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舌苔形成的微生态学机制。方法新发胃癌患者47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年龄性别匹配,基于16SrRNA基因进行454高通量焦磷酸测序检测舌苔菌群,统计分析苔色、苔质与舌苔菌群的相关性。结果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不同舌苔的菌群丰富度、多样性均无显著差异。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1个(1纲、6目、9科和14属)和10个(1目、3科和6属)分类单元具有苔色显著差异(P0.05),然而仅有5个(1目、1科和3属)和2个(1科和1属)分类单元具有苔质显著差异(P0.05)。其中,黄苔慢生根瘤菌科(Bradyrhizobiaceae)和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白苔(P0.05)。舌苔菌群共生关系显示,苔色、苔质组间比组内拥有更高比例的显著负相关。基于舌苔菌群进行功能预测,胃癌黄苔患者嘌呤代谢显著高于白苔患者(P0.05),与血清尿酸水平一致;对照组厚苔人群脂质代谢显著高于薄苔人群(P0.05),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一致。结论舌苔菌群结构与苔色相关,菌群共生关系可能反映了中医舌苔辨证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舌苔特点及与表皮生长因子(EGF)之间的关系。方法?以71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检测血清中EGF水平,观察记录舌象,将舌苔分为薄白、薄黄等6种舌苔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胃癌患者舌苔以腻苔为多,其次是剥苔;胃癌组血清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不同类型舌苔的血清EGF含量均高于正常组,包括正常组舌苔在内的7组舌苔之间经统计分析有明显的差异(P<0.01)。结论?胃癌患者舌苔变化明显,且血清EGF与舌苔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106例胃癌患者舌苔脱落细胞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研究胃癌患者舌苔脱落细胞学特点及舌象与舌上皮细胞的关系,对106例胃癌患者进行了舌象及舌苔脱落细胞学观察,并以10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表明胃癌患者舌上皮细胞数量、分布、角化程度及形态与正常人明显不同,角化细胞及超角化细胞百分率增多,并且见到较多的体积小,染色深暗的“小角化细胞”。 相似文献
6.
106例胃癌患者舌苔脱落细胞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胃癌患者舌苔脱落细胞学特点及舌象与舌上皮细胞的关系,对106例胃癌患者进行了舌象及舌苔脱落细胞学观察,并以10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表明胃癌患者舌上皮细胞数量、分布、角化程度及形态与正常人明显不同,角化细胞及超角化细胞百分率增多,并且见到较多的体积小、染色深暗的“小角化细胞”。 相似文献
7.
不同舌苔胃癌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不同舌苔胃癌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模式。方法临床收集134例不同舌苔的胃癌患者和93例不同舌苔的非胃癌人群,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多因素关联分析舌苔类型和血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舌苔胃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α(IL-17α)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苔色分析发现,黄苔和白苔胃癌患者血清IL-17α水平中值分别为3.062和3.982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血清IL-17α区分白苔与黄苔的灵敏度、特异性和计算线下区域面积(AUC)(95%CI)分别为72.7%、91.3%和0.639(0.539-0.739),截断值为6.033 ng/L,而且,类似的趋势在非胃癌人群中得到了验证。相关性分析显示,在同种舌苔胃癌患者内部,20种血清炎症因子显著正相关占主导地位,然而,在不同舌苔胃癌患者之间显著负相关占主导地位。结论血清IL-17α水平能够显著区分白苔和黄苔、白苔-黄苔、薄苔-厚苔可能反映了胃癌患者体内相反的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9.
慢性胃炎湿证患者舌苔脱落细胞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舌苔脱落细胞在慢性胃炎湿证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脾虚证及脾胃湿热证、寒湿中阻证共67例及18例正常人进行舌苔脱落细胞的检测。结果各组舌苔脱落细胞的构成比均以角化细胞为主,其次为角化前细胞和完全角化细胞,最后为中层细胞。较之正常人,脾虚证组的角化细胞明显减少,而角化前细胞及中层细胞明显增多(P〈0.01)。各证型组及正常人,除脾胃湿热证组外,各组舌推片都以背景清晰,分布均匀为主,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炎症细胞的分布呈脾虚、正常人、寒湿中阻及脾胃湿热的递增趋势。结论慢性胃炎湿证患者舌苔脱落细胞的检测为中医辨证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舌苔的胃癌患者血清代谢组学机制。方法 101例胃癌患者分为薄白苔组(42例)、白厚苔组(9例)、黄薄苔组(28例)和黄厚苔组(22例),22例薄白苔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GC-MS技术检测血清代谢组,运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单变量统计分析方法筛选代谢标志物,富集分析预测代谢通路。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薄白苔组有涉及31个代谢通路变化的13种代谢标志分子,白厚苔组有涉及26个代谢通路变化的15种代谢标志分子,黄薄苔组有涉及25个代谢通路变化的9种代谢标志分子,黄厚苔组有涉及12个代谢通路变化的8种代谢标志分子,4种舌苔胃癌患者血清均表现为4-氨基丁酸水平升高并涉及酪氨酸代谢通路。结论 胃癌患者不同舌苔反映了不同的血清代谢组学差异。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薄苔与病位证素的相关性,促进中医诊断规范化的发展。方法?对7680例当代名医医案、1018例临床病例中薄苔出现的频数、频率以及薄苔涉及各种病位证素的频数、频率进行统计,并对病位证素各自出现薄苔的比率采用χ2检验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肝、脾、肾是在薄苔病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病位证素,而表的病例中出现薄苔的比率较高。结论?薄苔与肝、脾、肾、表的关系较为密切,薄苔与里证的密切关系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3.
14.
肿瘤病人舌苔变化与唾液中人上皮生长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研究肿瘤病人舌苔变化与唾液中人上皮生长因子h -EGF含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1 2 5 I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 )。结果 :15 2例肿瘤病人唾液中h -EGF含量为 (4.0 70± 1.0 ) μg L ,明显高于正常人 (3.0 71±1.7) μg L(P <0 .0 1) ,其中 10 2例厚苔者 (占 6 7.1% )的h -EGF含量为 (4.2 70± 1.7) μg L ,也明显高于 5 0例薄苔者 (占 32 .9% )的h -EGF含量 (3.6 91± 1.2 ) μg L (P <0 .0 1)。 结论 :唾液中h -EGF含量与肿瘤病人舌苔增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diagnosis evidence of objective tongue inspection for liver cancer (LC) patients with damp-heat syndrome (DHS) by dynamically observing their tongue figures using modern tongue image analytic apparatus, an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tervention on the tongue figures. Methods: Tongue figures were collected from 142 LC patients with DHS by tongue image analytic apparatus. Red (R), green (G) and blue (B) values were analyzed. The r and g values were calculated requesting r=R/(R+G+B), g=G/(R+G+B), and b=1–r–g, and scored in combination with Chinese medical symptoms scale. The tongue figure and correlated scores were collected from 59 of them 3 days after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intervention. Results: The range of objective tongue inspection of LC patients with DHS was as follows: as for tongue fur, 0.360Conclusion: The range of objective tongue inspection of LC patients with DHS could be known by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objective indicator of tongue figures, thus laying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ies with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intervention and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tongue figur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