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宋君  黄科峰  黎昌华  方晓熠   《放射学实践》2012,27(2):144-144
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导致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压力升高称为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肝静脉型、肝窦型、门静脉型和动静脉型[1],其中动静脉型是指肝、脾、肠系膜上动脉与门静脉系统间发生分流,致压力较高的大量动脉血流入门静脉,形成门静脉高压.现将1例肝动脉-门静脉瘘所致 门静脉高压症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常的门静脉压力为 0.65 ~ 1.3 kPa(5~10 mmHg),较下腔静脉压稍高.门静脉起自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处,止于肝内各级分支,当门静脉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再者门静脉及其分支缺乏瓣膜,任何部位的狭窄或阻塞,均可引起其压力的升高,当门静脉压力超过下腔静脉压5 mmHg或脾静脉压>15 mmHg[1]时,易出现广泛侧支循环形成,其中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最为重要,出现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显示的价值.材料和方法:肝硬化患者28例,采用64层螺旋CT行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扫描后,运用容积重建法(VR)、多层面重建法(MPR)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对门静脉及其分支进行重建,观察门静脉高压肝内门静脉、属支及侧支循环的影像学特征.结果: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能准确显示侧支循环分布范围,初步评估病变程度;门静脉高压时,门静脉属支管径显著扩张(门静脉主干、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胃冠状静脉).胃冠状静脉曲张2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1例、食管周围静脉曲张17例、胃短静脉曲张10例、脾/胃-肾分流6例、脐静脉和腹壁静脉曲张5例、腹膜后静脉曲张2例和直肠上静脉曲张2例,门静脉海绵状变性1例.结论: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能够多角度、准确地显示门静脉高压时侧支循环开放的情况,对判断病变程度、预测其并发症、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家兔门静脉系统不同部位血氨浓度比较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检测和分析家兔门静脉及其分支的血氨浓度差异从而指导肝内让腔静脉分流术中对门静脉分支的选择,降低分流引起的肝性脑病的发病率。材料与方法,在家兔门静脉系统各分支分别取血测定血氨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所测得血氨浓度,肠系膜上静脉高于门静脉左,右主支,高于脾静脉与腔静脉;门静脉右支高于左支。结论 家兔门静脉系统各分支的知氨浓度存在差异,提示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中门静脉左右的选择可能会影响术后肝性脑病的  相似文献   

5.
门脉支架置放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一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患者经脾穿刺成功放置门静脉金属支架。现报道如下。患者 ,男性 ,48岁。因间歇性低热 1个月余、肝区不适10d就诊。既往乙肝史 10余年。AFP :32ng/ml。CT增强显示肝脏右后叶不规则低密度占位 ,门静脉右后支及部分门静脉主干低密度影 ,门静脉周围侧支循环形成 (图 1)。门静脉重建显示部分门静脉主干充缺狭窄 ,周围侧支循环形成 ,右后支未显影 ,左支正常。另外可见自发性脾肾分流 (图 2 )。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门静脉主干、右支癌栓形成。外科无法手术切除 ,决定介入治疗。 图 1 CT增强显示肝…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前后脾静脉、门静脉压力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4例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术治疗,手术前后均采用直接测压法检测脾静脉及门静脉压力,并对比压力变化。术后1~2个月行增强CT复查。结果 PSE术后脾静脉压力较术前明显下降,7例门静脉压力下降明显(>2 cm H2O)。术后复查增强CT显示多数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PSE术可有效降低脾静脉压力,在降低近期门静脉压力方面影响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7.
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联合介入术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作用。方法:对50例高危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组,A组25例行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B组25例行单纯PSE术,所有患者于术前和术后分别行彩色多普勒和测压导管检查了解门静脉侧支循环、门静脉压力,对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行介入术后脾功能亢进均得到缓解,采用联合介入术式的患者曲张静脉全部得到栓塞;A、B两组术前、术后门静脉内径均变小,血流速度减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门静脉压力减低较A组明显(P<0.05);A组奇静脉内径变小,血流速度减慢(P<0.05),B组奇静脉内径无变化,流速减慢,两组间奇静脉血流量下降幅度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联合介入术能有效治疗门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和脾功能亢进,该方法侵袭性小,适用于肝功能差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时侧枝循环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脾循环的动静脉系统称门脉系统的小循环,脾静脉是血液回流的主要通道.胰体胰尾部肿物导致脾静脉阻塞时,脾血经胃周侧枝循环的胃短静脉→胃左静脉和胃网膜静脉回流入门静脉,导致门静脉小循环高压而门静脉压力正常,称之为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PSPH).本文旨在探讨其侧枝循环的超声表现.  相似文献   

