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胡春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12(5):370-372
目的了解某院医院感染现患情况,为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调查该院2010年6月1日、2011年6月20日、2012年4月16日0∶00-24∶00全院所有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2010-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41%、2.32%、1.73%,3年现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5,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及外科手术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占59.65%,其次为泌尿道(15.79%)、手术切口(10.53%)和胃肠道(8.77%);3次调查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7.95%、43.17%、40.23%,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5,P<0.01)。共检出病原体26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1株(42.31%),鲍曼不动杆菌6株(23.08%),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株(11.54%),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各2株(各占7.69%)。结论该院医院感染现患率呈下降趋势。应针对医院感染高危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并加强对重点易感部位的干预和抗菌药物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1-2015年某县级医院医院感染现状、常见感染部位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取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选取2011年4月26日、2012年4月25日、2013年5月14日、2014年9月9日、2015年8月12日为调查日,调查当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将调查数据录入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次现患率调查共调查患者5 165例,医院感染患者132例、138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2.56%、 例次现患率2.67%。平均现患率最高的科室为重症监护病房(ICU),高达22.58%。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58.70%),其次是泌尿道(12.32%)、上呼吸道(10.14%)及皮肤软组织(5.07%)等。共检出病原菌45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30株,占66.67%)。抗菌药物总使用率为45.27%,5次现患率调查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61.48%、43.89%、37.81%、39.43%、44.79%。抗菌药物使用目的以治疗用药为主(包括治疗+预防),占78.27%;联合用药方面以单一为主,占81.27%。结论连续5年现患率调查,使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更加全面了解该院医院感染重点科室、重点患者、重点部位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制定和实施符合该院实际情况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晓东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2):117-119
目的了解某院2010-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该院2010年8月11日、2011年9月7日及2012年9月18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2010-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46%(16/462)、3.28%(18/548)、3.70%(26/702)。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为综合重症监护室(ICU,25.00%~33.33%);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38.46%~43.75%); 2010-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69.05%(319例)、67.70%(371例)和66.52%(467例)。结论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可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连续两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了解某院医院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及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法,于2012年8月2日、2013年10月10日对该院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2012、201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2.65%(62例)、3.23%(57例),两年医院感染现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4,P=0.29)。2012、2013年医院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为主,分别占43.75%、45.90%;其次为手术部位,分别占12.50%、6.56%。2012、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33.36%、34.73%,其中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所占比率分别为52.20%、52.85%。2012年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细菌培养送检率为63.52%(350例),2013年为58.85%(256例)。结论该院连续两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使用率均不高。通过此次调查有助于了解医院感染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制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妇幼保健院医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以及查阅电子病历与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 2010-2014年该院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2010-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29%、5.20%、3.97%、3.93%、3.73%。医院感染现患率居首位的科室为儿科(9.09%~12.96%),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居首位(50.00%~69.5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0.19%、41.40%、23.40%、25.47%、23.92%,逐年下降(χ2=133.40,P<0.001);预防用药率高达57.38%~75.47%;单一用药率均>95%。结论2010-2014年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预防用药比例高,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院医院感染现状、常见感染部位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取床旁调查和查阅病例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于2012、2013、2014年的某日对该院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住院患者6 205例,实查 6 062例,实查率为97.70%;2012—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4.04%、3.17%、4.51%,社区感染现患率为13.90%、14.93%、16.53%。医院感染高发科室依次为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外科ICU、肾病一科,感染高发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表浅切口、泌尿道。3年中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21.81%、24.29%、24.67%,以治疗为目的的抗菌药物细菌培养送检率依次为65.93%、74.07%、66.49%。结论该院医院感染科室以ICU为主,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常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医院医院感染发生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5年,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该院某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采用床旁调查与查阅病历相结合方法,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5年,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31%,逐年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7,P<0.01);医院感染高发部位为下呼吸道感染(占43.59%);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5.08%,逐年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7,P<0.01),且与医院感染现患率呈正相关(r=0.99,P=0.001);标本送检率为27.63%,逐年提高,不同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6,P<0.01)。结论该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较低,还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病原学送检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一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8)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现状和抗菌药物使用的变化趋势,为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2014年、2016年及2018年某调查日所有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分布、抗菌药物使用及病原学送检等情况进行统一调查。结果 2014年、2016年、2018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28%、2.99%、2.54%,呈逐渐下降趋势(χ2=4.467,P=0.035);三次现患率调查均以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医院感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鲍氏不动杆菌三次调查均居首位,肺炎克雷伯菌占比逐年攀升;抗菌药物使用率呈下降趋势,由55.26%降至38.41%(χ2=258.795,P<0.001);患者联合用药以一联用药为主,由67.50%升至81.25%(χ2=100.379,P<0.001);治疗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送检率为59.58%~70.50%。结论该院医院感染现患率呈下降趋势,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日渐合理规范,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9.
