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单侧椎弓根旁入路或双侧椎弓根入路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 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8年11月行PKP治疗的134例(167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组共96例118椎,男32例,女64例;年龄55~82岁,平均年龄67岁.双侧经椎弓根入路组38例49椎,男13例,女25例;年龄57~78岁,平均年龄66.7岁.观察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变化及椎体平均高度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单侧组平均手术时间(40±15) min,双侧组平均手术时间(63±24) 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平均每椎体注射骨水泥(6.7±2.7) mL,双侧组平均每椎体注射骨水泥(7.2±2.1)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椎体平均高度较术前均有显著恢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8.47%,双侧组为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单侧椎弓根旁入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取得双侧经椎弓根入路PKP同样满意的临床效果,且具有手术时间短、骨水泥渗漏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球囊单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12月~2006年12月采用球囊单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3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44个伤椎,其中男13例19个伤椎,女17例25个伤椎;年龄66~83岁,平均72岁;骨折部位为T7~L5椎体,术前CT显示椎体后壁均完整.结果30例患者均手术顺利,3例3个椎体前缘有少许未引起临床症状的骨水泥渗漏,其余椎体X线片上均未见明显骨水泥渗漏.所有患者术后48h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并可下床活动,住院4~12 d.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前平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8.6±0.2分,术后为2.0±0.3分,末次随访时为2.1±0.2分,术后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1);Oswestry功能评分由术前43.1±1.1分降低到术后20.3±1.2分和末次随访21.1±1.2分(P<0.01);伤椎前、中柱的平均高度由术前15.1±1.8mm增加到术后24.3±2.1 mm和末次随访24.4±1.8 mm,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脊柱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21.2°±4.3°减小到术后10.1°±3.2°和末次随访10.2°±3.3°(P<0.05).结论球囊单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恢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的高度,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脊柱功能及减少骨水泥渗漏,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途径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8年11月在我院行PKP治疗的97例(140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途径进行分组。单侧组均为单侧穿刺骨水泥注射过椎体中线者,共58例85个椎体,男13例,女45例,平均年龄65.3岁,单椎体36例,两椎体17例,三椎体5例。双侧组39例55个椎体,男5例,女34例,平均年龄67.1岁,单椎体24例,两椎体14例,三椎体1例。观察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变化、椎体平均高度、局部Cobb角改善及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单侧组手术时间45±16min,骨水泥注入量3.1±1.7ml;双侧组手术时间62±27min,骨水泥注入量4.2±2.1ml,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椎体平均高度及局部Cobb角较术前均有显著恢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侧组骨水泥渗漏及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发生率为14.12%,双侧组为16.36%,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单侧椎弓根途径穿刺骨水泥过椎体中线注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取得双侧穿刺同样满意的临床效果,且具有手术时间短、骨水泥渗漏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新鲜与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9月~2011年3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21例159个椎体.新鲜组共75例105个椎体,男14例,女61例;年龄56 ~ 86岁,平均72.1岁.陈旧组共46例54个椎体,男15例,女31例;年龄54~ 80岁,平均68.8岁.所有患者均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穿刺完成手术.术后定期随访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骨折椎体前缘、中部、后缘高度和后凸角度变化,采用视觉模拟数字法判断腰背痛的缓解情况,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新鲜组平均每个椎体手术时间(41 ±23) min,陈旧组平均每个椎体手术时间(53±26) min,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组每个椎体平均骨水泥注入量(5.1±1.9)ml,陈旧组每个椎体平均骨水泥注入量(5.5±2.1) m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 30个月,疼痛VAS评分:新鲜组术前平均(7.7±2.0)分,术后(2.3±1.9)分,末次随访(2.6±2.1)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陈旧组术前平均(7.8±2.1)分,术后(4.1±1.9)分,末次随访(4.3±2.3)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后凸角矫正:新鲜组Cobb角平均矫正(53.1±6.2)°,陈旧组平均矫正(42.1 ±6.0)°,各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共发生骨水泥渗漏9例,均无神经症状.[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新鲜骨折疗效要明显优于陈旧性骨折,应在发现患者存在压缩骨折后尽早施行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新型椎体成形带球囊支架系统(VBS)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10例,均采用椎体成形带球囊支架系统(VBS)治疗。观察手术前后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影像学检查评估手术前后椎体前缘、中部等高度变化,以及矢状面Cobb角变化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均采用双侧穿刺,安全完成手术。