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林口谱六治秘书》的学术特色。[方法]以文献学研究方法,整理《医林口谱六治秘书》清抄本,并分析其学术特色。[结果]《医林口谱六治秘书》系清代名医周笙在陆圻《医林口谱》的基础上纂注增补而成。全书4卷,内容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妇、儿诸科,在辨证论治、遣方用药方面颇有特色:理宗各家,论之有据;证分六治,纲举目张;秘方草药,广加收集;师传己见,画龙点睛。[结论]《医林口谱六治秘书》是一部具有鲜明特色的孤本医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以运气学理论阐发中药药性的钱塘医派本草气化学说。[方法] 通过研读《本草乘雅半偈》《本草崇原》《侣山堂类辨》和《医学真传》等著作,查阅研究钱塘医派本草理论相关文献,参考时代学术背景等影响因素,对本草气化学说内容进行整理论述,探讨各医家的传承,并列举医案以证临床验效。[结果] 钱塘医派对本草气化学说研究大体基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五运六气思想,各医家主要通过对《神农本草经》的注释发挥,从而创立本草气化学说。其核心内容是通过辨本草生时、形态以及色味,以格物之法推药物禀气,以原药性。以本草生时与禀气相关为线索,引出《内经》“司天备药”以及药物“以偏纠偏”发挥药效等理论,完善本草学研究体系,并影响了如陈修园、唐容川等医家的本草研究方向。所举医案系运用本草气化学说治疗小儿痘疹,进一步验证了该学说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结论] 钱塘医派各医家不断探索,进而创立本草气化学说,虽然从现代科学认识角度来看,其正确性还有待研究,但是以当时的社会发展以及认知背景来讲,钱塘医派本草气化学说的形成,对于本草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学者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明清时期侣山堂书院的渊源及其讲学理念,以期明晰侣山堂书院在中医学史上的重要性与历史意义。[方法]采用历史学、文献学研究方法,以"侣山堂"医家及其教学、临证、著述等为研究重点,搜集明清以来与侣山堂书院相关的各种医学资料,考究侣山堂书院的源流及书院特点。[结果]侣山堂书院的讲学理念源于明末医家卢之颐的医学精神,后由钱塘医派中坚人物张志聪创立于钱塘胥山脚下。张志聪召集医学友人及门弟子在侣山堂著述、讲学、诊病,乃当时钱塘医家的主要医学活动场所。浙江钱塘亦因"侣山堂"的缘故,医学人才荟萃,医家云集。侣山堂书院诸医家传承中医,重视经典,海纳百川,聚众办学,集思广益,集体著述,教学相长,知行合一,重视临证,救民疾苦。[结论]侣山堂书院全心研究经典医籍,同时理论结合临床,为中医经典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侣山堂书院所遗留之"侣山堂"医学精神代代传承,时至今日,仍为后世医家所称道。研究侣山堂书院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清代岭南著名医家梁玉瑜承袭祖传医术,尤擅舌诊,著有《舌鉴辨正》及《医学答问》。梁氏祖传舌诊之法多有特色,如强调舌的脏腑分部以及舌诊对内伤病的意义;对正常舌象、白舌的深入认识;对黑舌的鉴别诊断;苔色取舍判别寒热真假;不拘旧说,批露时弊以及擅用诊舌态、刮舌苔等辅助诊法等。整理挖掘梁氏舌诊理论对岭南中医诊法的研究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学习新安医家汪机《石山医案》所载医案全篇,总结其临床治疗内科杂病的辨证用药特色,祈为现代中医学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新视角。[方法]以《石山医案》案例为本,结合《神农本草经》、《内经》、《脾胃论》、《脉决刊误集》等相关论述与汪机"营卫论"思想,剖析汪氏医案,仔细分析其病因病机,探究其临床治病辨证特色和用药经验。[结果]汪氏精钻诸家医学经典,取各家之长,并独成一脉。其临证辨治特点为:虚疟治脾,人参扶正祛邪;善于辨证,尤为重视脉诊;阴血亏虚,参芪益气养血;阴虚血热,滋肾水制妄火;阴血亏虚,亦可助阳生阴;药需对症,临床辨析明之等。[结论]《石山医案》为汪氏朝究暮绎、废寝忘食之作,蕴含汪氏多年行医治病经验,对现代临床学习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望后学者能勤读经典,深入挖掘相关医案,拓展中医辨病治病思维,更好服务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脉学著作《医灯续焰》进行整理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学方法考证《医灯续焰》的作者和时代背景,研究《医灯续焰》的内容特点。