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八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于盆腔脏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上少见,多发生于中期妊娠剖腹取胎或足月妊娠剖宫产术后。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逐渐引起重视。我院1990年11月~2002年12月共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806例,其中经手术及病理确诊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占同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0·99%。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例,年龄24~46岁,平均28·6岁。均有子宫切开史,其中6例为足月妊娠剖宫产,1例为中期妊娠剖腹取胎,1例为子宫肌瘤剔除术。1·2临床表现①有经腹产手术史;②术…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引发腹壁切口引发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分析北京市第六医院妇产科(北京100007)诸雪峻姜永香腹壁切口引发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少见,我院1990年至1993年收治5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年龄26岁~40岁,平均33岁,均有足月妊娠剖宫...  相似文献   

3.
对我院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4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5~50(平均32.9)岁,25~36岁占11例.腹壁纵切口8例,横切口6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对2006年3月—2011年8月收治的2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均未复发。结论:剖宫产术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主要的医源性因素,手术时应用纱布垫保护子宫周围术野,缝合子宫壁时避免缝针穿过子宫内膜层,关腹后冲洗腹壁切口,降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方法:对剖宫产术引起的6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多见于剖宫产术后。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治疗以手术为主,降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需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和病因探讨(附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常以盆腔内病灶多见,如果内膜异位于腹壁切口称之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来,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有所上升,现将我院1980~1992年收治的17例做一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1发病率本组17例占同期剖宫产手术总数10080例的0.17%.其中1980~1985年4例,包括小剖宫术后2例,足月剖宫产术后2例,占同期剖宫产总数4230例的0.047%;1986~1990年7例,包括小剖宫术后1例.足月剖宫产术后6例,占同期剖宫产总数4891例的0.143%;199~1992年6例,全部为剖宫产术后,占同期剖宫产手术959例的0.63%.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5年收治的46例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腹壁切口异位症患者均有足月剖宫产史,8例会阴内膜异位症患者中1例产前即有病变,其余7例均为产后会阴侧切口部位发生异位症,发病平均年龄30·4岁,46例患者均行了手术治疗,无一例复发及恶变。结论:典型的切口包块以及周期性包块疼痛伴长大使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诊断并不困难,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预防上在剖宫产或会阴侧切手术时应注意保护切口,及时冲洗切口,尽量减少内膜组织在切口部位的种植。对于反复复发者应注意有否恶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度治疗。方法对我院近10年收治的22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术前均诊断正确,术后病理证实。其中20例有剖宫产史,2例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史。手术彻底切除随访无复发。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是该症的主要发病机制,彻底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术中保护腹壁切口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30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均术前诊断准确,术后病理证实。其中26例有剖宫产史,4例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史。30例患者均行病灶切除,且术后没有服药,随访6~2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子宫内膜种植是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术中保护腹壁切口是预防的关键,手术切除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是惟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陈晨  江琴  黄燕 《华西医学》2014,(3):511-513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防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1年8月收治的295例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前均有过腹部手术史,其中99%为剖宫产史。患者年龄为(31.6±4.5)岁。病灶大小为(2.66±1.12)cm,显著大于术前超声检查的平均大小(1.91±0.83)cm(P〈0.05)。术后随访5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结合病史、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超声等辅助检查,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并不困难。预防此病的发生很重要。手术治疗仍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腹壁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腹壁疤痕内异症)并不多见,且绝大部分发生在剖宫产腹壁疤痕。本文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进行讨论。1 材料与结果1.1 一般资料 1964年~1988年我院共收治腹壁疤痕内异症28例。患者均为经产妇,年龄25~45岁,平均年龄35岁。28例中发生于中期妊娠剖宫取胎术  相似文献   

12.
一、资料与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以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瘢痕处周期性疼痛或触及腹壁切口边缘不规则肿块(肿块大小随月经周期变化)来我院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腹壁手术切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10例,患者年龄29~36岁,中位年龄32.5岁,其中9例剖宫产术后1~2年,1例剖宫产术后13年。  相似文献   

13.
腹壁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对14例腹壁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采取手术治疗彻底切除病灶,观察疗效.结果 内膜异位症病灶外观呈暗红色或紫蓝色、甚至黑色,直径l.0~6.0 cm,平均3.0 cm.术后观察1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手术彻底切除病灶是腹壁切口疤痕内膜异位症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是预防其术后复发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9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中期妊娠剖宫产取胎或足月剖宫产术后,表现为切口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而改变,临床表现极为典型。结论手术是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剖宫产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5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方法,总结降低手术并发症的经验。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本院收治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产妇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之后,表现为切口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有较为典型的病史及临床表现。结论剖宫产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防治本病的关键,手术操作要精细,术中注意腹壁切口的保护,术后清洗伤口,预防发生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对继发于剖宫产术后的经病理确诊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之后,表现为切口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有较为典型的病史及临床表现。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术,提高剖宫产的手术质量是预防子宫内膜种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李林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2):3021-3021
目的 探讨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治及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17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确诊以后,2例药物治疗3个月行手术切除,术中所见病灶切面见紫褐色小结节,有铁锈红色积液,质硬且与周围组织粘连致密;术后病理结果为纤维结缔组织中见较多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术后患者腹壁切口愈合好,随访追踪观察0.5~4 a无复发.结论 根据剖宫产史术后出现周期性下腹部切口疼痛结合B超特点诊断并不困难,以手术切除为好,通过降低剖宫产率提高手术技巧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于剖宫产术后,疤痕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为0.03%~0.4%。本组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4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资料,旨在探讨其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声像图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性。方法对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诊断证实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其声像图特征,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子宫内膜异位症声像图表现为腹壁皮下脂肪层或肌肉层内实性不均质、不规则、低回声、无明显包膜包块。有剖宫产史及明显的周期性下腹疼痛。结论根据声像图特征,再密切结合典型临床表现,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得到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会娟 《临床医学》2010,30(5):76-7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4年至2007年收治的12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1~4年。结果根据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症典型病史特点,术前基本可诊断。12例均行手术治疗,2例术后药物治疗,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病史、典型临床表现、血清CA125、B超等作出诊断,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关键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