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究既往人工流产次数对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母婴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国内7省10家三级医院妇产科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28周后分娩的孕妇,收集孕产妇的一般资料和本次妊娠情况,分析既往人工流产史对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妊娠合并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影响。结果共纳入9468例孕妇,其中无流产史者5305例,有人工流产史者4163例,并根据人工流产次数分为人工流产1次组(2482例),人工流产2次组(1165例),人工流产≥3次组(516例)。4组孕妇的年龄、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分娩孕周、产前出血、前置胎盘、胎盘植入、产后出血、新生儿转入NICU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无流产史组相比,人工流产次数是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发生前置胎盘的独立危险因素(aOR11.44,95%CI为1.19~1.76;aOR22.18,95%CI为1.73~2.73,aOR33.65,95%CI为2.78~4.78);同时,人工流产史是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aOR11.48,95%CI为1.10~1.98;aOR21.62,95%CI为1.12~2.36;aOR33.29,95%CI为2.20~4.93)。人工流产≥2次是胎盘植入的独立危险因素(aOR21.87,95%CI为1.39~2.50;aOR34.22,95%CI为3.08~5.77)。结论既往人工流产次数是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发生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人工流产次数增加,可能会增加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发生胎盘植入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孕产妇发生严重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651例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胎盘植入孕产妇严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39.6%(258/65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剖宫产次数、产前阴道出血次数、终止妊娠孕周、胎盘植入类型、未规律产前检查、合并内科疾病和合并前置胎盘是胎盘植入孕产妇发生严重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剖宫产次数(OR=2.248,95%CI:1.590~3.177,P=0.000)、合并内科疾病(OR=1.604,95%CI:1.080~2.384,P=0.019)和合并前置胎盘(OR=1.877,95%CI:1.204~2.925,P=0.005)是胎盘植入孕产妇发生严重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胎盘植入孕产妇发生严重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剖宫产次数、合并内科疾病及前置胎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与单胎妊娠早产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行IVF-ET并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助孕且分娩的单胎妊娠孕妇563例为研究组,其中女性因素不孕组(单纯女性因素或合并双方因素)369例、单纯男性因素不孕组150例,44例不明原因不孕;按年龄、孕产次配对同一时间段自然单胎妊娠的1126例孕妇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产科结局。结果研究组早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90%vs.6.93%,P0.05),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孕周显著低于对照组[(38.64±2.16)周vs.(39.12±1.73)周,P0.05],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34%vs.4.35%,P0.05)。女性因素不孕组早产率显著高于单纯男性因素不孕组及对照组(12.74%vs.6.67%vs.6.93%,P0.05);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男性因素不孕组(28.7%vs.11.33%,14.63%vs.6.67%,P0.05),妊娠期糖尿病、胎盘早破、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女性因素不孕组新生儿出生孕周显著低于单纯男性因素不孕组及对照组[(38.51±2.15)周vs.(38.97±1.85)周vs.(38.64±2.16)周,P0.05)],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4%vs.4.35%,P0.05)。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单胎妊娠早产发生率增加,可能与引起女性不孕因素相关疾病及女性因素不孕妇女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央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孕妇产后大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2005年4月至2019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355例中央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剖宫产术中及术后24 h内阴道出血量将患者分成产后大出血组(出血量≥2 000 mL)和对照组(出血量<2 000 mL),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合并产前出血、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子宫畸形、胎盘位于子宫位置、分娩孕周、术中情况和手术操作等与产后大出血的关系。