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健康女性阴道乳杆菌对阴道常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体检中心18~45岁的育龄期健康女性17例,从其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纯化乳杆菌并进行鉴定。采用spot on lawn和双层牛津杯法筛选出对粪肠球菌、微小消化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假丝酵母菌有抑制作用的阴道乳杆菌菌株。测定乳杆菌的生长曲线及代谢物内的乳酸含量。将乳杆菌与白假丝酵母菌共培养,观察乳杆菌菌体和菌液粗提物在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的过程中各自所起的作用。结果:17例健康女性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23株乳杆菌,其中6株具有抑菌作用,分别是加氏乳杆菌、詹氏乳杆菌、阴道乳杆菌、卷曲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和德氏乳杆菌,其中加氏乳杆菌增殖能力较强,詹氏乳杆菌最弱。6株乳杆菌代谢物内乳酸的含量不同,发酵乳杆菌最高为(2.72±0.035)mg/ml,卷曲乳杆菌和德氏乳杆菌较低,分别为(2.14±0.035)mg/ml和(2.13±0.025)mg/ml。加氏乳杆菌、詹氏乳杆菌、阴道乳杆菌的菌液、菌体及菌液粗提物均可以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的生长(P≤0.05);发酵乳杆菌和德氏乳杆菌的菌液和菌体可以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的生长(P≤0.05);卷曲乳杆菌对白假丝酵母菌则无抑制作用。结论:健康女性阴道乳杆菌的多个菌株均具有抑制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微小消化链球菌或白假丝酵母菌的功能。詹氏乳杆菌粗提物中细菌素类物质和过氧化氢的联合作用可以抑制白假丝酵母菌,加氏乳杆菌和阴道乳杆菌主要依靠过氧化氢起作用。乳杆菌产生的乳酸没有发挥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VVC患者阴道乳杆菌菌种构成与功能特点。方法从VVC患者和健康女性阴道分泌物中分离乳杆菌并鉴定。测定乳杆菌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的能力。结果对照组女性阴道分泌物分离出64株乳杆菌,81.3%能抑制白假丝酵母菌增殖,VVC组分离出51株乳杆菌,70.6%能抑制白假丝酵母菌增殖。对照组常见菌种为卷曲乳杆菌、加氏乳杆菌和詹氏乳杆菌,VVC组常见菌种为阴道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和德氏乳杆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能分离到具有抑制白假丝酵母菌功能的乳杆菌,VVC组仅42%的患者能分离到具有抑制白假丝酵母菌作用的乳杆菌。结论 VVC患者阴道乳杆菌菌种构成与健康女性存在差别。VVC组患者阴道乳杆菌抑制白假丝酵母菌能力较对照组弱。  相似文献   

3.
223例健康育龄妇女阴道内乳酸杆菌菌群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健康育龄妇女阴道内乳酸杆菌的主要菌群种类及其产生过氧化氢的能力。方法采集223例健康育龄妇女阴道侧壁的分泌物,经过乳酸杆菌选择性培养基(Rogosa)与肉汤培养基(MRS)分离培养后,提取细菌染色体DNA,PCR扩增细菌的16SrRNA基因,测定16SrRNA核苷酸序列,然后与基因库(GenBank)中的数据进行比对,确定细菌的种类。并对乳酸杆菌产生过氧化氢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从223例健康育龄妇女阴道中分离到8种乳酸杆菌种属,较常见的种属为卷曲乳杆菌(53.7%),詹氏乳杆菌(27.9%)与格氏乳杆菌(10.3%)。其他少见的细菌类型包括阴道乳杆菌(2.2%),L.coleohominis(1.5%),约氏乳杆菌(1.5%),嗜酸乳杆菌(1.5%)及发酵乳杆菌(1.5%);大多数乳酸杆菌均能产生过氧化氢,其中卷曲乳杆菌和詹氏乳杆菌产生过氧化氢的能力较强。结论卷曲乳杆菌、詹氏乳杆菌和格氏乳杆菌是健康育龄妇女阴道内乳酸杆菌的主要种属。卷曲乳杆菌和詹氏乳杆菌有较强的产生过氧化氢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健康女性阴道内存在以乳杆菌等优势菌为主的微生物菌群,健康的微生物菌群能够维持阴道的酸性环境,增强局部免疫屏障功能,抵御致病菌的侵袭,并减少女性阴道感染的风险。抗生素和抗真菌类药物在杀灭阴道致病菌的同时也抑制了阴道正常有益菌的生长,使阴道菌群失调,导致致病菌占优势,从而出现复发率高、耐药性以及继发感染等问题。口服或者阴道内使用乳杆菌活菌制剂能有效防治女性阴道炎的发生,减少疾病复发。从体内和体外研究两方面,综述鼠李糖乳杆菌(GR-1)和罗伊氏乳杆菌(RC-14)菌株在维持阴道正常菌群平衡、预防和治疗阴道炎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阴道乳杆菌菌株在体外实验中对假丝酵母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分离健康妇女阴道中常见的乳杆菌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患者阴道中的常见假丝酵母菌,采用96孔板混合生长抑制法观察处于生长对数期的乳杆菌对假丝酵母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23例健康妇女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3种乳杆菌:嗜酸乳杆菌(La)、干酪乳杆菌(Lca)和卷曲乳杆菌(Lcr),15例VVC初发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3种假丝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Ca)、热带假丝酵母菌(Ct)和克柔假丝酵母菌(Ck)。各种乳杆菌均表现出对假丝酵母菌生长的抑制能力,La对各种假丝酵母菌的抑制能力均优于Lcr;与Lca相比,La对Ct的抑制更为明显;产H2O2的Lcr与不产H2O2的Lca对假丝酵母菌的抑制能力无显著差异。结论:各种乳杆菌表现出对假丝酵母菌生长的不同抑制能力,La对研究的3种假丝酵母菌的抑制能力均优于Lcr;与Lca相比,La的唯一优势体现在对Ct的抑制上;乳杆菌对假丝酵母菌的抑制可能不仅仅与产生H2O2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6.
