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主要并发症:脑膨出、新发颅内血肿或/和脑挫裂伤病灶扩大及脑梗死三者的发生率及其预后情况。方法对48例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探讨。提出了自己测量脑膨出的方法;统计术后脑膨出的发生率,不同时间段测量脑膨出程度,术后新发颅内血肿或/和脑挫裂伤病灶扩大以及脑梗死等的发生率、部位;并与患者术前GCS评分、伤后六个月GO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1)脑膨出发生率为77%,手术后14d脑膨出程度最显著。(2)新发颅内血肿或/和脑挫裂伤病灶扩大发生率为58.3%;其部位可以在手术野内、手术同侧非手术区甚至在手术对侧。(3)脑梗死发生率12.5%,均在手术侧。(4)本组伤后六个月GOS评分:死亡率10.4%;预后不良率56.2%(含植物生存率16.7%;重度残废率39.5%);预后较好率33.4%(含中度残废16.7%;恢复良好16.7%)。结论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新发颅内血肿或/和脑挫裂伤病灶扩大、脑梗死等的发生率高,虽然去大骨瓣减压术可以降低死亡率但植物生存率、重度残废率高,手术要慎重。  相似文献   

2.
硬膜网格成形与常规减压影像学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中应用硬脑膜网格成形与常规方法减压两种术式的术后影像学表现。方法60例重型颅脑损伤伴脑肿胀患者分为两组,均行开颅去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术中分别应用硬脑膜网格成形与常规方法减压,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影像学表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中急性脑膨出及术后脑嵌顿发生率在两组间比较有差异;术后中线移位、环池受压情况及术后脑积水、硬膜下积液发生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中运用硬脑膜网格成形技术有助于降低术中急性脑膨出,防止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脑膜应用于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对术后并发症影响。方法对我院2012-01—2014-12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术式分为2组,分别行标准大骨瓣减压+自体筋膜修补减张缝合硬膜组(对照组)与标准大骨瓣减压+人工硬膜减压缝合组(实验组),比较2组术后脑膨出、脑软化、颅内感染、皮下和(或)硬膜下积液、癫痫、脑脊液漏发生率。结果 2组术后出现脑膨出、脑软化、癫痫、硬膜下或(和)皮下积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人工脑膜应用于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时较自体筋膜能明显减低部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脑损伤发生后,颅内压可能存在被动型升高,脑组织受到压迫而发生坏死,如果减压不够及时,会对脑部造成不可逆转的实质性损伤[1]。临床治疗中较为常用的有效常规治疗方法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在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如果是以双侧额颞叶为主的广泛性脑挫裂伤、弥漫性脑水肿或脑肿胀,临床治疗中选择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还是双侧去骨瓣减压术,还无确切的标准[2]。本次研究中对均衡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与非均衡性去骨瓣减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多种处理方法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合理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7月至2007年7月123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时于对侧开颅减压及双侧平衡开颅减压患者的预后远比术后复查CT再于对侧开颅减压患者的预后好,行单侧大骨瓣减压及脑叶切除加单侧大骨瓣减压患者的预后较差。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时应积极于对侧开颅减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1994~2009年间去骨瓣减压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病例115例,分大骨瓣减压组(A组)和常规骨瓣减压组(B组),比较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以脑膨出、迟发性颅内血肿、脑积水及硬膜下积液多见.A组术后出现2种及2种以上并发症者25例(41.7%,25/60),B组11例(20.0%,11/55),其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大骨瓣减压术后有较多并发症,有些并发症需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发病机制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不建议将大骨瓣减压术作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一线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局部亚低温对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并发症的控制作用.方法 选取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6例,术后给予常规治疗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54例.术后12 h亚低温治疗前对患者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检测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及血氧饱和度(SaO2).术后7d判定患者脑膨出情况并再次检测ICP及CPP. 结果常规治疗组与局部亚低温治疗组在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分布、亚低温治疗前GCS评分、ICP、CPP及SaO2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亚低温治疗组患者脑膨出发生率、脑膨出程度及ICP均低于常规治疗组,CPP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后进行局部亚低温治疗有助于提高CPP、降低ICP,并且减少脑膨出的发生率和脑膨出程度,有利于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广泛脑挫裂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膨出的脑组织常发生嵌顿,是去骨瓣减压术后较难处理的常见并发征之一。我院1999年10月至2002年10月共采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该类病人15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8例,女7例,年龄21-64岁,平均36.5岁。人院时病人GCS评分6-8分10例,3-5分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预见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BDC)与相继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122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治疗方案基本相同,治疗3个月后患者均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及术后切口疝发生率、GO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术后切口疝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OS评分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残率、重残率、植物化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近期临床疗效优于相继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可显著改善预后及降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的特点、成因及处理方法。方法14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患者行保守治疗6例,钻孔引流4例,去骨瓣开颅手术4例,脑室-腹腔分流术4例。结果硬膜下积液消失7例,好转3例,无效4例。结论严格掌握大骨瓣减压手术适应证,术中硬脑膜减张缝合有助于减轻术后脑膨出,减少对侧硬膜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B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快速减压手术治疗,A组采用控制性阶梯式大骨瓣减压术治疗。