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析导师运脾调肝法治疗儿童慢性腹痛的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导师临诊,从辨病、病因病机、辨证、治法方药等方面总结分析导师运脾调肝法治疗儿童慢性腹痛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并附验案举隅。[结果]导师认为,治疗儿童慢性腹痛须病、证结合。本病基本病机不离中焦虚弱、气机失调,临床以脾虚气滞证多见,病位责之脾胃与肝,临证注重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调补固本,主张治须"肝脾同治"。以"运脾调肝"为治则,经验方由参苓白术散加减化裁,专病专方,根据兼夹证灵活参变,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所附小儿慢性腹痛医案1则,以运脾调肝理气止痛为主,辅以消食和胃,调治1月,患儿腹痛症状得除。[结论]运脾调肝法为治疗儿童慢性腹痛有效治法,值得学习、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董幼祺教授运用升清运脾法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中期(热恋伤阴证)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董师对小儿病毒性肠炎中期病因病机的认识,阐述升清运脾法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依据,分析经验方升清运脾汤组成、方义及功用,并附临床案例加以验证。[结果]董师认为小儿病毒性肠炎热恋伤阴证的病因病机主要为素体虚弱,外感湿热之邪,导致湿热之邪留恋不去,疾病迁延,耗伤阴津。针对其病因病机,采用养阴运脾、升清降浊的治疗原则,并自拟升清运脾汤治疗该病,所用方药不仅切中小儿病毒性肠炎中期的机理,又顾护小儿脾胃,有助于小儿脾胃功能的整体恢复,临床应用每收良效。[结论]董幼祺教授运用升清运脾法治疗热恋伤阴型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经验,值得学习效法。  相似文献   

3.
结合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肝脾相关"理论可运用于小儿治未病,小儿脾胃疾病、肝胆疾病、儿童多动症及抽动症等疾病的诊治,亦可运用此理论。在治未病中,未病先防需健脾疏肝,病后调养应健脾调肝;小儿脾胃疾病除了运脾开胃,还应疏肝清肝、调畅气机;小儿肝胆病除了疏肝利胆,还应健脾化湿;儿童多动症及抽动症需抑木扶土、肝脾同治。正确理解"肝脾相关"理论并在儿科的临床实践中注重肝脾同治,对提高儿科诊治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孙建羽  陆为民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3(11):1255-1257, 1283
[目的]探析陆为民教授治疗口疮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门诊随师学习,整理陆为民教授相关医案,从病因病机、辨证思路及处方用药等方面分析总结陆为民教授治疗口疮病的临证经验,并附验案四则加以佐证。[结果]陆为民教授认为,口疮病之病标在口,本在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升降功能失常,邪气侵犯口腔,气血壅滞,不得宣泄,发为口疮。脾胃不能升清降浊,是为本病的根本病机,或兼肝胆郁热、脾肾不足等。治疗上以运脾通降为基础,辅以协同治疗心肝肾,共同发挥功效。所举验案分别为外感风热、胆胃郁热、脾胃气虚、阴虚湿热四个证型,外感风热者治以疏风清热、运脾通降,胆胃郁热者治以清泄胆热、运脾通降,脾胃气虚者治以健脾升阳、运脾通降,阴虚湿热者则治以健脾化湿、滋阴降火、运脾通降,均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陆为民教授从脾胃升降的角度治疗口疮病,颇具特色,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临床中尤以"脾常不足"最突出,其消化能力薄弱,运化不健全;生长发育迅速,脾胃功能常显不足;饮食不知自节等均可致小儿脾胃疾病,因此小儿脾胃疾病尤为多见。王俊宏教授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小儿脾胃疾病,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病因病机以及临床表现,对治疗小儿如呕吐、积滞、厌食、腹痛等脾胃病有其独到的经验。文章从小儿脾胃病调护、辛开苦降法治疗呕吐、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脘痛(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小儿厌食尤重运脾四方面介绍王俊宏治疗小儿脾胃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小儿脾胃疾病的治疗总则分为补脾法和运脾法两大类,从临床角度来看,关键在于运脾,因此,运脾治法在儿科脾胃病中占有重要地位。脾主运化是其主要功能之一,运者运其精微,化者化其水谷,实际上就是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的功能。脾的运化功能正常,习惯上称为“脾气健运”,只有脾气健运,也就是脾主运化的功能正常,则饮食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与运输功能才能旺盛;反之,脾不健运,上述功能失职,则会出现腹胀、纳差、便溏等脾胃病的发生。而小儿时期生理上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体质特点为“脾常不足”,加之小儿处于不断地生长发育阶段,所…  相似文献   

