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患者合并肺栓塞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动脉变化及临床表现特点与肺栓塞(PTE)的关系,提高COPD患者合并PTE的诊断.方法 比较43例COPD合并栓塞组患者和41例非栓塞组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变化以及临床特点.结果 栓塞组与非栓塞组患者肺动脉压力升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下肢非对称性肿胀发生率、血浆D-二聚体阳性情况高于非栓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动脉压力变化、下肢非对称性肿胀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诊断COPD合并PTE的重要线索,发现这些情况应及时作CT肺动脉造影等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2.
血浆D-二聚体联合肺螺旋CT对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肺螺旋CT联合检查在肺血栓栓塞症(PT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确诊的67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研究组(A组),另选71例非肺栓塞患者为对照组(B组),两组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无显著性。所有患者均先行D-二聚体测定,随后即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对两组的D-二聚体测定值和CTPA表现进行分析,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和最后诊断。结果 A组D-二聚体(500μg/L58例,(500μg/L9例;阳性率(敏感性)和阴性率分别为(58/67)87%和(9/67)13%。71例非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与阴性率(即特异性)分别为61%和39%,两组阴性率(分别为13%和39%)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67例PTE患者CTPA检查呈阳性表现者59例,阳性率为88%。71例非肺栓塞组患者CTPA检查呈阳性结果者4例,67例呈阴性,阴性率(即特异性)9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67例PTE经D-二聚体和CTPA联合检查诊断者59例(88%)。结论 D-二聚体阳性或阴性不能诊断或排除肺栓塞,低特异性的D-二聚体和CTPA联合检查有助于提高PTE的诊断正确率,可作为PTE诊断的一线检测,是诊断肺栓塞的主要方法,对降低医疗成本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36例肺栓塞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栓塞患者临床特点、辅助检查、诊断及误诊情况,以提高急诊对肺栓塞的诊治水平,减少误诊率。方法对2004~2008年急诊入院的由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B超、核素灌注肺显像及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等确诊为急性肺栓塞患者3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中呼吸困难28例(78%),肺栓塞三联征2例(6%),低氧血症20例(56%),SⅠQⅢTⅢ2例(6%),血浆D-二聚体大于500μg/L33例(92%),X线胸片检查异常16例(44%),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阳性10例(28%),超声心动图示肺动脉高压23例(64%),首诊误诊23例(64%)。接受溶栓治疗16例,抗凝治疗20例。死亡4例(11%)。结论肺栓塞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急诊医生应提高警惕性,重视寻找深静脉血栓(DVT)的存在,血气分析和血浆D-二聚体检测可作为初筛手段,心电图及X线胸片检查可提供早期诊断参考依据,超声心动图异常应高度怀疑肺栓塞,螺旋CT检查可作为确诊肺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明确诊断者应尽早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刘黎洁  王林  马金萍  刘颖颖  孟冬梅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0):1115-1116,1119
目的探讨肺栓塞(PE)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心脏超声指标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59例PE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结果,根据D-二聚体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D-二聚体阳性组(≥0.5 mg/L);D-二聚体阴性组(<0.5 mg/L)。比较分析两组间相关临床检查资料主要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下肢血栓形成例数、心电图典型改变(SIQⅢTⅢ)、肝功能、血脂、动脉血气分析等主要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阳性组的肺动脉平均压、室间隔受压变平或凸向左室比例高于D-二聚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线性相关分析,D-二聚体与肺动脉平均压、右室舒张末内径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P>0.05)。结论 D-二聚体阳性的PE患者肺动脉平均压、室间隔受压变平或凸向左室比例高于D-二聚体阴性者,但D-二聚体与肺动脉平均压、右室舒张末内径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李国峰 《黑龙江医学》2013,37(7):577-578
