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癫(癎)性分裂样精神障碍较为常见,极易误诊为精神分裂症.为探讨癫(癎)性分裂样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我们将其与精神分裂症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讨癫癎性类分裂样精神病的临床特征.方法本文对36例癫癎性类分裂样精神病患者与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临床对照分析.结果癫癎性类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发病年龄大,思维粘滞、病理性赘述、情绪不稳、易激惹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在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活动减退显著低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且病前内、外向性格有显著差异.结论癫癎性类分裂样精神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探讨癫癎性类分裂样精神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本文对36例癫癎性类分裂样精神病患者与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临床对照分析.结果 癫癎性类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发病年龄大,思维粘滞、病理性赘述、情绪不稳、易激惹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在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活动减退显著低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且病前内、外向性格有显著差异.结论 癫癎性类分裂样精神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癎性发作后常见症状的临床特征及其在癎性发作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分析了67例癫癎患者和36例非癎性发作(non-epileptic seizure,NES)患者发作后症状.结果:35例癫癎患者(52.2%)和2例NES患者(5.6%)有发作后头痛(P<0.001);17例癫癎患者(59.4%)和6例NES患者(167%)有发作后疲劳(P<0.001).发作后的意识模糊等症状在癎性发作和NES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在所研究的病例中,所有癫癎患者至少有一次发作后症状,而21例非癫癎患者(58.3%)在所研究的时期内未见发作后症状(P=0.001).结论:发作后头痛和疲劳有助于癎性发作的鉴别诊断,临床诊断为NES而有发作后头痛和疲劳的患者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癫疴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69例瘢疴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癫疴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患者86.96%为缓慢起病,精神病性症状出现于癫疴发作11.9年之后,88.4%的患者在癫疴发作控制和发作减少之后出现精神病性症状,76.8%患者的异常脑电图恢复正常或得到改善。临床精神症状以思维障碍和幻听为主。33%的患者有智能低下。结论良性病程,不呈精神分裂症性衰退,愈后无精神分裂症的残留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癫癎样发作的关系,甲状腺激素致癫癎样发作的机制.方法总结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癫癎样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临床表现中伴有癫癎样发作,均为全面性发作.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可能通过对全身代谢率以及分布的影响而改变了皮质神经元对癎性发作的易感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可伴发癫癎样发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癫痼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5-2010年收治的38例癫癎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显效12例,有效20例,无效6例,有效率84.21%.结论 癫癎患者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各种形式的精神障碍,应与其他相关精神疾病鉴别,及时、规范治疗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成人下丘脑错构瘤之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7例成人下丘脑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19例(70.37%)患者有临床症状与体征,其中仅5例(26.32%)于成年后发病,均因癫(癎)发作而就诊,但发作不频繁且无痴笑样癫(癎)表现.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性早熟(3例,15.79%)、痴笑样癫(癎)(9例,47.37%)、失神发作(2例,10.52%)和癫(癎)大发作(5例,26.32%);2例伴有智力障碍;多数患者可于痴笑样癫(癎)后不同时期出现癫(癎)大发作.CT及MRI检查显示脚间池或第三脑室内占位性病变,结合病史,明确诊断为下丘脑错构瘤.6例经翼点入路或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手术切除下丘脑错构瘤,治愈3例(Engel分级Ⅰ级);癫(癎)发作基本消失2例(Engel分级Ⅱ级);无效l例(Engel分级V级).γ刀治疗2例,1例无效(Engel分级V级);1例癫(癎)发作频率减少66.67%(Engel分级Ⅳ级).抗癫(癎)药物治疗9例,但对痴笑样癫(癎)无效.结论 成人下丘脑错构瘤患者临床症状相对较轻,较少发生智力障碍,干预措施应慎重.  相似文献   

9.
偏头痛与癫癎共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偏头痛与癫癎共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7例偏头痛患者中有癫癎发作6例,其中为局灶性发作2例,全面性发作4例;脑电图有疒间样放电57例,其中6例癫癎患者还有暴发性节律.6例偏头痛和癫癎共病患者经丙戊酸钠治疗后偏头痛和癫癎发作均得到控制;脑电图恢复正常.结论 偏头痛与癫癎存在共病现象,丙戊酸钠治疗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伴癫癎发作患者的临床特点与MRI所示病灶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确诊为MS住院患者中10例(8.29%)伴癫癎发作的临床特点及MRI表现。结果:癫癎在MS其他症状或体征之前出现2例;癫癎发作为MS复发时唯一症状的1例;癫癎发作时已伴MS其他症状或体征者7例。10例患者头颅MRI均示双侧半球的深部白质、侧脑室旁数个斑块病灶,其中5例伴皮质-皮质下斑块病灶,2例伴局灶性皮质萎缩。5例癫发作与皮质-皮质下斑块病灶有相关性。结论:癫癎可以是MS的首发症状或复发时唯一临床表现,MS患者癫癎发作与皮质-皮质下斑块病灶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非酮症糖尿病性癫(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8例非酮症糖尿病性癫(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0例患者在血糖控制不理想状态下发生癫(癎),8例无明确糖尿病史以癫(癎)为首发症状;18例患者血糖均明显升高(16.8~32.1 mmol/L).14例表现为部分运动性发作(77.8%).应用胰岛素积极控制血糖后癫(癎)发作均得到控制.