达克宁栓及克霉唑阴道片的体外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达克宁栓(200mg,硝酸咪康唑)和克霉唑阴道片(500mg,克霉唑)做①体外抗阴道常见酵母菌菌群的MIC测定;②融变时限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硝酸咪康唑的MIC范围在0.3~2.5μg/ml之间;而克霉唑的MIC范围为3.125~12.5μg/m1,两者相差近10倍,硝酸咪康唑比克霉唑对阴道常见酵母菌菌群更为有效;②达克宁栓的融变与液体量的多寡无关,均能在15min左右完全软化溶解为粘稠的乳酪状物;而克霉唑阴道片融变的完全与否与液体量呈正相关,液体量越多融变越彻底.因此,与达克宁栓相比,克霉唑阴道片只适用于阴道湿润的病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苯扎溴铵的体外杀精效果及其对大鼠阴道粘膜的刺激性 ,以初步评价该药作为外用避孕药应用的可能性。方法 :将药物溶液与新鲜精液直接混合后镜检 ;用导管将药物凝胶涂布于大鼠阴道内 ,每天一次 ,一周后解剖做病理切片观察并评分。结果 :苯扎溴铵的最低杀精浓度为 0 .2 7mg/m L,略高于壬苯醇醚 - 9(0 .2 0 mg/m L ) ;苯扎溴铵凝胶对大鼠阴道粘膜刺激性评分值为 7.6 7±0 .82 ,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与壬苯醇醚 - 9组 (7.3 3± 0 .82 )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苯扎溴铵具有体外杀精作用 ,但同时也有轻度、可接受的阴道刺激性 ,作为外用避孕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健康妇女与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内乳杆菌属内各种乳杆菌在阴道中分布的差异。方法:利用微生态学研究方法,调查45例健康妇女和40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乳杆菌的分布,鉴定阴道内乳杆菌,比较阴道乳杆菌产生过氧化氢的能力。结果:健康妇女阴道内乳杆菌检出率和平均活菌数量对数值明显高于细菌性阴道病患者(P<0.01),健康妇女阴道内优势乳杆菌是嗜酸乳杆菌(35%,7·68±1.41)、德氏乳杆菌(7·5%,8.06±0.83)和乳酸乳杆菌(7·5%,8.07±1·51),其大多数产生H2O2能力较强;健康妇女阴道内产H2O2乳杆菌的分离率明显高于细菌性阴道病患者(P<0.01)。结论:H2O2阳性的乳杆菌是健康妇女阴道乳杆菌的重要成员,在防治细菌性阴道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常阴道乳杆菌对6种常见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正常阴道乳杆菌对临床6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选取于2009年8月至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健康体检无阴道感染患者100例,取患者阴道分泌物,分离鉴定乳杆菌37例。应用药敏纸片法对不同抗真菌药物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阴道正常乳杆菌对克霉唑、氟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制霉菌素和特比萘芬6种抗真菌药的敏感率(0~3.8%)均较低,耐药率92.3%~100%,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杆菌对头孢呋辛(阴性对照组)的耐药率为89.2%,与各抗真菌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乳杆菌对左氧氟沙星(阳性对照组)的敏感率(8.1%)较低,与各抗真菌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用6种抗真菌药物在有效抑制阴道假丝酵母菌的同时,对阴道正常乳杆菌的生存无明显影响。在临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中,可以尝试同时应用抗真菌药和乳杆菌活菌制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正常健康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妇女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的乳杆菌对假丝酵母菌生长的抑制。方法:健康正常(正常组)和VVC初发(VVC组)妇女各30名,通过定量采集阴道分泌物培养乳杆菌,观察阴道乳杆菌数量及菌种分布情况,并将获得的乳杆菌及VVC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假丝酵母菌分离纯化及鉴定后,采用牛津杯法观察乳杆菌对假丝酵母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同时比较VVC组和正常组乳杆菌产H2O2能力的差异。