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宫颈癌筛查指南迄今为止已经发布和更新了若干版本,一直致力于完善和有效地实施宫颈癌筛查及相应病变的治疗和管理。阴道镜的应用是宫颈癌预防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的50年中,宫颈癌筛查系统的开展,尤其是液基细胞学筛查的运用,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多数的宫颈病变患者都可以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1973-1987年的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及最终结果(SEER)大数据显示在此期间美国诊断为宫颈癌的患者71%为Ⅰ~ⅡA期[1],现其大多数宫颈病变已阻断在宫颈上皮内瘤变阶段,浸润癌的发病率已经很低。而我国由于经济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宫颈病变筛查率低,宫颈浸润癌,尤其是ⅠB1期以上宫颈癌,仍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宫颈癌诊疗的规范性更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据报道,美国妇科肿瘤医生对宫颈癌的治疗方式与NCCN指南的符合率仅为60%左右。可见,在遵循最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宫颈癌的具体治疗方式存在多样化。在医疗条件和医疗环境更为复杂的中国,NCCN指南和FIGO指南的应用情况如何?中国宫颈癌患者的诊疗状况如何?尚缺乏大样本的数据调查。  相似文献   

3.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T )是指在明确恶性肿瘤诊断的基础上,选择有效的化疗药物 ,给予患者有限的化疗疗程后,改善晚期患者的术前状态,减轻病情,例如减少胸、腹水,缩小癌灶,为手术实施和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创造有利条件。目前NACT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主要是在晚期卵巢癌及宫颈癌中。  相似文献   

4.
        自宫颈癌筛查措施普及以来,美国宫颈癌的死亡率已大幅度降低,由2002年的2.8/10万降至2015年的2.3/10万,宫颈癌筛查现已成为提升妇科肿瘤早诊率、降低死亡率的根本途径。旨在确保所有适龄女性得到充分筛查,2018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USPSTF)颁布了新版宫颈癌筛查指南[1],用以替代2012年的临床实践指南。新版指南在原指南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筛查的年龄区间、最佳间隔时间、不同筛查策略的有效性及利弊,并首次明确单纯HPV检测或细胞学筛查可作为常规巴氏涂片的替代方法。本文就该指南推荐意见进行简要解读,以期对广大医务工作者有所指引。  相似文献   

5.
放射治疗作为宫颈癌单独治疗或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在宫颈癌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放射治疗的并发症一直是影响宫颈癌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随着各种针对并发症治疗的药物出现及调强放疗等新技术的引进,宫颈癌放射治疗的并发症得到一定的预防和控制,但如何合理、规范地应用这些新技术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本文现对宫颈癌放射治疗的并发症及其处理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女性生育年龄的普遍推迟和癌症发病年龄的年轻化,生育力保护已成为肿瘤治疗决策时经常需要面临的问题。妇科恶性肿瘤发生于女性生殖系统,任何一种根治性治疗都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生育力的破坏或丧失。现代诊疗手段的进步、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使得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护成为可能。妇科肿瘤医师必须充分了解患者的生育意愿,仔细权衡各种生育力保护治疗的风险与获益,从而保证良好的肿瘤结局和生育结局。  相似文献   

7.
宫颈癌是一种发病率高、能早期预防的常见妇科肿瘤。但在新疆尤其是南疆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由于卫生条件和医疗意识较差,宫颈癌仍然威胁着女性的健康和生命。微小RNA(miRNA)作为肿瘤调节微环境中的重要一员,在多种肿瘤的生长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1]。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应用miRNA微阵列芯片技术筛选出宫颈癌组织中12种存在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中微小RNA-101( miR-101)的差异表达最明显[2]。本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锁定核苷酸原位杂交( LNA-ISH)技术检测miR-101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以期为宫颈鳞癌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宫颈癌是全球第二大妇科恶性肿瘤,据中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3年年报,宫颈癌更是居中国三大妇科恶性肿瘤之首。自1940年希腊医生Papanicolaou创建了宫颈细胞学技术并应用于宫颈癌筛查以来,世界各地,尤其是美国、加拿大等国,宫颈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都已降低70%以上。1宫颈细胞学诊断的现状1.1传统细胞学传统的巴氏涂片(Pap smear)由于其经济、快捷的特点,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基层医院,目前仍然是宫颈癌筛查的常用方式。但是传统  相似文献   

