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一直是临床防控及研究的重点之一,其中关于手术部位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则是防控措施制定的依据与前提.不同时间段的感染情况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此方面的不定期调查极为必要.本研究就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及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信息监测系统、现场查看及电话回访相结合的方法监测2010年1月—2015年3月某院脊柱外科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调查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共监测326例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15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发病率4.60%。年龄≥60岁、非层流手术室、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非术前30 min内、术前住院日3 d、手术持续时间3 h、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较高(均P0.01)。结论患者年龄大、手术室净化级别低、未规范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长、术前住院时间长以及合并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均是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以针对危险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某院骨科1 082例手术患者进行监测,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通过查阅病历资料、现场查看切口及出院后电话随访等方式了解SSI情况。结果共监测骨科手术患者1 082例,发生SSI 8例,SSI率为0.7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SI与年龄、合并糖尿病、急诊手术、切口个数、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植入物7项因素有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急诊手术、切口个数、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是SS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SSI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必须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降低S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查阅病历资料、床旁调查及出院后电话随访等方式对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某院心胸外科手术患者SSI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监测手术患者953例,发生SSI 21例,SSI发病率为2.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SI与年龄、切口类型、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恶性肿瘤6项因素有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和引流管留置时间是SS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建议针对心胸外科SSI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关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S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预防SS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该院神经外科2011年12月31日—2012年12月31日发生SSI的47例患者(共49例,其中2例未配比合适对照患者,故舍去)设为感染组,未发生SSI的94例患者(1∶2配比)设为非感染组,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SSI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 708例手术患者,发生SSI 49例,SSI发病率为1.32%;SSI以颅内感染为主(89.80%);49例SSI患者共27例行脑脊液细菌学检测,其中6例患者脑脊液细菌学检测阳性,病原菌检出率为22.22%。单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手术风险评估分级(OR=2.04)、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次数(OR=3.15)、术中抗菌药物使用次数(OR=2.58)、手术持续时间(OR=2.70)、术中失血量(OR=1.72)、留置引流管(OR=4.30)、术后置管持续时间(OR=2.06)及术后首次换药时间(OR=1.66)为神经外科SSI危险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次数(P=0.03,OR=4.86)、手术持续时间(P=0.05,OR=2.89)及术后首次换药时间(P=0.01,OR=1.92)是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外科SSI危险因素多,手术持续时间、术后置管持续时间及术后首次换药时间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正确认识手术室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加强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协同医院感染科及相关科室对2009年发生的SSI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总结SSI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结果 2009年SSI感染率为1.3%(37/2 837),2010年降至0.7%(20/2 943)。结论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针对手术室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改进措施,对降低SSI的发生有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结肠和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监测某院2008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所有诊断为结肠或直肠癌并进行急诊或择期手术的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术后每日观察并随访患者SSI发生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其SSI危险因素。结果共监测694例结肠癌与直肠癌手术患者,其中结肠癌380例,直肠癌314例;发生SSI 125例,包括15例切口感染和110例器官/腔隙感染,SSI发病率为18.01%;结肠癌手术患者SSI发病率为17.11%(65/380),直肠癌手术患者SSI发病率为19.11%(60/3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肠癌手术患者中围手术期有其他部位感染、基础疾病、癌症Ⅰ期、实施减张缝合的患者SSI发病率较高(均P0.05);直肠癌手术患者中围手术期有其他部位感染、基础疾病、梗阻、手术时间2 h、造口、引流、减张缝合、术中冲洗、使用抗菌药药物72 h的患者SSI发病率较高(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肠癌患者SSI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基础疾病、围手术期有其他部位感染、减张缝合(均P0.05);直肠癌患者SSI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基础疾病、围手术期有其他部位感染、造口(均P0.05)。结论应针对结肠癌与直肠癌手术患者SSI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与控制措施,尤其是有慢性基础疾病及围手术期有其他部位感染的患者;结肠癌患者还应重点关注减张缝合,直肠癌患者还应关注造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危险因素,为制定SSI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研究肝胆手术SSI的发生情况,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术前住院日、有无糖尿病、外周血血浆清蛋白、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方式、ASA评分、切口方向、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天数及有无术后并发症等24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肝胆手术SSI发生率为11.74%(35/298),其中住院期问感染24例(68.57%),出院后随访发现感染11例(31.4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出现脂肪液化和切口裂开等并发症、手术持续时间及术后引流天数是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胆手术SSI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S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院心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的方法,调查2005年度2981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病历资料。结果2981例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9例10例次,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30%,例次感染率为0.34%;50%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在出院后患者。以冠脉搭桥和手术持续时间≥4h者手术部位感染率最高,前者为0.83%,后者为1.56%。革兰阳性球菌是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1例罕见的放线菌引起表浅切口感染。结论加强手术医师手术技能的训练,是控制清洁手术手术部位感染的关键;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对出院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和罕见放线菌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10.
