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医务人员手卫生问卷调查及手卫生微生物检测.[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职业(X2=3.40,P=0.07)、性别(X2=1.35,P=0.25),手消毒方式对(X2=0.77,P=0.38)医务人员洗手前的手卫生状况无显著影响;但年龄(X2=6.22,P=0.01)、单位类别(X2=9.23,P=0.01)、洗手方式(X2=4.75~7.59,P=0.00~0.03)及手卫生相关知识得分(X2=14.58,P=0.00)可显著影响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合格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在排除其他混杂因素的影响后,职业(X2=4.34,P=0.04)、手卫生相关知识得分(X2=9.70,P=0.00)及洗手方式[(肥皂和流动水(X2=5.41,P=0.02)、消毒液浸泡(X2=5.83,P=0.02)]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状况显著相关.[结论]针对影响手卫生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医务人员(特别是医生)手卫生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103名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湖南省涟源市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调查。结果洗手后,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显著高于洗手前。洗手前:单因素分析表明,职业和性别对医务人员洗手前的手卫生状况无显著影响,但年龄、单位类别、常用洗手和消毒方式、手部卫生培训及手卫生相关知识得分可显著影响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合格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年龄、单位类别、手卫生相关知识得分及手部卫生培训与洗手前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状况显著相关。洗手后,各相关因素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无显著性影响。结论手部卫生行为是医务人员与周边环境持续相互作用的结果,针对影响手卫生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医务人员(特别是医生)手卫生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并进行长期的监测和督导工作,从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与分析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及依从性影响因素调查情况.方法:选取来我院各个科室的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共计调查了724次手卫生总时机,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对医务人员的性别、年龄、工龄以及职业类型等因素的关系进行调查分析,同时调查影响医务人员... 相似文献
4.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医院感染直接或间接经手传播是常见原因之一,特别是医护人员手常常携带大量的病原菌,甚至有时为耐药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1]。为了解芜湖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分析影响因素,笔者于2014年5~6月组织开展了对芜湖市直医疗卫生机构专项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次调查选择芜湖市24家市直医疗卫生机构及市管民营医院医务人员共167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3月医院神经外科、ICU、烧伤科等13个临床科室的在职医务人员(医生和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手卫生基础知识和手卫生指征知识)掌握现状,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职业类型、工龄等因素的关系,同时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361名医务人员参与了问卷调查,其中有效问卷349份,有效率为96.6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职业类型、年龄、工龄、学历及职称的医务人员在手卫生相关知识掌握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类型和年龄因素在手卫生相关知识掌握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士(OR=2.17,95%CI:1.19~3.65)和30~39岁年龄段(OR=2.62,95%CI:1.80~3.61)医务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更好;医院医务人员认为影响其手卫生依从性的主要原因为工作繁忙,无暇进行手卫生,其次为频繁洗手使皮肤干燥、使用薄膜手套可以代替洗手。结论医院医务人员可以掌握部分手卫生相关知识,应采取多种策略进行干预,应针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干预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盖凤春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5,(1):153-154
目的通过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现状的调查,重点探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措施。方法选取本院150名医务人员,由专业人员在医务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调查其手卫生的依从性和合格率。结果通过对我院150名医务人员的调查记录的数据可知,按照手卫生标准,医务人员应该清洗手的次数为1250次,记录的实际清洗次数为298次,手卫生执行率为24%。诊断操作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次数明显高于诊断操作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成手卫生合格率低的原因主要为洗手时间不够、揉搓方法和干手方式不符合要求。医务人员的手卫生需要进一步加强,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手卫生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7.