[结果]《医灯续焰》乃清代医家潘楫所著,原书取材于宋南康紫虚隐君崔嘉彥希范所撰的《四言脉诀》,经明靳州月池子李言闻子郁删补之,更名为《四言举要》。经清代医家潘楫结合其师王绍隆的临床脉学经验和学术思想进行整理点评,更名为《医灯续焰》。其主要内容特点:(1)脉法为主,四诊合参;(2)引征广博,注释详明;(3)各科病证,内容详备。[结论]潘楫和王绍隆为清代钱塘医家,受明末清初钱塘医家讲学研经的影响,其《医灯续焰》的编撰体例和内容也充分体现时代特色,内容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医学真传》之“真”的特点和意义,明晰《医学真传》的学术思想,从而更好地为中医临床实践和中医教学服务。[方法] 熟读《医学真传》一书,搜索相关文献,阅读与其理论相通的有关著作,结合高世栻所处的时代背景,探讨《医学真传》之“真”的特点和意义。 [结果] 高世栻提出“真”的概念一方面是由于早年习医不得要领,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纠正当时医家套用成方、辨证不详的不良风气。其所传真学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方面:正名定分、重视经典,针砭时弊、辨证论治,审证求因、究本探原。其所传真学对现代的中医教育有不小的借鉴意义,即:传真法、授真知、育医德。研究《医学真传》之“真”的特点和意义对提高医疗水平、深入研究疾病本质以及现代的中医教育具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结论] 明晰《医学真传》中“真”的特点和意义,可为现代的中医学习和教育指明方向,从而进一步挖掘钱塘医派的学术思想,推动浙派中医和浙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但对于其中语焉不详、补弊救偏之词,学者当灵活看待,不可吹毛求疵、胶柱鼓瑟。  相似文献   

8.
尤怡为清代著名医家,曾著《伤寒贯珠集》、《金匮心典》、《金匮翼》、《医学读书记》。其医案经后人整理、取名《静香楼医案》,收柳宝贻辑《四家医案》中。对于这一有卓越贡献的医家,其生平事迹诸书记载简略,故钩稽有关资料,作此补考,就教于方家。1 千古只眼,时人仰慕尤怡的医学与诗歌成就,在当时即为人称道。他的诗友、同乡大诗人沈德潜说:“在京就韩伯休术,欲晦姓名,诗亦不求人知,而重其诗者,谓得唐贤三昧,远近无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一步发挥《中医各家学说》开阔学生视野、提升临床思维的教学作用。[方法]在总论教学中,除介绍课本已经编入的医学流派外,适当增加介绍一些具有浙江地域特色的医学流派,主要是详讲丹溪学派、温补学派、钱塘学派,简介绍派伤寒、永嘉医派、萧山竹林寺女科、绍兴钱氏女科、杭州陈木扇女科、宁波宋氏女科、绍兴三六九伤科等省内各地学派,内容包括各派的时代背景、主要医家、学术特色等。[结果]在适当加入这些教学内容时,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专业自信,增进了爱乡之情,教学效果非常好。[结论]《中医各家学说》总论教学增加本土内容,符合学科设计目的,教学效果良好,值得教学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张锡纯阐发《内经》理论的成就和特色。[方法]整理和分析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关阐发《内经》理论的观点和论述,归纳和总结其阐发《内经》理论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和特色。[结果]张锡纯阐发《内经》理论,不拘泥于成说,讲求实用;善发前人所未发,立意新颖;力倡"中西汇通",发展《内经》理论;坚持以临证之实验为准则,论述客观公正。[结论]张锡纯阐发《内经》理论之成就具有鲜明的特色,对人们学习和研究《内经》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述和总结陆为民教授运用厥阴病辨证论治胆系相关疾病的学术思想、临床思路和经验,拓展乌梅丸的临床应用领域。[方法]通过跟师临诊,总结病案资料,从病因病机、遣方用药等角度阐述陆为民教授运用厥阴病理论和乌梅丸论治胆系相关疾病的经验,并佐以临床验案。[结果]陆为民教授结合前人经验,强调病机和辨证,从厥阴病论治胆系相关疾病。