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对孕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进行监测,并分析其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确诊为GDM的孕妇156例的病历资料(GDM组),随机选取同期正常糖耐量(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孕妇156例为对照(NGT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血常规和肝功能指标,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WBC、ALT和AST水平与GDM发生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WBC、ALT和AST单独及联合预测GDM的效果。结果两组平均年龄和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WBC(9.73±1.60)×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7.45±1.92)×10~9/L、ALT(25.93±6.57)U/L、AST(25.30±7.55)U/L均明显高于NGT组[(7.57±1.62)×10~9/L、(6.71±1.69)×10~9/L、(18.32±5.66)U/L、(16.29±5.51)U/L](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WBC、AST和ALT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WBC、AST和ALT联合预测GDM发生风险的效能较高(AUC=0.903,P0.05),利用约登指数得出最佳截点为WBC≥9.31×10~9/L,ALT≥23 IU/L和AST≥21.34 IU/L。结论 GDM患者孕早期WBC、ALT和AST水平明显升高,孕早期应用WBC、ALT和AST联合监测可为预测GDM发生风险提供新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在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治疗的脂肪肝患者110例(观察组),其中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4例;轻度患者32例,中度患者51例,重度患者27例。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ALT、AST、γ-GT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ALT、AST、γ-GT分别为(38.10±8.21)U/L、(29.03±6.12)U/L和(45.59±12.12)U/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AST/ALT为(0.76±0.20)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酒精性脂肪肝AST、AST/ALT和γ-GT为(32.10±5.83)U/L、(0.83±0.20)和(67.82±9.29)U/L,明显高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患者ALT、AST和γ-GT分别为(42.59±7.23)U/L、(32.37±3.18)U/L和(54.40±9.99)U/L,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ALT、AST及γ-GT有所升高,与脂肪肝类型及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低水平ALT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学改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行肝组织活检且ALT低于2倍正常上限值(ULN)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共321例纳入研究,根据肝脏组织学病变程度,分为有显著组织学改变组(217例)和无显著组织学改变组(104例),分析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WBC、肝功能、HBeAg、HBV DNA等临床资料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并绘制ROC曲线.结果 无显著组织学改变组的年龄为(35.14±9.35)岁,ALT、AST、γ-GT的中位数分别为29.00、25.00、19.00 U/L,均明显低于有显著组织学改变组(t=-3.214,P<0.01;Z=-2.269,P<0.05;Z=-4.596,P<0.01;Z=-2.810,P<0.01),而PLT为(197.09±64.44)×109/L,ALB、HBV DNA的中位数分别为45.25 g/L、5.16 lgIU/mL,高于有显著组织学改变组(t=2.777,P<0.01;Z=3.148,P<0.01;Z=2.387,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ST(OR=1.071,95%CI=1.043~1.100)、HBV DNA(OR=0.828,95%CI=0.743~0.923)两项因素可能与肝脏组织学改变有关.预测概率P绘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4,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13%和70.19%.结论 对于低水平ALT的HBV慢性感染者,AST和HBV DNA是肝脏组织学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T、AST、GGT改善明显[分别为(42±9)U/L比(99±53)U/L、(49±19)U/L比(135±42)U/L、(67±217)U/L比(189±4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拓莫兰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确切,ALT、AST、GGT指标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铅暴露对作业工人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武汉市某铅蓄电池企业719名现场铅作业人员作为调查对象,按《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体检,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研究对象血铅及血清生化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以400 μg/L为界,将人群分为血铅水平≥ 400 μg/L的高血铅组和血铅水平 < 400 μg/L的低血铅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719名铅作业人员的血铅与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低血铅组与高血铅组的血铅均值分别为(221.71 ±105.15)μg/L和(583.24 ±153.54)μg/L。