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OPD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常见的肺疾患之一。有关其发病机制及诊治虽有较长足的进展,但就其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机理仍是目前世界范围给于广泛和深入研究的热点。特别是COPD呼吸衰竭的发生及其伴随的呼吸调节和呼吸困难发生、发展机制,诸如:COPD安静时及运动负荷时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气体交换与其呼吸调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  相似文献   

2.
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最严重的并发症。改善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环节,而机械通气是改善通气功能最有效的手段,是抢救COPD所致呼吸衰竭的关键。气管插管是临床上抢救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及呼吸停止患者的一种重要措施,从而达到增加通气量,改善通气功能,减少呼吸耗氧为目。  相似文献   

3.
完整的呼吸过程有相互衔接同时进行的外呼吸,气体运输和内呼吸三个环节,参与外呼吸即通气和肺换气的任何一个环节的严重病变均可导致呼吸衰竭。膈肌是最重要的呼吸肌,呼吸肌疲劳可是慢性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在.COPD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因素导致膈肌功能下降,极易发生疲劳这可能是COPD患者发展成呼吸衰竭的重要环节,慢性呼吸衰竭膈肌疲劳多由于能量代谢障碍,营养不良、相对中枢疲劳及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磷)等多种因素引起。膈肌是呼吸活动中通气泵的主要动力来源,是实现肺泡通气所需要驱动压的产生器官。膈肌疲劳致使每分钟通气量下降,另一方面由于膈肌疲劳,不能有力吸气,呼吸浅快,致死腔气量与潮气量之比(VD/VT)增加,使肺泡充气量降低,呼吸有效性下降,从而加重和促发COPD患者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4.
BIPAP呼吸机治疗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双水平正压通气 (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伴 型呼吸衰竭的价值。方法 31例 COPD合并 型呼吸衰竭的患者经常规治疗无效 ,给予 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结果 用 BIPAP呼吸机治疗可提高 Pa O2 ,减轻呼吸肌疲劳 ,使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 ,呼吸困难减轻。结论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是治疗 COPD伴 型呼吸衰竭的一种较好的无创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枢性呼吸衰竭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紧急症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呼吸调节机制发生障碍的结果。救治不当,则危及生命。本文从儿科角度讨论有关呼吸调节、呼吸衰竭及其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正常呼吸的神经调节呼吸运动是由一组神经中枢(即呼吸中枢)所激发与调整的。呼吸的原始节律发源于延脑网状结构内的呼气及吸气中枢。呼气及吸气中枢受迷走神经传入冲动的调节(Hering-Breuer 反射)。延脑呼吸中枢的活动,还受较高级部位网状结构的控制。这些高级呼吸中枢是:(一)长吸中枢,位于脑桥水平的网状结构中,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肺功能检查明确诊断的重度COPD患者中,选择65岁以上符合应用无创通气指征的呼吸衰竭者35例,在常规抗感染、抗炎、解痉、祛痰等治疗基础上应用BIPAP无创通气,观察通气前、通气4小时、24小时及48小时后呼吸困难症状、血气分析指标以及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的变化,并观察最后转归.结果 无创通气治疗后治疗48小时后呼吸困难症状有所缓解,血气指标改善,心率及呼吸频率明显改善,血压无明显下降;在治疗后最初数小时内血气和呼吸频率的改善程度不佳者,48小时后病情改善程度亦较差,转归较差.结论 BIPAP无创通气是治疗老年重度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是一种经济、有效、安全的方法,但患者治疗后最初数小时内血气和呼吸频率的改善不明显时,应尽早有创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7.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进展中 ,患者常常有急性加重 (AECOPD) ,而重度COPD发生急性加重时 ,易发生COPD的严重合并症 ,即呼吸衰竭或 /及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因此及时有效地诊治AECOPD对保持COPD病情稳定 ,防治其合并症甚为重要。目前AECOPD的标准并未完全统一 ,临床上常用的标准有两个。Anthonisen提出 :在COPD发展过程中痰量增加、脓性痰明显 ,并有呼吸困难加重者表示AECOPD。Voelkel等认为AECOPD是一种超出日常安静时呼吸困难变化的、以呼吸困难恶化为特征的综合征 ,它对规则治疗或增加常规药物剂量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COPD患者急性呼吸衰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32例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COPD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变化。结果32例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COPD患者的PaO2均有提高,PaCO2明显下降,症状明显好转,呼吸困难、发绀减轻,呼吸频率及心率均有所降低。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COPD患者急性呼吸衰竭,疗效确切、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约了费用,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平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心率及呼吸频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aO_2及p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和呼吸频率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可改善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  相似文献   