均获得8个月以上随访,术后3天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及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及椎体前缘高度比分别为(1.68±0.44)cm、(2.16±0.52)cm和(80.12±2.99)%,与手术前比较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19.90±2.96)°,矫正到术后末次随访时的(12.49±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有1例1椎体出现椎体后方骨水泥少量渗漏,无临床症状,渗漏率为10%。结论应用VBS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较好恢复伤椎高度,快速止痛,且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17例共169个椎体,分为单侧穿刺组和双侧穿刺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灌注量、疼痛强度视觉模量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折椎体高度恢复、后凸矫正程度、骨水泥渗漏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骨水泥灌注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强度视觉模量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改善,伤椎高度恢复,椎体后凸部分矫正,均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疼痛指数无加重;但两组间比较,治疗效果及骨水泥渗漏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均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单侧组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C臂机引导下行PKP治疗,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量Cobb角及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椎体高度等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疼痛明显缓解,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未出现严重骨水泥渗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VAS由术前的7.7±1.0下降至术后的2.3±0.7,末次随访的2.4±0.6;Cobb角由术前的(29±5.4)°矫正到术后的(21±3.5)°,末次随访时的(22±3.6)°;椎体高度由术前的(12.9±2.6)mm到术后的(21.5±1.8)mm,末次随访时的(21.3±1.7)mm.术后与术前、末次随访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创伤小,安全性高,能有效缓解疼痛,矫正后凸畸形,是一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9—2016-03行PKP治疗的8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43例(单侧组),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40例(双侧组)。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均明显少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3例均获得至少6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时2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椎体高度比值、LAK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取得与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手术相同的疗效,同时还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 应用闭合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4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手术前后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来评价患者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情况,测量病椎的高度和后凸畸形的改变以及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结果 32例术后获得随访7~26个月.VAS评分从术前平均(9.2±3.1)分降至术后平均(4.2±2.5)分,ODI指数从术前平均71.4%降至术后平均43.3%,椎体前、中、后壁高度平均增加5.2、6.8、1.3 mm,椎体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0.2°,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单侧与双侧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穿刺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balloon kyphoplasty,B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行单侧或双侧B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无神经损伤症状。单侧BKP组27例27个椎体,其中男11例,女16例,年龄为62.3±7.4岁;T10 2个,T11 2个,L1 5个,L2 7个,L3 7个,L4 3个,L5 1个。双侧BKP组40例40个椎体,其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68.5±5.7岁;T9 3个,T10 7个,T11 6个,T12 3个,L1 5个,L2 6个,L3 7个,L4 3个。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C型臂X线曝光次数、并发症以及手术后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与中间高度恢复值、VAS评分改善率。结果:单侧BKP组与双侧BKP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0±18min、65±25min,有统计学差异(P<0.05);X线曝光次数单侧组与双侧组分别为36±13次、63±21次,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水泥渗漏率单侧组与双侧组分别为11.1%、12.5%,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侧组与双侧组患者随访时间分别为14.7±4.5个月与14.3±5.2个月。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发生率单侧组与双侧组分别为3.7%、5%,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单侧组与双侧组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值分别为(29.0±14.7)%、(34.2±17.8)%,椎体中间高度恢复值分别为(24.5±17.9)%、(30.8±21.1)%,VAS评分改善率分别为(75±9)%、(73±7)%,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侧BKP与双侧B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安全有效,单侧BKP与双侧BKP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X线辐射剂量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后凸成形术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7年4月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42例96椎,男14例,女28例;年龄56~91岁,平均72.5岁.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穿刺完成手术,包括通过工作通道放置球囊,扩张球囊复位骨折和形成空腔,以及骨水泥充填.观察术后症状改善、骨折复位及后凸矫正情况,并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平均随访31.4个月.