结果 影响中央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孕妇发生产后大出血的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既往剖宫产次数、胎盘位于前壁、周围脏器浸润、子宫动脉结扎术、宫腔填塞术可能与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相关(P <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周围脏器浸润(OR=28.821, 95%CI:3.741~222.033, P=0.001)、胎盘位于子宫前壁(OR=1.704, 95%CI:1.013~2.866,P=0.044)是中央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孕妇发生产后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子宫动脉结扎术(OR=0.59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围产资料数据库中信息完整的单胎妊娠孕妇48 650例临床资料,将这些孕妇分为胎盘植入性疾病组和非胎盘植入性疾病组,分析胎盘植入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妊娠结局。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高中教育水平及以下、孕次≥3次、经产妇、人工流产史、剖宫产史、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孕、合并前置胎盘是胎盘植入性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盘植入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剖宫产史(OR=2.254,95%CI:1.917~2.650)、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孕(OR=1.591,95%CI:1.212~2.089)、合并前置胎盘(OR=28.282,95%CI:24.338~32.866);与非胎盘植入性疾病产妇相比,患有胎盘植入性疾病产妇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褥期感染、子宫切除、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Apgar评分相对较低(1 min)、产妇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 结论剖宫产史、辅助生殖受孕、合并前置胎盘是引起胎盘植入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胎盘植入性疾病的妊娠结局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与单胎妊娠早产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行IVF-ET并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助孕且分娩的单胎妊娠孕妇563例为研究组,其中女性因素不孕组(单纯女性因素或合并双方因素)369例、单纯男性因素不孕组150例,44例不明原因不孕;按年龄、孕产次配对同一时间段自然单胎妊娠的1126例孕妇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产科结局。结果研究组早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90%vs.6.93%,P<0.05),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孕周显著低于对照组[(38.64±2.16)周vs.(39.12±1.73)周,P<0.05],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34%vs.4.35%,P<0.05)。女性因素不孕组早产率显著高于单纯男性因素不孕组及对照组(12.74%vs.6.67%vs.6.93%,P<0.05);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男性因素不孕组(28.7%vs.11.33%,14.63%vs.6.67%,P<0.05),妊娠期糖尿病、胎盘早破、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女性因素不孕组新生儿出生孕周显著低于单纯男性因素不孕组及对照组[(38.51±2.15)周vs.(38.97±1.85)周vs.(38.64±2.16)周,P<0.05)],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4%vs.4.35%,P<0.05)。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单胎妊娠早产发生率增加,可能与引起女性不孕因素相关疾病及女性因素不孕妇女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前不同体质量指数(BMI)的双胎孕妇孕期体质量增长的适宜值,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313例双胎孕妇,按照中国肥胖问题研究专题组提出的判断标准,按孕前BMI将调查对象划分为4组:<18.5 kg/m~2为低体质量组(10例),18.5~24.0 kg/m~2为正常体质量组(192例),24.0~28.0 kg/m~2为超重组(93例),≥28.0 kg/m~2为肥胖组(18例)。按照IOM推荐的双胎足月孕期增重范围,分为增重不足组(120例)、增重适宜组(153例)和增重过多组(40例),研究孕期增重与母体并发症及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关系。选择孕周≥37周且活产双胎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2500 g的孕妇共计131例,计算不同BMI双胎孕妇孕期增重的P25~P75,确定孕期体质量增长的适宜范围。