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冠脉CTA)影像表现。方法将冠心病组患者100例分为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寒滞心脉、气滞心脉、心气亏虚、心阴亏虚及心阳亏虚7个证型,同时选取5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析冠脉CTA影像特点。结果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及心阴亏虚证候为冠心病患者的主要证候特点,分别占中医证型的前3位。冠心病组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体积、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7种证候分型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CTA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对于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的诊断分析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CTA影像表现。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寒滞心脉、气滞心脉、心气亏虚、心阴亏虚和心阳亏虚等7个证型。分析冠状动脉CTA影像特点。结果:心外膜脂肪体积(EAV)心血瘀阻证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积分(CACS)除气滞心脉证与心气亏虚证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CTA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综合分析冠心病心电图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11月-2017年6月)收治的99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再选择98例同一阶段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QTd与JTd值、中医辨证分型QTd与JTd值比较等参数指标。结果:试验组QTd与JT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心阳亏虚证、心气亏虚证、心阴亏虚证、心血瘀阻证、寒滞心脉证、痰阻心脉证、气滞心脉证患者的QTd与JTd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电图存在一定相关性,通过观察心电图变化能够有助于治疗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中医症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探讨中医辨证分型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132例冠心病患者按照不同的中医症型分为三组:心血瘀阻组(56例)、痰阻心脉组(44例)和心阴亏虚组(32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归纳分析各组间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时域指标(SDANN、SDNN、SDNNI、PNN50、RMSSD)的变化。结果:冠心病患者各项时域指标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心血瘀阻组及痰阻心脉组SDNN、SDNNI、RMSSD及PNN50较心阴亏虚组显著下降(P 0.05),但心血瘀阻组与痰阻心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显著降低,其中心血瘀阻与痰阻心脉症患者降低较心阴亏虚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张艺 《新中医》2019,51(2):11-13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电图的相关性。方法:将收治的13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138例为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量。观察比较2组QT间期离散度(QTd)、JT间期离散度(JTd)值,并与证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138例患者中,心阳亏虚证17例,心气亏虚证18例,心阴亏虚证21例,心血瘀阻证29例,寒滞心脉证15例,痰阻心脉证21例,气滞心脉证17例。2组QTd、JT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亚组患者QTd、JT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心阳亏虚证亚组和气滞心脉证亚组患者QTd、JTd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亚组QTd、JTd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138例患者心电图表现正常心者仅28例(20.29%);心肌缺血者75例(54.35%),心律失常者35例(25.36%)。结论: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电图存在一定相关性,心电图监测变化可有效反映冠心病患者的相关疾病信息,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和冠脉造影结果之间的关系,为中医药干预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5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不同证型冠心病患者造影结果的特点.结果各证型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痰阻心脉证组>心肾阴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阳气虚衰证组>气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各证型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从大到小依次为:痰阻心脉证组>气阴两虚证组>气虚证组>心肾阴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各证型组冠状动脉病变综合严重程度(冠脉病变积分)从大到小依次为:1)Leaman积分为痰阻心脉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心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气虚证组;2)Gesini积分为痰阻心脉证组>心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气虚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心血瘀阻证组.将病人分为痰阻心脉证组和非痰阻心脉证组,则无论ACS患者所占比例还是冠脉病变范围及病变综合严重程度,均为痰阻心脉证组>非痰阻心脉证组.结论痰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冠心病的中医治疗应重视治痰.  相似文献   

7.
259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冠脉造影结果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刘永明  蒋梅先 《北京中医》2005,24(3):131-13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和冠脉造影结果之间的关系,为中医药干预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 5 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不同证型冠心病患者造影结果的特点。结果 各证型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痰阻心脉证组>心肾阴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阳气虚衰证组>气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各证型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从大到小依次为:痰阻心脉证组>气阴两虚证组>气虚证组>心肾阴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各证型组冠状动脉病变综合严重程度(冠脉病变积分)从大到小依次为:1)Leaman积分为痰阻心脉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心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气虚证组;2 )Gesini积分为痰阻心脉证组>心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气虚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心血瘀阻证组。将病人分为痰阻心脉证组和非痰阻心脉证组,则无论ACS患者所占比例还是冠脉病变范围及病变综合严重程度,均为痰阻心脉证组>非痰阻心脉证组。结论 痰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冠心病的中医治疗应重视治痰。  相似文献   

8.
