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 在加拿大,红细胞保存前去除白细胞的做法的建立感觉比未过滤的前代产品产生了更多的溶血。设计采用混合分离的方案来测试去除白细胞对保存红细胞溶血的影响。设计与方法两单位ABO相容的血液进行混合、分装,然后经LT-WB或RC-PL系统处理成去除白细胞(LR)和未去除白细胞(NLP)血液,在操作规程期问取样,作无菌试验、细胞计数、溶血试验和渗透脆性试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去除白细胞对悬浮红细胞保存期间流变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集400 ml血液分为2等份,分别制成悬浮红细胞和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常规4℃保存,在保存期内分期测定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变形指数。结果未去除白细胞的红细胞聚集指数保存2周后明显升高,变形指数1周后明显升高;去除白细胞组的红细胞聚集指数保存1周时降低,此后基本恢复,5周时又降低,变形指数3周后升高。结论去除白细胞的红细胞保存期内聚集功能和变形能力变化轻微。  相似文献   

3.
悬浮红细胞保存前不同温度过滤对保存期溶血情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存前过滤去除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已经应用于临床.我们结合实际工作流程,对2种常规方法(采集后8h内和4±2℃储存48h)制备的悬浮红细胞分别在室温和4±2℃过滤后于4℃常规保存,对照组直接在4℃常规保存,每周取血样本进行血浆pH、Hb、K+、Na+检测,保存期末进行细菌培养,通过比较过滤组与对照组在保存期间的溶血情况,了解悬浮红细胞保存前在不同温度下过滤去除白细胞对保存中溶血情况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背景 人们认为保存前除白细胞与发生发热相关的输血反应(FATR)有关,作者所在的地区血液中心自1/1/2000开始对红细胞进行了保存前普遍除白细胞。尚不知道保存前红细胞普遍除白细胞是否会影响FATR。研究设计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所有报告到血库的在实行RBC除白细胞之前和之后的RBC输血反应。凡注明有间接性或延迟性溶血反应的报告即从研究中删除。结果 如下表所示,1999年输用54,622次未除白细胞的  相似文献   

5.
背景 因白细胞对输血者有不良作用而一般都应用少白细胞浓缩血小板,但保存前与保存后去除白细胞对血小板制剂质量的影响尚不明确。研究设计和方法 使用白细胞滤器(PXL-8,Pall Corp)对保存前、后5天的混合浓缩血小板的进行过滤去除白细胞。从过滤前、后第1、第5天和保存第9天的浓缩血小板中取样,测定细胞计数、生化值、血小板糖蛋白表达,凝血酶生成和IL-6、IL-8、I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以及过敏毒素C3a和CAa浓度。结果 新鲜和保存5天的浓缩血  相似文献   

6.
背景 输血前去除血小板血浆层可有效预防细胞因子引起的急性输血反应。保存前去白细胞血小板中由于去除了白细胞以及细胞因子未积聚在成分中,预防输血反应的效果更好。本研究评估了去血浆以及两种保存前去白细胞预防急性血小板输血反应方法的效果。研究设计和方法 输注血小板的患者为恶性血液病的成人,随机输注以下3种血小板之一:去除血浆层加入血小板保存液的血小板;全血制备的保存前用滤器去除白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厌氧保存条件减少悬浮少白红细胞溶血的效果。方法采用200 mL一次性滤除白细胞血袋常规采集和制备悬浮少白红细胞10(人份)袋,每袋红细胞采用无菌接驳机接驳均分为2袋,一半归入厌氧保存组:血(液)袋通过0.22μm滤器完成与氮气无菌交换、排气,共交换3次后常规保存;另一半归为对照组:常规保存。2组血液(袋)均以4℃常规冷藏保存,但厌氧组以垛叠方式放置,于保存0、7、14、21、28和35 d分别取样,采用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检测溶血率(H50%)。结果随着保存时间延长厌氧组和对照组的H50%都呈递增趋势,但在相同保存时间下厌氧组的H50%低于常规保存组:保存28和35 d分别为0.489±0.008 vs 0.528±0.008和0.545±0.007 vs0.578±0.009(P0.05)。结论厌氧保存方法对于改善氧化应激损伤造成的红细胞溶血有效,有助于延长红细胞保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背景 在1995年至1998年11月间,在耶鲁的纽黑文医院25%红细胞输血是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保存前或床边去除白细胞(选择性的去除白细胞,SLR)。在1995年1月至1999年7月,30%血小板输血是床边过滤去除白细胞。为了减少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在1998年11月至1999年12月红细胞输血及1999年7月至2000年1月血小板输血全部改为保存前去除白细胞(UPL)。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2002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实验证明制备(保存)洗涤红细胞工艺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原料血液经离心后,使用G4去除上清和白膜层,向原袋中注入100 ml/U NaCl注射液;再次离心后,去除上清并向母袋中注入100 ml/U氯化钠注射液,重复操作2次;第4次去上清后向母袋中注入50 ml/U红细胞保存液,混匀后置4℃贮摁冰箱保存。结果红细胞回收率、白细胞清除率、蛋白清除率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洗涤红细胞保存4周后游离血红蛋白浓度不超过1g/L。结论采用本法制备的洗涤红细胞可以保存四周时间。  相似文献   