10.
慢性呼吸衰竭,多发生在慢性疾病基础上,由于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经过较长时间最终发展成为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常见的病因是支气管一肺疾病,最常见的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其他病因如重症肺结核、尘肺、肺间质纤维化等。上呼吸道梗阻、肺血管疾病、胸廓及神经肌肉病变如胸廓畸形、重症肌无力等亦可导致慢性呼吸衰竭。呼吸道感染是引起慢性呼吸衰竭的最常见诱因。  相似文献   

11.
慢性左心功能衰竭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肺淤血所致的呼吸困难,可从劳力性呼吸困难到端坐呼吸、心性哮喘甚至急性肺水肿。中枢性呼吸衰竭常是由于呼吸中枢的损害或抑制而出现的通气障碍性呼衰,主要表现呼吸节律的紊乱,如潮式呼吸、呼吸暂停等。中枢性呼吸衰竭可伴发于左心衰竭患者,甚至作为左心衰的突出症状。本文结合7例患者就其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COPD疾病进展的不可逆性,倘若已发展到呼吸衰竭期才予以治疗,则治疗效果不佳,早期诊断和干预可能是阻止疾病进展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对COPD临界呼吸衰竭这一阶段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当COPD患者进展至临界呼吸衰竭,血气分析、肺功能、呼吸驱动水平等方面均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从而提示界定此阶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对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陈梅  邵平  许旺 《宁夏医学杂志》2005,27(3):184-185
目的 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同期住院的 5 2例老年COPD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给予鼻导管吸氧 ,治疗组给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比较治疗 1周后的血气 ,并行组间t检验 ,同时观察心率、呼吸频率、紫绀和呼吸困难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PO2 和PCO2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且治疗组的心率、呼吸频率下降 ,紫绀和呼吸困难明显改善。结论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以肺结构退行性病变、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 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呼吸系统疾病。与服用药物相比, 针刺能够改善呼吸困难, 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以及机体免疫力且副作用较小, 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炎症机制在COPD的发生中十分重要, 其中巨噬细胞是重要的炎症参与者,巨噬细胞极化在COPD的发病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外泌体为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双层膜囊泡, 能够介导细胞间或器官间通讯, 调节细胞功能或细胞活动。据报道外泌体参与巨噬细胞极化, 具有调节炎症的作用。在影响COPD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中, 外泌体作为重要的突破点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主要从外泌体参与巨噬细胞极化角度出发, 阐释COPD的发病机制以及分析针刺通过调控外泌体, 参与巨噬细胞极化, 从而治疗COPD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韩静 《当代医学》2010,16(20):76-77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对102例COPD患者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2例COPD患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48例,占47.1%。结论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是COPD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社区合理应用呼吸兴奋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昏迷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44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昏迷患者随机分为一般常规治疗组(22例)和BiPAP呼吸机治疗组(22例).监测治疗前、治疗后8 h及48 h患者意识状态、动脉血气、呼吸、心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常规治疗组治疗48h后PaO2有显著上升(P<0.05);但意识状态、pH值、PaC02改善不明显;BiPAP呼吸机治疗组治疗48 h后意识状态、动脉血pH值、Pa02、PaC02、呼吸、心率均有明显改善,且优于常规治疗组(P均<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能明显改善COPD并呼吸衰竭昏迷患者的呼吸衰竭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NPPV治疗,观察组给予HFNC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血气指标[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血pH、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NC、NPPV均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方式,但前者可更好地调节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有利于改善血气指标水平,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呼吸康复训练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呼吸康复训练对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困难、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肺功能方面的效果。方法:选择COPD稳定期重度及极重度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康复前后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康复组治疗后呼吸困难、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康复组训练前后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呼吸困难、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缩唇呼吸训练是重度及极重度COPD患者进行呼吸康复训练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不能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9.
无创通气治疗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76例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创通气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并逐渐推广治疗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改善呼吸肌疲劳,降低呼吸功能和氧耗,缓解病情,且使用方面能避免有效机械通气的各种损伤以及并发症(声带损伤、喉头水肿、创口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日趋受到医学界的重视,无创通气成为急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第一线治疗手段。无创通气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依从性得到肯定,还可减少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并发症,提高疗效,避免和减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尤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我科2006年COPD致呼吸衰竭无创通气的治疗患者76例,分析BiPAP呼吸机治疗前后的临床情况,得出结论,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简单、灵活,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极大减少,并减少有创呼吸支持的机率,降低了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0.
对 42例接受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 BIPAP)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发 型呼吸衰竭病人进行呼吸循环系统变化观察 ,结果 :接受 BIPAP治疗后有助于呼吸衰竭的纠正和呼吸肌的恢复 ,从而增加潮气量、减少呼吸频率和耗氧量 ,对循环系统无明显影响。提示 :BIPAP是治疗 COPD并 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