9.
直接法CO2门静脉造影术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皮脾穿刺门静脉CO2鄄DSA造影效果及其对肝脏肿瘤侵犯门静脉的评估价值。方法21例患者,原发性肝癌15例,转移性肝癌6例。以26G超细针在B超引导或透视定位下经皮穿刺至脾内,行CO2鄄DSA。结果19例清晰显示门静脉4级以上分支,图像质量优,门静脉分流显示清晰。9例门静脉分支受压移位,2例门静脉主干阻塞,2例肝内门静脉左支主干阻塞,1例门静脉左支主干严重狭窄,3例胃底静脉曲张,1例失败。术中8例患者无任何不适,10例患者有轻度腹部不适,2例有恶心感,1例腹痛,B超示脾包膜下血肿。结论经皮细针穿刺脾实质CO2鄄DSA可以清晰地显示门静脉及分支结构,显示肿瘤对门静脉分支的压迫或门静脉内癌栓,手术简单、快捷、创伤小,熟练的操作可避免风险。  相似文献   

10.
MSCTA容积再现对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检出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容积再现(VR)重建对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检出的价值。方法 对40例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患者行MSCTA门静脉成像,工作站上采用VR进行血管重建。结果 40例中胃底-食道静脉曲张35例,脐静脉再通7例,脾-肾静脉交通11例,发生率分别为87.5%,17.5%,27.5%。其中,多发侧支循环:胃底-食道静脉曲张合并脐静脉再通、附脐静脉曲张1例,合并脾-肾静脉交通10例。脐静脉再通合并脾-肾静脉交通及胸廓静脉分流各1例。结论 MSCTAVR重建能清晰完整显示门静脉高压(PH)侧支循环的详细情况。  相似文献   

11.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门静脉高压症常继发于肝硬化,主要表现为脾肿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腹水,同时亦可引起脾功能亢进.众多临床研究证明,部分性脾栓塞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总结近年来门脉高压症、脾肿大的发病机制,分析门脉高压与脾脏肿大的血流动力学关系,综述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原理和临床应用现状,并评价其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造影(3DDCEMRP)和动脉法间接门静脉造影(TAP)对照,评价细针脾穿刺CO2门静脉造影(CO2-SP)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35例接受了以上3种方法门静脉造影。对照分析CO2-SP、3DDCEMRP和TAP对门静脉的显示能力,包括:(1)门静脉成像质量;(2)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的开放性;(3)侧支循环发生的部位及分布的范围。结果CO2-SP、3DDCEMRP和TAP门静脉显影质量的平均得分分别为6.46±1.68、5.60±1.55、4.77±1.61,方差分析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9,P<0.05)。3种方法显示门静脉开放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卡方检验,P>0.05),不一致主要表现为显示门静脉开放性程度不同。对侧支循环显示率分别为97%、92%和70%,χ2检验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2,P=0.001)。结论CO2-SP显示门静脉的图像质量优于3DDCEMRP和TAP;CO2-SP能够准确显示门静脉开放性及侧支循环,尤其在门静脉狭窄程度及细小侧支循环方面具有更强的显示能力。  相似文献   

13.
单次屏气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门静脉造影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目的探讨中次收气三维对比增强门静脉造影(3DCEMRP)方法并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9例病人接受3DCEMBP检查及三维时间飞越法(2DTOF)门静脉成像,其中无肝脏疾患者8例,肝硬化18例,肝癌12例,脾静脉血栓形成1例,Gd-DTPA用量为每公斤体重0.1~0.2mmol,用团注实验剂量确定门静脉峰值通过时间及扫描延迟时间,所有图像分别经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重建,评价门静脉成像质量、开放程度、侧支血管及从静脉曲张的情况。结果门静脉内造影剂峰值通过时间为17~45秒,所有病例3DCE哑MRP成像质量明显优于2DTOF门静脉成像。8例无肝脏疾病者,CEMRP均完整显示门静脉主干及肝内4级以上的分支;18例肝硬化中有17例显示门、脾静脉扩张迂曲,其中10例显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例门静脉主干近段闭塞,12例肝癌中,5例门静脉主干和(或)其主分支闭塞,6例显示肝内门静脉分支受压、移位;1例脾静脉血栓形成,见脾静脉闭塞及广泛的侧支血管。结论3DCEMRP为一快速、有效评价门静脉系统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比较CT与楔入法门静脉造影术(WHVP)在肝外门静脉梗阻(EHPVO)儿童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左支分流术(Rex术)术前诊断的价值以及两者的关系,优化EHPVO儿童的检查流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经手术证实的EHPVO儿童的临床、WHVP及CT资料,其中68例行Rex术,8例行远端脾肾分流术(DSRS/Wa...  相似文献   

