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已故佛教协会会长、社会活动家、诗人书法家赵朴初,年轻时是个病壳子,但却活到93岁的高龄。他有一条著名的养生秘诀:"将每天当成康复日来过。"这一点,从他一首养生诗可以看出来:"不知肉味七十年,虚度自渐已九十;客来问我养生方,无他奉告惟蔬食。"大病初愈后,医生往往指导病人每天坚持做一些常规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适当运动,合理饮食,补充营养。而为了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2.
老爸九十大寿庆典仪式上,亲朋好友见他眼不花耳不聋,身板硬朗,说话底气十足,纷纷向他讨教长寿秘诀。老爸沉思了一会儿,语音洪亮地说:“据我所知,当下正在流行慢生活。”话没说完,在座的就小声议论起来了:“这老头还真时尚,居然知道慢生活。”等大家不再议论了,老爸接着说:“其实,我在七十年前就已经开始慢生活了。”大家一听,更感兴趣了,都想听一听他七十年前的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3.
太季 《养生大世界》2005,(1B):61-61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玉渊潭公园里面,见到一位健谈的老人。当我问起他的高寿,他满面堆笑爽快地回答说:“今年呀!七十有五,再过几个月就七十六了。”这让我非常地吃惊,看他的精神最多也就六十岁左右。他见到我如此惊讶的样子,便谈及到他的人生哲学。只见他略微思索了片刻,开始了他的叙述。  相似文献   

4.
群芳高处钦高节独占医林第一枝──省会中西医药界隆重集会庆祝郑艺文教授从医七十年暨九十华诞胡滨郑艺文教授从医七十年暨九十华诞座谈会于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在湖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隆重举行,院党委书记王文跃同志主持座谈会。湖南省卫生厅副厅长、省中医药...  相似文献   

5.
2020年12月11日,图书出版的高质量发展暨中国商业出版社建社4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会场一侧的《中国商业出版社发展历程概览(1980-2020年)》,由30多块展板组成,上面记录的近1.2万个书名中,《蔬食斋随笔?第一集》《蔬食斋随笔?第二集》,引起我和几位朋友的格外注意.这是被誉为"中国烹饪原料学第一人"的聂凤乔先生的大作,相继出版于1983年、1987年.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养生     
唐代白居易不仅是大诗人,而且是一位养生家。他主张养生应从青年时期开始,他本人即从青年时期就开始读养生书、练气功、叩齿、注意饮食等,以达养生之目的。正如他在《永崇里观居》一诗中写道:“何必待衰老,然后悟浮休……朝饥有蔬食,夜寒有布裘。幸免冻与馁,此外复何求。寡欲虽少病,乐天心不忧。何以明吾志,《周易》在床头。”  相似文献   

7.
有别于人类常规功能的特异功能,在诸多历史典籍中均有记载。如《史记·孟子苟卿传·第十口》一章中就收录有特异感知功能的一例,现用白话文译于下:有门客向梁惠王推荐淳于类。梁惠王让左右待从退下,单独召见。接连召见了两次,淳于荣始终没说一句话。梁惠王觉得淳于凳很古怪,就对推荐他的门客责备道:"你称赞淳于先生,说管仲、晏婴都比不上他,可是我召见了他,并没有得到什么收获。难道我不值得一5他讲话吗?什么原因呢!"门客将梁惠王的话转告给淳于靠。淳于荣说:"是这么口事。我第一次拜见梁惠王时,他在想着看奔腾的骏马;第二次…  相似文献   

8.
我有一位亲戚,在一次高校体检中发现患上了晚期肝癌。医生说他最多还有一年可活,可是现在已经8年过去了,他还活得很潇洒。原来他的武器有三:一是精神因素,他从不悲观失望,总是乐观地来看待人生;二是他喜欢静坐式的旅游。比如,他到杭州去,总是带瓶茶,带些干粮,在苏堤上一坐就是一天;三是他的饮食调理十分得当。  相似文献   

9.
床上健身法     
在抗日战争期间,我不幸染上了黑热病。在艰苦环境中得不到良好的治疗,前后共拖了十多年,拖出了十多种病,白血球只有两千多一点儿,已接近死亡的边缘。到了1952年春,我横下一条心,只有靠自己来改变面貌。通过认真治疗和刻苦锻炼,长期坚持,终于战胜了病魔,赢得了健康,四十多年再未生过病,未请过医生和吃过药。下面介绍我的一套床上健身法: 1.核桃功:①醒来仰卧放松,两手各握两个核桃转动;②坐起,一手转核桃,另一手按压脚涌泉穴,左右交替;③一手转核桃,另一手按命门穴,左右交替;④不用核桃,双手扣按命门。共8分…  相似文献   

10.
一天,我到友人缪君家去,他的父亲缪老知道我是气功研习小组的,就向我询问一些气功知识,并要我介绍一种既容易练又见效快的强身延年功法。我向他推荐了“道家回春功”。第二天复印了一份功法送给他。他退休在家,日日练习不辍。一开始未见效果,练到两个月时,效果明显了,已经衰退了的性功能恢复了,几乎每日下半夜均有兴阳现象。我看他精神矍铄,满面红光,声音宏亮,丝毫不像已七十岁的老人。他还告诉我,原有的高血压及冠心病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他说:“道家回春功名副其实,给我第二个春天,我好像年轻了十年岁……”欣喜之情,溢…  相似文献   