采用(印)χ(正)~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与孕前正常体质量组相比,孕前超重组及肥胖组均减少了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2500 g的风险[超重组((印)OR(正) 0.551,95%CI 0.334~0.909),肥胖组((印)OR(正) 0.321,95%CI 0.115~0.891)],孕前超重组出现新生儿窒息的风险减少((印)OR(正) 0.353,95%CI 0.151~0.826),但孕前肥胖可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印)OR(正) 3.914,95%CI 1.443~10.618)及子痫前期((印)OR(正) 5.147,95%CI 1.715~15.451)的风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2)与孕期增重适宜组相比,孕期增重不足增加早产((印)OR(正) 3.297,95%CI 2.000~5.433)和至少有1个为小于胎龄儿((印)OR(正) 2.732,95%CI 1.648~4.530)及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2500 g((印)OR(正) 3.922,95%CI 2.319~6.635)的风险,但是可降低剖宫产风险((印)OR(正) 0.407,95%CI 0.217~0.765);与孕期增重适宜组相比,孕期增重过多则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印)OR(正) 2.558,95%CI 1.254~5.219)及子痫前期((印)OR(正) 3.429,95%CI 1.475~7.970)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3)孕周≥37周分娩,且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2500 g的131例孕妇,孕期总增重P25~P75范围分别为:孕前低体质量为15.50~18.75 kg,正常体质量为12.00~20.00 kg,超重为10.75~19.50 kg,肥胖为10.00~16.50 kg,均低于IOM推荐范围。结论:双胎妊娠孕妇孕期体质量增长与其母婴结局密切相关,应对双胎妊娠孕妇孕期体质量管理加以指导,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孕期宫颈长度(CL)能否作为前置胎盘紧急剖宫产(CS)的一个预测指标。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于我院妇产科就诊的93例前置胎盘孕妇的临床资料,阴道多普勒超声测量患者不同妊娠期的CL,分别记为CL1(孕19~23周)、CL2(孕24~28周)、CL3(孕29~31周)和CL4(孕32~34周)。31例因阴道大出血行紧急CS,62例行择期CS。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CL变化及临床结局,并分析前置胎盘患者发生紧急CS的危险因素及CL变化对紧急CS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的CL均随妊娠期进展而逐渐缩短,孕29~31周时两组的C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32周后紧急CS组的CL突然明显缩短,择期CS组仍持续缓慢缩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阴道出血(OR=34.710,95%CI为5.239~229.973)和CL变化(OR=3.522,95%CI为1.210~10.253)是紧急CS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CL变化可作为紧急CS的预测指标(AUC=0.74,P0.05),最佳cut-off值为6.0mm。结论:入院时阴道出血和CL变化是前置胎盘紧急CS的独立预测因子,前置胎盘孕妇妊娠中期至晚期CL变化超过6mm有较高风险行紧急CS。妊娠中期或晚期单次的CL缩短并不能预测紧急CS。  相似文献   

9.
89例前置胎盘患者临床结局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的类型、阴道出血状况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89例前置胎盘分为轻度组(43例)及重度组(46例),对其临床表现及妊娠结局做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度组初次出血及诊断时孕周均明显小于轻度组(P<0.05);而产前出血发生率、出血次数及大出血例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产前出血者其诊断及分娩时的孕周、新生儿体重均显著低于无出血者(P<0.01);急诊剖宫产率显著高于无出血者(P<0.01)。结论前置胎盘患者妊娠结局有很大的差异,没有典型的临床特征可循。其类型及产前出血状况不能预测其结局,也不能据此提前做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前置胎盘是产前出血的重要原因,由于胎盘接近于或部分或完全覆盖于子宫颈内口处,当子宫发生收缩,子宫下段形成、拉长或宫口扩大的过程中,引起胎盘与宫壁的分离而发生产前出血.出血多开始于孕中期末或孕晚期,在孕37周前,若反复出血导致孕妇严重贫血或1次大量出血时,常需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仁济医院收治的297例妊娠合并SLE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随机选择594例无妊娠合并症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在校正母亲年龄、地区、是否为初产妇、自发性流产史和合并症史混杂因素后,研究组的妊娠期高血压风险(OR=2.60,95%CI 1.60~4.22),子痫前期风险(OR=3.23,95%CI 1.88~5.55)、未足月胎膜早破风险(OR=2.50,95%CI 1.37~4.55)、胎儿丢失风险(OR=6.79,95%CI 2.89~15.92)、小于胎龄儿风险(OR=1.84,95%CI 1.04~3.28)、早产风险(OR=3.18,95%CI 2.12~4.77)、剖宫产儿风险(OR=4.19,95%CI 2.82~6.2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SLE显著增加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妊娠合并SLE孕妇应完善孕前评估、加强产前监测以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PPP)的母婴结局及其与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前置胎盘患者181例,PPP患者72例(PPP组,其中发生产后出血34例,非产后出血38例),无剖宫产史妊娠的前置胎盘患者109例(非PPP组)。