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基本资料,分析该疾病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3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了解患儿的基本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儿童结核性脑膜炎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年龄分布3岁39例(28.68%),3~6岁51例(37.50%),6岁46例(33.82%);男78例,女58例,男女性别比为1.34:1;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发热(117例,86.03%)、头痛(72例,52.94%)、呕吐(41例,30.15%)、脑膜刺激症阳性(46例,33.82%)、Babinski征阳性(33例,24.26%)、肌力降低(28例,20.59%)为主;临床分期为早期26例(19.12%)、中期67例(49.26%)和晚期43例(31.62%);脑部MRI检查脑水肿44例(32.35%),脑实质改变70例(51.47%);脑脊液检查指标中白细胞数、蛋白质量、葡萄糖量以及氯化物量异常例数分别为115例(84.56%)、102例(75.00%)、91例(66.91%)和95例(69.85%);加用糖皮质激素106例(77.94%),加用鞘内注射93例(68.38%);近期预后良好者81例(59.56%),预后不良者55例(40.44%)。结核性脑膜炎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临床分期晚期(OR=3.823,95%CI:1.246~11.730)、脑膜刺激症阳性(OR=2.030,95%CI:1.093~3.771)以及脑水肿(OR=2.765,95%CI:1.174~6.511)(P均0.05)。结论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近期预后与许多因素有关,临床分期晚期以及脑水肿是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于疾病治疗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和结核性脑膜炎(TBM)在临床、脑脊液方面的区别,以期早期诊断、治疗,改善病人的预后。方法回顾性比较10例CNM和86例TBM患者的临床特点、脑脊液改变的异同。结果两种脑膜炎均以亚急性或慢性形式起病,CNM组患者视盘水肿和呕吐症状明显多于TBM组;CNM组患者脑脊液开放压力和细胞数增加更明显,但头痛、发热、抽搐、精神症状、消瘦、盗汗、大小便障碍、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病理征阳性、脑神经损伤、肢体瘫痪、感觉障碍以及脑脊液蛋白质、葡萄糖、氯化物改变等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和脑脊液资料有助于鉴别两种脑膜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1990~ 1999年收治的 6 5例结核性脑膜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 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 ,痊愈 48例 ,后遗症 7例 ,死亡 10例 ;高龄、抗痨开始晚、脑脊液蛋白高于3g/L及并发脑神经损害和 /或脑积水者 ,预后差。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年龄及有无并发症、脑脊液蛋白含量等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990~1999年收治的65例结核性脑膜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痊愈48例,后道症7例,死亡l0例;高龄、抗痨开始晚、脑脊液蛋白高于3g/L及并发脑神经损害和/或脑积水者,预后差。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年龄及有无并发症、脑脊液蛋白含量等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脊液生化指标在结核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结脑组)及89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化脑组)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的蛋白、糖、氯化物和腺苷脱氨酶(ADA)进行检测。同时,对脑脊液与血浆中的蛋白、糖、氯化物和ADA比值进行计算并比较。结果结脑组脑脊液检测中,氯化物水平显著低于化脑组(P0.01),ADA水平显著高于化脑组(P0.01);结脑组血浆检测中,蛋白及氯化物水平显著低于化脑组(P0.01),ADA水平显著高于化脑组(P0.01);结脑组脑脊液与血浆生化指标比值中,蛋白及ADA的比值显著高于化脑组(P0.05),氯化物的比值显著低于化脑组(P0.01)。结论脑脊液中氯化物和ADA水平及脑脊液和血浆中蛋白、ADA及氯化物的比值对结核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的早期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结核性和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结核性和病毒性脑膜炎多项实验室指标在鉴别诊断中的量化标准和敏感性,探讨患者入院后脑脊液蛋白含量显著增高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9例结核性和31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比较其临床症状、外周血和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测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脊液蛋白含量显著增高的影响因素。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从临床症状、血常规、血糖、脑脊液白细胞及分类上很难与病毒性脑膜炎相鉴别。与病毒性脑膜炎相比,当脑脊液的糖含量<2.5mmol/L、脑脊液蛋白含量>1.0g/L、脑脊液氯化物含量<120.0mmol/L、脑脊液糖与血糖比值<0.50时应高度疑诊为结核性脑膜炎。上述指标鉴别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性为:脑脊液糖与血糖比值<0.50,高于脑脊液的糖含量<2.5mmol/L;脑脊液蛋白含量>1.0g/L,高于脑脊液氯化物含量<120.0mmol/L。脑脊液蛋白含量>1.0g/L与脑脊液氯化物含量<122.8mmol/L呈负相关。结论 上述指标的量化标准有助于提高结核性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石家庄平安医院34例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提出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4例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率为1.44%;其中结核性脑膜炎25例(73.53%),新型隐球菌脑膜炎7例(20.59%),病毒性脑膜炎2例(5.88%)。给予内科常规治疗,25例结核性脑膜炎痊愈21例,死亡4例;7例隐球菌脑膜炎痊愈3例,死亡4例。病毒性脑膜炎痊愈1例,死亡1例。本文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4例中总共死亡9例(26.47%)。全部患者在诊断前均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28例患者应用较大剂量激素治疗,18例患者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点主要为高热、头痛及意识障碍;狼疮活动度评分(SLEDAI)平均9±3分。脑脊液检查发现糖和氯化物降低明显。结论①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结核性脑膜炎最常见;②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是SLE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③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狼疮活动度无关,而神经精神狼疮多发生于狼疮高度活动期,SLEDAI评分对二者鉴别诊断有意义;④狼疮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高热、头痛及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反复腰穿脑脊液检查对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成人急性细菌性脑膜炎(Acute bacterial meningitis, ABM)临床特征、预后及其相关后遗症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ABM的成人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易感因素、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药物治疗、预后等数据,分析成人ABM相关后遗症和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符合ABM诊断的患者共60例,其中男40例(66.7%),年龄16~75(44.47±15.36)岁。