11.
在宋朝《太平圣惠方》中有一则传说:一位使者去西河出差,途见一妙龄女子在追打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老者躲躲闪闪实在可怜。使者见状,忙拦住女子问:“此老是你何人?”那女子答:“是我曾孙。”使者又问:“你为何要打他?”那女子气愤地说:“家有良药。他不肯服食,才变得如此老态,所以要罚他。”使者惊奇地问:“你今年几岁?”女子答:‘我今年372岁!”使者大惊。忙问:“请问你服的是什么药?”女子答:“春吃枸杞叶,夏食其花,秋服其果,冬采其根。一年四季均吃枸杞子,可使人与天地齐寿。”这虽是传说,但枸杞延年益寿的作用确是名副其实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江宜仁 《科学养生》2010,(10):43-43
邻居任师傅,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每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也很好,难得看到他生病。有一次我问他:“你哪有这么多的高兴事,整日快乐似神仙?有什么诀窍吗?”他笑着对我说:“诀窍谈不上,我的生活信条是:遇事给自己找个快乐的理由。也就是说,无论什么事,换个角度去想,都会让你高兴。  相似文献   

13.
1928年6月8日,一列国际列车从我国满洲里出发,风驰电掣般地向莫斯科驶去。车上坐着一位身穿列宁装的英俊青年,他,就是赴莫斯科参加中共第六次代表大会的唐宏经。 七十多个春秋过去,当年英姿飒爽的青年已变成了德高望重的百岁老人。日前,笔者来到大连市西岗区唐老的家里,采访了这位全国惟一仍然健在的六大代表。年届103岁的唐老皓首白眉,精神矍铄,面色红润,龙行虎步。他那鹤发童颜的风采看上去根本不像是百岁老人。在交谈中,老寿星讲述了他的饮食之道。  相似文献   

14.
苏东坡是北宋大文豪,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多产作家,几乎在所有的文学领域里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一生坎坷,4岁时,因“文字祸”入狱;59岁时,又被奸臣陷害,贬到天涯海角的海南岛。由于他重视养生,享年仍近古稀。苏东坡的养生术中,一是静坐。一是梳头。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四百十。”静坐能使大脑皮层得到充分休息,能使脑细胞迅速恢复正常的机能,有利于修身养性。此外,他还把梳头作为养生健脑的良方。他经常是“千梳冷快肌骨醒,风露气入霜蓬根。”只梳得筋骨舒畅,头脑清醒,精神振奋…  相似文献   

15.
丁香 《科学养生》2008,(8):55-56
一位中年女士抱怨说:结婚头几年,他们每周做爱四五次;5年后的今天,两个月都难得有一次。她还说:“我们的关系在很多方面还是不错的,只是,他似乎丧失性欲了。”当她试图和丈夫讨论性生活时,他变得窘迫不堪。他的回避和她受到的伤害严重侵蚀了他们的关系,在一次冲突后,她绝望地问:“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6.
赵德铭 《气功》2011,(6):536-537
单士元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古建筑家,在我国文物、历史和古建筑研究等领域有很高的声望。单士元在谈到他得以高寿的养生之道时说:“不敢说有什么养生之道,如果你当做笑说听的话,我倒有一句话,叫做‘清晨一趟走,中午一碟肉’。其实,这只是我九十年来的生活习惯,够不上什么道。但我始终如一地坚持下来,应该说是得益于此。”  相似文献   

17.
《气功》1999,(3)
一位被医生断言活不过半年的癌症患者已挣脱了死亡的魔爪,14年来他战胜病魔的法宝是良性暗示。方法有3种:①经常回忆过去的欢乐时光。想自己身体好时,横渡万里长江,登上紫金山峰。②排除杂念。不同场合,都默念不同的良性词句,如早上练完功后念:我今天感觉特别好!吃药时念:这药是当前治疗我这病最有效的!睡觉时念:今晚一定睡得香(睡得不好也说香),身体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好!③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战胜疾病。如想象:体内的癌细胞都是软弱的;体内的白细胞正在向敌人大举进攻,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医生采取的治疗方法都是…  相似文献   

18.
董廷瑶临证絮语浙江省武义县中医院(321200)陈建平关键词董廷瑶,临证经验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名誉馆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主任中医师董廷瑶老先生,浙江宁波人。先生业医七十余载,已九十多岁高龄,而仍咨询应诊,日诊数十人次,救人无算。岁...  相似文献   

19.
健康告自己     
肖东 《家庭中医药》2005,12(11):37-37
我有一位老友,年已近古稀,但看上去倒象50多岁的样子。一头乌发,满面红光,说起话来淡笑风生,走起路来是身轻如燕,他绝少求医问诊开方用药。我问及他的养生之道,他说得好:“保健养身不靠天不靠地,不靠良药不靠医,归根到底靠自己。”  相似文献   

20.
姚镌明 《养生月刊》2004,25(6):490-491
我年轻时就双眼近视,1954年戴300度近视眼镜,1987年经医生检查,又患老年性白内障。如今,年龄已七十有七,只是近视眼镜调整为350度,双目视力仍然良好。坐在相距4米多远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