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华法林抗凝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门诊复诊和电话随访的方式,对11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进行调查,记录患者抗凝认知、治疗依从性、社会支持情况及抗凝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15例患者中,发生出血的患者为24例(占20.9%),发生栓塞的患者为11例(占9.5%),抗凝认知得分和社会支持得分是患者发生抗凝相关并发症的显著预测因子。结论华法林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及其照护者抗凝知识的指导,同时强调社会支持对患者术后抗凝治疗效果的重要性,降低华法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的调整策略及年龄、性别、体重与华法林抗凝剂量、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192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华法林抗凝调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方法,分析年龄、性别、体重和华法林剂量、INR值的关系,观察其抗凝效果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1例患者因过量服用华法林出现颅内出血死亡,1例过量出现严重皮下出血及鼻出血,1例出现腔隙性脑梗死,2例单用华法林效果不佳,合用拜阿司匹林后INR可调整到目标范围,其余患者效果较好,无严重出血及血栓形成。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维持剂量个体差异较大,与年龄、性别、体重无关;抗凝治疗维持INR在1.8-2.5间较为适宜,不增加出血及血栓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患者对华法林抗凝认知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华法林抗凝临床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华法林抗凝认知情况调查表,以及Zung焦虑自评量表、Zung抑郁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门诊复诊和电话随访的方式对115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抗凝认知得分为4~15(9.34±2.91)分,认知程度差者占40.0%,认知程度一般者占34.8%,认知程度好者占25.2%;认知程度主要影响因素为社会支持度、抑郁程度和现居住地。结论:患者抗凝认知程度尚待提高,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进行华法林抗凝相关知识的宣教,特别是对于社会支持较差、有抑郁倾向或抑郁症状以及现居农村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院外早期抗凝监测的依从性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订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抗凝监测依从性问卷、华法林抗凝治疗认知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门诊复诊和电话随访的方式对115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6个月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早期抗凝监测依从性得分为(2.73±0.84)分,63.5%的患者依从性好,36.5%的患者依从性差;监测依从性与华法林抗凝认知情况、文化程度、客观支持和就业情况呈正相关(P〈0.05)。结论患者抗凝监测依从性尚待提高,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华法林抗凝相关知识的宣教,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客观社会支持较差以及抗凝认知不足的在岗患者,以提高其对术后华法林抗凝监测的重视,降低抗凝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华法林抗凝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30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记录一般资料、疾病资料、抗凝认知情况、抗凝治疗依从性、社会支持情况,以及抗凝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有效问卷260份。260例患者共发生并发症73例(28.1%),其中发生出血56例(21.5%),发生栓塞17例(6.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受教育程度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居住地域、抽烟史、嗜酒史、病程长短、治疗依从性、社会支持得分、认知水平得分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域、抽烟史、嗜酒史、病程长短、治疗依从性、社会支持得分、认知水平得分是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华法林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及其照护者进行华法林抗凝知识的宣传教育,重视社会支持对患者术后抗凝治疗效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影响华法林抗凝疗效的人口学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维持剂量的人口学因素,以指导术后的抗凝治疗.方法:收集85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资料,分别将华法林维持剂量与性别、年龄、体表面积、吸烟、饮酒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这些人口学因素对华法维持剂量的影响.结果:(1)女性患者华法林的维持剂量和 PT-INR(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都要比男性患者小.(2)华法林维持剂量与年龄呈负相关(r=0.250,P<0.001),与体表面积呈正相关(r=0.337,P<0.001).(3)年龄和体表面积可以解释华法林维持剂量个体异的17.9%.结论:本研究证实一些人口学因素例如年龄和体表面积可以解释华法林维持剂量的部分个体差异,接下来还需进一步地探讨其他因素,例如遗传因素对华法林剂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层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效果、安全和影响因素。方法本组15例,年龄18~46岁,常规服用华法林,根据INR值调整量,观察患者INR值、栓塞、出血事件等情况,随访3a。结果男性INR值(1.82±0.67),女性INR值(1.79±0.64),皮肤、黏膜出血和牙龈出血各1例,血尿2例,其余患者未见出血和栓塞倾向。结论基层医院加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监测和指导,规范抗凝治疗,减少出血和血栓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抗凝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98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待心包、纵隔引流液量〈20mL/h,应用肝素作为桥接抗凝剂300-400U/h静脉泵人,维持APTT在45~50s范围内。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开始口服华发令2.5~5mg,每日根据PT-INR值调整华发令用量,待INR值达到理想值时,停用肝素,微调华发令用量,直至测算出最合适的维持量。结果98例患者术后早期抗凝期间,无栓塞病例,少许轻微出血事件,调整用量后好转,其余患者效果良好。结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应用肝素+华发令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及其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经验。方法本组176例行机械瓣膜置换的患者,术后待胸部引流管的引流量<20 ml/h,开始予肝素300~400 u/h,拔除气管插管后开始予华法林5 mg/d口服,待PT>22.5 s,APTT>60 s,PT-INR>1.6时停用肝素,口服华法林(2.5±0.8)mg/d,单一主动脉瓣置换者PT-INR(1.8±0.3),其余PT-INR(2.2±0.4)。结果本组应用肝素(52±8)h,出院前97%的患者达到低强度的抗凝要求,在术后3个月的随访中,除3例PT-INR>6.0(未出现并发症),再次入院调整剂量外,其余患者均达到抗凝治疗的要求。结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剂的应用先给予饱和量,再用维持量的低强度的抗凝方法是安全的,术后出凝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的应用.方法:随访观察2003年1月-2007年6月本院行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98例,分析华法林的应用情况及其并发症.结果:术后97名患者长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8例出现并发症.结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有效,但有引起致命性并发症危险.  相似文献   

