术式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骨折术后心理状态、疼痛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4年8月浙江省黄岩区中医院骨科病房住院患者72例, 将实施心理护理前36例作为对照组, 实施心理护理后36例作为观察组, 比较两组心理状态、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术后72h 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39.38±5.47、39.21±6.14分;观察组术后72h 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36.31±5.32、36.35±5.66分, SAS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2.41, P<0.01), SDS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2.05, P<0.01);对照组疼痛评分入院时、术后24h、术后72h分别为8.52±1.41、7.25±1.81、6.36±1.57分, 观察组疼痛评分入院时、术后24h、术后72h分别为8.74±1.38、6.37±1.45、4.42±1.48分, 术后24h疼痛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2.28, P<0.01);术后72h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更明显(t=5.40, P<0.01);对照组护患沟通、护理主动性、服务态度分别为4.23±0.42、4.18±0.43、4.16±0.46分, 观察组护患沟通、护理主动性、服务态度分别为4.51±0.44、4.41±0.38、4.39±0.48分, 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2.76, P<0.01)。结论 心理护理能改善骨折术后心理状态和疼痛, 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关节镜下跟骨刺切除治疗老年难治性跖筋膜炎的疗效。方法 纳入2014年1月到2017年6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跖筋膜炎患者22例。纳入患者年龄均≥70岁,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并经多种方法治疗后疼痛缓解不明显,接受关节镜下骨刺切除并部分跖筋膜松解术。记录患者术后恢复日常行走的时间。分析患者术后1个月时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跟痛症评分(CS)以及术后6个月12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12)评分,并与术前数据进行比较以评定手术疗效。结果 22例患者术后恢复日常行走的平均时间为(12.4±5.5)d。术后2例双足跖筋膜炎患者失访,共20例患者(22足)完成随访。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VAS评分和CS均改善[0.7(0.0~3.2)vs 5.3(3.8~7.0),Z=2.1,P<0.01;87.0±11.3vs 38.9±10.1,t=14.2,P<0.01]。术后6个月SF-12生理和心理评分均较术前升高(50.9±10.7 vs 45.3±9.6、47.2±9.2 vs 34.2±10.6,t=4.3、4.1,P均<0.01)。结论 关节镜下跟骨刺切除并部分松解跖筋膜可有效缓解跖筋膜炎患者症状,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肾周脂肪梅奥粘连概率(MAP)评分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APN)术前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由同一术者行RAPN的229例T1aN0M0期肾肿瘤患者资料。患者年龄为(53.14±11.84)岁;男145例,女84例;左侧肾肿瘤122例,右侧肾肿瘤107例;术前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100.24±24.35)mL/(min·1.73 m2)。根据MAP评分将患者分为MAP低分(≤ 3分)组175例和MAP高分(>3分)组54例,比较两组之间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 229例患者RAPN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转为根治性肾切除术或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为(140.57±41.05)min,术中出血量为(98.56±65.38)mL,总输血率为7.9%(18/229),术后住院时间为(6.41±2.39)d。4例患者未阻断肾动脉,13例患者为选择性分支动脉阻断,其余患者均为肾动脉主干阻断,肾脏热缺血时间为(17.73±7.91)min。13例Clavien-Dindo分级Ⅱ级的患者围手术期进行输血治疗,4例患者因术后出血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栓塞止血,1例因出血而再次急诊手术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平稳出院。术后随访1年,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末次随访时eGFR为(94.40±22.63)mL/(min·1.73 m2),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MAP低分组患者比较,MAP高分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152.51±39.53)min vs(136.91±41.15)min,P=0.015],术中出血量较多[(123.11±93.15)mL vs(94.75±59.89)mL,P=0.029],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较高[Ⅰ级45例(83.3%)、Ⅱ级8例(14.8%)、Ⅲ级1例(1.9%)vs Ⅰ级165例(94.3%)、Ⅱ级7例(4.0%)、Ⅲ级3例(1.7%),P=0.019],术后住院时间较长[(7.04±3.32)d vs(6.21±2.01)d,P=0.027]。结论 MAP评分能提前评估RAPN术中肾脏和肿瘤游离时间延长、出血量增加的风险,指导临床医师术前做好手术规划。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Lenke 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应用选择性置钉法进行后路三维矫形术的疗效,并比较不同置钉密度对术后矫形参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脊柱外科行脊柱侧凸后路矫形+选择性融合内固定术的Lenke Ⅰ型AIS患者。参考文献定义置钉密度为置钉数量/(融合节段×2),按置钉密度将患者分为高密度组(置钉密度>0.7)和低密度组(置钉密度≤ 0.7),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术后2周手术矫正率、术后2年手术矫正率、2年矫正率丢失及矫正比率。结果 纳入Lenke Ⅰ型AIS患者36例,男11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13.97±1.89)岁。高密度组23例、低密度组13例,置钉密度分别为0.80±0.04、0.64±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99,P<0.01)。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使用椎弓根螺钉的品牌、术前冠状位主弯Cobb角、术前侧屈位Cobb角、术前侧凸柔韧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与高密度组比较,低密度组患者术后2周冠状位主弯Cobb角、手术矫正率及术后2年冠状位主弯Cobb角、矫正率丢失均无明显劣势(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周手术矫正率、矫正比率及术后2年矫正率丢失与置钉密度均无明显相关性(r=0.149、0.348、0.217,P=0.387、0.874、0.177)。结论 对于柔韧性较好的Lenke Ⅰ型AIS患者,使用选择性置钉进行矫形时适当减少置钉数目可能不会对术后近期和中期疗效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