2010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基本情况,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监控措施。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10年3月23日的住院患者进行了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并将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结果应查住院患者807例,实查799例,实查率99.01%,发生医院感染23例,现患率为2.88%,例次感染26例次,例次感染率为3.25%;感染部位前3位依次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分别占53.84%、19.23%、11.54%;有380例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7.56%;其中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231例次,占28.91%,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42例次,占17.77%;抗菌药物以一联用药较多207例次,占54.47%;全院治疗性细菌培养送检率为38.37%,检出病原菌9株,为肺炎克雷伯菌、链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结论加强重点科室的目标性监测,强化医务人员感染知识培训,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院医院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为更好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及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计划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床旁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2年5月10日00∶00-24∶00该院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应查住院患者2 700例,实查2 684例,实查率为99.41%。共发生医院感染67例,74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50%,例次现患率为2.76%;发生社区感染171例,182例次,社区感染现患率为6.37%,例次现患率为6.78%。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是干细胞移植病房(25.00%,2/8),其次为血液科(7.77%,8/103)和整形科(6.82%,3/44);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41.90%),其次为泌尿系统(10.81%)和手术切口(9.46%)。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2.94%(884/2 684),其中预防用药占76.24%,治疗+预防用药占3.28%,治疗用药占20.48%;抗菌药物单一用药占86.65%,二联用药占12.78%,三联及以上用药占0.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单纯气管切开、留置导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留置引流和肠内营养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助于了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医院应加强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状及病原菌变化趋势,评价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措施的效果,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和个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某三甲综合医院2010-2016年每年7、8月中某一天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2010-2016年共调查患者8 434例,发现医院感染419例、476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例次现患率分别为4.97%、5.64%,各年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77%~6.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8,P>0.05),其中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现患率为50.91%,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51.47%)。引起医院感染居前5位的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14.62%)、铜绿假单胞菌(14.62%)、肺炎克雷伯菌(13.08%)、大肠埃希菌(10.38%)、金黄色葡萄球菌(7.31%)。调查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3.09%,抗菌药物使用率、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从 2010 年的47.92%、49.19%,下降至2016年的26.62%、18.26%,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细菌培养送检率从 2010 年的 5.16% 上升至 2016 年的 5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 279.44、265.21、246.26,均P<0.001)。结论该院近7年的医院感染现患率无显著变化,抗菌药物使用逐年规范,但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某院2011—201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查阅住院病历与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某院住院患者2011—201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3年共调查住院患者3 011例,2011—201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49%、2.87%和3.98%,各年份医院感染现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05,P=0.356)。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为主,医院感染病原菌检出均以革兰阴性(G-)杆菌为主,不同年份医院感染患者分离的病原菌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3,P=0.972)。2011—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率、病原学送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569、6.758,均P0.01),抗菌药物使用率以2011年最高(63.40%),病原学送检率以2012年最高(62.14%)。