疼痛VAS评分由术前(7.1±2.4)分降低为术后的(2.7±1.3)分,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分别由术前的(1.8±0.5)cm、(1.6±0.6) cm增至术后的(2.3±0.6) cm、(2.2±0.7)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体后缘高度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均无明显变化.每个椎体后凸角平均矫正9.2°.随访过程中矫正度无丢失.SF-36健康调查评分表8个分项维度中包括机体机能、独立能力、躯体疼痛、活力、情感和精神状态6个维度明显提高.42例中发生骨水泥渗漏6例,未出现临床症状;肺栓塞1例,经治疗症状消失.结论 微创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本组OVCF共468例,采用单球囊双侧扩张PKP治疗,累及T6~L5共608个椎体.其中男性93例120椎, 女性375例488椎,年龄54~94岁,平均68.2岁.单椎体360例,双椎体76例,三椎体32例.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止痛药使用评分,活动能力评分,伤椎高度测定及胸腰段脊柱后凸角度等指标评估PKP术的疗效,同时观察并发症.结果 412例(540椎)术后得到6个月~5年随访,平均3.6年.本组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术前VAS评分(8.26±0.98)分,术后2天降低到(1.63±0.83)分,末次随访时(1.85±0.89)分(P<0.01).止痛药使用评分由术前的(1.62±0.94)分下降到术后2天的(0.18±0.45)分, 末次随访时(0.21±0.54)分(P<0.01).活动能力评分由术前的(3.15±0.83)分改善到术后2天的(1.41±0.56)分,末次随访时(1.47±0.62)分(P<0.01).术后X线检查,压缩骨折的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术前椎体前、中份高度分别为(19.39±2.22) mm、(19.19±2.06) mm,术后2天改善到(24.47±2.04) mm、(24.38±1.93) mm,末次随访时(23.88±2.25) mm、(23.57±2.12) mm(P<0.01).胸腰段脊柱后凸Cobb角术前20.28°±4.64°,术后2天12.2°±4.36°,末次随访时13.12°±3.38°(P<0.01).本组73椎(12%)发生骨水泥渗漏,除2例术后出现神经损害表现经对症治疗缓解外,其余均无不适主诉.末次随访时,18例(4.4%)出现疼痛复发或出现新的疼痛,16例(3.9%)出现邻近椎体骨折,再次行PKP治疗.结论 PKP治疗OVCF,是一种安全、复位可靠、止痛效果确切的脊柱微创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单侧与双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01-2010-12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单侧穿刺组与双侧穿刺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X线机曝光次数、出血量、骨水泥量、手术前后VAS评分变化、椎体平均高度、局部Cobb角改善、骨水泥渗漏及椎体再骨折发生情况。结果单侧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骨水泥注入量、平均出血量及X线曝光次数上均较双侧组少。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两组椎体平均高度及局部Cobb角较术前均有显著恢复,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在骨水泥渗漏及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单侧椎弓根途径穿刺骨水泥过椎体中线注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取得双侧穿刺同样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比较双侧与单侧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骨质疏松性单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进行PKP,其中单侧入路16例,双侧入路16例。观察2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脊柱后凸Cobb角、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的差异。结果〓单侧入路组与双侧入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0.1±10.0 min、55.3±12.6 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0,P<0.001)。术后随访6个月,未发生骨水泥侧漏至椎体两侧、椎间盘、椎管、椎体周围静脉丛,未出现患者神经症状加重、瘫痪等临床并发症。术后6个月,单侧入路组脊柱后凸Cobb角为4.8±0.5°、显著小于双侧组8.3±0.8°(t=-14.840,P<0.001),且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侧入路组与双侧入路组VAS评分分别为2.2±0.3分、2.4±0.3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1.886,P=0.069),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单侧入路组与双侧入路组ADL评分分别为87.6±2.7分、88.0±3.8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0.343,P=0.734)。术后6个月,单侧组与双侧组椎体中部高度分别为17.6±1.5 mm、8.0±1.7 m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06,P=0.486)。结论〓单侧与双侧入路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具有快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等优点;双侧入路在维持矫正椎体后凸畸形方面更有优势,但单侧入路手术时间短,操作过程简单,手术费用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高黏度与低黏度骨水泥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PKP治疗。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低黏度骨水泥,实验组使用高黏度骨水泥。比较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ODI、生活质量SF-36评分、伤椎高度恢复及骨水泥渗漏率、术后骨水泥肺栓塞发生率情况。结果术后实验组:VAS评分1.7分±0.8分,ODI 22.6分±3.6分,SF-36评分85.5分±12.1分,Cobb角15.2°±2.1°,椎体高度19.9 mm±0.9 mm;术后对照组:VAS评分2.6分±1.3分,ODI 28.3分±4.5分,SF-36评分70.3分±11.2分,Cobb角19.7°±2.4°,椎体高度18.5 mm±0.6 mm;以上各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骨水泥渗漏及术后近期肺栓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中,采用高黏度骨水泥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3月,共对26例胸腰椎OVCF患者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行PKP治疗,其中男9例,女17例;年龄56~78岁,平均66岁。共有伤椎35个。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7.96±0.95分,后凸Cobb角为18.42°±5.98°,骨折椎体前缘高度为19.08±2.28mm,中部高度为17.02±1.72mm。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行VAS评分,并摄X线片测量后凸Cobb角和伤椎前、中柱高度,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PKP手术,手术时间15~75min,平均34min;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3~6ml,平均4.8ml。未出现神经损伤、骨水泥椎管内渗漏等并发症,伤椎内骨水泥分布良好。