目的对被诊断为肺血栓栓塞症(肺栓塞)的患者中D-二聚体阴性病例与D-二聚体升高阳性组进行比较。方法对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的60例肺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指标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心电图、血气分析、下肢静脉超声、D-二聚体值、发病至就诊时间等。结果 D-二聚体值:D-二聚体阴性组(312.91±133.96)ng/L,共5例;D-二聚体阳性组为(1712±2181.76)ng/L,共55例。发病至就诊时间:D-二聚体阴性组(12.74±3.81)d,D-二聚体升高组(5.09±2.91)d,两组平均数相比差异很大。临床表现均以呼吸困难为最常见表现,对比两组无明显差异。另外D-二聚体阴性组高龄增多,且本组超声心动图阳性发现率高。结论 D-二聚体值为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肺栓塞。结合临床表现,如高度怀疑肺栓塞,应进一步做超声心动图、肺动脉造影等相关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血栓栓塞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赖月平  邱志坚 《重庆医学》2011,40(9):881-882,885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CPHD合并PTE患者41例(CPHD+PTE组),并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CPHD患者38例(CPH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血浆D-二聚体水平、PaO2变化情况。结果 CPHD+PTE组患者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部干湿啰音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生率与单纯CPHD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顽固性右心衰竭及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常规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PaO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PHD患者无法用原发病解释的顽固性右心衰竭、低氧血症、血浆D-二聚体的升高,尤其是出现双下肢不对称水肿等临床表现,应高度警惕合并PTE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PTE)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方法,提高对PTE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诊治的37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和咯血为急性肺栓塞早期典型的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分析、血清D-二聚体、心电图、螺旋CT、肺通气/灌注核素扫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或肺动脉造影为诊断和确诊的重要手段.结论急性肺栓塞早期可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急诊科医师对于具有相关症状及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迅速进行肺栓塞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分型,提高早期确诊率,以防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 embolism,PTE) 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 年1月~2008 年12 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中的26 例确诊PTE 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D-二聚体、双下肢深静脉超声及螺旋CT 增强扫描等相关检查.结果:PTE 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但临床症状和体征能提供重要线索;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D-二聚体、双下肢深静脉超声及肺动脉CTA 均能够为PTE 早期确诊提供有力的证据;早期溶栓及抗凝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结论:提高PTE 的早期诊断率、尽早溶栓及抗凝治疗是治疗成功、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徐慧芬  谭杏珍 《包头医学》2012,36(4):209-211
目的:讨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诊断,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78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及易患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呼吸困难及气促、胸痛、咯血、晕厥等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早期表现,而胸痛、咯血、呼吸困难三者同时出现占8%。辅助检查情况:动脉血气分析:低氧血症(78%)、心电图出现SIQIIITIII(8%)、血浆D2聚体阳性(100%)、心脏彩超:右心室扩大(26%)、下肢深静脉彩超阳性(21%)、肺血管CT肺动脉造影(CTPA):肺栓塞征象(85%)。