在以乌梅丸治疗过程中,强调应遵循"应人、应证、应时"的原则,随证加减,兼顾各脏腑之气,平调寒热,尤护肝脾,以保中正。文中验案包括胆系相关疾病的发热、泄泻、嗳气等,分别辨为寒热错杂证和脾虚寒湿、肝胃郁热之证,从厥阴病论治,酌情选施乌梅丸,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陆为民教授运用厥阴病辨证胆系相关疾病,选用乌梅丸治疗,中医理论依据充分,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孙建羽  陆为民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3(11):1255-1257, 1283
[目的]探析陆为民教授治疗口疮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门诊随师学习,整理陆为民教授相关医案,从病因病机、辨证思路及处方用药等方面分析总结陆为民教授治疗口疮病的临证经验,并附验案四则加以佐证。[结果]陆为民教授认为,口疮病之病标在口,本在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升降功能失常,邪气侵犯口腔,气血壅滞,不得宣泄,发为口疮。脾胃不能升清降浊,是为本病的根本病机,或兼肝胆郁热、脾肾不足等。治疗上以运脾通降为基础,辅以协同治疗心肝肾,共同发挥功效。所举验案分别为外感风热、胆胃郁热、脾胃气虚、阴虚湿热四个证型,外感风热者治以疏风清热、运脾通降,胆胃郁热者治以清泄胆热、运脾通降,脾胃气虚者治以健脾升阳、运脾通降,阴虚湿热者则治以健脾化湿、滋阴降火、运脾通降,均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陆为民教授从脾胃升降的角度治疗口疮病,颇具特色,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总结鲁盈教授祛风除湿法治疗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诊,收集风湿内扰证LN患者的医案,并查阅LN的病因病机以及风湿内扰证在LN中的理论渊源和辨证依据,阐述鲁盈教授以祛风除湿法治疗LN的学术观点和临床应用,并附医案一则。[结果]鲁盈教授认为,外感风湿热毒和机体正气不足、气血阴阳失调均可发为LN,其中风湿扰肾是LN发病的重要病因病机,贯穿疾病的始终。实验室指标和肾脏病理活检均提示,LN风湿扰肾证的实质为急性免疫炎症性病变,故在临床中应准确辨识LN风湿扰肾证候,予以祛风除湿治疗,同时适当兼顾补虚、活血与清热。所举医案中,患者起病已久,以气阴两虚为本,此次因风湿内扰于肾,导致LN复发,故治以祛风除湿、益气养阴,兼顾补虚、活血与清热,疗效显著。[结论]鲁盈教授以祛风除湿法治疗LN,结合古今学术研究,理论依据充分,在临床应用中,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疗效显著,值得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夏永良老师临床应用半夏厚朴汤的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夏永良老师临诊并查阅夏永良老师医案,选取夏师治疗咳嗽、慢性咽炎、胃炎、睡眠障碍、围绝经期综合征之验案5则,并结合历代名家的相关论述,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用药特点等方面,分析总结夏师对于半夏厚朴汤的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结果]夏永良老师认为临床运用半夏厚朴汤需抓住气机郁滞、痰气互结这一病机。夏师临床常将半夏厚朴汤与小陷胸加枳实、四逆散、小柴胡汤、升降散等合用,夏师认为只要辨证准确,此方不仅可用来治疗梅核气,也可用于治疗其他疾病且能取得良好疗效。[结论]夏永良老师从气机郁滞、痰气互结出发,灵活运用半夏厚朴汤治疗各类疾病的经验,临床疗效肯定,值得学习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清代医家叶天士的学术思想,探讨其调气机法治胃病经验.[方法]通过对《叶天士医学全书》中叶氏医案的整理、分析、归纳,阐述叶天士在治胃病中如何运用调气机法.[结果]叶天士认为诸病与人体气机运行异常有关,治病关键是取药物性味,调整气机的升降出入使其复常,治疗胃病亦然.胃病的发生与肝脾密切相关,胃腑以降为顺,脾宜升,肝宜平.用药以甘温轻清之品升脾,辛泄苦降之属平肝,甘凉滋润、辛温通阳以降胃阴胃阳.临证中常多种方法合用.