15.
三维对比剂增强MR门静脉成像与直接门静脉造影术对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与直接门静脉造影术的比较,评价三维对比剂增强MR门静脉成像(3D CE MRP)的准确性。方法26例患者行3D CE MRP和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分析3D CE MRP上门静脉主干、肝内左右分支的开放性和侧支循环发生情况,其结果与直接门静脉造影对照,评价两者符合情况,并分析两者不符的原因。结果3D CE MRP和直接门静脉造影显示门静脉主干的结果完全一致。对肝内门静脉分支,有21例2种检查结果符合,但有5例不符。1例肝右叶巨大肿瘤,3D CE MRP显示门静脉右后支闭塞,但直接门静脉造影显示明显狭窄。3例左叶肝癌患者,3D CE MRP显示门静脉左支闭塞,但直接门静脉造影显示其近段狭窄和远端闭塞。另有1例肝癌患者,3D CE MRP显示门静脉左支矢状段小癌栓,而直接门静脉造影却未能显示。除1例脐静脉重开由于扫描范围较小未显示之外,3D CE MRP显示侧支循环的结果和直接门静脉造影相符。结论多数病例,3D CE MRP的显示结果与直接门静脉造影符合。3D CE MRP在鉴别肝内门静脉分支狭窄或闭塞时有一定限度,而在显示门静脉小栓子方面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肝脾动脉双栓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为了明确碘化油肝动脉栓塞与脾动脉栓塞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我们以狗为对象进行实验研究。经麻醉后切开狗的腹腔,从肠系膜静脉插入导管至门静脉,测得正常值后,阻断脾动脉测压,然后插导管至肝动脉灌注碘化油,并观察门静脉压力。我们测得狗的正常门静脉压力为5.79±0.32mmHg,阻断脾动脉2分钟后门静脉压力明显下降(P<0.01)。经肝动脉灌注碘化油3ml 时门静脉压力上升,但差异无意义(P>0.05),灌注至5ml 时门静脉压力进一步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1),6.5ml 时门静脉压力差异更加显著。实验证明阻断脾动脉能降低门静脉压力,肝动脉灌注碘化油能使门静脉压力上升,并与灌注碘化油数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门静脉高压患者上腹部分流侧支血管显示中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 对126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行门静脉系统及侧支血管的CTA检查. 结果 126例中,CTA提示各类食管静脉曲张108例(85.7%),胃底静脉曲张117例(92.9%),单纯食管静脉曲张8例(6.3%),食管静脉曲张合并胃体部静脉曲张1例(0.8%),食管静脉曲张合并胃底静脉曲张99例(78.6%),单纯胃底静脉曲张18例(14.3%).胃左静脉显示120例(95.2%),附脐静脉显示26例(20.6%),胃网膜静脉显示10例(7.9%).发现脾肾分流道4例(3.2%),胃左肾分流道35例(27.8%). 结论 门静脉CTA可以清晰显示门静脉高压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主要侧支血管的走行、分布,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的观察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初步了解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门静脉系统重要的肝脏相关血液成分分布,为研究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对其影响打下基础。方法 收集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5例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 54.5岁。TIPS术时穿刺门静脉干或左右分支成功后,引入导管采集门静脉系统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左右支、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及术前外周静脉等6部位血液,分别检测血浆氨、血小板和胰岛素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6部位静脉采血及检测。血浆氨浓度以肠系膜上静脉最高,脾静脉和术前外周静脉最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3部位(门静脉左右支及主干)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含量在6部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岛素浓度以脾静脉最高,术前外周静脉最低,其余4部位(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左右支及主干)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TIPS术中自门静脉系统不同部位采血用于肝脏相关血液成分检测安全可行,可作为有TIPS指征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临床基础研究方法。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左右支及主干内血浆氨、血小板和胰岛素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88例门静脉造影解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作者通过门静脉造影观察分析了门静脉起始位置、走行方向、长度、宽度、分叉位置、角度及肝内分支形态等,研究门静脉正常解剖和变异,为TIPS提供应用解剖。材料与方法:本组88例门静脉造影,43例(门脉高压组)为经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造影;45例(非门脉高压组)为经腹腔动脉、脾动脉门脉造影和术中门脉造影。造影摄片X线管与胶片间距为100cm。结果与结论:大多数门脉主干起始位置在胸12和腰1平面,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位于相应椎体右缘,少数位于胸11或腰2平面。门脉长度平均7.8cm,门脉高压组门脉宽度1.80cm,非门脉高压组1.21cm。门脉高压组肝内分支宽度明显宽于非门脉高压组,左支平均增宽0.43cm,右支平均增宽0.5cm。肝内门脉分支90%在分叉部分为左、右2支,10%分为左、右、中3支。门脉分叉位置门脉高压组多位于胸10平面,而非门脉高压组多位于胸11平面。  相似文献   

20.
无创伤性三维门静脉双螺旋CT造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到60例三维门静脉双螺旋CT造影结果.在所有的病人该方法均能显示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在3例肝癌.2例肝癌术后及4例门静脉高压病人,三维门静脉双螺旋CT造影结果与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造影和外科手术所见一致,表明三维门静脉双螺旋CT造影是一种安全而又可靠的显示门静脉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