10.
背景 该研究比较了在AMICUS分离机上采集,保存前去除白细胞的ACD-A/ADSOL红细胞制品与手工采集,未去除白细胞的CPD PLR/ADSOL红细胞制品中凝块的形成情况、所有的红细胞制品(n=48)保存42天。研究设计 所有的红细胞制品(n=48)经含有170-260微米过滤膜的Baxter Fenwal 3Lead Blood/Solution滤过装置进行过滤,记录过滤时间。过滤后用盐水对每个装置进行漂洗,去除滤膜,肉眼观察,称重和照相。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常规制备悬浮红细胞在储存期内的溶血率变化,评价储存前白细胞过滤对于红细胞溶血率的的影响。方法随机采集80袋200 mL全血,将其分为白细胞过滤组和未过滤组,其中过滤组分别用上海输血技术公司、威高和南格尔3家公司的血袋各采20袋,过滤并制成悬浮红细胞;未过滤组用上海输血技术公司普通血袋采20袋,制成悬浮红细胞。2组置于(4±2)℃条件下储存35 d,在储存期14、21、28、35 d取样检测红细胞溶血率。结果 60袋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期内平均红细胞溶血率分别为14 d(0.11±0.06)%、21 d(0.20±0.10)%、28 d(0.31±0.13)%、35 d(0.42±0.15)%,20袋未过滤组平均红细胞溶血率分别为14 d(0.07±0.08)%、21 d(0.10±0.06)%、28 d(0.15±0.09)%、35 d(0.22±0.11)%,过滤保存21 d后溶血率有显著升高(P<0.05),但2组结果均符合欧盟和AABB标准中对于储存期末红细胞溶血率的要求。3家公司血袋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保存期末溶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储存前白细胞滤除过程未对35 d储存期的红细胞溶血率产生明显影响,35 d储存期的红细胞符合欧盟标准和AABB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保存期末溶血率的现行标准,并探索献血人群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保存期末溶血率的影响因素,以制订合理的内控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宁中心血站2015—2022年共8年427份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保存期末溶血率数据。比对现行《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 18469-2012)中保存期末溶血率标准,分析其差异性,并根据献血人群,分析影响溶血率的因素。结果 1)427例中有418例(97.89%)溶血率≤0.4%,均<0.8%;2)从献血者人群特征分析,溶血率男性组>女性组;3)在年龄的分组中18~29岁组的溶血率均低于30~39岁组和40~60岁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职业分类中,学生溶血率最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民族与血型,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数据统计表明献血者性别、年龄、献血量、职业均可以影响溶血率。现行的标准在本地区血液质量控制的合格范围明显偏高,宜制定合理的质控策略,将溶血率的内控指标设定为<0.4%,有利于对本地区内部质量控制做出准确的评价和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3.
背景 在去除白细胞的浓缩红细胞(LR-RCC)保存过程中,若发现交叉配型样品管(Tx-Segs)中的血浆变为粉红或红色,则血液将被弃用,不能进行临床输注。变色血浆被怀疑LR-RCC中溶血率(%Hem)超标的指征。全血滤过系统Tx-Segs中血细胞容积百分率(%Hct)较低,而滤过浓缩红细胞Tx-Segs的血细胞容积百分率较高,与保存LR-RCC的%Hct相似。本研究的目的是将高血细胞容积百分比(%Hct)Tx-Segs中的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50%标示量不足量血制备的MAP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期间的溶血率。方法分别采集12位志愿者的全血24 m L,在采血后4 h内混合,制备正常MAP悬浮红细胞、50%标示量的不足量血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并4℃保存,于0、7、14、21、28、35 d进行血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检测,计算储存期间红细胞制剂的溶血率。结果 50%标示量的不足量血MAP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储存期末溶血率均值为0.211%和0.153%;不足量血制剂储存期末溶血率显著高于正常红细胞制剂,而不足量悬浮红细胞和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50%标示量的不足量血制剂的储存期末溶血率低于0.8%,滤除白细胞可降低不足量血制剂储存期末溶血率。  相似文献   