血清ALT异常56名,异常率为7.79%;血清AST异常20名,异常率为2.78%。低血铅组ALT为(23.68 ±18.47)U/L,高血铅组ALT为(23.07 ±14.48)U/L;低血铅组AST为(21.88 ±10.18)U/L,高血铅组AST为(23.71 ±17.71)U/L;两组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血铅每增加1 μg/L,工人血清AST升高0.004 U/L。
结论 血铅水平与血清AST值存在正相关关系,铅的蓄积可造成对肝脏组织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分析27例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患者的白细胞散点图、外周血涂片特点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寻找早期识别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talaromycosis marneffei, TSM)的指标。方法 收集通过外周血涂片诊断的27例AIDS合并TSM患者作为AIDS合并TSM组;同时选取单纯HIV感染者、AIDS合并其他并发症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对3组的白细胞散点图特点、白细胞手工分类计数、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特点进行分析,并对3组的血常规、CD4+ T淋巴细胞计数、转氨酶及1,3-β-D真菌葡聚糖(BDG)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AIDS合并TSM组的白细胞散点图均在有核红细胞区域出现散点,外周血涂片均可见有核红细胞,同时可见幼稚、畸形的中性粒细胞。单纯HIV感染组的白细胞散点图和血涂片形态未见异常。AIDS合并其他并发症组的散点图有部分出现中性粒细胞散点上移,血涂片可见幼稚、畸形的中性粒细胞。3组的白细胞分类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AST、ALT、BDG、CD4+ 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IDS合并TSM组的白细胞散点图和外周血形态有异常表现,有核红细胞的出现为特异性提示,且中性粒细胞比例、AST和BDG水平增高,CD4+ T淋巴细胞、血小板水平降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临床出现重型病情恶化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1—2014年在台州医院住院治疗的151例HFRS患者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FRS患者病情恶化的相关因素。结果 151例HFRS患者男女比为2.43∶1,其中重型25例,占16.56%。血小板(PLT)100×109/L、尿蛋白阳性、皮肤充血体征、谷丙转氨酶(ALT)50 U/L和肌酐(Cr)133μmol/L的HFRS患者分别占83.44%、81.46%、70.20%、68.21%和50.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3.27,95%CI:1.03~10.43)、有出血体征(OR=6.41,95%CI:1.65~24.39)、尿隐血阳性(OR=2.06,95%CI:1.25~3.39)、PLT30×109/L(OR=3.71,95%CI:1.18~11.62)和ALT500 U/L(OR=17.59,95%CI:1.51~205.02)是患重型HFR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HFRS患者多存在PLT100×109/L、尿蛋白阳性、皮肤充血体征、ALT50 U/L和Cr133μmol/L;年龄60岁、有出血体征、尿隐血阳性、PLT30×109/L和ALT500 U/L可能为HFRS出现重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非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中IL-8、TNF-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35例NAFLD患者(NAFLD组)[其中单纯性脂肪肝患者20例(NAFL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15例(NASH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IL-8、TNF-α的水平,并用常规方法检测ALT、AST的水平.结果 NAFLD组、NAFL组、:NASH组血清IL-8、TNF-α、ALT、AS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ASH组IL-8、TNF-α、ALT、AST[分别为(290.1±67.6)ng/L、(2.40±0.33)ng/L、(103.0±47.9)U/L、(60.03±27.34)U/L]明显高于NAFL组[分别为(115.4±44.2)ng/L、(1.48±0.25)ng/L、(37.2±8.3)U/L、(35.85±7.28)U/L](P<0.01).结论 IL-8、TNF-α、ALT、AST水平的变化和肝脏损伤的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性,血清IL-8、TNF-α水平的变化结合ALT、AST的检查对NAFLD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监测是一个重要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9.