张艳红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2,23(2):149-149
目的了解许昌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状况及制定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Ⅱ类、Ⅲ类环境的医务人员进行手部采样检测548人份。结果医生、护士手卫生消毒检测的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2.70%、95.40%。结论护理人员的无菌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高于医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现状,分析影响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提高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对206名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洗手行为进行调查,并进行洗手技能的考核,对调查及考核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3年滨州市某医院临床一线医务人员206名中,医务人员整体手卫生执行率较低,操作前洗手执行率为35.O。%,操作后洗手执行率为62.10%;不同职业(医生和护士)、不同性别在操作前、后洗手执行率无明显差别(P〉O.01),但在洗手合格率方面医生远低于护士(P〈O.01);而在不同季节医务人员洗手执行率有统计学意义(P〈O.01),温暖季节医务人员洗手执行率高于寒冷季节。结论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应该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宣教和监督管理,才能有效提高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手卫生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4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在岗医务人员,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其近1个月手卫生实施情况及手卫生知识认知状况等。结果调查750名医务人员,共回收有效问卷652份。医务人员每天进行洗手及卫生手消毒的次数以10~19次居多,分别占46.62%和47.85%;每次洗手时间≥30 s者占30.52%,洗手后采用纸巾擦拭干手者占60.58%,日常工作中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者占57.21%。临床10种需实施手卫生的认知状况调查总体正确率为68.68%。医务人员主观认为的影响手卫生实施的因素有:洗手液、手消毒剂刺激皮肤(63.34%);工作环境中洗手池数量太少(41.10%);洗手液、手消毒剂、干手纸费用太高(38.96%)等。结论除加强手卫生宣教外,配置合理的手卫生设施和提高手卫生的规范性是综合医院进一步加强手卫生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及消毒措施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发现,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提高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状况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而选择合理的手消毒剂和手消毒措施是改善手卫生状况的重要途径。本文对目前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及消毒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调查问卷自评的方法,于2014年11月-2015年2月对某院15个临床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目的对手卫生行为的影响。结果共调查医护人员364名,其中手卫生行为执行较好者245名(占67.3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岗位、教育程度、手卫生目的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卫生目的与手卫生行为执行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与以“保护自己”为目的进行手卫生的医护人员相比,以“防止交叉感染”为手卫生目的的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执行得更好(OR=2.17,95%CI: 1.29~3.65)。影响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居前5位的客观因素分别为冬天无温水洗手(占70.73%),工作量大、太忙没时间(占61.38%),手消毒剂及洗手液会引起皮肤粗糙/干燥(占54.88%),未配备干手用具(占47.56%),一次性手套的使用(占45.12%)。结论在完善手卫生硬件设施的基础上,改变医护人员只偏重“保护自己”的手卫生意识,可能是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的另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为进一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4年某院采取多项手卫生干预措施,对每年8月1—31日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各年度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 2012—2014年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59.55%、62.13%和65.16%,呈增高趋势,(χ2=10.018,P=0.002);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13%、1.48%和1.06%,呈降低趋势(χ2=82.377,P0.001);医生手卫生依从率(57.97%)低于护士(65.97%);不同手卫生时刻中接触患者前的手卫生依从率最低(41.32%),而接触患者体液后依从率最高(76.47%)。结论该院手卫生综合干预措施已初见成效,完善并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利于预防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西安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方法采取直接观察法,对该院73个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进行现场观察。结果观察404名医务人员,手卫生时刻404次,实施手卫生255次,正确执行手卫生181次,依从率为63.12%,正确率为44.80%。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91.89%)和正确率(81.08%)均高于普通病房(分别为60.22%、4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485,P<0.001;χ2=5.671,P=0.017)。不同人员类别中,护士手卫生依从率(73.76%)和正确率(60.18%)最高,辅助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40.90%)和正确率(10.20%)最低;5个手卫生时刻中,“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的手卫生依从率最高(80.00%),“清洁或无菌操作前”的手卫生正确率最高(62.96%)。结论该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较高,但正确率较低。不同科室、职业类别和手卫生时刻的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不同,应重视全面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某院医务人员手卫生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评价干预效果。方法2013年4-6月为该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基线调查阶段,2013年7月开始实施干预,2013年10-12月为干预后效果评价阶段。