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科病人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114例外科病人为研究对象,以其中手术部位感染患者为病例组,非医院感染患者为对照组,按1∶2配对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通过单因素配对2分析筛选出术前发热、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超过21天、术后抗生素使用超过2种、特级护理和全身使用抗生素是主要关联因素;成组资料2分析筛选出住院天数、术后抗生素使用种类、护理级别、抗生素使用方式与手术部位感染有关联;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住院天数超过21 d、术后抗生素使用超过2种和术前3 d内发热是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趋势2分析显示,住院时间越长、术后抗生素使用种类越多越容易发生感染。[结论]调查分析发现缩短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术前发热将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外科病人发生手术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踝关节和Pilon骨折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5年6月—2013年5月某院踝关节和Pilon骨折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对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56例踝关节和Pilon骨折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2例、25例次,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为6.18%,例次感染发病率为7.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60岁)、有糖尿病史、术前行跟骨牵引、围手术期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时间长(3 h)是踝关节和Pilon骨折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切口类型[OR及OR95%CI:3.58(3.24—12.07)]、糖尿病史[OR及OR95%CI:2.75(1.54—4.75)]、手术时间[OR及OR95%CI:2.15(1.32—3.64)]及患者年龄[OR及OR95%CI:1.68(1.25—2.37)]是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踝关节和Pilon骨折术后手术部位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主动监测某院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普通外科401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情况,并对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401例手术患者,12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发病率为2.9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患者、急诊手术、感染切口、胃肠道手术以及ASA评分Ⅳ级是腹腔镜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患者[OR95%CI:5.02(1.38~30.25)]、急诊手术[OR95%CI:4.37(1.96~28.55)]、感染切口[OR95%CI:7.27(2.54~25.05)]、胃肠道手术[OR95%CI:8.13(1.38~18.33)]是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需采取多种防控措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烧伤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降低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5年1—12月烧伤科收治的480例手术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80例烧伤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8例、44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7.92%,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9.17%。感染部位以手术部位(19例,占43.18%)、血液(8例,占18.18%)和下呼吸道(5例,占11.36%)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手术时机、手术持续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日数、使用有创呼吸机、中心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管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持续时间≥3 h(OR=4.455,P0.001)、住院日数30 d(OR=4.417,P0.001)和留置导尿管(OR=4.215,P0.001)是烧伤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缩短手术时间,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以及缩短患者住院日数,有助于减少烧伤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是脊柱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感染发病率增高,治疗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患者预后效果不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某教学医院患者进行脊柱手术后发生SSI的现状与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2014年6月26日-11月30日该院所有脊柱手术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颁布的指南作为SSI的诊断依据,通过床旁调查与出院后的检查发现SSI病例,使用标准化的数据收集脊柱手术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资料。结果2014年6月26日-11月30日共监测192例脊柱手术患者,其中7例(3.6%)发生了SSI。通过双变量分析的方法发现切口类型(污染/感染切口)、外科引流、输血与增加SSI风险的密切相关。在192例脊柱手术患者中,120例(62.5%)给予静脉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周期为2.2 (1~9)d,139例(72.4%)使用中成药。结论该研究有助于了解该教学医院脊柱手术后患者SSI发病率,亦为今后进行脊柱手术后患者发生SSI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合理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6月30日16所医院1 453例接受四肢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 453例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发生SSI 12例,SSI发生率为0.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7 d是否存在其他部位感染、损伤至手术的时间、手术时机、手术持续时间、开放性骨折、切口类型及麻醉类型是四肢骨折SSI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切口类型、麻醉类型、开放性骨折、损伤至手术的时间及手术持续时间是四肢骨折术后SSI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及95% CI分别为12.47(2.78~15.88)、11.55(2.84~17.02)、10.79(2.72~11.13)、2.35(2.12~6.81)、3.07(1.88~4.13)。结论四肢骨折术后SSI是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识别危险因素,加强重点环节管理,是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胸心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现状,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特征和影响因素,为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调查某院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胸心外科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监测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等,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手术患者1 953例,手术部位感染31例,发病率1.5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恶性肿瘤、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手术时长OR(95%CI)分别为8.48(1.12~63.98)、3.99(1.15~13.83)、2.54(1.07~6.02)、2.11(1.01~4.39),是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应针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以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四肢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某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将术后发生SSI的39例患者纳入感染组,按1∶2的比例随机抽取同期术后未发生SSI的7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SSI的危险因素。结果 4 125例骨折内固定患者术后SSI发生率为0.95%(39例),感染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7.2%(34/39),共分离病原菌3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2株(57.9%),革兰阴性菌15株(39.5%),真菌1株(2.6%),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致病菌(47.4%),多重耐药菌20株。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基础疾病、受伤至手术时间≥8 h、开放性骨折、多处骨折、手术时间≥180 min、术中失血量≥400 mL、术中输入异体血、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5 d、平均住院时间≥14 d,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伤至手术时间≥8 h、开放性骨折、手术时间≥180 min、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5 d、住院时间≥14 d是骨折内固定术后SSI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发生SSI的危险因素较多,减少危险因素,对降低SSI发生率,提高治愈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