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房性逸搏_夺获二联律是一种甚为少见的心律失常。1967年Schamroth报告1例 ,表现为窦性P与逸搏P′波交替出现。除该例和最近Barthwal与Agarwal报告的1例外 ,尚未见其他报道。本文报告2例并阐明其产生机制。例1患者女性 ,75岁。心电图 (图1)下三行均呈房性二联律 ,P、P′波交替出现 ,形态略不同 ,以V2 明显。P′_R间期0.16s,P_R间期0.23s,P_P′间期较P′_图2梯形图中条状阴影示有效不应期 ,S.窦性激动 ,E.逸搏激动 ,说明见正文。P间期显著延长。此特征亦可能为房性期前…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40岁,因胸闷心慌10天,心电图(附图)基本节律为房性交界性,R—R间期0.88s,Ⅱ、V_1导联均可见到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群,形态各异,联律间期不等,Ⅱ导R_4提前出现,QRS形态正常,其前有窦性P波,V_1R_(2、5、10)均提前出现,QRS宽大畸形,R_2呈右束支阻滞型,R_(5、10)为左束支阻滞型,仔细辨认宽大畸形QRS前均有相关的窦性P波,P—P间距1.12s。心电图诊断:①交界性逸搏②逸搏夺获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74岁。临床诊断:冠心病。附图为动态心电图CM_1,CM_5导联记录,窦性心律伴房性期前收缩(PAS)二联律。PS的P′波埋于前1心搏的T波下降支,联律间期固定,P′-R间期均为0.17~0.18s,略长于窦性激动的P-R间  相似文献   

4.
逸搏-夺获伴交替性不同形态的室内差异传导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45岁。临床诊断:心肌炎后,病窦综合征。24h动态心电图示窦性静止,交接性逸搏(图略)。图1为3通道动态心电图CMV1连续的心电记录。箭头所示为窦性P波。P P间期为0.6~1.68s(频率36~100次/min)。除P9、P15、P16外,其余P波均落在T波上,频发交接性逸搏夺获二联律,长R R间期为1.2s,短R R间期为1.16s,时呈长短交替;夺获的R偶联间期基本固定0.48s,QRS波呈多种形态:R27、R28为窦性正常下传;R3、R7、R22、R26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形态;R15、R18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形态;R11、R13呈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形态;其余夺获的QRS…  相似文献   

5.
患者植入起搏器后出现起搏-反复搏动二联律和起搏-窦性夺获二联律在临床上并非少见,现列举3例予以解读.例1 患者男性,58岁,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AAIR起搏器2年.设置的基本起搏周期1 000ms,频率60~120次 / min.心电图(图1)未见窦性P波,可见心房起搏P′-QRS-P--QRS波群序列,以二联律形式重复出现,R-P-间期0.40s,P--R间期0.12s,起搏逸搏周期0.84s,频率71次 / min.心电图诊断:AAI起搏伴房性反复搏动二联律,起搏器功能未见异常,房室交接区双径路传导.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47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连续Ⅱ导联(附图)示窦性P-P(未央P′波)间期0.58—0.80s、间歇出现房性早搏(P′)二联律、联律间期(0.58—0.60s)相等,回归周期0.60—0.72s、P′形态变化大:有逆行、正负双相及直立双峰多种。所有窦性P下传继正常ORS波,而P′均未下传。下行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70岁。临床诊断: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电图(附图)示缓慢的窦性节律,V_1的P-P间距长达2.12s左右,这可能是3:1—2:1的窦房阻滞表现。全图基本表现为逸搏-夺获二联律,逸搏间期恒定为1.20s,夺获间期亦相对恒定(R'-P约0.64—0.68s),心室夺获的P-R间期约0.22—0.24s,QRS波群形态正常。V_1导联的各逸搏QRS呈动态性变化,即中行V_1的R_(2、4、6、8、10)从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型开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72岁。临床诊断:喘息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Ⅰ°-Ⅱ°心衰。1999年5月4日查心电图(见附图)示:P波呈2两种形态交替,在V_1导联最为清楚:1种P渡呈正负双向,P-R间期为0.12 s,为窦性P波;另1种P波呈钝圆尖角形,为左房性期前收缩,P′-R间期为0.22 s。其它各导联均可显示二联律,尤以V_5导联亦较明显,窦性QRS后的T波与左房性期前收缩  相似文献   

9.
周江  王丽颖 《心电学杂志》1996,15(2):110-111
患者男,33岁,因心悸、胸闷就诊。体检:心率50次/min,可闻及早搏,未闻及杂音。X线胸透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临床诊断:心动过缓。心电图Ⅱ导联连续记录(附图)见P-P间距不等,P波呈3种形态,P_(1、2、6—8)直立,系窦性P波,窦性周期1.12—1.20s,窦性频率52次/min;P_(3、4)为倒置P波,联律间期0.06s,P_3为房性早搏,上行P_(4、5)和下行P_5为平坦或双相介于P'(或P~-)、P两种形态之间。P_3-P_4间距大于窦性间距,为1.32s,故下行P_4考虑为房性逸搏。上行P_3-P_4、P_4-P_5、下行P_4-P_5间距介于窦性周期与逸搏周期之间,上行P_(4、5)、下行P_5迥异于窦性P波和异位P波,考虑为窦性与房性逸搏的融合波;QRS波群呈R型,为室上性。心电图诊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34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附图)为V_3导联连续记录,推测窦性基本周期为1.01—1.09s,提早的P′_4、P′_8、P′_(12)形态与窦P一致,配对间期0.74—0.76s,呈等周期代偿,下传的QRS 波呈右束支阻滞型(时限0.15s);提早的R_2、R)6、R_(10)、R_(14)呈左束支阻滞型(时限0.16s),配对间期0.44s,代偿间歇不完全。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频发窦性早搏伴室内差异传导,呈二联律,(3)频发室性早搏,呈四联律。  相似文献   