7.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机复杂且不易治愈,临床以腹胀,胃痛,胃酸,呕吐等症状为多见。陈以国教授潜心医学三十余载,勤研岐黄,博采众长,临床经验丰富,在临床上辨证诊断善从舌脉入手,在症脉不符时往往舍症从脉。临床上将脾胃病分为肝脾失和、肝胆胃郁热、脾胃虚寒、脾胃不足、肺胃积热、瘀血络阻6型。在治疗脾胃病的过程中重在调肝,从肝论治,主要有调肝运脾、调治寒热、调和气血,强调肝之疏泄条达,脾之升清,胃之和降的特性,以和缓为准绳,时时顾护胃气。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郑启仲教授运用疏肝乐食汤治疗肝脾不调型小儿厌食症经验。[方法]分析郑师对小儿厌食症病因病机的认识,阐述"疏肝解郁,醒脾快胃"法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依据,分析经验方疏肝乐食汤组成、方义及功用,并附临床案例加以验证。[结果]郑师认为"肝郁于脾,胃纳失司"是厌食症的主要病机之一,小儿少阳之体肝常有余,所欲不遂,情志不舒,导致肝郁气滞,肝木克土,土失健运,胃纳失司。针对其病因病机,采用"疏肝解郁,醒脾快胃"治疗之法,创"疏肝乐食汤"治疗本病,切中病机,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所举食欲不振和反复厌食两则验案均符合疏肝乐食汤病机,以之加减,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郑师运用疏肝乐食汤治疗肝脾不调型小儿厌食症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肝常有余”理论,探讨化肝煎治疗儿童慢性咳嗽思路。[方法]通过查阅中医古籍和现代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从“肝常有余”理论与儿童的生理、病理联系着手,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和论治规律,并阐释化肝煎的来源、方义及其在儿童慢性咳嗽中的应用,并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肝常有余”理论分别阐述了儿童的生理和病理特点,生理上的“有余”体现了小儿良好生长发育的生理机能状态;病理上的“有余”指生理上的“有余”可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转化为病理上的“亢盛”表现,是小儿疾病向“易实”转化的病理基础。由此探索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通常与感受外邪、饮食不适、情志不遂等因素有关,核心病机多为肝郁化火,木火刑金,症状特点多表现为春季多发、情志异常、夜间发作、病程日久,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调肝,同时联合治肺诸法,以达肝肺同治。化肝煎的主要功用是疏肝解郁、降逆散火,符合小儿慢性咳嗽的核心病机特点,临证可加减使用。文末所举小儿慢性咳嗽医案辨证为肝郁化火、木火刑金证,治以疏肝泻火、化痰止咳为主,方用化肝煎加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肝常有余”理论可用于指导儿童慢性咳嗽的治疗,运用化肝煎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脾胃功能及其与各脏腑的关系,疳证的病因病机及病理转归,疳与积的关系等诸方面并结合的临床经验,阐述“疳皆脾胃病”的论点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以及“运脾法”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小儿疳证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劳绍贤教授治疗脾胃疾病的临证用药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师学习、记录典型病例、查阅相关文献,从疾病的诊治思路及经验方药方面论述劳教授治疗脾胃疾病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对其常用药对和自拟良方进行总结,并举验案佐证。[结果]劳绍贤教授临证以证为本、病为枢、症为标,通过舌诊将脾胃疾病分为脾胃湿热、气滞胃肠、脾胃气虚、气阴两虚4个基本证型,依据证型选用药对,同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经验用药和处方。