结论该院医院感染现患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抗菌药物使用率有所减少,病原学送检意识逐渐增强,但仍需继续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探讨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直接经济损失,为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决策提供依据。方法调取2008年3月-2010年2月某院乳腺、胃、结肠和直肠SSI病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按照条件相似的原则1∶1配对,SSI者为SSI组,对照组为同期手术未发生SSI的患者,比较SSI组与对照组住院费用和住院日数差异,评价SSI的经济损失。结果共调查手术病例1 523例,发生SSI 75例,SSI发病率4.92%。按配对原则获得有效配对69对,经配对样本的秩和检验,SSI组与对照组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86,P<0.001),SSI组患者住院费用中位数比对照组高6 828.60元,SSI组各项费用均高于对照组;SSI组患者住院日数中位数比对照组延长10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939,P<0.001)。结论SSI延长患者住院日数,增加医疗费用的支出,同时降低病床周转率,影响经济收入和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儿童医院医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某儿童医院2014年5月1日0∶00—24∶00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共调查患者1 027例,发生医院感染8例(10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0.78%,例次现患率为0.97%。感染科室主要为血液中心(4例),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上、下呼吸道各2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2.12%。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用药目的及联合用药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抗菌药物使用率居前3位的科室为新生儿中心(89.69%)、急救中心(76.00%)、综合病房(73.91%);除五官科(预防用药占57.89%)、外科(治疗用药占26.32%),其他科室均以治疗用药为主;五官科、心脏中心及神经康复中心均以单一用药为主(均95%),新生儿中心二联用药率占48.28%,血液中心三联用药率占30.30%。结论儿童医院应重点加强感染高发科室和高发部位的日常监测,加强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湖北省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和抗菌药物使用的变化趋势,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2、2014年湖北省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2、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48%(1 526/43 909)、3.03%(1 919/63 320)和2.86%(2 174/76 145),总体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44,P<0.01)。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下降,从2010年的54.29%(23 838/43 909)下降至2014年的41.02%(31 238/76 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194.09,P<0.01)。治疗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细菌培养送检率逐年提高,从2010年的30.49%(4 297/14 091)提高至2014年的52.13%(10 556/20 248)(χ2=1 593.98,P<0.01)。结论湖北省医院感染现患率呈下降趋势,横断面抗菌药物使用率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院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2015年该院医院感染病例,统计分析其主要病原菌及耐药性。结果共分离病原菌85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58株(53.75%),真菌259株(30.40%),革兰阳性菌135株(15.85%),居前4位的病原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159株,18.66%)、白假丝酵母菌(119株,13.97%)、鲍曼不动杆菌(81株,9.51%)、大肠埃希菌(74株,8.69%)。革兰阴性菌从2012年的47.41%上升至2015年的61.57%,真菌从2011年的24.78%上升至2014年的34.45%,2015年为27.95%,革兰阳性菌则从2011年的26.55%下降至2015年的10.48%。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为8.11%~12.58%;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23.46%),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达59.66%,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革兰阳性菌。结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大多为条件致病菌,但耐药情况严峻,在不同年份其病原菌种类和构成均有所区别,需加大力度提高送检率,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现况,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取武汉市33所医院,采用床旁调查和病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调查住院患者36 222例,医院感染1 116例,医院感染现患率3.08%,社区感染6 968例,社区感染现患率19.24%。医院床位数≥900张者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3.40%),医院床位数300张者社区感染现患率最高(43.70%)。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为综合ICU(32.88%),社区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为呼吸科(78.34%)。医院感染病例共检出病原体699株,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18.03%)、鲍曼不动杆菌(16.3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2.88%),社区感染病例共检出病原体1 149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4.45%)、铜绿假单胞菌(11.23%)和支原体(10.01%)。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主要部位均为下呼吸道,分别为48.24%和45.15%。结论该地区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呈现不同的特点,应根据重点科室、重点部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