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临床用药给予指导性建议,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4月-2013年6月下呼吸道感染患儿720例,设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非下呼吸道感染患儿640例设为对照组,调查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特点,菌种鉴定采用的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60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2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178例,感染率24.72%,支气管炎患儿发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概率较低为4.74%;临床表现为发热、住院时间长、存在并发症、胸片肺纹理增粗及应用抗菌药物的患儿感染率分别为32.89%、38.24%、43.75%、29.32%、83.65%,以上均是导致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8.43%、58.43%、56.74%,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10.11%。结论婴幼儿是发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高发群体,合理使用以第三代头孢菌素为主的抗菌药物对降低感染意义重大,此外应加强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小儿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抗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1-12月儿科住院患儿送检的827份痰标本中分离培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及其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肺炎克雷伯菌76株,检出率为9.19%;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呋喃妥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4.45%、61.84%和80.26%,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1.32%、1.32%、3.95%、2.63%;产ESBLs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是引起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细菌,其产ESBLs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呈现耐药,引起的疾病负担较重;应根据监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控制耐药菌株产生,以有效治疗该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儿童下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情况及药敏性,以减少感染的发生。方法在患儿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培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采用纸片扩散(K-B)法进行ESBLs菌株筛查和确证。结果 874例患儿细菌培养阳性257例,阳性率为29.4%,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84株,检出率9.6%;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噻肟、氨苄西林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9.5%、59.5%、56.0%、66.7%、61.9%;经检测有39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占46.4%;产ESBLs菌株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和头孢噻肟等抗菌药物均有极强的耐药性,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妥布霉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50.0%,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最低,仅为2.6%。结论儿童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以1岁以下婴儿为主,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所占比例较高,对常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存在较高耐药率,对环丙沙星敏感。  相似文献   

4.
浙江沿海地区小儿急性下呼吸道细菌感染及其耐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沿海地区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科收治的496例确诊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标本进行培养并做药敏试验.结果 496例标本中检出病原菌213株,总阳性率42.9%.以革兰阴性菌(G-)为主,占78.4%,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要致病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革兰阳性(G+)菌占21.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患儿病原菌感染与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季节有关(x2=4.22,P<0.05).结论 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细菌对常用的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及时掌握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的动态,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社区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分布特点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治儿童社区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提供参考,为制定医院感染防治对策及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13年1月12月临床分离社区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特征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121例患儿中,012月临床分离社区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特征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121例患儿中,03月龄者84例,占69.4%。标本来源主要来自下呼吸道(47.1%)、中段尿(14.0%)和咽拭子标本(12.4%);来源科室主要为新生儿及NICU(39.7%),其次为儿童外科(18.2%)和PICU(13.2%)。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71株,占58.7%;社区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啉、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氨曲南、头孢他啶耐药性均大于4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等碳氢霉烯类耐药性较低。产ESBLs菌株对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唑啉、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结论社区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常见于3月龄及以下婴幼儿。儿童社区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形式严峻,产ESBLs菌株耐药率高,临床需要加强抗生素的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3 560例痰标本培养及耐药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痰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 341株(37.7%),其中革兰阴性菌993株(74.0%),革兰阳性菌348株(26.0%)。主要致病菌依次为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前6位致病菌对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青霉素等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性较高。结论本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以流感嗜血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主,不同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情况不同,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商州地区1 200例5岁以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学检测结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商州地区1 200例5岁以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原学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3个月的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病原检测阳性率最高,高达75.9%(309/407),病原检测的阳性率随患儿年龄增大逐渐降低。