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与脂代谢紊乱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作为糖尿病前期组,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2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均进行血脂谱测定、胰岛功能释放试验以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对三组患者的相关生理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相对于对照组,糖尿病前期组以及糖尿病组中的患者的相关脂代谢指标数值较高,P<0.05;而相对于糖尿病前期组,糖尿病组中的患者的相关脂代谢指标的数值较高,P<0.05。可知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与脂代谢紊乱有一定的关系。结论人体的相关脂代谢数值越高,则人们的糖尿病情况越严重,通过对人体的脂代谢相关数值的了解,从而能够了解人们的糖尿病疾病程度,对于疾病的检测有一定的积极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对我院糖尿病专科门诊确诊并予以近三年随仿的132例 NIDDM 的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和研究,现扼要报告如下。一、一般情况:(一)对象:为本院糖尿病专科门诊确诊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其诊断标准为:①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后;②起病缓慢,病情较轻;③多数病人体质较肥胖或者减轻不明显;③有临床症状、空腹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但血糖最高值多在300mg/dl以下,或者没有临床症状,给予 相似文献
3.
4.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与脂肪肝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合并脂肪肝患者进行血浆胰岛素、血脂测定,并与NIDDM无脂肪肝患者作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显示:NIDDM患者合并脂肪肝组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增高(P<0.01),与血浆甘油三酯增高呈正相关(P<0.05),与空腹血糖及血浆胆固醇无关(P>0.05)。提示高胰岛素血症可视为NIDDM患者脂肪肝形成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变化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将106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合并冠心病组(A组)56例和未合并冠心病组50例(B组),分别测定血糖及血脂,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高于B组 (t=4.142、t=4.953、t=5.481、t=3.797、t=4.016、t=3.83,P<0.01),但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低于B组(t=5.15,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明显异常,且血糖值高低与血脂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因此,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重视对血脂异常的治疗,对防止冠心痛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一类新的、以延缓肠道碳水化合物吸收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目的的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拜糖平),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下称NIDDM)的疗效,我们于1995年7月~1996年2月对30例NIDDM病人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如下。1.病例选择:30例NIDDM均符合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男12例,女18例,年龄30~74岁,平均52.95±9.43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4.2±1.8年,列入本组观察的病例包括1.轻型NIDDM病人,饮食控制不满意者;2.磺豚类药物治疗3个月不满意者;3.双脱类药物治疗3个月不满意者;4.胰岛素每日约40…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胰岛素抵抗与脂代谢紊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简称一级亲属)胰岛素抵抗及其脂代谢紊乱。方法:以一级亲属55例为观察组,42例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与之相匹配的无糖尿病家族史的正常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0、60、90、120分钟血糖、胰岛素(INS)、C-肽(CP)及空腹血脂。结果:(1)一级亲属组较正常对照组0点胰岛素和C-肽以及稳态模型法(HOMA)计算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性升高。一级亲属组空腹甘油三酯(TG)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2)一级亲属BMI<23,23≤BMI<25,BMI≥25三个亚组比较0点血糖无差异,而60、90、120分钟三点血糖,0,60、90、120分钟胰岛素,C-肽、HOMA-IR随BMI的增加而增加,且有显著性差异,三个亚组之间血脂比较总胆固醇(TC)和TG亦有显著性差异。(3)TG与空腹INS、C-肽、HOMA-IR呈显著正相关。一级亲属HOMA-IR与BMI、TG、空腹INS、C-肽呈显著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在血糖正常时已存在在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同时伴有高TG,低HDL-C血症等脂代谢紊乱。一级亲属中,随着体重的增加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紊乱更趋严重。 相似文献
9.
拜糖平是一种新型的糖尿病治疗药;是目前世界上第一种α-葡萄糖忒酶抑制。本文对20例临床上治疗不满意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拜糖子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治疗对象及方法:按照WHO标准诊断的NIDDM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53.4±13.9岁。其中8例原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12例合用或单用普通胰岛素治疗。排除了慢性肠功能紊乱和妊娠或哺乳期患者。治疗前HbA;t为9.89±2.55%。20例均为在原有治疗基础上,餐后肽血糖仍超过11.lmmol/L(200mg%)的NIDDM患者,在服用…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性肾血管病变(以下简称肾病)系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是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及血管间质区基底膜样物质沉积,引起的不同程度的肾小球硬化和肾功能不全。本文拟对经我院随访治疗2年以上的132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其中27例合并糖尿病性肾血管病变患者的尿象,血糖水平,血清蛋白及病程与糖尿病性肾病变的关系作初步的临床分析,着重探讨影响肾病发展的有关因素及临床发展规律。试图从中找出早期防治本并 相似文献
11.
我们于1994年3月至1996年7月以中效胰岛素(NPH)联合优降糖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32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均选择优降糖继发失效的患者。优降糖继发失效的诊断标准为:(1)接受优降糖治疗至少3年,或大剂量(15mg/日)至少3个月 相似文献
12.