脾胃湿热证者,治以清热祛湿;气滞胃肠者,治以调畅气机、疏肝和胃;脾胃气虚证者,治以健脾祛湿;气阴两虚证或兼瘀热互结者,治以气阴双补、瘀热并清,临床治疗脾胃病收效显著。所举验案中患者辨证为肠道湿热、气血凝滞,予以清热祛湿、理气行血治疗后,疗效良好。[结论]劳绍贤教授病证结合治疗脾胃疾病临床疗效良好,其临床及学术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整理分析葛琳仪教授(以下简称葛老)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特色经验。[方法]通过随师门诊,整理相关医案,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用药特色等方面总结分析葛老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证经验,并列举验案一则加以说明。[结果]葛老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可以归为":脾胃虚弱,中焦失和""情志郁结,肝失疏泄"和"内生诸邪,郁滞不解"三方面,治疗上以健脾和中为基础,常用六君子汤加减,再佐以柴胡、木香、枳壳、佛手、苍术、厚朴、当归、丹参等药物疏肝理气、豁痰化瘀。所举验案中患者辨为脾胃虚弱证,葛老拟健脾和中法随证加减,疗效显著。[结论]葛老以健脾和中为基础,辅以疏肝理气、豁痰化瘀等方法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显著,颇具特色,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总结邝卫红教授运用"和法"治疗脾胃病经验。邝卫红教授临证善用和法治疗脾胃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调和肝脾,开郁为先;条畅枢机及平调寒热,治中焦以衡;攻补兼施并调气和血,治脾以安五脏。邝卫红教授认为"和法"除了传统的和解少阳、调和肝脾、平调寒热、攻补兼施等方法之外,还应包括五脏同调、调气和血、辛开苦降等多种治法。"和法"通过药物之偏性调整人体阴阳、脏腑、气血等病理偏性,调和阴阳,条畅枢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徐景藩教授从医60载,尤擅脾胃病诊治。徐老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病因主要有饮食不节、外感六淫、忧思过度、脾胃虚弱等,病机总属胃失和降、气机失调,病位在食管,与胃、脾、肝关系密切。治疗上强调应着重调理胃、脾、肝三脏,以降、和、消为治疗大法,降法如和胃降逆、升脾降胃,和法如疏肝和胃、清肝和胃、调和身心,消法如消食化积、消痰化气、活血消瘀。并独创了糊剂卧位服药法以顾护食管黏膜。  相似文献   

15.
论杨士瀛治疗小儿脾胃病的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士瀛《仁斋小儿方论》有关脾胃病的学术思想有:(1)食积疳劳,皆脾胃受病;(2)论治脾胃,重虚实寒热气血变化;(3)崇钱乙法文中,药善甘温补脾。认为脾胃虚弱,诸邪乃生。治病多从调理小儿脾胃入手,对惊、疳二证的辨治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老中医苏华主任善用调理脾胃法治疗儿童疾病,立方简洁严谨,用药轻清灵巧,处处顾护脾胃之气。  相似文献   

17.
张声生教授认为治疗脾胃病重在调畅气机,在临证中善于应用对药,从气机升降、出入、从化三方面提出14种治法治疗脾胃病常见症状,包括升清化浊、重镇降逆、理气消胀、疏肝理气、通腑泄浊、辛开苦降、补气健脾、扶阳益肾、收敛止汗、清热凉血、搜风剔络、醒脾开胃、消食导滞、活血化瘀法,并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六经传变角度分析"虚不受补"的内在机理,探索完善临床遇见的"虚不受补"问题。[方法]归纳疾病传变如五脏、六经、表里传变的一般规律,总结各类传变的治疗原则,辨析虚实辨证和补法分类,分析产生"虚不受补"的常见现象,提出正确进补的原则与条件。[结果](1)有外感、肺部邪气重,先解表、宣肺,然后才能进补;(2)肠胃有邪气,不可进补,先泄邪气通腑然后可进补;(3)少阳枢机不利则气机不畅,不可进补,先理气转机方可进补;(4)疾病的治疗有表里虚实之辨,也有标本缓急之别,标本之辨在辨证施治时至关重要。[结论]"虚不受补"大多数时候是进补顺序错误导致,在进补前辨别人体的气血状态,对症施药,则可以缓解甚至消除因为进补不当带来的不舒适。解表、健脾胃、活气血、寓消于补是解决虚不受补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脑为髓海、精明之府,主宰生命活动、精神活动及感觉运动。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产生的水谷精微通过脾的升清作用充养脑髓。脾藏营舍意主思是脏腑情志理论的重要体现,说明脾胃与脑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脾胃的气机升降功能是脾脑相关的桥梁。脾与脑的相关性主要体现在脾藏营舍意主思与脾胃为枢的功能上,为防治脑部病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