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0-01—2013-12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重症脑出血术后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护理方法,干预组则在常规基础上运用PDCA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待治疗周期结束后,分析2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重症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应用PDCA管理模式进行有计划性、针对性的术后早期护理干预,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预后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对48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生活、用药、心理、康复等整体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治愈11例,好转31例,无效3例,自动出院3例,有效率87.5%。未发生与护理措施不当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及时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预防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护配合干预措施对脑出血术后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06—2012-06符合标准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2-07-2013-07符合标准的4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医护配合干预措施,观察比较2组便秘发生情况。结果入组后1周观察组便秘发生率15.00%,低于对照组的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配合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脑出血术后患者便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预防便秘的作用效果。方法将我院82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的方法引导患者遵护行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护理,统计2组患者便秘发生率、润肠通便剂使用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以评价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预防便秘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便秘发生4例,发生率9.76%,对照组18例,发生率43.9%;观察组使用润肠通便剂3例,使用率7.3%,对照组16例,使用率39%;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97.56%,对照组80.48%;结果发现2组在便秘发生率、润肠通便剂使用、患者满意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运用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颅脑损伤患者便秘发生,减少润肠通便剂使用率,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实践证明,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患者中是一项有效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发生便秘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57例脑出血患者发生便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出血患者发生便秘的危险因素有精神心理、长期卧床、饮食结构不合理、社会文化环境、排便动力不足、药物等因素,脑出血患者便秘发生率达81.4%,男性患者便秘发生率为82.9%,女性为7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做好便秘护理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合理饮食,提供合适的排便环境及时间,帮助病人重建排便习惯,掌握应用泻药原则,能有效预防便秘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干预措施的护理效果,以寻求更好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1-08—2012-08于我院神经内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措施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肺部感染、压疮、便秘、蛛网膜再出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如急性期护理、生命体征监测、住院防护、并发症预防、心理护理在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出血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效果,以及患者认知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10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6个月的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吸入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及便秘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6个月后语言功能、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能力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部分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语言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中的效果。方法将9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6例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干预组46例在此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方法预防便秘。结果干预组的便秘发生率为19.6%,对照组为56.5%,2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方法,可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糖水平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脑出血患者 82例 ,分别测空腹血糖 ,按血糖水平分为正常血糖组和高血糖组 ;按抽血时意识状况分为昏迷组和非昏迷组 ;按近期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观察血糖水平与脑出血急性期病情及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血糖升高对脑出血急性期的病情及近期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高血糖组的昏迷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 (P <0 0 1) ,高血糖组患者的病死率高于非高血糖组患者 (P <0 0 5 )。结论 血糖水平可作为预测急性脑出血病情及近期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方位观察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通过对脑出血患者细致的观察,精心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结果42例治愈,3例死亡,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康复治疗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2-03-2014-03在我院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干预组采用预防为主的护理措施。收集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以及2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病死率和咳嗽、咳痰、发热、电解质紊乱、排痰不畅症状的发生率,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病死率和咳嗽、咳痰、发热、电解质紊乱、排痰不畅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老年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空巢脑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7—2015-07本院诊治的105例空巢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延续护理干预,对比2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干预6个月后依从性评分为(19.52±1.58)分,高于对照组的(16.22±2.01)分,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44%(P0.05);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对空巢脑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日常生活能力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对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提供机械性碎栓联合接触性溶栓治疗期间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03—2017-01收治的78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组与干预组各39例,2组均接受机械性碎栓联合接触性溶栓治疗,科室为普通组提供一般护理服务,为干预组提供早期护理干预服务,总结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疾病恢复有效率,评估患者对临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普通组对于临床提供护理质量等指标评分均低于干预组(P0.05)。普通组经护理干预后,疾病恢复有效率79.49%,干预组为92.31%,干预组恢复有效率高于普通组(P0.05)。普通组术后发生并发症发生率23.08%,干预组为5.13%,干预组发生率低于普通组(P0.05)。结论为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提供机械性碎栓联合接触性溶栓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引流术后小组式护理的效果,旨在降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引流术后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选取微创引流术后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98例为护理对象,采用小组式分层级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疗效、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总有效率为91.8%,护理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总发生率11.2%,总满意率98%。结论小组式分层级护理方法是提高患者疗效、预防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或家属满意度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减少患者致残率与病死率,促进患者恢复健康,为治疗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01~2008-12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术670例患者并发症发生原因,经循证护理干预,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变化.结果 循证护理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循证护理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的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便秘是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临床有40%~65&#183;38%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可伴有便秘的症状,尤以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2周内最为多见[1]。便秘的发生不仅影响脑卒中的康复及转归,有时因排便过度用力可导致腹内压、颅内压增高,诱发心脏猝死、脑疝而危及生命。本文通过健康指导方法干预脑卒中患者,以观察对便秘发生产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的护理配合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予以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护理配合干预,对比2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时间分别为(24.5±4.5)d、(35.2±5.0)d,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12.5%、7.5%,对照组分别为35.0%、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05—2015-06急诊外科收治的128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预防性护理,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对安全性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3,P0.05)。结论对于脑出血的患者,积极运用预防性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脑出血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化护理与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高血糖对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糖水平对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脑出血患者95例,在急性期检测其空腹血糖水平,根据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38例)和正常血糖组(57例),通过头颅CT观察两组脑水肿的变化.在发病3个月后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以评价其预后.结果 高血糖组患者急性期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17.55±2.48)ml]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11.50±3.76)ml](P<0.05);发病3个月后高血糖组mRS评分(3.50 ±0.71)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2.80±0.63)(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高血糖可加重脑水肿并影响其预后,应及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人性化护理干预解决老年痴呆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4-03收治的老年痴呆症患者120例,以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来干预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各方面的人性化护理。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老年痴呆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护理满意度较高。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解决老年痴呆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