2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9个月。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分别为2.42±0.39分和2.01±0.37分,Cobb角分别为7.77°±0.77°、8.71°±0.81°;伤椎前缘高度分别为22.00±1.73mm、21.28±1.24mm,中部高度分别为20.80±0.75mm、19.64±1.12m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与末次随访时比较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伤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50岁以上创伤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创伤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6例,男11例,女25例,年龄50~61岁,平均54.5岁,累及T11~L2共36个椎体.均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填充物均应用MIIGX3人工骨.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止痛药使用评分、伤椎高度及胸腰椎后凸角度等指标评估PKP术的近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32.5min/椎,出血量平均38.5ml,椎,MIIGX3填充量平均5.0ml/椎,无肺栓塞、MIIGX3渗漏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2年6个月.术前VAS评分平均8.5±0.8分,术后2d时降低到2.2±0.8分,末次随访时为2.5±0.8分;止痛药使用评分由术前的1.8±0.6分下降到术后2d的0.2±0.6分,末次随访时为0.3±0.5分;伤椎椎体前、中柱高度分别由术前的21.5±3.1mm、20.3±2.9mm,改善到术后2d的24.6±2.8mm、24.3±2.1mm,末次随访时为24.4±2.6mm、24.1±2.5mm:脊柱后凸Cobb角术前18.5°±4.5°,术后2d改善为13.5°±3.5°,末次随访时为14.0°±4.5°.各指标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影像学复查示术后MIIGX3充填均匀,术后3个月时已基本吸收.为自体松质骨替代.结论:PKP治疗创伤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安全、复位可靠、止痛效果确切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骨坏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3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骨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18例;年龄57~84岁,平均71岁;背部疼痛病史1个月~lO年.术前行x线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患者均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术中取椎体内组织进行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站立位X线片伤椎前缘相对高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8个月,平均27个月.术前与术后1 d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分别为(34.7±3.1)%和(71.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为(70.2±2.5)%,与术后1 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VAS及ODI评分分别为8.7±0.4和89.1±2.7,术后1 d分别为2.3±0.7和31.7±3.1,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9±0.2和29.1±2.7,与术后1 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指标数据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1例术后发生其他椎体骨折.结论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骨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椎间隙内渗漏的随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骨水泥椎间隙内渗漏的原因和后果.方法 2002年以来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78例,19例出现骨水泥椎间隙内渗漏(平均椎体内骨水泥的注入量为4.2m1).其中随访时间超过2年以上者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54~84岁,平均71.2岁.平均随访2年8个月,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背部疼痛评分、渗漏椎间隙高度和MRI指数.结果 渗漏椎间隙T10,11 4例,T11,12 1例,T12L1 4例,L1,2 2例,L2,3 3例,L3,4 1例.其中骨折椎上方椎间隙渗漏10例,下方椎间隙渗漏5例.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的(8.5±2.1)分降低为末次随访时的(3.3±1.4)分(P<0.05);椎间隙前部高度术前为(5.1±2.1)mm,末次随访为(4.8±1.9)mm;中部高度术前为(7.4+3.2)mm,末次随访为(7.3±2.9)mm;后部高度术前为(4.9±2.5)mm,末次随访为(5.0±1.8)mm,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椎间隙高度无明显降低;末次随访时部分渗漏椎间隙的椎间盘髓核信号有不同程度地降低,且不均一.MRI指数由术前25482.4±3467.5下降为18927.6±25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7,P<0.05).结论 骨水泥椎间隙内渗漏未影响手术缓解疼痛的效果,但可能加速椎间盘的退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Catheter fabric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atheter fabric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初步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6例不同病因的椎体骨折患者接受Catheter fabric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其中男1例,女5例;平均73.2岁(54~82岁),4例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1例为胃癌术后椎体转移,1例为多发性骨髓瘤.6例患者共有10个骨折椎体,其中T_51椎,T_(10) 1椎,T_(11),2椎,T_(12) 4椎,L_1 2椎.测量术前、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X线片椎体前缘高度变化;术后CT扫描判断骨水泥住椎体内的分布;采用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综合评估手术疗效. 结果随访12~21个月,平均16.3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由术前平均(44.5±3.1)%恢复至术后(72.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为(71.4±2.1)%,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及ODI评分术前分别为9.1±1.7、87.3±12.7,术后分别为2.3±0.6、30.4±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分别为2.1±0.3、29.9±6.7,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均匀,无渗漏;无椎体再骨折. 结论 Catheter fabric椎体后凸成形术安全,近期疗效满意,可用于不同病因的椎体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