结果:①乳杆菌检出率及菌种分布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VVC组阴道乳杆菌数量的平均对数值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减少(P<0.01);③阴道内乳杆菌BV试剂盒检测为阴性者,正常组显著高于VVC组(P<0.01);④正常组阴道分离的乳杆菌与VVC组比较,对白色和热带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抑制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克柔假丝酵母菌的抑制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组分离的嗜酸乳杆菌与VVC组的比较,对白色和热带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抑制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对克柔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抑制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正常组和VVC组分离的詹氏乳杆菌对上述3种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抑制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正常妇女与VVC患者阴道内乳杆菌检出率、菌种分布相似,均以嗜酸、詹氏乳杆菌为优势菌种;②VVC患者阴道乳杆菌的数量显著减少;③VVC组产生H2O2的能力下降,可能与VVC发生相关;④正常状态下阴道乳杆菌对假丝酵母菌抑制作用优于VVC感染状态,其中以嗜酸乳杆菌的抑菌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张励  刘建华 《生殖与避孕》2012,32(7):500-503
目的:探讨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药物对阴道常见乳杆菌生长的影响。方法:VVC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应用咪康唑(咪康唑组)、伊曲康唑(伊曲康唑组)、制霉菌素栓(制霉菌素组)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乳杆菌Nugent评分,治疗后观察患者症状缓解时间、阴道pH值、乳杆菌数量及H2O2阳性乳杆菌的检出率等。结果: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总有效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乳杆菌Nugent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伊曲康唑组乳杆菌Nugent评分显著高于咪康唑组和制霉菌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咪康唑组、伊曲康唑组、制霉菌素组中H2O2阳性的乳杆菌分别占30.0%、60.0%和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伊曲康唑组H2O2阳性的乳杆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余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曲康唑治疗VVC疗效确切,对阴道乳杆菌生长的影响较小,有助于维护阴道正常菌群,是一种治疗VVC较理想的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A)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发育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4种不同浓度的AA加入M_2基础培养液中,即0 mg/L、25 mg/L、50 mg/L、100 mg/L。体外培养小鼠未成熟卵母细胞14~16 h,观察各组间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线粒体分布、纺锤体形态和DNA损伤等4个相关指标。结果:当AA浓度为50 mg/L时,随着AA浓度的升高,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逐渐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线粒体异常分布比率、异常纺锤体数和DNA损伤卵母细胞数逐渐降低,以50 mg/L组最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00 mg/L与0 mg/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鼠体外成熟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的AA可提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后期的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16S rDNA高变区对细菌性阴道病菌群研究的差异,为选择合适的高变区扩增细菌性阴道病菌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8例健康女性和10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收集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提取细菌总DNA,分别用两对引物27F/338R和341F/806R对细菌16S rDNA的V1/V2区和V3/V4区进行PCR扩增后测序,通过分析两个高变区扩增后Alpha和Beta多样性及菌群结构的差异,比较两个高变区在细菌性阴道病菌群研究上的优势。结果:16S rDNA的V3/V4区扩增的引物较V1/V2区能扩增出更多的阴道菌种。V1/V2区扩增BV样本的加德纳菌丰度偏低。通过V3/V4区的扩增,无法将阴道健康样本中卷曲乳杆菌与母鸡乳杆菌区分开。结论:16S rDNA的V3/V4区较V1/V2区更适用于细菌性阴道病菌群结构及丰度分析。  相似文献   

14.
