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胸腺上皮肿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探寻与疾病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本院心胸外科1997年6月至2007年9月胸腺上皮肿瘤病例137例,记录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于术后进行随访,按照Masaoka病理分期将所有病例分为Masaoka I/II期和III/IV期两组,按照WHO组织学分型将所有病例分为WHO A/AB/B1组和B2/B3/C组,应用Kaplan-Meier法、COX回归模型等寻找疾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病例中124例(90.5%)行全切手术,9例(6.6%)行姑息性切除,4例(2.9%)行活检术。Masaoka I/II期病例中手术全切率(100%)明显高于III/IV期病例的全切率(分别为67.9%和63.6%,P<0.001)。137例病例中总的5年、10年总生存率为71.4%和50.1%。Masaoka I/II期病例生存率明显高于III期、IV期病例(P<0.001);按照WHO分型,A/AB/B1型5年、10年生存率明显高于B2/B3/C型病例 (P<0.001);完全切除病例术后5年、10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不完全切除和活检病例(P<0.001)。COX回归分析发现,Masaoka病理分期、WHO组织学分型、肿瘤完全切除及手术时年龄与预后相关。结论:Masaoka病理分期、WHO组织学分型、肿瘤完全切除及手术时患者年龄是胸腺上皮肿瘤患者重要的预后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腺瘤WHO组织学类型与Masaoka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总结其治疗经验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理分期、组织学类型、临床特点、手术方式、综合治疗措施及生存率等。结果胸腺瘤WHO组织学类型与Masaoka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81例患者中完整切除59例,不完整切除16例,开胸探查5例,1例行DSA引导下肿块穿刺活检。局部晚期(Masaoka分期Ⅲ、Ⅳa期)的患者中,8例行放射治疗,15例接受了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部分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6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6.8%和61.5%。结论胸腺瘤WHO组织学类型与Masaoka病理分期存在相关性。采取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结合多学科综合治疗,能使胸腺瘤患者保持较高的3年和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05年6月收治的63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63例残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2个月,残胃手术切除率及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90.5%和69.8%。根治性切除44例中,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4%、52.3%、31.8%。单因素分析表明组织学类型(χ2=17.938,P=0.000)、有无淋巴转移(χ2=39.971,P=0.000)、手术方式(χ2=74.519,P=0.000)、手术根治度(χ2=81.360,P=0.000)、TNM分期(χ2=12.561,P=0.002)对预后生存时间具有显著性影响。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手术方式(RR=1.660,95%CI 1.206~2.286,P=0.002)、手术根治度(RR=11.023,95%CI 5.156~23.565,P=0.000)及TNM分期(RR=6.869,95%CI3.618~13.043,P=0.000)是影响预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TNM分期、手术方式及手术根治度是影响残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标准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根治程度对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腺上皮性肿瘤WHO组织学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按照WHO(2004)组织学分型标准对58例胸腺上皮性肿瘤分类,并分析病例的组织学分型、Masaoka分期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胸腺瘤A型7例,AB型16例,B1型6例,B2型15例,B3型11例;胸腺癌3例。Masaoka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分别为24、15、10、9例。不同组织学分型的胸腺上皮性肿瘤的Masaoka分期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分型高的肿瘤患者Masaoka分期也高。结论 WHO胸腺上皮性肿瘤组织学分型能较准确的评估其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利欢  王卫  余琦  李文珊  李月敏  李宁 《重庆医学》2016,(13):1764-1766
目的 探讨中青年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309医院收治的88例经病理证实的50岁以下中青年胸腺瘤伴M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88例患者中,肿瘤大小多在5 cm以下者,占70.5%,WHO分型以B2型为主,占46.7%,Masaoka分期以Ⅰ、Ⅱ期为主,占77.3%,MG分型以Ⅱb型最多,占63.7%.3年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7.2%和87.5%.WHO分型中A、AB、B1、B2型与B3型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98.2%和94.1%(P=0.419),5年生存率分别为88.0%和83.3%(P=1.000).Masaoka分期中Ⅰ、Ⅱ期患者与Ⅲ、Ⅳ期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98.1%和94.7%(P=0.461),5年生存率分别为96.2%和60.0% (P=0.015).