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我们依据血浆比粘度测定原理,利用大分子化学物质制备质控液,对血浆比粘度测定进行质量控制。取得了满意效果。质控液组成:聚乙二醇6 0 0 0 4 8g ,氯化钠1 7g ,甘油1ml加水至2 0 0ml。分装后常温可保存6个月。质控液应用:应用自动电子计时粘度计(上海医科大学生产)测定,随常规标本一起测定质控液比粘度2 0次,经统计学处理结果为1 6 92±0 0 6 36 ,CV =2 6 6。参照生化室内质控图,绘制质控图,每次测定病人标本前测定质控液比粘度并绘出质控图,观察是否超过允许误差。否则,待质控液比粘度回到控制范围内,方可进行血浆的测定。质控液稳定…  相似文献   

2.
胆囊结石患者血液粘度的初步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6例胆囊结石患者的血液粘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胆囊结石患者的全血化粘度、血浆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都高于正常值,除男性患者的血浆比粘度外,其差异都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且全血还原比粘度的差异还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2 ̄0.001)。  相似文献   

3.
血液流变学质控物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一种能对血液流变学检测进行质量控制控物。方法将醛化红细胞按比例和加入聚乙二醇-6000溶液中,配制成高,中、低值粘度的血液流变学质控物。结果配制的高、中低粘度质控物,能够对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质量控制,且在8个月内该控物是稳定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黄芳 《广西医学》1997,19(4):571-573
对20例视网膜静膜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患者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等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尽管有多种学说解释,但其确切机理仍不清楚。血液流变学近20年来迅速发展,特别是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密切关系,已经引起普遍重视。为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征及其血压值的关系,本文测定了52例原发性高血压女性患者在不同切变率时全血粘度的变化,同时测定其血浆粘度和血球比积,对血压值和全血粘度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水杉总黄酮(FMG)对大鼠血小板聚集活性、血小板5-HT释放反应、血浆NO含量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比浊法测定大鼠血小板聚集活性、荧光光度法测定血小板5-HT释放反应、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NO含量、血液流变全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液流变性。结果 FMG抑制大鼠血小板聚集活性,抑制血小板5-HT释放,升高血浆NO含量,降低急性血瘀大鼠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血沉方程K值,改善大鼠的血液流变性。结论 FMG有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其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释放反应、增加体内NO合成及Ca^2 拮抗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肺结核患者血液流变学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60例健康者,100例肺结核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其中49例肺结核患者同时测定动脉血气。结果发现。肺结核患者血液流变学校学较正常人明显障碍,表现为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增高,红细胞聚集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采用无锡县电子仪器二厂生产的 SDE——3型自动电子计时粘度计测定血粘度.规定用直管测定全血比粘度,弯管测定血浆比粘度.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需要更换电极接头,同时弯管不易清洗,管腔稍有堵塞,管子即报废.为了节约材料和简化操作程序,我们根据同体积盐水及血浆流经毛细管所需时间之比的原理采用两种管型测定血浆比粘度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测定结果有无  相似文献   

9.
血液流变学变化对脂肪肝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变化对脂肪肝的影响。方法脂肪肝患者40例,空腹抽静脉血,肝素抗凝,测定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沉、血沉K值、压积和纤维蛋白原,计算红细胞聚集指数,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脂肪肝患者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和0.001)。血沉和血沉K值较正常对照组低(分别为P<0.01和0.02)。结论脂肪肝患者血液的高粘状态促使脂肪肝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87例接尘工人血液流变学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对87例接尘工人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随着接尘年限的增长,其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愈明显,特别是最后发展成为矽肺病的工人,其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比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等均有明显改变,表明其血液明显呈高粘度状态,这说明对接尘工人,特别是对长期在矽尘环境中工作的工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对39例单纯高脂血症2和60例健康人进行7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测定,再作对比。结果:高脂血症患者低切变率全血比粘度、血沉、红细胞电泳时间、聚集指数和血浆比粘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高脂血症患者变学有显著的异常,应注意其多项指标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对14例胆囊结石患者手术前后的4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患者术后1周,除女性患者的血浆比粘度明显高于术前外(P〈0.001),男女患者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细胞压积和全血还原比粘度与术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20)。  相似文献   