结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漏诊,血气分析和血浆D2聚体检测可作为初筛手段,心电图及胸片检查可提供早期早期诊断依据,CTPA可作为确诊肺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诊断肺栓塞者,应尽早给予抗凝溶栓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合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2年06月~2013年10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合并肺栓塞患者43例,将其作为本研究的实验组,选择同时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患者41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合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①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除下肢非对称性肿胀外(实验组为44.2%,对照组为7.5%),其余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比较两组辅助检查结果,实验组的PaO2为(60.78±19.23)mm Hg、肺动脉高压为(30.77±10.23)mm Hg、D-二聚体为(2496.78±337.68)μg/L,对照组对应为(56.29±17.38)mm Hg、(10.23±4.18)mm Hg、(287.72±68.29)μg/L,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合并肺栓塞患者具有下肢非对称性肿胀,PaO2、肺动脉高压及D-二聚体偏高的临床特点,诊断时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诊治要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急性PTE的临床资料。结果(1)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占91.7%,胸闷、胸痛占41.7%,晕厥占41.7%,58.3%患者存在明确诱发肺栓塞危险因素。(2)12例患者D-二聚体均〉500ng/mL。(3)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右室扩大5例(占41.7%),肺动脉高压9例(占75%)。(4)10例经胸部增强CT确诊,2例经肺动脉造影确诊。(5)8例治愈,2例好转,2例死亡,溶栓治疗者平均住院30d,非溶栓者平均住院52d,溶栓治疗者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可疑急性PTE患者,应及时行D-二聚体、心脏彩超及胸部增强CT检查,可早期确诊。对有溶栓指征者积极溶栓治疗安全有效,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D-二聚体正常的肺栓塞患者九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对D-二聚体正常的肺栓塞(PTE)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入院、血浆D-二聚体正常并确诊PTE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D-二聚体正常PTE患者中,仅1例W ells临床评分为3分,为临床PTE不可能组,肺动脉增强CT明确为段PTE。其他8例均为临床PTE可能患者,W ells临床评分为4.5~7.5分(中位数6.0分),病程1 h~2个月,D-二聚体为0.1~0.5 mg/L(中位数0.3 mg/L);肺动脉增强CT血栓位置:3例为亚段PTE,3例为段PTE,2例为主干PTE。结论 D-二聚体测试结果之后,至关重要的是先检查病人和进行临床可能性评估,在临床PTE可能患者中,一个正常的D-二聚体检测结果不能排除PTE,影像学检查仍然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显性因素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非显性因素所致的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了肺栓塞将这些患者分为A组(发生了肺栓塞)和B组(未发生肺栓塞)。在试验中为这两组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CT肺动脉造影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血浆D-二聚体检测和内皮素-1检测。最后,观察、比较这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和临床特征。结果:①在卧床时间、是否发生晕厥、是否形成深静脉血栓、双侧下肢是否等粗、心电图I导联的S波T波是否倒置、心电图Ⅲ导联的Q波是否显著、PaCO2是否低于基线值、D-聚体的水平是否升高等方面,两组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x2=4.29--6.83,P<0.05)。②A组患者的D-二聚体平均水平、内皮素-1中位数均高于B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③双侧下肢不等粗差距大于1cm、卧床超过7d、深静脉血栓形成是AECOPD合并肺栓塞的危险因素。结论:非显性因素所致的AECOPD其患者合并肺栓塞的可能性高。而这一现象与患者长期卧床、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双下肢不等粗等因素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4.
肺栓塞是全身静脉血栓挣脱迁移到肺动脉,完全或部分阻断血流进入到肺实质所引起。急性肺栓塞可导致患者迅速死亡,是继心肌梗死和中风之后第3大最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而未经治疗的慢性肺栓塞可导致肺动脉高压,缩短患者寿命。肺栓塞通常呈现非特异度胸痛及呼吸急促,症状与其他常见胸部疾病类似。为提高临床诊断肺栓塞的水平,各种临床检测手段被开发出来,其中,最有价值的实验室检测是D-二聚体水平检查。然而,体内任何部位的血栓形成过程都将提升D-二聚体的水平,因此,D-二聚体并非是检测静脉血栓形成或者肺栓塞的特异度指标[1]。D-二聚体阴性能有效地排除肺栓塞,但结果异常并不能诊断肺栓塞。对于临床高度怀疑肺栓塞或D-二聚体阳性的病例,影像学检查已成为诊断肺栓塞最为准确的方法。多种影像学技术可用于肺栓塞的诊断,本文就不同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提高肺动脉栓塞早期预测诊断能力,探讨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比较D-二聚体、Wells评分和改良Geneva评分对肺栓塞的预测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先后进行D-二聚体、Wells评分和改良Geneva评分及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应用ROC曲线比较D-二聚体、Wells评分和改良Geneva评分对肺栓塞的预测诊断价值。结果:D-二聚体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准确率为80%,明显高于Wells评分(40%)和改良Geneva评分(72%),D-二聚体检测阳性和改良Geneva评分相结合的诊断准确率为94.7%(36/38),显著高于单纯使用临床预测评分的诊断准确率;Wells评分和改良Geneva评分越高,肺栓塞的可能性越大,改良Geneva评分中各分层的预测准确度明显高于Wells评分。D-二聚体、Wells评分和改良Geneva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1±0.047)、(0.766±0.073)和(0.815±0.07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30例D-二聚体阴性的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在日后随访(3个月)的检查中均未发现肺动脉栓塞。结论:D-二聚体和改良Geneva评分相结合,是早期预测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陕西医学杂志》2016,(4):470-471