乳杆菌对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乳杆菌是阴道微生态系统中的优势菌群,目前的研究表明,乳杆菌在健康妇女阴道中的分离率最高,达50%~80%,其数量占阴道微生物的95%以上。乳杆菌通过替代、竞争排斥机制阻止致病微生物粘附于阴道上皮细胞,同时,还可分泌过氧化氢、细菌素、类细菌素和生物表面活性剂等抑制致病微生物生长,对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乳杆菌一直被认为是正常生育期女性阴道内的优势菌群,对阴道具有重要的生物保护作用~([1]).维持阴道乳杆菌数量,稳定阴道微生态环境对保护女性健康有重要作用.然而,某些抗生素在经阴道给药时抑制了乳杆菌的生长,加重了阴道微生态的失衡,使得机体更容易感染其他病原体,因此,在治疗阴道感染性疾病时寻找对阴道乳杆菌影响小的抗生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对阴道内不同耐药真菌的药物敏感情况。方法 2015年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M27-A3方案的微量液基稀释法,测量两性霉素B对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来源的120株耐药白假丝酵母菌、30株临床分离株和8株非白假丝酵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1)两性霉素B对耐唑类药物的白假丝酵母菌的MIC仍较低。(2)两性霉素B对耐伊曲康唑组的MIC与耐氟康唑组没有差别(中位数分别为1.52μg/m L、1.10μg/m L),低于耐咪康唑组、耐克霉唑组。结论两性霉素B在临床上可以用来治疗VVC,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耐药的白假丝酵母菌造成的VVC更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溶脲脲原体在抗生素临界浓度下药物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了研究溶脲脲原体 (UU)在抗生素临界浓度下的药物敏感性情况。方法 :在 UU最小抑菌浓度 (MIC)的质控范围内 ,选择临床上常用抗生素的高度敏感临界值作为 UU培养基的最终浓度 ,通过代谢抑制法 ,观察 6株临床耐药菌株在这些抗生素临界浓度下生长的情况。结果 :在 4.0μg/ m L的四环素族浓度、0 .5μg/ m L的大环内酯类浓度、2 .0μg/ m L氧氟沙星浓度和 1 .0μg/ m L环丙沙星浓度下 ,这些菌株所显示的体外药物敏感性与临床实际回顾性分析的结果有较好的吻合性。结论 :确立 UU的抗生素高度敏感临界值将有助于简化临床上 UU药敏测试的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内蒙古牧区育龄期健康妇女及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的阴道乳杆菌种进行鉴定与分析,为阴道微生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6至12月,选取内蒙古自治区3个牧区旗县(正镶白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百灵庙镇)育龄期蒙古族健康妇女203例、汉族健康妇女74例,蒙古族BV妇女102例,采用改良乳杆菌培养基(MRS)对阴道侧壁分泌物中乳杆菌进行分离、培养,提取细菌总DNA,进行核糖体脱氧核糖核酸(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并采用四甲基联苯胺-辣根过氧化物酶-乳杆菌培养基(TMB-HRP-MRS)对乳杆菌进行产H2O2分析.结果 (1)检出率:203例蒙古族健康妇女乳杆菌检出率为76.8%(156/203),蒙古族BV妇女乳杆菌检出率为21.6%(22/1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汉族健康妇女乳杆菌检出率为82.4%(61/74),与蒙古族健康妇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阴道乳杆菌鉴定:蒙古族健康妇女阴道分泌物中共检出193株乳杆菌株,共11种,蒙古族BV妇女阴道分泌物中检出22株乳杆菌株,共4种.(3)H2O2阳性乳杆菌的鉴定:对分离出乳杆菌的74例蒙古族健康妇女及22例蒙古族BV妇女进行阴道乳杆菌H2O2实验,其中蒙古族健康妇女阴道H2O2阳性乳杆菌的检出率为75.7%(56/74),蒙古族BV妇女阴道H2O2阳性乳杆菌的检出率为27.3%(6/2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蒙古牧区育龄期健康妇女阴道乳杆菌检出率与种族无明显相关性;BV妇女的阴道乳杆菌及H2O2阳性乳杆菌检出率均较健康妇女明显降低.