9.
宫颈癌治疗方法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肿瘤 ,全世界每年宫颈癌的发病人数达 371× 10 3 例 ,而病死可达 190× 10 3 例。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宫颈癌诊断治疗的逐渐完善 ,使其又具有以下新的特征 :①子宫颈癌发病年龄逐渐趋向于年轻化 ;②由于广泛开展宫颈癌预防普查 ,子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大大提高 ;③由于多种逐渐完善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 ,使子宫颈癌生存率相对提高。基于以上新的特点 ,对于宫颈癌的治疗也随之建立了新的观念。既要使疾病得到充分的治疗 ,提高其生存率 ,还要保证年轻早期患者术后或放疗后的生活质量。因此 ,生存质量与宫颈癌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引起的癌症是全球重要的健康问题。虽然不断努力开发和推广HPV疫苗,但目前未接种人群的比例仍然很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此外,二级预防计划在世界各地并未得到广泛的实施。而在hrHPV失调的肿瘤中,宫颈癌与HPV感染最为密切,其中99.7%的宫颈癌中可检测到hrHPV。微小RNA(microRNA, miRNA)最近已成为癌症发生发展中的关键调节因子,能够调控癌症转化等复杂过程。研究发现,miRNA在宫颈癌的迁移、侵袭和转移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就综述miRNA在hrHPV所致宫颈癌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妇科肿瘤术后患者是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1] ,栓子脱落造成肺栓塞等并发症易导致死亡。因此近年对术后患者的预防性抗凝治疗已引起重视。现将自 1998年开始对 36例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将自 1998年开始收治的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子宫肌瘤等需行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清除或子宫切除患者共计 73例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 36例 ,年龄在39~ 6 8岁 ,平均 5 2± 6 7岁。对照组 37例 ,年龄在 38~ 6 9岁 ,平均 5 1± 6 5岁。1 2 用药方法 :预防组在…  相似文献   

12.
        自1982年Frei[1]首先将PVB(顺铂+长春新碱+博来霉素)方案化疗用于宫颈癌术前治疗并提出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的概念以来,NACT后手术被认为是一种缩小病灶、“降低”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的方法,在临床上已有30余年的应用历史,已成为巨块型宫颈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历年的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并未将其作为一种推荐的治疗方式,而且目前的各项研究结果中关于术前NACT疗效的结论也不尽相同,但在部分亚洲和欧洲国家,NACT仍被广泛应用。然而遗憾的是在世界范围内尚缺乏详细的大宗病例报道。在中国,虽然宫颈癌的病例占全世界病例的近1/3,但我们也同样缺乏具有说服力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数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早期宫颈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日益趋向年轻化,如何在手术切除病灶的同时,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符合宫颈癌治疗的个体化、微创化、人性化的趋势,目前尚有争议。本文复习了有关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相关文献,讨论适合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式比较,以及评估各种术式治疗后的肿瘤结局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方式的选择,是妇科肿瘤治疗争议的热点问题。同步放化疗、直接手术、放疗后行手术治疗是局部晚期宫颈癌的3种主要治疗方法。文章就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几种治疗方法进行讨论,并建议对局部晚期宫颈癌实施个体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年宫颈癌的发病率增高及发病年龄渐趋年轻化,治疗后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明显提高,随着对新的肿瘤特异位点的不断认识及由于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肿瘤形成过程中的受体、基因和信号转导为靶向的新的靶向治疗药物不断涌现。宫颈癌治疗模式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和改变。  相似文献   

16.
基底膜(BM)、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是肿瘤侵蚀正常组织和开始转移的信号.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人体内一组降解ECM的关键酶系,通过探讨MMPs在肿瘤演进中的功能和相互调控及对MMPs与宫颈癌的相关研究,提出检测MMPs将成为宫颈癌预防、早期诊断、判断预后和寻找早期终止疾病方法的新指针.  相似文献   

17.
<正>细胞学筛查使得宫颈癌发病率在过去40年大幅降低,尽管如此,全球仍有大量的女性仍在遭受宫颈癌的痛苦,其中大多是生育期女性。宫颈癌的治疗指南建立在大量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基础上,治疗根据分期来决定实施手术或放化疗。而妊娠合并宫颈癌缺乏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是终止妊娠还是治疗肿瘤,我们必须谨慎决策。1流行病学宫颈癌是世界女性第三大癌症,2008年全球新发病529800例,死亡275100例,其中85%发生在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年宫颈癌的发病率增高及发病年龄渐趋年轻化,治疗后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明显提高,随着对新的肿瘤特异位点的不断认识及由于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肿瘤形成过程中的受体、基因和信号转导为靶向的新的靶向治疗药物不断涌现.宫颈癌治疗模式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和改变.  相似文献   

19.
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上升,其中,局部晚期宫颈癌因其治疗难度高、预后差也让妇科肿瘤学者面临巨大的挑战。由于存在个体化差异及区域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方案的选择仍存在较大争议。在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同步放化疗作为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标准治疗方案,而在欧洲、亚洲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则选择辅助治疗后进行手术治疗。文章就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指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治疗方法的选择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0.
宫颈癌发病率位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第4位,是发展中国家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部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对“宫颈癌阶梯筛查”的知晓度及实施率较差,超过1/3的患者发现患宫颈癌时即为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ⅠB3期及以上(2018年FIGO分期),失去最佳手术时机。术前利用新辅助化疗以缩小肿瘤、消灭微小转移灶这一治疗理念在多个瘤种中得到公认,在国内宫颈癌治疗中也得到了大量实践,但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具体方案尚未统一。紫杉醇是宫颈癌化疗常用药物,其毒性较高,患者耐受性差,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以人血清白蛋白为溶剂制成小分子纳米颗粒,低毒、高效,作为新型紫杉醇制剂被广泛应用。现对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及传统溶剂型紫杉醇的原理、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其远期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