13.
黄芪、当归及其配伍对正常和血虚模型大鼠全血比粘度和血浆比粘度的影响吴建新,蒋莹,严永清。中药药理与临床,1993,9(6):22~23大鼠用乙酰苯肼造成血虚模型后,全血比粘度(高切和低切)明显降低,而血浆比粘度无变化。给予药物后,黄芪、黄芪加当归(1...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肺心病常伴有高粘血症。据报道血液粘度增高可使心排血量减少,总外周阻力增加等。上述资料提示,血液粘度增高,可使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血供减少,其结果将会影响左室的收缩功能。因此,本文测定了肺心病患者血液粘度及左心功能,以探讨血粘度对心功能的影响。实验对象及方法1.实验对象①肺心病组:选择住院肺心病患者3O例,年龄在49~75岁之间,平均59.6岁。②对照组;17名,年龄在46~64岁之间,平均53.2岁,无心、肺、肝、肾及血管疾病病史,经检查未发现各脏器疾病。2.方法:①血粘度测定:全血比粘度及血浆比粘度采用上海第…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火棘对高脂饮食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Wister大鼠分为4组,分别喂以标准饲料、标准饲料中添加15%的火棘果实粉、高脂饲料、高脂饲料中添加15%的火棘果实粉。10周后测定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并计算纤维蛋白原的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 火棘能降低高饮食大鼠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比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结论 火棘能改善高脂饮食大鼠的血流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标本存放时间、不同的抗凝剂、不同的溶血程度对血流变测定的影响;对普利生N6C血流变仪精密度进行评价.方法测定标本采集后不同时间(0h、1h、4h、5h、6h)、使用不同的抗凝剂(肝素锂、EDTA?2K)、不同的溶血程度时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用连续20天的质控值评价仪器的天间重复性;用新鲜全血重复测定20次,以评价仪器的批内重复性.结果全血粘度在标本采集后5h内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从6h开始升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而血浆粘度在6h内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EDTA?2K抗凝时比肝素锂抗凝时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都低,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用去离子水溶血时,比生理盐水对照的全血粘度、血浆度都高,有明显的统计学(P<0.01),且不同溶血程度之间也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普利生N6C血流变仪的天间重复性和批内重复性数据统计结果均CV<5%(天间的高切除外).结论血流变测定应在5h以内进行;EDTA?2K抗凝与肝素锂抗凝,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因此,如果使用EDTA?2K抗凝,应使用与肝素锂抗凝不同的参考值;不完全溶血使得溶血时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比不溶血时高;普利生N6C血流变仪的重复性较好,可以满足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7.
对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及30例正常人行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测定,同时测定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结果表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浆纤维结合蛋白、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均增高。提示:血浆纤维结合蛋白的增高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有关,并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NCCLSH48-A凝血因子活性测定的质量控制。方法:用定标血浆稀释做工作参考曲线,病人血浆稀释做受检血浆曲线,并进行结果分析。同时,测定正常质控血浆和异常质控血浆,通过工作参考曲线获得凝血因子活性。结果:工作参考曲线方程为Y=-6.1236X 215.22,r=0.9769;受检血浆曲线方程为Y=-6.0128X 204.32,r=0.9784,线性良好。正常质控血浆,FactorⅦ百分活性94%,凝固时间22.1s,低值质控血浆FactorⅦ百分活性33%,凝固时间31.2s,在工作参考曲线线性范围内。结论:本实验室质控结果与NCCLS-H48文件的要求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血液成分的变化.方法扩张型心肌病患者60例,空腹抽静脉血.肝素抗凝,测定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沉、血沉K值、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P<0.01和P<0.05)血沉、血沉K值和血浆比粘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血液处于高粘、高凝状态。中图分类号R5422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72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血清FDP等测定。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具有血管并发症者增高更显著。提示上述改变与糖尿病的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