11.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护理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介绍了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的方法及其检测,提出护理中应重视病人住院及出院期间的健康教育,按要求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定期随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mechanical heart valve replacement,MHVR)术后长期抗凝治疗病人的满意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贵州省某三级甲等医院MHVR术后146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抗凝治疗满意度量表(Anti-Clot Treatment Scale,ACTS)对其抗凝治疗满意度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对抗凝治疗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MHVR术后病人抗凝治疗满意度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出院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时长、医生能否调华法林剂量、出院后是否再次住院以及每次复查费用,可以解释满意度总变异的58.7%。标准化回归方程为满意度得分=0.262×出院时长-0.347×出院后并发症发生情况+0.239×医生能否调华法林剂量-0.219×出院后是否再次住院-0.130×每次复查费用。结论:对MHVR术后病人进行延续性护理时,应重点加强华法林用药的教育,提高用药依从性,严禁病人随意加量或减量,指导病人观察出血、血栓形成的信号,学会应对措施,同时及时告知医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ong-term anticoagulation starus and relation of INR and complica-tion,best anticoagulation range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patients after mechanical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Meth-ods The data of blood clotting test series(containing PT,PT% ,PTR,INR,Fbg,APTT) for patients after 6 months of mechanical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were collected, then the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4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INR levels( group Ⅰ : INR < 1.5; group Ⅱ : INR 1.5 ~ 2.0 ; group Ⅲ : INR 2.1 ~ 2.5 ; group Ⅳ : INR > 2.5 ). Results Group Ⅰ contained 28 person-times, with their dosage of warfarin for (3.61 ± 1.44 ) mg, INR 1.38 ± 0. 12, core-bral embolism occurred for 4 person-times,with a inception rate of 14%. Group Ⅱ contained 92 person-times,with their dosage of warfarin for (3.5±1.37)mg,INR 1.65±0. 14,hemorrhinia occurred for 2 person-times,with a in-ception rate of 2%. Group Ⅲ contained 80 person-times, with their dosage of warfarin for (3.18±1.63 )mg, INR 2.23±0.19 ,bematuria occurred for 2 person-times, bemorrhinia occurred for 2 person-times, with a total inception rate of 5% ; Group Ⅳ contained 16 person-times, with their dosage of warfarin for ( 2.32 ± 1. 23 ) mg, INR 2.80± 0.19, hemorrhinia occurred for 2 person-times and hemoptysis occurred for 1 person-times, with a total inception rate of 18.7%. The person-times in group Ⅱ and Ⅲ accounted for 79.6% 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the lowest when INR was between 1.5-2.5. Conclusions INR levels between 1.5-2.5 is the most secure, which is the best antico-agu]ation range in our region. Since the anticoagulation strength dynamically changes, the long-term anticoagulation status in patients after mechanical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should be deeply concerned.  相似文献   

14.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远期抗凝状态观察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远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与并发症的关系,最佳抗凝强度范围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行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院6个月以上的患者在门诊检查凝血三项(PT、PT%、PTR、INR、Fbg、APTY)216例次.按照INR结果不同分为4组.Ⅰ组:INR<1.5;Ⅱ组:INR 1.5~2.0;Ⅲ组:INR 2.1~2.5;Ⅳ组:INR>2.5.结果 Ⅰ组28例次,华法林服用量(3.61±1.44)mg,INR(1.38±0.12),出现脑栓塞4例次,并发症发生率14%;Ⅱ组92例次,华法林服用量(3.50±1.37)mg,INR(1.65±0.14),出现鼻出血2例次,并发症发生率2%;Ⅲ组80例次,华法林服用量(3.18±1.63)mg,INR(2.23±0.19),出现血尿2例次,鼻出血2例次,并发症发生率5%;Ⅳ组16例次,华法林服用量(2.32±1.23)mg,INR(2.80±0.19),出现鼻出血2例次、咯血1例次,并发症发生率18.7%.Ⅱ、Ⅲ组的并发症占总数的79.6%,INR在1.5~2.5之间并发症最低.结论 INR在1.5~2.5之间是安全可靠的,是本地区最佳抗凝强度范围.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强度是动态的,术后远期更应高度关注抗凝状态.  相似文献   

15.
16.
陈京伟  严飞  霍强  朱涛  刘正 《中国临床康复》2013,(53):9145-9150
背景:积极加强对高危患者心脏瓣膜置换前、中和置换后的处理,可降低心脏瓣膜置换后早期死亡率。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病患者置换治疗后早期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提高手术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488例心脏瓣膜病患者行手术治疗作为临床资料;以置换后早期住院死亡为研究终点,采用单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置换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488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置换后早期死亡27例,总死亡率5.5%。主要的死亡原因是低心排综合征、恶性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心功能IV级、联合瓣膜手术以及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左室射血分数≤50%、左室舒张末内径≥70 mm、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 60 min与心脏瓣膜后死亡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 60岁、心功能IV级、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左室射血分数≤50% 、左室舒张末内径≥70 mm是影响心瓣膜置换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重视围手术期处理,针对这些因素合理把握手术指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及心肌保护,可以进一步降低这类患者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