Abstract:
Objective To identify and analyze the species of vaginal lactobacilli between patients with bacterial vaginosis (BV) and healthy women at childbearing age in Inner Mongolia. Methods From Jun. 2008 to Dec. 2008, 203 Mongolian healthy women, 74 Han healthy women and 102 Mongolian patients with BV from 3 pastoral area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Isolation and culture of lactobacilli from vaginal wall were performed by modified culture medium. DNA of lactobacilli were extracted and sequenced. H2O2 were detected by TMB-HRP-MRS. Results(1)The rate of lactobacilli identification were 76.8%(156/203) in Mongolian healthy women and 21.6% (22/102) in Mongolian patients with BV, which reached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1).Lactobacilli identification in Han healthy women [82.4%(61/74)]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that of Mongolian healthy women (P>0.05). (2) The total of 193 strains and 11 species of Lactobacillus were detected in 203 Mongolian healthy women. Meanwhile,22 strains and 4 species of Lactobacillus were found in 102 Mongolian BV cases.(3)The rate of H2O2 generating Lactobacilli was 27.3% (6/22) in Mongolian BV patients and 75.7% (56/74)in Mongolian healthy women, which showed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s The rate of Lactobacillus was not related with the race of women in pastoral area in Inner Mongolian. The amount of lactobacilli and H2O2 generating Lactobacilli in the vagina of BV patients was remarkably lower than those of healthy women at childbearing ag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测定泰素腹腔灌注后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腹腔液、动、静脉血浆中泰素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卵巢癌、输卵管癌伴有腹水者 10例 ,抽取腹水后 ,将泰素 135mg/m2 溶于生理盐水 15 0 0ml,注入腹腔 ,然后分别在 4、2 4、4 8h抽取腹腔液、动、静脉血各 2ml ,经分离、提取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泰素浓度。泰素腹腔化疗前 6、12h分别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 ,并与顺铂 (CDDP) 6 0mg/m2 (或卡铂 30 0mg/m2 )联合应用。结果 :4、2 4、4 8h泰素浓度分别为 :腹腔液 7.96± 3.96mg/L、2 .14± 1.0 5mg/L、1.38± 0 .5 1mg/L ;静脉血浆浓度为 1.34± 0 .79mg/L、1.35± 0 .70mg/L、1.13± 0 .74mg/L ;动脉血浆浓度为 1.35± 0 .79mg/L、1.15± 0 .6 3mg/L、0 .90± 0 .6 4mg/L ,腹腔液浓度是动静脉血浓度的 10~ 13倍。毒性反应轻 ,5年随访总有效率为 6 0 .6 7%。结论 :泰素腹腔灌注化疗局部浓度高 ,清除速率慢 ,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雌激素不同给药途径对宫腔重度粘连术后预后的影响,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宫腔镜诊治中心就诊的90例宫腔重度粘连行粘连分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雌激素不同给药途径分为口服组30例、阴道组30例、皮肤组30例,口服组给予戊酸雌二醇4 mg/d口服,阴道组17-β雌二醇1 mg/d阴道给药,皮肤组经皮肤给予雌二醇缓释凝胶5 mg/d,均21天为一个人工周期。用药后5天加服黄体酮胶囊200 mg/d,应用2个人工周期后复查宫腔镜,比较术后雌激素血药浓度、月经恢复、内膜厚度、宫腔形态、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前雌激素血药浓度口服组(193.47±67.34 pmol/L)、阴道组(206.72±90.77 pmol/L)及皮肤组(211.62±82.24 p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周雌激素血药浓度口服组(558.00±145.59 pmol/L)、阴道组(3579.74±1447.16 pmol/L)、皮肤组(614.11±154.52 p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周雌激素血药浓度口服组(548.56±175.72 pmol/L)、阴道组(4630.60±1046.87 pmol/L)、皮肤组(603.46±194.24 p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周、第3周阴道组雌激素血药浓度均高于口服组、皮肤组(P0.05)。3组术后月经恢复、内膜厚度、宫腔形态、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情况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用雌激素血药浓度高于口服和皮肤用药途径。雌激素不同给药途径对宫腔重度粘连术后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