比较PPP组和非PPP组孕妇的年龄、孕周、孕次、产后出血率、输血率、胎盘植入率、子宫切除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之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与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PP组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PPP妊娠总占比0.44%;PPP组孕妇年龄、孕次、产次、前壁胎盘率、中央型前置胎盘率、胎盘粘连率、胎盘植入率、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子宫切除率、输血率、早产率均明显高于非PPP组(P0.05),PPP组分娩孕周与新生儿体质量明显低于非PPP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PPP患者产后出血组胎盘粘连率、胎盘植入率、中央型前置胎盘率、二级及以下医院剖宫产史占比、非产程中剖宫产史占比、前置胎盘史占比明显高于无产后出血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盘粘连与中央型前置胎盘是PPP患者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产后出血与早产是PPP主要的不良妊娠结局;对于前次剖宫产史此次妊娠合并中央型前置胎盘或胎盘粘连患者,应警惕产后出血发生;降低剖宫产率是防止PPP发生与减少产后出血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前置胎盘伴瘢痕子宫的分娩结局。方法:选取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79例前置胎盘伴瘢痕子宫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前置胎盘类型分为完全性前置胎盘组(72例)、部分性前置胎盘组(95例)、边缘性前置胎盘组(67例)、低置前置胎盘组(45例),分析4组分娩结局。结果:完全性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产后出血率分别均高于边缘性前置胎盘和低置前置胎盘患者(P0.05);完全性前置胎盘组的剖宫产、胎盘植入、胎盘粘连、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均高于边缘性前置胎盘组和低置前置胎盘组(P0.05);完全性前置胎盘组早产率高于部分性前置胎盘组、边缘性前置胎盘组和低置前置胎盘组(P0.05);完全性前置胎盘组新生儿体质量低于部分性前置胎盘组、边缘性前置胎盘组和低置前置胎盘组(P0.05),部分性前置胎盘组新生儿体质量低于边缘性前置胎盘组和低置前置胎盘组(P0.05),4组新生儿的1 min、5 min Apgar评分和围生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早产儿发生率较高,应加强监测并采取及时的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再次剖宫产高龄产妇的产后出血(PPH)危险因素,为产后出血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再次剖宫产的1497例高龄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产后出血,将产妇分为产后出血组(131例)与非产后出血组(1366例),分析产妇的年龄、孕产史、胎盘等各类因素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盘附着位置(OR=2.15,95%CI为1.17~3.95,P=0.013)、前置胎盘(非前置胎盘:参考组;非完全性前置胎盘:OR=13.85,95%CI为6.22~30.84,P<0.001;完全性前置胎盘:OR=29.32,95%CI为16.32~52.67,P<0.001)和胎盘植入(OR=7.08,95%CI为3.60~13.92,P<0.001)为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胎盘附着位置、前置胎盘、胎盘植入为影响再次剖宫产的高龄产妇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辅助生育技术(ART)是否会增加双胎妊娠的产科并发症和围产儿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前检查及分娩的760例辅助生育受孕双胎孕妇(ART组)和764例自然受孕双胎孕妇(对照组)的妊娠期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ART组孕妇平均年龄(32.7±3.5岁)高于对照组(30.0±3.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T组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T组择期剖宫产率为85.52%,高于对照组(80.09%),其急诊剖宫产导致早产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率、先天畸形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RT在双胎妊娠中会增加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及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但并不增加其他产科主要并发症及围产儿风险,因此,辅助生育受孕双胎孕妇并无预防性减胎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颈管长度的测量对前置胎盘提早剖宫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3例前置胎盘孕妇,根据孕晚期阴道超声测量子宫颈管长度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宫颈长度≤25mm)及对照组(宫颈长度25mm),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并绘制子宫颈管长度预测前置胎盘孕36周前提早剖宫产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和最佳临界点。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前出血时的孕周和分娩时孕周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产前出血、早产、孕36周前的剖宫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新生儿出生体重及5min 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转儿科治疗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的输血、新生儿窒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宫颈长度25mm作为发生孕36周前提早剖宫产的预测值,其敏感度为83.6%,特异度为78.3%,ROC曲线下面积85.5%。