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洪善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撷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刚 《天津中医药》2010,27(3):185-186
<正>简介:洪善贻(1941-),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中国中医药学会营养药膳专家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会长,浙江省中医学院兼职教授,宁波市中医学会副会长,1997年被授予"浙江省名中医"称号,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2年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刘教授认为其发病主要因七情内伤、饮食失节、湿热内蕴等损伤脾胃,以致脾胃虚弱,肠道运化传导失常,临证治疗以益气健脾为主,佐以疏肝解郁、清利湿热、调畅气机、缓急止痛等,诊疗过程始终贯穿"治未病"思想,注重心理疏导、饮食生活起居调护,临床疗效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收集自1995年以来,有关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研究进展的文献,分别从病因病机认识、临床治疗等方面作了综述,并简要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进展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群  刘光元 《江苏中医》1996,17(6):11-11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在我国是常见病,发病机制不明,病因病机复杂。从病因病机和治法等方面探讨了其中医药治疗现状,并对其优势和不足给予总结,进一步展望了中医药治疗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以下腹部不适或腹痛及排便行为异常为特征的一组肠功能障碍综合征,无任何器质性疾病的改变或生化指标的异常,其发病机理目前仍不是很明确,认为与消化道动力异常、消化道敏感性增加、脑肠轴的改变、社会心理及精神因素的异常等有关。有报道本病有精神疾病史者约占半数,在本病发生和症状恶化时,有38%患者可找到精神受刺激或情绪波动的因素存在,半数以上患者有恐病症尤其是恐癌症。其发病因素与敏感性格、长期服药史、失眠、焦虑、长期紧张状态、家庭纠纷、咖啡、酗酒、海产品、高汤等有关。临床分为腹泻型和便秘型,现今临床以综合治疗为主,虽然临床不断有新药在开发运用,但至今没有发现任何单一的药物可以有效的治疗IBS。中医中药通过辨证论治在治疗IBS方面确有优势,疗效肯定,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用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认为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但作用机制复杂,很可能与调节中枢神经以及肠道运动、分泌功能有关,有必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王庆成 《河南中医》2005,25(7):81-8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a bowe syndrome,IBS)足一种原因及发病机制不甚明确的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可为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发作)可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但又缺乏明显形态学和牛化学异常可以解释的证候群。可伴有或不伴有精神症状,如失眠、焦虑、抑郁、恐惧等。已往曾称之为粘液性肠炎、痉挛性结肠炎、结肠过敏等,现统称为肠易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研究概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易激综合征是多种因素导致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异常。IBS的发生与肝、脾、肾诸脏有关,病位主要在大肠。病机为脾胃虚弱、情志失调、致肝脾失和或肾阳虚衰,不暖脾土,脾失健运,致大肠气机异常。从辨证论治、遣方用药、针灸、中成药等方面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治疗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煜  彭荣翠 《国医论坛》2002,17(6):17-17
在肠易激综合征 ( IBS)治疗上 ,西医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手段 ,一般多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症状 ,针对性地选择镇静剂、抗抑郁剂、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促胃肠动力药、钙拮抗剂、肠粘膜保护剂、微生态类药物等进行治疗。由于 IBS是多种因素所致的结肠动力紊乱为主的综合征 ,目前尚未有一种药物能完全缓解所有 IBS症状 ,因此主要采用综合治疗 ,需遵守个体化原则。在这一点上 ,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更大的优势。祖国医学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病因病机主要为情志欠调致肝气郁滞、肝脾不和 ,从而导致肠道气化不利 ,传导失司。此外 ,饮食、劳倦、…  相似文献   

11.
谢昌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彬彬 《中医杂志》2006,47(10):739-740
中医学认为,肠易激综合征属“肠郁”、“气腹痛”、“脾约”、“久泻”等病范畴,其发生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倦体虚、感受外邪等因素有关,尤与情志失调关系密切。1997年颁布的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肠郁”一病,即指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使肠道运化失常,以腹痛、腹泻或便秘为常见表现的郁病类脾胃疾病,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2.
童昌珍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昌珍教授从事中医临床20余年,治学严谨,尤其擅治消化系统疾病。现将童师治疗腹泻性肠易激综合征的经验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琳  孙志广 《中医药导报》2007,13(11):79-80,83
通过对近年的文献进行搜集整理,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专方治疗、单味药治疗等几个方面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简要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及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须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是腹泻、腹痛、便秘、腹泻与便秘交替等消化系统症状,及心慌、乏力、多汗、失眠、焦虑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是  相似文献   

15.
孙丹娅 《河北中医》2002,24(4):313-31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的腹痛,伴随排便次数与性状的异常,但无形态和生化学的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6.
韩诚正  朱垚  沈洪 《光明中医》2008,23(6):875-877
从中医文献对肠易激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辨证论治、方药加减、针灸治疗、针药结合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肯定中医药在防治肠易激综合征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及明确疗效,同时也提出了其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肠易激惹综合征的研究和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研究进展,强调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专方用药、中西医结合等特殊中医药疗法。指出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必要性及优越性,同时强指急需制定严格的肠易激综合征科研标准以及临床观察标准,更好的指导临床潜方用药。  相似文献   

19.
肠易激综合征(简称IBS),是常见消化系统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腹胀、腹泻(软便、溏、便、水样便)、便秘(块状便、硬便),粘液便、排便困难,排便后仍有便意等,目前尚难用解剖、生化组织学检查结果解释.国际胃肠病学会将本病归属胃肠功能性疾病,制订罗马标准,最近又经胃肠病学专家修订为罗马标准Ⅱ,去年在Gnt杂志公布,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痛型3个亚型.属中医学泄泻、便秘、腹痛、等证范畴.  相似文献   

20.
肠易激综合征是功能性消化疾病之一,人群患病率高,易复发。目前西医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很难治愈。中医药在治疗此类功能性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统一辨证论治标准,规范化中医药临床研究,细化外治法的治疗方案与操作规范,建立IBS内外兼治的综合诊疗方案并推广可能是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