张梅  刘娜  吴妍 《现代预防医学》2014,(16):2950-2952
目的建立衡水地区健康人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的参考区间。方法收集本地区各县市的16 403例健康个体,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能六项(ALT、AST、TP、ALB、TBIL和DBIL),按照不同性别和年龄分组,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地区肝功能各项参考区间ALT(U/L):男性056.76,女性040.99;AST(U/L):男性7.5135.43,女性6.1532.17;TP(g/L):男性64.4978.91,女性64.5079.30;ALB(g/L):男性42.5353.56,女性41.5451.96;TBIL(μL):男性4.6627.55,女性4.1122.45;DBIL(μL):男性0.007.81,女性0.006.25。结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人群之间的肝功能各项参考区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成都地区3013例献血者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方法]采用37℃连续检测法测定3013例献血者血浆ALT水平.[结果]18-55岁献血人群血浆ALT水平呈偏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参考值为:男性:0~58 U/L;女性:0-49 U/L,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认为男性的ALT活力高于女性.[结论]该参考值基本反映了成都地区合格献血者血浆ALT的水平,可供本地区血液筛查实验室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某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疑诊CRBSI的78例患者,患者入住ICU及疑诊CRBSI当日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同时行血培养和静脉导管尖端培养,根据血培养和静脉导管尖端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CRBSI组与非CRBSI组,比较PCT、hs-CRP、IL-6对CRBSI诊断的价值。结果 28例疑诊患者最终诊断为CRBSI。疑诊CRBIS当日,CRBSI组患者的PCT、hsCRP、IL-6和血白细胞(WBC)水平分别为(3.35±1.52)μg/L、(32.90±11.10)mg/L、(423.20±171.70)ng/L、和(12.70±2.70)×109/L,均高于非CRBSI组[分别为(1.22±0.44)μg/L、(23.50±6.00)mg/L、(257.90±81.40)ng/L、和(11.20±1.90)×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PCT、hs-CRP、IL-6和血白细胞(WBC)水平曲线下面积(AUC)及95%CI分别为0.92(0.85,0.99)、0.75(0.62,0.88)、0.80(0.67,0.92)和0.64(0.50,0.72);灵敏度分别为0.82、0.64、0.71和0.46;特异度分别为0.92、0.94、0.92和0.88。结论 PCT和IL-6对ICU患者CRBSI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对及早诊断CRBSI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老年菌血症患者血小板(PLT)及凝血功能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实验室检测确认的 24例ICU老年菌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发生菌血症前后PLT及凝血功能的变化,以及不同病原体(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感染组、存活组与死亡组PLT及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发生菌血症后,老年患者PLT计数为(144.50±84.10)×109/L,部分活化的凝血酶原时间(APTT)为(47.04±14.60)s,凝血酶原时间(PT)为(18.63±8.92)s,纤维蛋白原(FIB)为(4.20±0.98)g/L,与基础值[分别为(233.18±78.20)×109/L、(33.98±7.36)s、(12.83±2.17)s、(3.16±0.79)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时间(TT)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病原体感染组间PLT及相关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PLT计数[(89.60±36.42)×109/L]低于存活组[(213.13±76.06)×109/L],APTT值[(54.55±13.21)s]高于存活组[(35.93±7.03)s](P<0.05),FIB及PT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LT及部分凝血功能指标可作为辅助诊断老年菌血症的参考之一,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重症肺炎患儿97例,根据是否合并呼吸系统以外的其他系统疾病,将患儿分为重症肺炎Ⅰ组和重症肺炎Ⅱ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儿童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和D-二聚体(DD)]情况。结果 3组间PLT、MPV、DD和AT-Ⅲ活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症肺炎Ⅰ组PLT、MPV、DD分别为(454.00±157.00)×109/L、(9.66±1.24)fL、(0.47±0.37)mg/L,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00.00±63.00)×109/L、(8.90±0.37)fL、(0.27±0.06)mg/L];AT-Ⅲ活性低于对照组[(79.91±20.34)%vs(107.03±8.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症肺炎Ⅱ组AT-Ⅲ和PLT水平分别为(66.11±11.12)%、(279.00±185.00)×109/L低于重症肺炎Ⅰ组,MPV和DD水平分别为(10.37±1.51)fL、(0.70±0.46)mg/L,均高于重症肺炎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紊乱,PLT、MPV、AT-Ⅲ和DD水平变化与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治疗老年患者革兰阳性(G+)球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某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所有住院患者中年龄>60岁、因G+球菌感染使用利奈唑胺治疗10 d以上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利奈唑胺的疗效,并比较利奈唑胺治疗前及用药后14 d实验室指标,分析其可能的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70例老年患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2.86%),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42.86%,其中MRSA19株)。80%以上的患者年龄>70岁、住院时间>30 d、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70%以上患者有深静脉置管及留置导尿管。