目的:探讨对于下肢骨折患者,在骨折的术前、术中、术后检查D-二聚体的必要性以及其对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意义。方法:对四肢骨折病例512例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6例。对于观察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术前、术后3d、术后7d时血浆D-二聚体浓度;并于术前1d、术后3d及术后7d加查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检查。观察组术前、术中、术后均检查D-二聚体,术前查双下肢血管超声。设定D-二聚体血浆浓度>2000ng/ml为深静脉血栓高危人群,将血管彩色超声检查的阳性结果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采用诊断试验的方法检验2种方法在诊断方面的一致性。结果:检查组术前患者D-二聚体血液浓度有256例均增高,将持续升高患者列为血栓高危人群,术前常规检查双下肢血管超声发现血栓18例,术前发现下肢静脉血栓后均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活血化瘀治疗、2周后抗凝治疗,检查组未出现肺栓塞等致命性疾病;手术后D-二聚体持高不下,警惕深静脉血栓,行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发现血栓10例,随后给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均未出现肺栓塞等致病性疾病。对照组:术前术后均未检查D-二聚体,术前术后未行双下肢血管超检查,术前术后患者共发生肺栓塞10例,抢救并治愈8例,1例麻醉后翻身过程中死亡,1例手术后死亡。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及早的进行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测定对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肺栓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肺栓塞(PTE)的临床特点,减少漏诊、误诊率。方法对2002年~2008年诊断的AECOPD并PTE的住院患者22例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转归作临床评估分析。结果呼吸困难j00%,典型三联征46%,低氧血症833%,低碳酸血症38.9%,D-二聚体〉500μg/L955%,心电图8QⅢT^Ⅲ表现46%,肺通气/血流灌注扫描阳性857%,螺旋cT肺动脉造影阳性944%。溶栓治疗5例,死亡1例;抗凝治疗14例,死亡5例;对症处理3例,死亡1例。结论AECOPD并PTE时表现更不典型,D-二聚体和螺旋CT强化扫描较少受干扰。早诊断,规范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multisliecs helieal CT,MSCT)及血浆D-二聚体浓度检测对于重症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0例拟诊为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SCT肺动脉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检查、超声及血浆D-二聚体浓度检测,以MSCTPA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血浆D-二聚体及二者联合对于肺栓塞的诊断效能。结果以检查结果MSCTPA作为金标准,超声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血浆D-二聚体检测,但两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显著高于两者单独检测(P0.05);超声联合血浆D-二聚体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52,显著大于超声单独诊断的0.832及血浆D-二聚体单独诊断的0.688(P0.05)。结论以MSCT肺动脉血管成像作为临床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下肢超声联合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肺栓塞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诊断的49例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治疗情况。结果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多样,首发症状多为呼吸困难、胸闷(86%)及胸痛(37%)。49例肺栓塞患者中,心电图呈典型SⅠQⅢTⅢ改变者9例,下肢彩超示血栓形成者30例,D-二聚体>500μg/L占82.9%,放射性核素扫描提示肺通气灌注异常者占91.4%,螺旋CT检查表现阳性征象者占87.5%。急诊接受溶栓治疗20例,有效19例。结论肺栓塞早期无特异性表现,对怀疑肺栓塞的患者应尽早进行相关检查,对确诊者给予溶栓抗凝等治疗,可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覃涛 《华夏医学》2006,19(4):664-665
目的:总结肺栓塞(PE)的临床特点,提高PE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32例P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呼吸困难、气促26例(81.25%),心电图呈典型SIQⅢTⅢ6例(18.7%),胸片提示肺动脉呈残根状仅4例(12.5%),32例D-二聚体均阳性(100%)。经彩色超声检查确诊1例,CT确诊27例,肺灌注扫描确诊4例,32例均接受抗凝治疗,6例接受溶栓治疗。结论:肺栓塞的诊断应综合分析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