ABM相关后遗症17例(28.3%),ABM相关死亡7例(11.7%)。57例(95%)患者存在易感因素,谵妄是ABM最常见的意识障碍。血和/或CSF培养和/或革兰染色发现病原菌20例,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5例(75%),革兰氏阴性菌5例(25%)。50例(83.3%)患者使用美罗培南。未发现联合使用替考拉宁和/或地塞米松对治疗结局存在影响。单因素分析发现男性、脑外伤史、鼻窦炎病史、入院时意识障碍可能是ABM相关后遗症的危险因素; 高龄、CSF蛋白水平高、CSF氯水平低可能是ABM相关死亡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时意识障碍[5.58(1.36~23.25),P=0.017]和脑外伤病史[5.03(1.06~23.81),P=0.041]是ABM相关后遗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1.06(1.01~1.13),P=0.046]和CSF蛋白水平高[1.35(1.03~1.75),P=0.027]是ABM相关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BM仍然是神经内科导致死亡和后遗症的高危疾病,脑外伤病史和入院时意识障碍是ABM相关后遗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和脑脊液蛋白水平增高是ABM相关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将在我院收治的11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和特征,并采用莫西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11例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脑脊液(CSF)常规检查结果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11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发热、恶心、咳嗽和意识障碍。影像学检查4例肺部有结合病灶,病理检查均无恶性肿瘤细胞,脑脊液常规检查氯化物含量和葡萄糖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白细胞数量明显多于正常人群,脑脊液压力和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经分析临床表现给予对症治疗后,11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提高,脑脊液常规检查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特征,并给予对症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结核性脑膜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7-06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住院的经临床诊断或实验室诊断明确的36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排除115例。其中83例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为A组,抽样83例未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为B组。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χ~2=8.149,P=0.004)、头部外伤史(χ~2=6.760,P=0.009)、发病时间(χ~2=35.687,P=0.000)、GCS评分(χ~2=40.886,P=0.000)、肺部感染(χ~2=45.413,P=0.000),合并脑梗死(χ~2=7.000,P=0.008)等6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童意义(P0.05);对上述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χ~2=8.149,P=0.004)、发病时间(χ~2=35.687,P=0.000)、GCS评分(χ~2=40.886,P=0.000)、肺部感染(χ~2=45.413,P=0.000)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对于脑脊液蛋白1.5g/L的呼吸衰竭患者,脑脊液蛋白水平与GCS评分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结论年龄、发病时间、GCS评分、肺部感染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2-12在我院感染科住院的25例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和在结核科住院的2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感染HIV,将这些患者分为HIV组与非HIV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CSF常规、生化、ADA、TBDNA,外周血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T-SPOT.TB)。结果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与非HIV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压力升高(≥180mmH2O)、白细胞数<500×106个/L、蛋白升高、氯化物下降、葡萄糖下降、ADA升高、TBDNA阳性率分别为88%和86.96%,92%和95.65%,92%和91.30%,72%和73.91%,60%和60.57%,56%和60.87%,和58.33%和60%;外周血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T-SPOT.TB)阳性率分别为90%和80%,以上率的比较HIV组与非HIV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以上指标平均值比较:HIV组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和TBDNA定量均显著低于非HIV组患者(P=0.002,P=0.011);HIV组患者外周血T-SPOT.TB平均值显著低于非HIV组(P=0.027)。HIV组CD4水平低于200cells/μL的患者占80%。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是艾滋病晚期的中枢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之一。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颈强直、意识障碍等临床表现。脑脊液压力升高,白细胞数轻、中度升高,蛋白升高,葡萄糖及氯化物降低,ADA升高的特点。外周血T-SPOT.TB阳性率高。与非HIV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相比脑脊液中白细胞及TBDNA定量平均值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价 GeneXpert MTB/RIF 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计 算机检索 PubMed、Ovid、Embase、Scopus、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 及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 方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收集建库至 2021 年 11 月发表的与 GeneXpert MTB/RIF 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相 关的中英文文献。