500例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其与证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研究体质与证候的关系,为冠心病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50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中医体质问卷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按照王琦分型法分析诊断体质,以进行体质和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患者病理体质中,瘀血质出现频率最高,其他依次为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湿热质、阴虚质、气郁质、平和质、特禀质;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和心阴亏虚证等证候为冠心病患者的主要证候特点。瘀血质与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和心阳亏虚证显著相关,气虚质与心阴亏虚证、心气亏虚证和心阳亏虚证显著相关,痰湿质与痰阻心脉证和心阳亏虚证显著相关,阳虚质与寒滞心脉证、心气亏虚证和心阳亏虚证显著相关,阴虚质与心阴亏虚证、心气亏虚证显著相关,气郁质与气滞心脉证显著相关。结论瘀血质、气虚质和痰湿质为冠心病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冠心病患者的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vWF、Ps水平与冠心病中医证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Ps)水平与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174例冠心病辨证分为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阴寒凝滞证、心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6组.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流式细胞术检测法分别测定冠心病组和31名健康者对照组血浆vWF、Ps的水平,并对不同证型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心肾阴虚、气阴两虚四型血浆vWF、P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心血瘀阻、痰阻心脉二型血浆vWF、Ps水平均高于心肾阴虚、气阴两虚二型(P<0.05),心血瘀阻与痰阻心脉、心肾阴虚与气阴两虚型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vWF、Ps水平与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3,(4):707-71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中医辨证分型与血脂、C-反应蛋白(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220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痰阻心脉、心血瘀阻、阳气虚衰;3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脂四项、血清CRP及Hcy水平,分析各指标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证型分布呈现痰阻心脉>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心血瘀阻>气滞血瘀>阳气虚衰的趋势。(2)血清脂质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痰阻心脉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低密度脂蛋白痰阻心脉证>气滞血瘀证>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3)冠心病组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证型组间CRP水平呈瘀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阳气虚衰证。(4)Hcy水平心血瘀阻证>瘀阻心脉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结论:血清脂质、CRP、Hcy水平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辅助诊断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分型,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方法]检索CNKI 2005-2011年关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文献,并建立数据库,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研究。[结果]文献分析显示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常见证型前10位依次为心血瘀阻证、心气亏虚证、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心阳亏虚证、心阴亏虚证、心脉气滞证、气滞血瘀证、寒凝心脉证。[结论]基于文献分析进行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分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应加强症状规范研究及成果标准的推广。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辨证分型研究概况及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概括和分析近年来冠心病辩证分型的情况,为冠心病科研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3年来(1997-2009)冠心病辨证分型情况,研究①冠心病各复合证出现的频数、比例和统计学差异,②冠心病各证候要素出现的频数、比例和统计学差异。结果:复合证和证候要素出现频数前5位的分别为心血瘀阻、痰阻心脉、阴寒凝滞、气阴两虚、心气亏虚及血瘀、痰浊、气虚、阳虚、气滞。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型与心阴亏虚型,血瘀型、痰浊型与阴虚型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冠心病以复合证为单元和以证候要素为单元的辨证分型,两种方法各有优劣,但主要辩证类型相同,反应的疾病本质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型。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8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中医体质问卷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体质分型。结果:286例冠心病患者中淤血质97例(33.92%),其次为气虚质82例(28.67%),第三位痰湿质42例(14.69%),而阳虚质有6例(2.10%),特禀质5例(1.75%);286例冠心病患者中最为主要的中医证候为心血瘀阻101例(35.31%),其次痰阻心脉86例(30.07%),第三位心阴亏虚52例(18.18%)。结论:冠心病患者属于兼杂体质,其中瘀血质、气虚质是冠心病患者常见中医体质,而阳虚质、特禀质较为少见。