3岁以下患儿以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常见。患儿细菌感染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常见,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次之。肺炎球菌对于头孢类药物以及非常规使用的抗生素诸如利福平、氯霉素、万古霉素等敏感性好。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大肠埃希菌对于亚胺培南均有很高的敏感性。 结论 病毒学检测、细菌学检测以及细菌药敏试验对于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及治疗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中小儿多重耐药菌的情况,并总结有效的临床控制措施。方法选取该院在近期内收治的578例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对入选患儿进行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分析,并总结有效的临床控制措施。结果本组578例患儿中,合计检出51例患儿发生了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占患儿总数的8.82%;检出的多重耐药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多,占35.29%(18/51),其次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27.45%(14/51)、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5.49%(13/5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1.76%(6/51)。结论重症监护病房中小儿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引起小儿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因素主要以抗生素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为主,临床应加强监测并合理对患儿适时抗生素治疗,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科呼吸道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0月儿科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1636例为研究对象,上呼吸道感染采用咽拭子刮取咽后壁分泌物,下呼吸道感染采用无菌吸痰管吸取痰液,对患儿分泌物或痰液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1636例患儿共送检咽拭子和痰液标本2004份,共检出病原菌432株,革兰阴性菌324株占75.00%,革兰阳性菌108株占25.00%;88株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为36株,低于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均耐药,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未检出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的菌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除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以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结论儿科呼吸道感染患儿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较高,根据感染状况选取相应抗菌药物,利于控制呼吸道感染,避免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暴发,降低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分析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医院2007年1月-2009年9月,确认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痰标本148份,ESBLs采用双纸片扩散法检测,并做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结果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36.1%和31.4%,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非产酶株显著升高,其对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耐药率均为100.0%,对碳青酶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最高(10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头孢西丁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和93.7%、94.3%和81.2%、91.4%和62.5%、82.9%和75.0%.其余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中占重要地位,它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治疗产ESBLs菌感染首选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南京地区下呼吸道肺炎链球菌(SP)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4年6月南京某儿童医院经痰培养确诊为下呼吸道SP感染的患儿临床资料,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结果197例SP感染患儿,<3岁者占72.59%,秋冬季发病者占63.96%,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者占57.87%,临床表现以咳嗽、发热多见,呼吸系统外并发症以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多见。SP对阿奇霉素、青霉素及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94.92%、92.89%、88.83%;对万古霉素、氯霉素、美罗培南、头孢曲松、氧氟沙星敏感率均>90%,其中对万古霉素敏感率高达98.98%。结论下呼吸道SP感染患儿以3岁内婴幼儿所占比例高,秋冬季节发病多见,对阿奇霉素、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高,临床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compact鉴定及药敏仪,对某院2012年全年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培养所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对主要菌种做药敏试验。结果 1 080份标本共分离病原体314株(29.07%),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224 株(71.34%),主要为大肠埃希菌(56株)、肺炎克雷伯菌(49株)、阴沟肠杆菌(46株)、黏质沙雷菌(39株);革兰阳性(G+)菌85株(27.07%),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0株,其中耐甲氧西林株8株)、溶血葡萄球菌(26株)、表皮葡萄球菌(16株,其中耐甲氧西林株6株);真菌5株(1.59%),均为白假丝酵母菌。G-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率为100.00%,对常用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表现出广谱耐药;G+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00%,对利奈唑胺高度敏感。结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医生应密切关注检出菌的耐药机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量减少新的耐药菌产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某省儿童医院感染科麻疹患儿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6月30日某省儿童医院感染科确诊并住院治疗的麻疹患儿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疾病的治疗和转归等。结果共调查248例麻疹患儿,平均年龄18.2月龄;其中≤9月龄组患儿98例,9月龄组患儿150例;242例麻疹患儿未接种麻疹疫苗。83.06%麻疹患儿体温39℃,平均热程为7.8 d;24例麻疹患儿表现为不典型皮疹。两组患儿主要并发症为肺炎,占93.95%;≤9月龄组患儿声嘶、呛咳、喉炎、心衰竭的发生率较9月龄组患儿高(P0.05);典型皮疹、柯氏斑、畏光流泪、呼吸衰竭、重症麻疹的发生率较9月龄组患儿低(P0.05);两组患儿治愈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8例麻疹患儿中有41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10×109/L;合并肺炎的患儿痰培养检出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为主(28.26%);X线胸部平片检查报告以肺炎为主(93.95%);9例麻疹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予有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其中6例好转出院,3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9月龄未接种麻疹疫苗的患儿较多,易发生重症麻疹,而≤9月龄麻疹患儿易合并心衰竭。