结论 非酮症糖尿病性癫(癎)可没有明确糖尿病史,以癫(癎)为首发,发作类型多为部分性发作,降低血糖是控制癫(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非酮症糖尿病性癫(癎)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酮症糖尿病性癫(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8例非酮症糖尿病性癫(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0例患者在血糖控制不理想状态下发生癫(癎),8例无明确糖尿病史以癫(癎)为首发症状;18例患者血糖均明显升高(16.8~32.1 mmol/L).14例表现为部分运动性发作(77.8%).应用胰岛素积极控制血糖后癫(癎)发作均得到控制.结论 非酮症糖尿病性癫(癎)可没有明确糖尿病史,以癫(癎)为首发,发作类型多为部分性发作,降低血糖是控制癫(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精神障碍在癫(癎)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其中抑郁最为常见.反之,抑郁又对(癎)性发作有易化作用,相当一部分癫(癎)患者有发作前抑郁史.然而由于癫(癎)伴发抑郁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有些并不符合ICD-10或DSM-Ⅳ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常被患者和医生忽略,以致不能及时治疗,从而影响了癫(癎)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随着国内外学者对"抑郁和癫(癎)共病"这一现象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广泛,本文就癫(癎)与抑郁之间的相关因素、发病机制和治疗等方面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自 Gibbs(1951)首先研究癫癎与精神障碍的关系以来,癫癎患者在发作间期的行为有无特定的格局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与争议。Gibbs 曾报导以局灶性癫癎与颞叶癫癎与精神失调最密切相关,特别是病理性攻击行为。另一些研究则强调颞叶癫癎与分裂症样精神病存在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分析癫(癎)发作获得控制患者减停药后复发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以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向前逐步法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311例癫(癎)发作获得控制且减停药≥2年患者的癫(癎)复发危险因素.结果 311例患者,癫(癎)复发率为34.73%(108/311),其中在医师指导下减停药者280例,癫(癎)复发率为29.29%(82/280),停药后1年内复发率为26.43%(74/280),停药后2年内复发率为28.21%(79/2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期发病、成年期发病、肌阵挛发作、青少年肌阵挛癫(癎)、症状性部分性癫(癎)、减药前大发作频率>10次、成年期减药、成人减药前无发作时间<4年、减药时间<6个月及减药前脑电图显示(癎)样放电共10项因素是减停药后癫(癎)复发的危险因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期发病、成年期发病、青少年肌阵挛癫(癎)、症状性部分性癫(癎)、成人减药前无发作时间<4年、减药时间<6个月及减药前脑电图显示(癎)样放电为减停药后癫(癎)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癫(癎)减停药应该注重个体化原则.儿童期发病的癫(癎)患者发作控制1~2年可考虑减停药,成年患者发作控制>4年方可考虑减停药,减药时间应≥6个月.青少年期发病、成年期发病、青少年肌阵挛癫(癎)、症状性部分性癫(癎)及减药前脑电图显示(癎)样放电者,减停药后癫(癎)复发风险高,减停药需慎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癫(癎)发作时棘、尖样波群以外有别于背景波的θ、δ波在癫(癎)诊断中的价值,正确认识癫(癎)发作同步记录脑电图未见到尖、棘样典型病理波发放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0-01~2007-01我院收治的具有(癎)样发作患者203例的录像监测脑电图(video-EEG)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电图正常16例(7.5%),临床发作与典型癫(癎)样病理波同步发放者157例(77.3%),临床发作与非典型癫(癎)样病理波同步发放者30例(15.2%),发作间歇期有癫(癎)样波发放者56例,发作间歇期可见不典型癫(癎)样波发放者36例.结论 正确识别棘、尖波群以外有别于背景波的癫(癎)样波的演变过程及规律,可提高癫(癎)的准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同步录像脑电图(VEEG)监测对发作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常规脑电图(EEG)无(癎)样放电的84例发作性疾病(其中49例临床诊断为癫(癎),35例可疑癫(癎))患者的VEE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癫(癎)组VEEG(癎)样放电检出率为80%,可疑癫(癎)组(癎)样放电检出率为31%,80%的(癎)样放电出现在睡眠期.结论 VEEG检测可明显提高(癎)样放电的检出率,为发作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有助于癫(癎)发作的分型.  相似文献   

18.
成年癫(癎)患者的抑郁情绪相关因素及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调查成年癫(癎)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可能的危险因素;评价各种危险因素对癫(癎)伴发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Beck抑郁问卷(BDI)及癫(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 中文版),并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测查.用χ2检验、t检验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在120例成年癫(癎)患者中47.5%伴发抑郁.负性影响癫(癎)患者伴发抑郁的因素为发作频率,而正性影响因素根据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职业和对癫(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论 癫(癎)患者抑郁发生率高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积极控制癫(癎)发作、为癫(癎)患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及对癫(癎)患者做好相关知识宣传、增加患者对癫(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改善癫(癎)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癫癎可引起和伴发各种精神障碍,其中以人格改变、智能减退和精神病性症状等较多见,也可表现为抑郁和强迫综合征.我院于2000至2002年门诊的癫癎患者中,以抑郁或强迫为主要表现者分别有12例(男5例,女7例)和8例(男5例,女3例),现各举1例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与癫癎发作的关系.方法 对9840例经颅脑CT/MRI证实的且无癫癎病史的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癫癎患者的发生率、发作类型、发作时间及临床疗效回顾分析.结果 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癎疴发生率为1.25%(123/9840).癫癎发作与病变部位有关,累及皮层或邻近皮层者易患.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是症状性癫癎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且大多数发生于卒中后半年内,部分病人以癫癎为首发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