结论 中青年胸腺瘤伴MG患者与其他年龄患者相比,其临床病理特点无特殊,生存率较高,Masaoka分期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胸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OPN在53例胸腺瘤和20例非肿瘤胸腺(non-neoplastic thymus,NNT)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胸腺瘤与NNT组织、胸腺瘤Masaoka分期、胸腺瘤WHO分型、胸腺瘤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比较OPN在胸腺瘤与正常胸腺组织、胸腺瘤分期、胸腺瘤分型、胸腺瘤是否合并MG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OPN在胸腺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NNT组(75.5%vs 15.0%,P〈0.001);OPN在胸腺瘤Masaoka分期的Ⅱ~Ⅳ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期组(90.9%vs 64.5%,P=0.028);OPN在胸腺瘤WHO分型的B/C型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A/AB型组(90.5%vs 65.6%,P=0.040);OPN在合并MG的胸腺瘤组的阳性表达率与不合并MG的胸腺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5%vs 69.2%,P=0.300)。结论 OPN与胸腺瘤的形成、胸腺瘤的恶性程度、侵袭性有关,与是否合并MG无关。OPN的表达可作为胸腺瘤临床诊断和患者预后判断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腺瘤WHO组织学分型(WHO histologic classification of thymoma)在胸腺瘤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胸腺瘤WHO组织学分型对79例胸腺瘤病例进行病理分类,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与伴发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Masaoka分期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各型胸腺瘤中,A、AB、B1、B2、B3和C型伴发MG分别为37.5%(3/8)、53.8%(7/13)、70%(14/20)、88.5%(23/26)、33.3%(3/9)、0%(0/3)。B型胸腺瘤伴发MG为72.7%(40/55),明显高于A型和AB型胸腺瘤的47.6%(10/21,P〈0.05)。B2胸腺瘤伴发MG明显高于B1、B3型(P〈0.01)。在各型胸腺瘤中,A、AB、B1、B2、B3、C型胸腺瘤发生浸润或转移者分别为12.5%(1/8)、23.1%(3/13)、75%(15/20)、84.6%(22/26)、100%(9/9)、100%(3/3)。B型胸腺瘤浸润性明显高于A型、AB型胸腺瘤(P〈0.01)。在各型胸腺瘤中,以C型胸腺瘤浸润性最强。在所有胸腺瘤中,5年总生存率为72.4%。A型、AB型5年生存率为93.5%,B型胸腺瘤为71.8%,其中B1型、B2型、B3型分别为81.6%、70.4%和56.4%。A型、AB型胸腺瘤5年生存期明显长于B型(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胸腺瘤WHO组织学分型、Masaoka分期、手术切除方式是影响胸腺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腺瘤WHO组织学分型与伴发MG相关,反映肿瘤上皮细胞的浸润功能,可以评价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胸腺瘤的长期生存结果进行分析,对胸腺瘤的预后因素进行评价,进而找出更加理想的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142例胸腺瘤的临床资料。统计采用SPSS软件包,单变量分析用Kaplan-Meier法,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42例患者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9.9%、45.8%。Masaoka分期的各期5、10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93.8%、79.2%,Ⅱ期79.3%、55.2%,Ⅲ期53.1%、34.4%,Ⅳ期0、0。伴重症肌无力者30例,其中全身型19例,眼肌型11例;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3.3%、60.0%,有3例患者最终死于重症肌无力。不伴重症肌无力者112例,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3.6%、42.0%。手术治疗116例,根治性切除84例,姑息性切除9例,仅取活检23例。放疗89例,术后放疗55例。单变量分析中Masaoka分期、是否伴有重症肌无力、病理组织学类型、治疗方式是预后生存指标,最终在多变量分析中得出Masaoka分期、是否伴有重症肌无力、治疗方式是预后生存指标。结论 胸腺瘤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及组织学判断,治疗原则应尽可能广泛切除肿瘤,术后根据具体情况辅以放疗、化疗。影响胸腺瘤长期生存最重要的因素为Masaoka临床分期、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周密  刘锋  王帅 《浙江医学》2017,39(12):1002-1004
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结合淋巴结扩大清扫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8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结合淋巴结扩大清扫术治疗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是否转移、淋巴结密度是浸润性膀胱癌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根治性膀胱切除结合淋巴结扩大清扫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预后较好,TNM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是否转移、淋巴结密度与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报道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远期疗效并对影响远期效果的若干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行胸腺切除的154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病史资料及随访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对性别、年龄、术前病程、改良Osserman分型、Besinger评分、胸腺病理、术前激素用量、AchRab和PsmRab水平等因素对术后疗效的影响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期为7.3(5.3—10.0)年。2例患者在随访期内死亡。152例存活患者在末次随访时有12例(7.9%)达到完全缓解,116例(76.3%)达到部分缓解,12例(7.9%)病情稳定,12例(7.9%)病情加重,总有效率为84.2%。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esinger评分(回归系数=0.057,P=0.020)和胸腺病理(回归系数=-1.559,P=0.012)与远期疗效显著相关,Besinger评分较高或不伴有胸腺瘤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 胸腺切除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手段,Besinger评分和胸腺病理是远期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Besinger评分较高或不伴有胸腺瘤的患者预后较好。改良Osserman分型与预后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