木糖醇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21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本糖醇治疗121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结果表明有较好的降血、尿糖及糖化血清蛋白的效果。降血糖显效率为54.5%(66/121),有效率达84.3%(102/121),显效率高于D860对照组,有效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并发现木糖醇具有较好的护肝降血清转氨酶作用。日剂量37.2g,连服21天,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仅见10%左右患者于服药第1周内出现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渗透性腹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变化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将106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合并冠心病组(A组)56例,未合并冠心病组50例(B组),分别测定血糖及血脂,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高于B组(P<0.01),但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明显异常,且血糖值的高低与血脂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因此,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重视对血脂异常的治疗,对防止冠心痛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辨证分型与老化度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8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衰老规律和心血管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与辩证分型的系。结果表明:NIDDM患者机体衰老进程加快,有微血管病变者衰老总积分升高更显著,提示气阴两虚(阳虚),瘀痰阻滞是NIDDM衰老的基本病机;NIDDM患心血管功能障碍明显,表现为心率加快,心脏指数明显减低,心耗氧量和总外周阻力显著增加,提示无器质性心脏病的NIDDM患者左心舒缩功能,大小血管功能及植物神经功能均有 相似文献
15.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药物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IDDM ) ,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 ,通常采用药物治疗 ,综述如下。1 治疗药物1.1 磺酰脲类药物 是治疗NIDDM最常用的药物。第一代有氨磺丁脲 (carbutamide)、妥拉磺脲 (tolazamide)、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e)及氯磺丙脲 (chlorpropamide)。第二代有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格列吡嗪 (glipizide)、格列齐特 (gliclazide)、格列喹酮 (gliquidone)及格列美脲 (glimepiride)等。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对78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测定体重指数(BMI)、血清脂蛋白,了解并发冠心病情况。发现NIDDM者BMI明显增加。NIDDM的脂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LDL-C及TG升高,HDL-C降低,随着肥胖程度加剧,脂代谢异常更加明显,冠心病的发生率随之增加。控制体重是减轻NIDDM者脂代谢紊乱及冠心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 ,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 ,其中 >95 %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IDDM ,Ⅱ型糖尿病 ) [1 ] ,研制开发的治疗药物有较好的临床效果。1 国产格列喹酮 (gliquidone)现有的国产格列喹酮 (天津药物研究所研制 )的临床疗效与德国Boehringer Ingelheim公司开发的格列喹酮 (商品名 :糖适平 )相似[2 ] 。经天津医科大学附属总医院、天津铁路中心医院、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协作组对 160例患者临床验证 ,口服本品 ( 10 7.6± 74.0 5 )mg d 3个月后 ,总有效率按空腹血糖 (FBG)、餐后 2h血糖 (PB…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的治疗途径已从单一增加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发展到增强胰岛素受体敏感性,控制葡萄糖代谢等。现就NIDDM的药物治疗作一综述。 1 胰岛素分泌促进剂 1.1 磺酰脲类药物 磺酰脲类药物主要刺激胰岛β细胞使胰岛素释放增加。最早使用的第一代药物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由于作用时间长、易造成低血糖,现已少用。现较为常用的有第二代的药物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格列吡嗪(Glipizide)、格列喹酮(Gliguidone)、格列美脲(Glimepiride)。格列本脲降血糖作用迅速,作用强,但有低血糖的高危险性,后三种药物与格列本脲降糖作用相当。格列喹酮[1]能提高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和尿乳酸脱氢酶含量,降低血β2微球蛋白水平。据报道,格列本脲50%~55%经肾排泄,而格列喹酮除5%经肾排泄外其他主要从胆汁排出,而且可以降低血管收缩因子血栓素A2产生,改善肾脏血流,较少引起肾功能障碍,适用于肾功能轻、中度不良的糖尿病病人。格列吡嗪除降血糖作用外,能逆转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血纤维蛋白溶酶活性。格列吡嗪已有控释片[2],每天1次每次5~10mg,早餐服用,既提高病人的服药依从性,也减少了给药后血药浓度“峰谷”的波动。格列美脲比格列本脲更明显降低空腹胰岛素和细胞胎水平,发生低血糖机率比格列本脲少得多,安全性较高,一般推荐剂量为1~6mg,每天1次,于早餐前即服或与早餐同服。 低血糖的出现仍然是磺酰脲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原因是剂量过大,使用次数过多等,特别是老年人及超重病人。所以初次服用剂量可为常规剂量的一半,且在餐前30min服用,有助于控制早期餐后高血糖,亦减少低血糖的出现。磺酰脲类药物作为一种廉价的治疗NIDDM药物一直被广泛使用,它们能使60%~70%的糖尿病病人血糖得到较好控制,被优先用于持续血糖在7.8mmol/L以上的非肥胖或仅轻度超重者,但对空腹血糖(FBG)较高及高度肥胖症患者罕能成功,除相当高的最初治疗失败率外,每年约10%的病人失去疗效[3]。 相似文献
19.
成琳 《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2001,11(1):10-11
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认识 ,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IDDM)的治疗途径已从单一增加胰岛素的降糖作用 ,发展到增强胰岛素受体敏感性 ,控制葡萄糖代谢等。现就NIDDM的药物治疗作一综述。1 胰岛素分泌促进剂1 1 磺酰脲类药物磺酰脲类药物主要刺激胰岛 β细胞使胰岛素释放增加。最早使用的第一代药物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由于作用时间长、易造成低血糖 ,现已少用。现较为常用的有第二代的药物格列本脲 (Glibenclamide)、格列吡嗪 (Glipizide)、格列喹酮 (Gliguidone)、格列美脲 (Glimep…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