使用利奈唑胺治疗14 d后患者的血小板(PLT)计数为(132.00±45.00)×109/L,低于治疗前的(156.00±78.00)×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总的治疗有效率为81.43%(57/7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4%(12/70)。结论应用利奈唑胺治疗老年患者G+球菌感染疗效较好,可作为临床医生经验性抗感染选用药物之一,但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PLT计数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运用ROC曲线分析它们在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ACS患者191例(ACS组)和具有胸痛等相似症状的非ACS患者206例(非ACS组),于入院6h内分别检测心电图、cTnI、血常规、肌酐和血脂等,并观察RDW、MPV和cTnI的ROC曲线特征。结果ACS组RBC、Hb、PLT、CREA和LDL-C的测定值分别为(3.82±0.57)X10^12/L、(101.3±3.3)g/L、195(98.6-334.8)×10^12/L、69(45-120)μmol/L、(2.95±0.85)mg/dl;非ACS组分别为(3.89±0.50)×10“/L、(103.5±3.7)g/L、201(135.2-346.9)×10’/L、71(49-100)μmol/L、(2.82±O.75)mg/d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RDW、MPV和cTnI的测定值分别为13.70(12.00-15.20)%、9.4(7.42-12.31)fL、(5.63±1.39)μg/L;非ACS组RDW、MPV和cTnI的测定值分别为12.60(11.20-13.83)%、8.2(6.24-10.97)f1J、(0.04±0.01)μg/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RDW、MPV和cTn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73.5%、78.8%和98.1%;其诊断界值分别为13.15%、12.45fL和0.06μg/L。结论RDW和MPV可以与cTnI及其他心脏标志物联合检测作为ACS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内毒素(LPS)在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病原类型鉴别和疗效判断价值的意义。方法对某院110例HAP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分为革兰阴性(G-)菌感染肺炎组(50例),革兰阳性(G+)菌感染肺炎组(30例),对照组(非典型病原体或病毒感染组,30例)。动态监测患者血清PCT、LPS、C反应蛋白(CRP),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PCT与LPS对预测HAP病原菌感染类型的效能。结果G- 菌感染肺炎组PCT、LPS水平分别为(3.43±1.15)ng/mL、(0.20±0.08)EU/mL,高于G+ 菌感染肺炎组[分别为(0.42±0.12)ng/mL、(0.05±0.02)EU/mL]和对照组(0.14±0.08)ng/mL、(0.02±0.01)EU/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 菌感染肺炎组治疗前后PCT[(3.43±1.15)ng/mL vs(0.63±0.22)ng/mL]、CRP[(47.26±30.35) mg/L vs(9.21±6.54) mg/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中重度组较轻度组血清PCT[(5.43±1.05)ng/mL vs(0.72±0.32)ng/mL]、LPS [(0.33±0.07) EU/mL vs(0.09±0.04) EU/mL]和CRP[(57.46±20.15) mg/L vs(8.25±5.24) mg/L]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CT和LPS联合检测区分G- 菌和G+ 菌感染HAP的敏感度为95.83%,特异度为96.15%,AUC为0.95。结论PCT和LPS在HAP患者病原类型鉴别中具有一定价值,PCT和LPS联合检测可提高鉴别HAP感染类型的特异度,并可根据其动态变化评估抗菌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431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临床指标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431例患者分为4组,观察不同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组肝脏GS分期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各组患者GS分期与其他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不同ALT水平患者组间GS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ALT在20~40 U/L和40~80 U/L的患者中G2~4的比例分别为30.62%和35.47%,S2~4的比例则为49.24%和49.42%。不同G分级患者组间球蛋白(globulin,GLB)、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transpeptidase,GGT)、血小板(platelet,PLT)水平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platelet ratio index,AP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不同S分期患者组间年龄、白蛋白(albumin,ALB)、AST、PLT、HBV DNA、APRI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HBV DNA水平和APRI指数是肝纤维化程度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即使ALT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ULN),但部分患者仍有明显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进展,这些患者必须结合年龄、AST、GGT、APRI、HBeAg状态和HBV DNA水平进行评估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必要时须行肝脏穿刺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细菌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中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的水平,研究sTREM.1对诊断细菌性胸腔积液的意义。方法应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细菌性胸腔积液患者、33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1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及28例漏出液胸水中sTREM1,免疫浊度法检测其胸水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研究sTREM1的诊断效能。结果细菌性胸腔积液患者sTREM1水平为[(1255.2±248.6)ng/L],较恶性胸腔积液组[(125.6±22.4)ng/L]、结核性胸腔积液组[(184.5±36.5)ng/L]及漏出液组[(92.5±20.8)ng/L]显著升高(P〈0.05),根据ROC曲线,取sTREM-1〉425ng/L为临界值,其曲线下面积为0.953,诊断细菌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90.3%、91.9%、93.2%和93.3%,诊断效能高。结论测定胸水sTREM1水平有助于区分细菌性胸腔积液与其它原因的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