根据ROC曲线分析得出预测提早剖宫产的宫颈长度最佳阈值为26.5mm。结论:阴道超声测量前置胎盘孕妇子宫颈管长度可作为预测其紧急提早剖宫产发生的一种方法,从而加强干预管理,避免严重的围产期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产妇和新生儿因素对凶险性前置胎盘(PPP)从孕28周到分娩前转归的影响因素,以及MRI检查对PPP术中出血量的可预测性。方法:对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孕28周超声检查提示PPP的孕妇进行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检测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与术中出血量的相关性。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孕产妇及胎儿因素对PPP转归的影响。结果:在孕28周超声检查提示PPP的孕妇中,合并妊娠期高血压(GHD)产妇在分娩前仍为PPP的风险增加了5.7倍(HR 5.723,95%CI 1.498~21.861,P=0.011);既往剖宫产次数每增加1次,增加8.2倍(HR 8.218,95%CI 2.751~24.554,P<0.001)的PPP风险。结论:孕28周超声检查提示为PPP的孕妇,43.9%在分娩时仍为PPP。且合并GHD、既往多次剖宫产的孕妇这一风险可能会更高。降低或严格把关第1次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手术是控制PPP发生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PPP)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围生期结局。方法:随访并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07例PPP孕妇和非前置胎盘剖宫产史孕妇3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我院的PPP发生率为0.354%。107例PPP孕妇中,中央性前置胎盘占60.7%,部分性前置胎盘占30%,边缘性前置胎盘占9.3%。胎盘植入39例,胎盘植入发生率为0.123%。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孕妇的年龄、孕次、产次、流产史、居住地、剖宫产史、既往剖宫产医院为三级医院、分娩前经历产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示,年龄、流产史、产次、剖宫产史为PPP发病的高危因素。居住地为城市、既往行剖宫产的医院为三级医院、前次剖宫产前经历产程可降低PPP发生的风险。PPP易发生胎盘植入、产后出血、增加输血、子宫切除等风险,延长分娩后住院时间。PPP孕妇分娩的围生儿体重、胎龄均低于对照组,有较高的早产率(57.0%)、新生儿窒息率(14.0%),增加了围生儿死亡的风险。结论:高龄、多次流产、多产次、多次剖宫产史是凶险型前置胎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既往行剖宫产的医院为三级医院、前次剖宫产前经历产程、居住于城市可降低PPP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明确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单胎235例孕妇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5例新生儿中,出生体质量2 500 g 60例(25.53%)、2 500~3 000 g 56例(23.83%),3 000 g119例(50.6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胎盘质量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相关(r=0.17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娩孕周与低出生体质量的0R=2.79,95%CI:2.18~3.57;重度子痫前期是低出生体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37,95%CI:1.54~99.05,P0.05);不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孕次、流产史、疾病严重程度、户籍所在地、经济条件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分娩孕周和重度子痫前期是影响新生儿体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发型胎儿生长受限(FGR)合并血流异常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分娩的77例早发型FGR患者,根据孕期胎儿血流情况分为血流异常组30例和血流正常组47例。比较两组孕妇的期待时间、孕妇及围产儿结局。结果:(1)血流异常组孕妇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及应用糖皮质激素比例高于血流正常组(P <0.05)。(2)血流异常组患者平均期待时间、诊断孕周在孕28~30周、孕30~32周及合并HDP患者的期待时间均短于血流正常组(P <0.05);合并HDP孕妇期待时间短于未合并HDP患者(P <0.05)。(3)血流异常组患者剖宫产率、因胎儿窘迫剖宫产率、羊水过少发生率高于血流正常组(P <0.05);分娩孕周、胎盘体积、胎盘重量均低于血流正常组(P <0.05)。(4)血流异常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低于血流正常组(P <0.05);血流异常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7分、早产、脑室出血及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率均高于血流正常组(P <0.05)。(5)血流异常是影响孕妇期待时间(β-2.252,95%CI-3.292~-1.212)、因胎儿窘迫剖宫产(OR6.595,95%CI 1.022~36.659)、分娩孕周(β-2.250,95%CI-3.290~-1.209)、早产(OR6.386,95%CI 2.113~19.305)及入住NICU(OR1.184,95%CI 1.040~8.852)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发型FGR合并血流异常不是终止妊娠指征,应加强监测尽可能延长孕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