应用 RevMan 5.3 和 Meta-Disc 1.4 软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 Meta 分析,计算汇总敏感 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PLR)、阴性似然比(NLR)、诊断比值比(DOR),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 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共纳入 28 篇文献,共包含 5 137 例临床标本。Meta 分析显示, GeneXpert MTB/RIF 用于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汇总敏感度为 0.412(95%CI:0.392~0.431),特异度为 0.967 (95%CI:0.961~0.973)。以临床综合诊断标准为诊断标准,GeneXpert MTB/RIF 用于诊断结核性脑膜炎 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0.362(95%CI:0.340~0.384)、0.973(95%CI:0.964~0.980);以结核分枝 杆菌培养为标准,GeneXpert MTB/RIF 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0.589(95%CI: 0.547~0.630)和 0.961(95%CI:0.950~0.970)。脑脊液离心处理后,GeneXpert MTB/RIF 诊断结核性脑膜 炎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0.431(95%CI:0.405~0.456)、0.966(95%CI:0.957~0.973)。HIV 感染情 况下,GeneXpert MTB/RIF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汇总敏感度为0.405(95%CI:0.375~0.434),特异度为0.967 (95%CI:0.956~0.976)。结论 脑脊液经离心处理后,GeneXpert MTB/RIF 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有较高 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快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HBP)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cadherin,VE-cadherin)的水平变化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本院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06例[(Purulent meningitis,PM)组]和病毒性脑炎患儿75例[(Vascular endothelial,VE)组],同时选取60例在本院就诊的非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对照组; 比较3组患儿脑脊液HBP,VE-cadherin水平变化; 将PM组患儿依据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比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儿脑脊液HBP,VE-cadherin水平以及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影响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脑脊液HBP,VE-cadherin水平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入院第1 d PM组、VE组患儿脑脊液HBP,VE-cadheri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PM组患儿脑脊液HBP,VE-cadherin水平均高于VE组(P<0.05)。治疗后PM组与VE组患儿脑脊液HBP,VE-cadherin水平均低于入院第1 d(P<0.05),但2组治疗7 d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组休克、意识障碍、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的占比、脑脊液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HBP(入院第1 d与治疗7 d后)、VE-cadherin(入院第1 d与治疗7 d后)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休克、意识障碍、HBP(入院第1 d与治疗7 d后)、VE-cadherin(入院第1 d与治疗7 d后)水平均是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第1 d脑脊液HBP联合VE-cadherin水平预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不良的灵敏度、准确度、曲线下面积(Area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93.57%、92.16%、0.915,均高于脑脊液HBP,VE-cadherin单独预测; 治疗7 d后脑脊液HBP联合VE-cadherin水平预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不良的灵敏度、准确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6.89%、95.71%、0.931,均高于脑脊液HBP,VE-cadherin单独预测。结论 在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脑脊液HBP,VE-cadherin水平异常升高,且是导致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对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患者的临床特点、神经电生理、脑脊液特点,比较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疾病特点,研究GBS病情严重程度的可能预测因素。方法选择2014-09-01—2017-08-31期间入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首次发病的急性期GBS患者11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液生化、脑脊液检查、肌电图结果等资料。根据患者发病高峰时GBS残疾评分评价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重型组和轻型组,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及相关因素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并对所获得的独立预测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进行分析。结果两组间比较,年龄、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及脑脊液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上述因素以及前驱感染、合并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肌电图异常等可能影响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一起纳入模型,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OR(95%CI)为0.863(0.756~0.986),P=0.03]、脑脊液蛋白[OR(95%CI)为4.648(1.555~13.900),P=0.006]、年龄[OR(95%CI)为1.063(1.028~1.100),P0.001]为独立预测因素。分别以血清白蛋白、脑脊液蛋白、年龄为检验变量,病情进展为重型为状态变量,做预测指标的ROC曲线,三者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白蛋白AUC(95%CI)为0.773(0.683~0.848),脑脊液蛋白AUC(95%CI)为0.736(0.643~0.815),年龄AUC(95%CI)为0.708(0.614~0.791)。