15.
红细胞深低温长期保存效果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红细胞在深低温(-70±5)℃下保存7年的效果评估。方法采用ACD-B抗凝全血制备浓缩红细胞,加入冷冻保护剂(-70±5)℃保存;快速解冻后,用Haemontics215型全自动血液处理机洗涤去甘油;检测洗涤后的红细胞制剂的红细胞回收率、残余白细胞、血小板、游离血红蛋白、体外溶血情况以及甘油残留含量。结果各项指标均能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结论用甘油深低温长期保存红细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洗涤红细胞(WRC)因基本去除了血浆及大量白细胞,减少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现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盐水保存的洗涤红细胞保存期较短,本中心使用MAP红细胞保存液[1]四联袋密闭系统进行洗涤,加MAP红细胞保存液,延长了红细胞的保存期。在做质量控制检测中出现血浆蛋白清除率不合格,在排除制备方法和人员操作外,推断因MAP红细胞保存液中含有腺嘌呤,腺嘌呤含有NH2,  相似文献   

17.
添加剂红细胞悬液保存期间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动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观察添加剂红细胞悬液 (PRC)保存期间白细胞介素 (IL) 1 β、IL 6、IL 8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水平变化 ,探讨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FNHTR)可能发生的机制 ;观察滤除白细胞对上述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为选择滤除白细胞时间提供依据。方法  1 0U添加剂红细胞各分为 2等份 ,其中 1份滤除白细胞 ,分别于 0周和 1 ,3 ,5周末采用ELISA法测定IL 1 β、IL 6、IL 8和TNF α水平。 结果 新鲜PRC中IL 1 β、IL 6、IL 8和TNF α含量较低 ,随保存时间延长增高 ,尤以 3周后明显 ;保存前滤除白细胞后PRC保存期间IL 1 β、IL 6、IL 8和TNFα水平无明显升高 ;保存期末 4种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保存前WBC数量间呈正相关。结论 未去除白细胞的PRC在保存期间能够自发产生和积聚IL 1 β、IL 6、IL 8和TNF α ,部分FNHTR的发生可能与此有关 ;保存前滤除白细胞可防止这种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滤除白细胞对库存悬浮红细胞不同贮存时间溶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60名健康无偿献血者捐献血液400 mL/人(份),血浆分离后制备成悬浮红细胞60份(300 mL/份),随机分为2组(30份/组):白细胞滤除组(滤白组)应用去白细胞输血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对照组未滤除白细胞.将2组均置于4℃常规保存,分别于保存0、7、14、21、28、35 d6个时间点取样,检测其游离血红蛋白(FHb)及保存液中Na+、K+.结果 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FHb分别由(9.48±1.67) mg/L和(6.7±1.08) mg/L上升到(198.89±28.38)m∥L和(177.12±21.03) mg/L,贮存>21 d后2组分别为(198.89±28.38) mg/L和(177.12 ±21.03) mg/L(P<0.05).Na+、K+未见明显变化(P>0.05).贮存至35 d时2组均在可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结论 不论滤白与否,悬浮红细胞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红细胞溶血率增加,滤白悬浮红细胞自贮存至21 d起溶血率明显高于未滤白悬浮红细胞,但到贮存末期滤白悬浮红细胞FHb仍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保存前去除白细胞对浓缩红细胞保存质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研究保存前去除白细胞对不同方法制备的浓缩红细胞 (RCC)保存质量的可能影响 ,分别取分离血浆后所得浓缩红细胞 (RCC1)和分离富含血小板血浆后所得含少量血浆的浓缩红细胞 (RCC2 )各 8袋 ,每袋等量分为两份 :过滤组和对照组。过滤组在保存当天用去白细胞滤器过滤 ,然后按常规方法 4℃保存 35天 ;对照组直接 4℃常规保存 5周。每周取样本测定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血浆K+浓度和乳酸脱氢酶 (LDH) ,游离血红蛋白 (FHb)和红细胞ATP水平 ,同时做细菌培养污染监测。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制备的RCC在过滤组与对照组中MCV ,MCH和MCHC无显著差别 ;红细胞ATP水平在保存第 0 ,1,2和 3周过滤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第 4和 5周过滤组红细胞ATP水平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在保存过程中过滤组K+水平低于对照组 ,除了RCC1在保存第 0 ,1,2和 3周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外 ,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过滤组血浆LDH释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在分离血小板后制备的RCC2这种差别更为明显。在保存期间RCC2组血浆的FHb水平过滤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RCC1两组间FHb水平无显著差异。各组细菌培养均为无细菌生长。结论 :保存前去白细胞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血液保存前去除白细胞红细胞不同时间的参数变化,以了解去除白细胞是否影响红细胞保存.方法 120袋血液分为两组,分别制备成普通悬浮红细胞(普通组)和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组(去白组),在滤除白细胞前、制备前、制备后和保存24 h、7、14、28、35 d,分别对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MCH)、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进行检测,并染色计数异形红细胞百分比.结果 MCV、MCH在白细胞去除、成分制备及保存期无明显变化,RDW和异形红细胞百分比在成分制备后升高、保存24 h恢复原来水平;保存35 d时升高,以普通组更为明显.结论 去除白细胞对红细胞参数无明显影响,可能更有利于红细胞的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