从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两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恢复良好比例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术后脑膨出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采用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力可逐步释放,患者预后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严重脑挫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的成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67例严重脑挫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病人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形成原因及治疗措施。结果严重脑挫伤后脑水肿,弥漫性脑肿胀,迟发颅内血肿,局部脑坏死,脑积水,脑室穿通畸形,血浆渗透压过低以及颅内感染均可导致或加重术后脑膨出。67例脑膨出病例均为上述不同原因所致,针对其不同成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67例脑膨出病例均得到有效治疗。结论严重脑挫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可为多种因素导致或加重,针对不同的成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阶梯减压式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将116例重型颅脑损伤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56例),观察组采取阶梯减压式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行传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Barthel指数、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表(NCSE)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急性脑膨出(10.00%)、迟发性颅内血肿(11.67%)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5.71%、26.78%;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Barthel指数、NC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31.67%)明显高于对照组(12.50%;P0.05),死亡率(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P0.05)。结论阶梯减压式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控压效果良好,少并发症少,预后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形成原因与防治对策。方法回顾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总结临床工作中防治急性脑膨出的有效方法。结果患者出院时以GOS评定预后:良好8例,中残14例,重残11例,植物生存15例,死亡38例,病死率44.2%。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运用控制性减压措施,对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技术改良,采用大骨窗减压,双侧开颅减压等措施,排除增高颅压的因素,能明显降低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血肿的重型颅脑损伤24例(观察组),以1:2的比例收集同期去大骨瓣减压术后无迟发性血肿重型颅脑损伤48例为对照组。结果术后6个月按照GOS评分评定预后,观察组预后良好率(4.2%)明显低于对照组(33.3%;P0.05),而植物生存率(33.3%)和病死率(41.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2.5%和18.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头颅Rotterdam CT评分3分、对侧脑挫裂伤、对侧颅骨骨折、中线移位≥10 mm为重型颅脑损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前头颅CT检查示Rotterdam评分3分、对侧脑挫裂伤、对侧颅骨骨折或中线移位≥10 mm,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应注意防治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预见性与相继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方法以我院2012-06—2014-06收治83例符合以上纳入与排除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A组行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B组行相继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比较2组随访结束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切口疝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预后良好率为38.1%,高于B组17.0%;病死率为4.7%,低于B组2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急性脑组织膨出、切口疝发生率分别为16.7%、21.4%,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0%(8/42),低于B组53.6%(2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相继性双侧去骨瓣减压相比,预见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大幅降低病死率、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切口疝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阶梯减压策略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特重度颅脑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重、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41例,采用阶梯减压的去骨瓣减压术式治疗,统计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率、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平均手术时间、和术后6个月预后情况。结果 41例患者发生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4例(9.76%),术后再出血发生3例(7.32%),平均手术时间(4.246±1.219)h,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18例(43.90%),预后不良23例(56.10%)。结论阶梯减压策略治疗重度、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不增加总的手术时间的情况下,可以降低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改善预后,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部分行去骨瓣减压术,但大骨瓣减压后,由于脑膨出而造成的脑移位、变形等不良后果。因此加强病人术后的观察与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进行抢救,降低病死率有积极意义。现将观察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手术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186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96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观察组在标准大骨瓣减压的基础上术中采用控制性阶梯式降颅压手术。结果观察组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率、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随访6个月,根据GO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观察组预后良好率(GOS评分4~5分)显著增高(P<0.05)。结论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基础上,术中采用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手术,能有效降低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14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142例中,术后35例发生脑积水;107例未发生脑积水。术后脑积水发生率为24.6%(35/1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较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为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脑积水是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常见并发症。年龄越大,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颅内感染的病人,发生脑积水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