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玻璃体手术巩膜穿刺孔嵌顿的眼内组织是否表达了与血管生成相关的生长因子及其受体。 方法 在玻璃体手术中,共取10例从巩膜穿刺孔脱出的眼内组织。冰冻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A, PDGF-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β1)及其受体。 结果 脱出的眼内组织包括:视网膜和玻璃体组织各3例、变性的红细胞2例,睫状体和纤维组织各1例。VEGF和bFGF及其受体在所有标本均为阳性,PDGF-A、TGF-β1及其受体仅在大部分标本阳性。阳性染色包括了视网膜的细胞、睫状体色素细胞和非色素细胞、纤维细胞和部分玻璃体内的细胞。 结论 嵌顿在巩膜穿刺孔的眼内组织表达了与血管生成相关的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可能会参与前段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34-37)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flt-l在各种病变角膜的表达和可能的作用。方法:收集正常周边角膜和角膜缘组织11例和各种病变的角膜标本32例。冰冻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标本内VEGF及其flt-1,分析其VEGF的表达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VEGF在血管化和非血管化角膜标本均为阳性,在角膜上皮和病变基质表达较强;flt-l在大多数标本呈现阳性反应。在基质和内皮病变角膜VEGF表达高于正常角膜的表达(P<0.05),在浸润炎症细胞和增殖组织中的表达与角膜混浊程度、新生血管面积呈正相关(P<0.05)。结论:各种病变角膜均表达了VEGF及其受体,VEGF在角膜损伤的修复和新生血管化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定量检测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型生长因子(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前后在泪液中的浓度变化,探讨它们对LASIK术后角膜愈合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方法对26例(52眼)患者实施手术,于LASIK术前及术后24h、48h、1周及1个月在患者眼结膜囊内抽取泪液标本,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检测。结果在LASIK术前及术后1个月随访期间,EGF在泪液中的浓度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于术后24h浓度降低(P〈0.05),48h后恢复至术前水平,bFGF浓度增加(P〈0.05)。结论LASIK术后反应轻微,组织损伤小,Haze形成少或无,EGF的表达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变化。TGF—β1于术后24h浓度降低,使其对EGF的抑制作用降低,促进细胞的增生和移行。bFGF浓度增加,促进角膜细胞分裂、趋化和移行,有利于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在各种病变的角膜表达和可能的作用.方法共收集32例角膜移植术时切除的各种病变角膜标本,另收集了11例正常周边角膜.冰冻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标本内bFGF及其受体flg和整合素αvββ.将病变组织表达强度与临床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bFGF在全部和flg在大部分正常角膜和病变角膜标本表现阳性,在病变角膜上皮或基质表达较正常角膜强(p<0.05),αvβ3仅在病变角膜表达.bFGF的表达强度在浸润细胞和增殖组织与角膜混浊程度正相关,在增殖组织和新生血管与新生血管面积正相关(p<0.05).结论各种病变的角膜均表达了bFGF及其受体,对角膜损伤的修复和新生血管化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硝酸银化学伤后大鼠角膜和正常角膜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揭示两者与角膜新生血管的相关性。方法10只大鼠左眼角膜硝酸银化学伤后为实验组,右眼为正常对照组,伤后15d行免疫组织化学法定位及Western blot定量检测样本角膜PEDF、VEGF等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实验组角膜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强表达,PEDF未见表达或弱表达。正常组角膜PEDF高表达,VEGF弱表达,bFGF几乎不表达。Western Blot分析:实验组角膜PEDF表达明显下降(t=8.0049,P〈0.01),VEGF表达显著升高(t=48.3637,P〈0.01)。结论角膜严重化学伤后新生血管抑制因子PEDF破坏,刺激因子VEGF产生增加,PEDF/VEGF比值降低,角膜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后角膜组织表达转移生长因子-β1)、Ⅰ、Ⅲ型膛原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影响,探讨羊膜移植减轻瘢痕形成的部分机制。方法:对10只新西兰白兔双眼行PRK,术后1眼立即行角膜表面羊膜移植术,另眼作为对照。于术后4周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结果:羊膜移植组角膜上皮与基质中角膜基质细胞及胶原纤维TGF-β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弱,前角膜基质表达Ⅲ型胶原和FN亦明显较对照组减弱。角膜基质Ⅰ型胶原表达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羊膜能抑制PRK后角膜组织TGF-β1、Ⅲ型胶原和FN的表达,羊膜移植后瘢痕形成轻可能部分与羊膜调节组织TGF-β1、Ⅲ型胶原和F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近视患眼角膜上皮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转化生长因子 βⅠ型受体 (TGF -βRⅠ )和白细胞介素 1Ⅰ型受体 (IL -1RⅠ )的表达。方法 :将PRK术中获取的角膜上皮细胞制成细胞涂片 ,ABC法检测。结果 :EGFR、TGF -βRⅠ和IL -1RⅠ在全部标本表达 ,强度依次为EGFR >IL -1RⅠ >TGF -βRⅠ。结论 :近视患眼角膜上皮细胞表达此三种受体 ,推测PRK术后此三种受体参与角膜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8.
