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红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并发抑郁(PSD )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07—2014‐01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对症常规护理方法,综合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早期康复护理和心理指导,观察2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综合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个月和3个月2组患者的抑郁状态均有改善,但综合护理干预组效果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加快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郑洲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9):98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伴随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而出现的一种情绪障碍。抑郁症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临床发病率20%~79%。抑郁症可影响原发病的康复和转归,并增加脑血管病的致残率、病死率,影响患者生理、心理康复及回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评估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0):19-20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病人常见并发症,发病率可达20%~60%[1].2007-02~2009-02笔者对住院46例急性期和康复期脑梗死伴抑郁症病人进行认知、心理行为干预,并与同期收住46例行常规护理的同类病人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3年4月到2014年1月,选取我院的9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采用早期康复和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52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降低更明显,治疗后HAMD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占比61.54%(32/52),有效率为98.08(51/5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64%(17/44)和79.55%(35/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完全依从和总依从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完全依从和总依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在早期康复和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心理干预治疗,不但可以改善抑郁症状,而且可以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青年脑卒中后抑郁(PSD)的治疗效果。方法青年脑卒中患者在住院1w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进行筛选评分,对符合抑郁状态诊断的患者6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同时给予早期心理干预,8w后采用Spitzer生存质量指数量表(QLI)和HRSD对两组进行评定。结果经过早期心理干预后,干预组在健康感觉、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以及对前景的认识方面明显优于常规组,干预组患者的抑郁情况与常规组比较明显改善(P<0.01)。结论对青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系统的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抑郁,加快神经缺失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心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PSD)的治疗效果。方法老年脑卒中患者在住院一周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进行筛选评分,对符合抑郁状态诊断的患者8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同时给予早期心理干预,6周后采用Spitzer生存质量指数量表(QLI)和HRSD对两组进行评定。结果经过早期心理干预后,干预组在健康感觉、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以及对前景的认识方面明显优于常规组,干预组患者的抑郁情况与常规组比较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系统的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抑郁,加快神经缺失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情绪障碍。PSD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造成脑卒中病程迁延,是影响脑卒中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PSD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涉及生物学、行为和社会等多项因素。本文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以及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司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6):15-16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30例,予以口服抗抑郁药物及心理疏导治疗;对照组30例未进行抗抑郁治疗及心理疏导。2组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S)对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进行评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HAMD和NFDS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BI指数量表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抗抑郁治疗可以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同时促进其躯体功能康复,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患者伴发抑郁的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对本社区脑卒中患者伴发抑郁的患病率、发病程度、综合干预治疗的情况.方法 以109例社区脑卒中患者为对象,应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抑郁评估,对抑郁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及药物治疗,进行自身前后比较.结果 本组脑卒中患者抑郁患病率48.6%,其患病率与年龄有关,与性别、卒中类型无关,经干预治疗后下降至33.9%.结论 应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调查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脑卒中患者除偏瘫外,还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和语言功能障碍,并产生一系列情感行为的变化,其中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心理障碍,称之为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PSD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妨碍其神经功能的恢复,不仅给患者带来躯体上和精神上痛苦,而且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为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PSD的早期诊断和积极干预的重要性。本文对PSD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诊疗护理措施,而干预组则联合音乐疗法。干预前采用Zung自我评定量表(Z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本(HAMD)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干预4周后采用HAMD和PSQI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前后,干预组患者HAMD和PSQI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患者得分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干预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音乐疗法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有显著的效果,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其主要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确诊为脑卒中患者769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18分及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PSD288例,发生率为37.45%,且与卒中性质、部位、程度、生化指标异常等密切相关。动态观察卒中患者CRP水平有助于早期发现PSP。结论预防性抗抑郁剂应用和抗抑郁剂治疗PSD,不仅减低PSD发生率,且有助于PSD和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Hamilton抑郁量表(21项评分标准)评定结果,将20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成抑郁组及非抑郁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12周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0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发生抑郁症53例,发生率25.48%。12周后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抑郁组67.92%,对照组7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比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不同程度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同,两者呈正相关。结论脑卒中后抑郁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抑郁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作用。方法:脑卒中后抑郁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临床治疗及心理护理,观察组加用电针,对照组加用抗抑郁药,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B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N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HAMD评分差异无显著性,而FMA、BI、CN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电针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脑血管病(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CVD)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并成为当今世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CVD不但发病率、死亡率高,而且有很高的致残率,不仅导致患的生理性残疾,同时也给患带来精神上的压力从而造成心理障碍。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则是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它不仅使CVD康复时间延长,而且降低了患的生活质量,增加了死亡率。有学对脑卒中患进行了为期10年的随访,发现有539/6的患死于PSD,其死亡率比无抑郁组高3~4倍。这表明PSD对CVD的病程、康复和预后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学PSD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而其发生机制目前尚无一致的结论。本就近年来PSD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郜雪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4):59-60
据WHO统计,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居世界首位,脑卒中已成为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问题。它不仅导致患者躯体疾患,而且对患者的心理也会产生较大影响,躯体症状与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为减少脑卒中患者并发抑郁的风险,我们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系统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影响。方法调查脑卒中患者96例,以HAMD≥8分为患PSD组计39例,余下57例为对照组,了解其SSRS及ADL各因子分。结果在脑卒中的急性期,其社会支持系统中客观支持少的易患抑郁症;而在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中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依赖程度增高也易患PSD。结论了解社会支持系统和日常生活能力对PSD的影响,有利于早期发现PSD患者,及早给予药物和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后抑郁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给予心理干预,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男性病人在原有用药不变的情况下,给予心理护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30)评定。结果心理护理使脑卒中后抑郁病人从被动状态向主动状态转化。治疗前、后比较,HAMD评分,除日夜变化因子分外,其余各项因子分明显降低,经t检验都有显著性差异,总分变化情况分别为(23.24±1.25)分(、12.40±1.83)分。自身对照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t=27.96,P<0.01);NOISE-30测查中的总积极因素评分明显升高,总消极因素评分明显下降,t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理护理是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治疗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纪法敬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8):5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对神经功能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01—2013-01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凝、溶栓、脑组织保护剂、营养剂、康复锻炼及针灸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西汀或西酞普兰20mg,1次/d。比较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治疗组上述指标均较同期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2组治疗3个月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时给予适量的抗抑郁药物,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急性期至2-3年内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对PSD的研究发现,PSD的发生不但与卒中损伤部位和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生物学因素有关,还与病人本身的人格特征、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以及社会支持等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