结论血清白蛋白水平、年龄、脑脊液蛋白水平是GB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素,年龄越高、血清白蛋白水平越低、脑脊液蛋白水平越高,病情越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和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例的临床表现、颅内压、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改变,为鉴别诊断这两种脑膜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9-01—2011-12第1次我院38例结核性脑膜炎和18例新型隐球菌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表现、颅内压、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测数据,采用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脑脊液中白细胞数、糖、氯化物和蛋白含量。结果不论结核性脑膜炎还是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均以亚急性起病、颅压升高、脑脊液白细胞数和蛋白含量升高、糖含量和氯化物含量降低为主。但结核性脑膜炎病例脑脊液中白细胞数和蛋白含量高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P<0.05),而前者的氯化物含量却低于后者(P<0.05),在颅压变化程度和糖含量方面两种疾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核性脑膜炎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颅内压、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测结果有一定诊断价值,但仍应进一步寻找病原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基本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为基础寻找成人结核性脑膜炎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鉴别点,并建立相应诊断规则.方法 实验对象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0年~2008连续住院的成人患者,包括10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及119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并分析其基本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可独立预测结核性脑膜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应的诊断规则.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六项可独立预测结核性脑膜炎的危险因素:性别、神志改变、视听损害、脑脊液蛋白、脑脊液白细胞数及合并颅外结核.利用上述因素建立的诊断规则其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灵敏度为78.0%,特异度为95.2%,阳性预测价值92.9%,阴性预测价值84.4%.结论 基本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有助于帮助鉴别结核性脑膜炎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可在实验室条件不够完善的广大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17.
结核性脑膜炎87例临床及脑脊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近几年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南京脑科医院8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特点、脑脊液(CSF)变化、影像学改变及其转归。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特点多以头疼、发热及脑膜刺激症为主,缺乏典型结核中毒症状;87例患者头颅CT或MRI资料,其中38例检查有异常发现。87例患者中4例院内死亡,6例转外院。83例患者中,60例随访到,失访率27.7%。随访时间从1到4年,平均2 0.18年,10例遗留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并发症,8例死亡,42例临床治愈。结论结核性脑膜炎的转归和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其临床症状多无特异性,对临床表现不典型者进行动态观察,反复做腰穿脑脊液检查。头颅CT和MRI检查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非常重要,对高度怀疑结核性脑膜炎的可做诊断性抗结核治疗,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8.
66例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为预防、诊断和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明确诊断的6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从发病年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腰椎穿刺脑脊液化验、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 66例患者均明确诊断,治愈49例,治愈率74.24%(49/66),5例恶化死亡.结论 早诊断、正规化疗、综合治疗是决定结核性脑膜炎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后癫痫(PEE)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50例病毒性脑炎伴PEE患者进行随访,以从未达到1年无发作为预后差评价指标,观察其预后。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PEE预后差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差组患者脑炎急性期有意识障碍及脑炎急性期有痫性发作、发作次数10次的比率显著高于预后好组(均P0.01)。年龄、性别、发作类型、脑炎急性期精神障碍、脑炎急性期神经系统缺损、脑炎急性期SE、CSF细胞数增多、EEG异常、头颅CT/MRI异常与预后差无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炎急性期意识障碍、脑炎急性期发作是PEE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OR=7.269,95%CI:1.22~43.35,P=0.029;OR=22.893,95%CI:4.02~130.43,P=0.000)。结论脑炎急性期意识障碍、脑炎急性期痫性发作是影响PEE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查细菌性脑膜炎合并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并初步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8年6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诊断与治疗的176例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细菌性脑膜炎合并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R软件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 176例细菌性脑膜炎患者中15例合并缺血性卒中,发生率约8.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岁(OR=6.350,95%CI:1.750~23.046;P=0.005)、癫发作(OR=5.114,95%CI:1.363~19.193;P=0.016)、神经功能缺损(OR=10.409,95%CI:2.781~39.480;P=0.001)和脑脊液白细胞计数1634×106/L(OR=3.538,95%CI:1.014~12.345;P=0.048)是细菌性脑膜炎合并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根据这4项指标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细菌性脑膜炎合并缺血性卒中的概率为66.8%。ROC曲线下面积为0.859(95%CI:0.749~0.968,P=0.001),提示模型区分度较好;校准曲线显示模型曲线与理想曲线的趋势较一致,提示模型预测效能较好。结论初步构建的细菌性脑膜炎合并缺血性卒中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早期发现细菌性脑膜炎合并缺血性卒中的高危患者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