调查人员利用调查表,隐蔽观察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 结果通过多种干预措施,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53.86%,显著高于干预前的38.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82,P<0.05);内科、外科、重症监护室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干预后,不同操作时机医务人员整体手卫生依从率为53.45%(2 044/3 824),显著高于干预前的41.87%(1 740/4 156)(χ2=107.2,P<0.05);除无菌操作,其余4个操作时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不同岗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结论采取积极的手卫生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遵义市口腔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现状,为科学管理手卫生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10—12月采取现场观察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遵义市127所口腔医疗机构手卫生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遵义市口腔医疗机构洗手池、水龙头、清洁剂、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用品配备合格率分别为60.63%、11.02%、92.13%、22.05%、37.80%。除清洁剂及洗手池外,遵义市各级口腔医疗机构其他洗手设施配备情况均不乐观。口腔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洗手正确率为33.07%(42/127),医院口腔科、综合门诊部、口腔诊所、洁牙店医务人员洗手方法合格率分别为50.00%、23.08%、23.53%、0。结论遵义市基层口腔医疗机构手卫生设施配备不完善,卫生行政部门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监管不到位,医务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手卫生依从性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在门诊输液室开展患者参与促进医务人员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活动,获取手卫生的真实数据,为进一步在全院范围内开展该活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感控工作间手机APP,对门诊输液室护士进行四个阶段的手卫生依从性观察。第一阶段无任何干预,第二阶段进行手卫生知识宣教,第三阶段模拟患者参与,第四阶段患者真实参与。并自制《患者参与促进医务人员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意愿调查表》对患者和门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门诊输液室护士四阶段的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21.43%、44.27%、61.48%、82.88%,四阶段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35,P0.01);四阶段的手卫生正确率分别为44.44%、74.14%、81.33%、81.82%,四阶段的手卫生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0,P0.01)。结论患者参与手卫生模式可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此方法简单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开展手卫生活动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某院2013年5-12月实施一系列手卫生干预措施,调查并比较2013年4-12月(干预前后)全院所有临床、医技部门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结果手卫生活动的实施监管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39.82%上升至干预后的80.77%,医生、护士和保洁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分别由41.09%、41.30%、34.33%,上升至83.87%、91.89%、59.54%,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除重症监护病房(ICU)外,干预后外科、内科、放疗系统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01)。干预后医务人员5个手卫生指征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01),其中接触患者前手卫生依从率由23.88%上升至73.37%,清洁/无菌操作前由58.65%上升至94.23%。结论通过手卫生活动的实施及监管,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及依从性均有明显提高,并逐步建立起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某市市级医院医务人员手机使用及其表面带菌状况,探讨手机使用行为和带菌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4—6月对某市24所市级医院中111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及手机表面采样。结果共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111份,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100.00%。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32.00±9.03)岁,以女性和护士为主。调查对象中95.50%使用触屏手机,24.32%的医务人员诊疗时有使用手机的现象,65.77%的医务人员每天手机使用时间2 h,93.69%对手机进行过清洁消毒。98.20%医务人员认为手机表面存在病原微生物。共采集111份手机表面样本,合格率80.18%,污染率95.50%,平均菌落数为2.90 CFU/cm~2,最大细菌含量为111.60 CFU/cm~2。44份手机样本表面共检出18种55株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年龄、性别、职业是手机使用行为和对手机认知态度的影响因素。性别、职业、手机使用持续时间的手机表面合格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性别、职业、手机使用持续时间、是否使用手机壳/套的手机表面细菌染菌量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机表面存在的潜在致病菌可能会通过医务人员诊疗过程中使用手机的行为引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护人员手卫生进行干预,评估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ICU37名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直接与间接法对其干预前后的手卫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手卫生监测第一阶段中,基线调查期手卫生依从率(46.96%)和干预后观察期(63.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4,P=0.007);手卫生监测第二阶段中ICU手卫生依从率从57.85%上升至88.58%。手卫生依从率与平均每床日手卫生用品消耗量呈正相关(r=0.725,P0.001),与医院感染发病率、例次发病率均呈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983、-0.990,均P0.001),使用含乙醇免洗手消毒剂手卫生依从率与平均每床日手卫生用品消耗量呈正相关(r=0.391,P0.001)。结论手卫生依从性监测和干预需要长期连续性进行,直接观察法与间接手卫生产品消耗评估法相结合,可以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有效的监测和干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