林志荣  张朝然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9,9(2):80-82,I0001-I0002
目的观察小鼠角膜上皮缺损与角膜新生血管发生发展的关系,初步探讨新生血管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溶性受体(soluble VEGF receptor-1,sFlt-1)含量的变化趋势。方法正常成年雄性昆明小鼠294只,平均分为2组,分别接受角膜缘损伤加角膜上皮刮除(A组)和单纯角膜上皮刮除(B组)2种处理,干预后1、3、5、7、10、14d取角膜,分别行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eosin,HE)及过碘酸-希夫染色,铺片,免疫荧光标记血管内皮细胞,非变性蛋白印迹分析各时间点结合态和游离态VEGF蛋白含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对应时间。sFlt-1信使核糖核酸(message ribonuclei cacid,mRNA)的表达强度。结果两组均成功诱导角膜新生血管。除第14天外,A组各时间点新生血管面积均高于B组,但前者上皮修复延迟,早期炎性细胞浸润程度亦较高,晚期角膜部分结膜化。A组各时间点VEGF总蛋白及游离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B组;sFlt-1 mRNA表达于早中期下降而后期上升。结论持续一定时间的角膜上皮缺损可相对减少sFlt-1的表达,增加游离VEGF,诱导血管生成;角膜缘损伤通过加重上皮缺损程度,增加血管形成。(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9,9:80—82)  相似文献   

9.
人角膜上皮干细胞的识别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Chen Z  Sun HM  Yuan XY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1):1014-1019
目的 探讨人角膜上皮干细胞的分子标记。方法 对人角膜和角膜缘部位行组织学检查以分析角膜缘解剖结构。对人角膜切片和整个角膜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检测中央角膜和角膜缘部位未分化标记,如核蛋白p63、乳腺癌抵抗蛋白(ABCG2,BCRP1)、烯醇化酶α、整合素拍、胡及β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细胞角蛋白19(CK19)、14(CK14)及转铁蛋白受体(CDT1)的表达,经荧光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对角膜中部和角膜缘上皮细胞的mRNA进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原位杂交以检测其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角膜缘部位横向切片显示角膜缘上皮细胞为乳头放射状排列,对应于Vogt栅栏环境。未分化标记整合素β1、EGFR、烯醇化酶α及CK19在角膜缘基底细胞胞质染色较表层细胞更强;p63、ABCG2、整合素胡蛋白仅见于角膜缘基底部上皮细胞。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和RT—PCR结果显示角膜缘表达p63、ABCG2、整合素胡蛋白及mRNA。原位杂交显示p63仅表达于角膜缘基底层细胞。结论 角膜缘上皮呈乳头放射状排列,角膜缘干细胞群具有复合标记:p63表达于细胞核、ABCG2表达于胞质、整合素胡表达于胞膜。采用这些标记复合体,可将角膜缘干细胞群与其他上皮细胞区分。  相似文献   

10.
张奕霞  张明昌 《眼科研究》2007,25(9):663-666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γ在大鼠碱烧伤角膜中的表达及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96只大鼠随机分为烧伤组和烧伤治疗组,在碱烧伤不同时期检测角膜新生血管(CNV)的长度、面积;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和吡格列酮,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两组不同时期的PPAR-γ、VEGF、bFGF的表达。结果PPAR-γ在正常角膜中不表达,随着CNV的发生发展,PPAR-γ、VEGF、bFGF的表达均增加。毗格列酮治疗组CNV发生延迟、生长抑制,VEGF、bFGF表达较对照组下降。结论PPAR-γ参与CNV的发生、发展。吡格列酮对鼠CNV的抑制作用是通过下调VEGF、bFGF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