11.
二度窦房传导阻滞伴逸搏-夺获二联律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56岁。因头晕、乏力7年,发作性胸痛1月就诊。体检:BP113/83mmHg。颈静脉无怒张。心界不大,心率50次/min,心律不齐,A2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30岁,因心慌、气短、头晕2h 就诊。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ATP20mg 于5s 内静脉注射,注完后约11sPSVT 终止。附图为复律时心电图Ⅱ导联连续记录:PSVT 终止后0.82s 恢复窦性心律,P-P间距0.57—0.68s(未夹P′波),QRS 波群形态正常。P-R 间期长、短两组反复出现,短P-R 间期0.16—0.22s,长P-R 间期0.33—0.39s,长、短P-R 间期互差大于60ms,符合房室结内双径路诊断。凡长P-R 间期的QRS 波终末部都隐藏有1个直立未下传的房性P′波,多呈二联律,联律间期大致相等(0.36—0.40s)。ⅡbP_6开始每间隔1个P 波下传受阻直至ⅡcP_7。心电图诊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66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附图)示:窦性心律,77次/min,可见提前发生的P′-QRS-T波群,P′波形态与基本波形略异,QRS波群呈室上性型,偶联间期相等,代偿间歇不完全,为房性期前收缩。期前收缩后连续3—4次QRS波群呈室上性型,其前无相关P′波,频率71次/min,较窦性心律稍慢,为加速性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QRS′波群前可见无关的窦性P波,P-R′〈0.12s,且不固定,QRS′波群与窦性P波形成干扰性房室分离。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房性期前收缩致加速性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与窦性P波形成干扰性房室分离。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58岁,间歇性胸闷、心悸10年,加重2天.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入院时心电图(附图)P_(v_5)呈两种形态,前段P波直立,为窦性P波,P-P间距0.70s,频率86次/min,大多数未下传,与QRS波无关,部分P融合在QRS和ST-T中,其中R_3、4为窦P下传,P-R间期0.18s.后段P倒置,为交界区逸搏逆传夺获心房,R-P’间期0.16s;QRS波呈R型,振幅略有差异,分析有3种来源.梯形图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72岁,因心跳气短而住院。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功能四级。 附图为Ⅱ、V_1导联ECG。Ⅱ导联P波直立,P—R间期0.16s,QRS0.12s,为CLBBB型。可见提前的房性异位P波(房早),联律间期0.34~0.39s之间。R_3后的房性异位P′波的联律间期0.36s,其前的R—R间期0.70s,房早P′波能下传心室。从第二个房性异位P′波开始均未下传,因为其前的R—R间期长达0.80~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59岁。因心悸、胸闷、气促2周,加重3天就诊。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电图Ⅱ、aVF导联(附图)示:窦性心律,心率73次/min,可见提前发生的P′-QRS-T波群,P′-R间期0.15s,偶联间期相等,代偿间歇不完全,为房性期前收缩。在每次房性期前收缩后,连续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22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附图(见第170页)为V_1导联连续描记:P波直立,P-R间期恒定为0.12秒,其后之QRS波正常。提早之P′波,联律间期固定为0.50秒,呈二联律。P′-R′为0.14-0.20。秒,P′后之QRS波形态多变,分别为LBBB型、RBBB型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型3种。QRS形态及P′-R′的变化均与其前周期长短无关。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68岁。临床诊断:冠心病。附图为V_1导联,见窦性P波规律出现,频率61次/分,Pv_1呈双向,P-R间期0.18秒,并可见异位P′波规律出现,联律间期不等,P′-P′间期为1.12—3.52秒,长P′-P′间期约为短P′-P′间期的3倍,可考虑为房性并行心律,并行灶频率稍有不齐。P′_3后无代偿,表现为间位性,但包含房性P′波的2个窦性P波间期(0.88抄)小于1个正常窦性周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70岁.因反复心悸、气促10余年,加重4天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Ⅱ导联连续记录(图1)可见P波呈两种形态:一种为直立的窦性P波,P-P间期0.75s,心率80次/min,另一种为提前出现的倒置P′波,P-P′间期不等,P′-P′间期分别为2.24、2.14、2.16及6.61s,它们之间存在最大公约数(1.09± 0.03s),因此考虑为房性并行心律.两种形态的P波及P′波后均未继以QRS波群,P或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心房由窦房结及心房起搏点所控制,心室由心室起搏点所控制,形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31次/min.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房性并行心律,室性逸搏心律.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50岁,患冠心病6年。1987年6月22日左胸痛伴心慌气短,当日ECG诊断:逸搏-早搏-夺获形成的三联律。心电图V_1导联(附图,见第102页):每3个心室波群为一组,被最长的R-R间期1.39s分开。每组以其前后无相关P波的交界性逸搏为首,心室波群呈rS,T波直立,在交界性逸搏内有与之干扰的窦性P波,正负双相的窦性P的负相位于逸搏QRS末端。每组的第2个心搏提前出现,呈rS,其前有直立的P波,P-R间期0.07s,T波倒置,R-R间期0.69s,此为交界性早搏。每组的第3个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