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血流感染(BSI)的微生物学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6年3月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159例肺炎克雷伯菌BSI患者的菌株和临床资料。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hvKP BSI在159例肺炎克雷伯菌BSI患者中占35.22%(56/159),其中K1和K2型分别占51.79%和26.79%。hvKP BSI感染来源主要为肝脓肿(26株,46.43%),经典型肺炎克雷伯菌(cKP)BSI主要是原发性菌血症(41株,39.81%)。两组患者不同感染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82,P0.001),hvKP BSI患者以社区获得性为主(89.29%),cKP BSI患者以医院获得性为主(73.79%)。两组患者不同基础疾病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32,P0.001),hvKP BSI患者主要为糖尿病(50.00%),cKP BSI患者主要为恶性肿瘤(45.63%)。hvKP BSI患者感染性休克发生率高于cKP BSI患者(32.14%vs 8.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96,P0.001)。hvKP产ESBLs的比率为5.36%(3/56),cKP产ESBLs的比率为47.57%(49/10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375,P0.001)。未发现产KPC的hvKP。hvKP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氨曲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及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均低于cK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vKP BSI多见于社区感染,感染来源和基础疾病不同于cKP BSI,易产生感染性休克。实验室和临床医生都应重视hvKP感染并密切关注其耐药趋势的演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院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儿科住院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痰培养分离的非重复病原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离病原菌934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728株(77.94%),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278株)、大肠埃希菌(216株)、阴沟肠杆菌(85株)、铜绿假单胞菌(63株);革兰阳性(G+)菌195株(20.87%),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32株)、肺炎链球菌(49株)。药敏结果提示,主要G-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敏感率均为100.00%,对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相对较低,对头孢菌素类耐药率逐年增高。主要G+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均为100.00%,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较耐药。结论该院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儿童抗菌药物使用管理,预防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6.
肺炎支原体(MP)为常见的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之一.随着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耐大环内酯抗菌药物菌(MRMP)呈上升趋势,MRMP感染人群已向成年人蔓延.MRMP较敏感菌株导致感染个体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长,肺外并发症发病率高.笔者拟就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耐药机制及MRMP的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科室、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制定其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3月15日-12月31日期间上报至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资料中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 588所医院共调查住院患者1 057 361例,发现下呼吸道医院感染12 827例次,其中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2 275例次,占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17.74%。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大多分布在外科,达1 700例次(占74.73%),其次为综合重症监护病房(372例次,占16.35%);外科系统中以神经外科患者现患率最高(2.34%),其次为胸外科(1.71%)。共分离出病原体1 163株,革兰阴性菌占83.66%;居前5位的病原体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0.29%)、肺炎克雷伯菌(19.69%)、鲍曼不动杆菌(19.69%)、大肠埃希菌(6.5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8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分别为64.15%、8.00%、14.19%、29.14%、62.58%,非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分别为76.03%、8.85%、15.51%、39.67%、70.13%;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低于非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后者为47.17% VS 63.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以神经外科现患率最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占绝对优势,且耐药严重,但部分菌株的耐药情况较非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稍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儿童腺病毒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为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0年12月某儿童医院收治的腺病毒感染患儿的病例资料,入院>48h后呼吸道分泌物检出腺病毒为医院感染组,入院≤48h呼吸道分泌物检出腺病毒为社区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结果 共收治腺病毒肺炎患儿1158例,其中医院感染55例(4.75%),社区感染1103例(95.25%)。55例医院感染组患儿平均年龄为(2.83±0.38)岁,主要发病年龄在3岁以下(36例,65.45%)。医院感染组中49.09%的患儿发生重症肺炎,高于社区感染组的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组患儿病死率为1.82%,社区感染组为0.18%。医院感染组有94.55%的患儿出现发热,发热日数为(10.80±0.93)d,高于社区感染组的(6.06±0.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医院感染组中32.73%的患儿有基础疾病,中重度贫血(10.91%)、先天性心脏病(7.27%)、血液与肿瘤性疾病(5.45%)和神经系统疾病(7.27%)的比率均高于社区感染组(分别为1.63%、1.36%、0.36%、1.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院感染组患儿的原发疾病中以呼吸系统疾病多见(39例,70.91%),原发感染病原体以支原体多见(15例,38.46%)。结论 腺病毒医院感染容易在三岁以内婴幼儿中发生,可继发于呼吸道其他病原体如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有中重度贫血、先天性心脏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的儿童更易发生腺病毒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9.
邓湘婷 《医疗保健器具》2012,(11):2050-2051
目的探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213例,对其痰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3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共检出致病菌11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8.75%(77/112),革兰阳性菌占31.25%(35/112),以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较为常见,三者的耐药性具有一定的差异。结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常见病原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不同病原菌的耐药性不同,临床上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以提高治疗疗效,降低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