[结论]叶天士在治疗胃病中善用调气机法,继承发扬了前人学说而经验独特,对现代中医临床有着较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黄桂成教授从络病论治膝骨关节炎的辨证特点与用药经验。[方法]通过跟随黄桂成教授侍诊抄方,整理医案、临证揣摩,总结黄桂成教授从络病角度论治膝骨关节炎的经验,并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黄桂成教授认为筋骨由络脉充养,络脉不通是膝骨关节炎的病机本质,临证对于膝骨关节炎的辨证立足络病理论,从发病因素、病邪新旧、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气病血病等方面着手,治疗上提倡"以通为用",并善于运用辛味药、虫类药、藤类药、补益药等药通络蠲痹,临床疗效突出。所举医案患者辨为肝肾亏虚、寒湿阻络证,黄教授从"络"论治,以补益肝肾、温经通络为法,注重通络药与其他药物的灵活运用,经治后患者多年痼疾告愈。[结论]黄桂成教授诊疗膝骨关节炎,从"络"论治,强调辨证与用药的统一,思路清晰,特色突出,疗效明显,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刘桂颖主任运用疏风解痉止咳法为主治疗感冒后咳嗽(post-cold cough,PCC)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诊,分析刘师对PCC病因病机的认识,阐述疏风解痉止咳法、扶正固本法等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依据,对刘师特色用药经验进行总结,并附临床案例加以验证。[结果]刘师认为PCC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感冒后正气虚弱,无力御邪外出,导致风邪留恋,风邪夹带寒、热、湿等邪气侵犯机体,肺失宣降,肺气上逆,遗留咳嗽。针对其病因病机,采用疏风解痉止咳为主,结合扶正固本、清热化痰等治疗原则,用药轻灵,性宜平和,选用旋覆花、苦杏仁、麻黄等,临床疗效卓著。所列病案为刘师治疗PCC的典型案例,患者证属风邪留恋、脾虚湿盛,治以疏风解痉、健脾化湿,方用“疏风解痉止咳方”加味,获得良效。[结论]刘桂颖主任运用疏风解痉止咳法为主治疗PCC的临床经验,立法清晰,用药讲究,特色鲜明,值得学习效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整理分析葛琳仪教授(以下简称葛老)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特色经验。[方法]通过随师门诊,整理相关医案,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用药特色等方面总结分析葛老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证经验,并列举验案一则加以说明。[结果]葛老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可以归为":脾胃虚弱,中焦失和""情志郁结,肝失疏泄"和"内生诸邪,郁滞不解"三方面,治疗上以健脾和中为基础,常用六君子汤加减,再佐以柴胡、木香、枳壳、佛手、苍术、厚朴、当归、丹参等药物疏肝理气、豁痰化瘀。所举验案中患者辨为脾胃虚弱证,葛老拟健脾和中法随证加减,疗效显著。[结论]葛老以健脾和中为基础,辅以疏肝理气、豁痰化瘀等方法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显著,颇具特色,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陈霞波教授运用"女子以肝为先天"理论辨治绝经综合征的经验。[方法]通过侍诊学习、收集整理陈霞波教授的医案,总结陈教授运用"女子以肝为先天"理论阐释绝经综合征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的临床经验。并举验案一例以佐证。[结果]陈教授认为绝经综合征发病以肝为主导,治疗以调肝为要,创疏肝、清肝、滋肝、养肝四法,并注重乙癸同补、心肝同治、气血并调。而"女子以肝为先天"理论的核心内容强调了肝对于女子生理病理的重要性,提倡女科病从肝论治,这与绝经综合征病机特点和治疗方法如出一辙。所举验案辨为肝郁肾虚、阴阳失和之证,其肝郁之象显著,予丹栀逍遥散化裁疏肝解郁、协调阴阳治疗后,诸患皆和,可为证验。[结论]"女子以肝为先天"理论对于绝经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值得后学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