同时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及心阴亏虚为冠心病患者主要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脂指标与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33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参考患者体征、临床症状及舌脉特征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其中痰阻心脉型73例、心血瘀阻型58例、气虚血瘀型54例、气滞血瘀型51例、气阴两虚型47例、阳气虚衰型32例,将6种证型设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各证型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TC、TG、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内各证型患者T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痰阻心脉型TC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5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内各证型患者TG、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内各证型患者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痰阻心脉型LDL-C水平明显高于其他5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以痰阻心脉型最多,患者TC、LDL-C水平越高,越有可能辨证为痰阻心脉型,血脂指标检测对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冠心病中医各证型Hcy水平与血浆vWF、Ps、hs-CRP、TXB2、6-keto-PGF1α水平相关性的临床研究,为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指导冠心病Hcy的辨证论治。方法:将冠心病患者152例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痰阻心脉、阴寒凝滞、心肾阴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6组,测定血清Hcy、血浆vWF、Ps、hs-CRP、TXB2、6-keto-PGF1α。结果:血清Hcy及血浆vWF、Ps、6-keto-PGF1α、TXB2水平心血瘀阻、痰阻心脉两型均高于心肾阴虚、气阴两虚两型(P<0.05)。冠心病各证型组间血浆hs-CRP水平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血瘀阻、痰阻心脉两型血清Hcy水平与血浆vWF、Ps、TXB2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心肾阴虚、气阴两虚两型血清Hcy水平与血浆6-keto-PGF1α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冠心病各证型组血清Hcy水平与血浆hs-CRP水平均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血清Hcy水平可作为冠心病的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之一。心肾阴虚、气阴两虚两型Hcy主要是通过损伤内皮细胞的功能,治宜补虚;而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则是在损伤内皮细胞基础上,降低内皮细胞抗血栓能力,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治宜祛邪。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拟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中医证型。方法选择拟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386例,在术前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386例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比例:心血瘀阻型(262例,67.88%)〉痰阻心脉型(51例,13.2l%)〉气阴两虚型(47例,12.18%)〉心肾阴虚型(26例,6.74%),男性以心血瘀阻型和痰阻心脉型多见,女性以气阴两虚型和心肾阴虚型多见;年龄〉165岁与气阴两虚型和心肾阴虚型相关;吸烟量与痰阻心脉型相关。结论拟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前中医辨证分型以心血瘀阻为主,性别、年龄≥65岁、吸烟量与证型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与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及肌钙蛋白(cTnI)的相关性.方法:将34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心组)分心血瘀阻、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痰阻心脉、气虚血瘀、心肾阴虚、阳气虚衰、阴寒凝滞等8个证型,并与同期302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作对照,观察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冠心病心绞痛各证型之间BNP、CRP及cTnI的关系.结果:冠心组BNP、CRP、cTnI均高于健康组(P<0.01);阳气虚衰型BNP、CRP、cTnI最高.心血瘀阻、痰阻心脉、阴寒凝滞次之,即阳气虚衰>心血瘀阻、痰阻心脉、阴寒凝滞>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心肾阴虚>气阴两虚.结论:BNP、cTnI、CRP可做为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证型量化指标,用于评价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证型严重程度,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冠心病中医各证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为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179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痰阻心脉、阴寒凝滞、心肾阴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型6组,选对照组30例,测定血浆FIB水平。结果各组FIB水平升高的阳性率以阳气虚衰型最高,以下依次为阴寒凝滞型、痰浊内阻型、气阴两虚型、心血瘀阻型、心肾阴虚型、对照组;各组两两比较的21对中,6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阳性率在冠心病的6个证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IB水平可能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但单独做为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的分型指标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冠心病及其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将120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痰阻心脉、气阴两虚、气虚血瘀、阳气虚衰4个证型,用酶法检测冠心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尿酸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冠心病中医各证型血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痰阻心脉型明显高与气阴两虚、气虚血瘀、阳气虚衰型(P〈0.01)。结论:血尿酸水平增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冠心病血尿酸水平显著增高可作为中医证型痰阻心脉型的辨证指标。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血脂水平检测,中医辨证分型,并与问期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比较血脂水平.结果 冠心病患者分布在心血瘀阻等8个证型中;心血瘀阻、痰阻心脉二证全血脂紊乱最为明显,阳气虚衰证以脂蛋白紊乱为明显.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脂代谢紊乱,治疗应在治病求本的原则下关注活血祛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