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综合分析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yndrome,OSAS)中医证候要素分布与呼吸暂停-呼吸浅慢活动度指数(AHI)、体质指数(BMI)等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6月—2013年3月诊治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97例。结果中医证候要素中的痰湿为第一位,频次有44次,占45.36%;气虚为第二位,频次有29次,占29.90%;血瘀为第三位,频次有26次,占26.80%;最后一位为气滞,频次有2次,占2.06%;中医证候要素与重度AHI(AHI30,38例患者)的排序比例第一位为血瘀,占52.63%(20/38);第二为气虚,占23.68%(9/38);第三位为痰湿,占13.16%(5/38);最后一位为气滞,占0.0%(0/38),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要素中的痰湿、血瘀与BMI升高指数呈正相关。结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中医证候要素主要以痰湿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特点。方法:对64例入选的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按照中医辨证进行证候要素分析,并分析其主要证候要素对呼吸紊乱指数(AHI)、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评分及体重指数(BMI)的影响。结果:痰湿证、气虚证相对其他证候要素多见,分别为46例(71.9%)、39例(60.9%),其次为血瘀证16例(25.0%)。ESS评分、AHI的平均秩及BMI平均秩在有痰湿证、血瘀证的患者中显著增高(P0.05)。结论:痰湿证、气虚证是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的常见证候要素,其次为血瘀证。BMI可作为高血压合并OSAHS痰湿证、血瘀证的一项评价指标。痰湿、血瘀会加重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的各种主观症状、嗜睡程度。  相似文献   

3.
彭丽莉  史大卓 《北京中医药》2010,29(7):534-536,539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伴抑郁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特点,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患者中医证型特点.方法 应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对所选的39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抑郁指数评分,筛选出SDS评分标准分大于50分的患者定为原发性高血压病伴抑郁患者,同时选择SDS评分标准分小于50分的患者作为对照观察,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伴抑郁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及特点.结果 127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伴抑郁患者辨证分为气滞血瘀、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蕴盛、阴阳两虚和气血亏虚6型,其中以气滞血瘀和肝火亢盛为多见,分别为37.85%和31.18%;原发性高血压病不伴抑郁症患者辨证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蕴盛、阴阳两虚4型,其中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最为多见,分别为27.24%和18.28%.气滞血瘀型在原发性高血压病伴抑郁患者与原发性高血压病不伴抑郁症患者证型中所占比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原发性高血压病伴抑郁的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具有多样性,以血瘀、火(热)、气滞、湿浊、血虚、气虚、痰浊、阴虚、阳虚组合出现较为多见,其中血瘀出现频率最高;原发性高血压病不伴抑郁患者火(热)、痰浊、阴虚、阳虚、气滞、血瘀、湿浊、气虚、血虚组合较为常见,其中火(热)出现频率最高.(2)和原发性高血压病不伴抑郁患者相比,原发性高血压病伴抑郁患者辨证以气滞血瘀型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1 784高血压病住院患者应用临床调查表采集中医病名、证候类型及其证候要素等相关信息,并应用频数法进行分析。结果:中医与高血压病相关的病名有眩晕、胸痹、心悸、头痛等6种,以眩晕居多(82.40%);中医证候类型有7种,以风阳上扰证(31.61%)、痰湿壅盛证(26.51%)和肝肾阴虚证(15.86%)居多;证候要素有10种,以内风(47.48%)与阴虚(42.71%)居多,其次为阳亢、内湿、痰浊、气虚、内火、血虚、血瘀、阳虚等。结论:高血压病中医病名以眩晕为主,证候类型以风阳上扰证、痰湿壅盛证及肝肾阴虚证常见,证候要素以内风、阴虚、阳亢为主。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中医各证型与血瘀证的关系。方法 对70例高血压病Ⅱ期患者进行中医辩证分型,并根据血瘀证定量诊断标准,分别统计血瘀证与非血瘀证在各中医证型中的分布频率,及中医证型在血瘀证及非血瘀证组中的分布频率。结果 高血压病Ⅱ期各型构成依次为阴虚阳亢(40%)→痰湿壅盛(30%)→阴阳两虚(18.6%)→肝火亢盛(11.4%)。中医证型分布频率,在瘀血证组阴虚阳亢证和痰湿壅盛证显著高于肝火亢盛证  相似文献   

6.
汪铁铮  王少杰 《北京中医药》2011,30(12):894-897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候学规律,提高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硬化的临床水平.方法 对195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依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分为硬化组和非硬化组,比较2组之间证候分布、证候构成比和相对危险度.结果 2组阴虚证、实热证和血瘀证构成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证候组...  相似文献   

7.
刘薇 《北京中医》2010,(4):289-290
目的回顾性总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特征性表现及中医证候分型,分析中医证候与睡眠呼吸暂停指数高低即病情轻重之间的关联。方法选择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的OSAS患者300例,分析中医学气虚、阳虚、痰湿和瘀血证候与病情轻重及并发症的对应关系,从中医证候学角度探讨OSAS病情、合并症与其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痰湿证占总观察病例的80.33%,痰湿证中合并症比例占83.81%;中重度患者中气虚、阳虚及瘀血证的比例显著高于痰湿证;瘀血证的重症病例及合并症的出现率均较高。结论中医学痰湿证候与OSAS的发病有密切关系,而病情的加重及合并症的出现与气虚、阳虚及瘀血证候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方法纳入2 834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依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CAS组(1 983例)和非CAS组(851例),收集中医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结合专家意见,确定证候要素。比较2组间危险因素和证候要素分布,以及代谢综合征证候要素与CA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AS组的男性、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非CAS组(P0.01),饮食、运动和肥胖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S组阴虚、血瘀、痰湿、热盛证明显高于非CAS组(P0.01,P0.05)。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代谢综合征的证候要素中痰湿、血瘀、热盛和阴虚证与CAS检出率显著相关。结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是代谢综合征合并CAS中医证候的主要特点,气虚、痰湿证在CAS组出现比例最高;代谢综合征患者痰湿、血瘀、热盛和阴虚证的预防是防治CAS的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695例DPN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统一的辨证标准辨为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痰湿证、气滞证6个单证,将单一证候组合形成复合证型,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血瘀证(78.71%)、阴虚证(63.31%)比例较高,阳虚证比例随病程延长逐渐增加;血瘀证比例随年龄的增长和病程延长而增加,阳虚证、血瘀证均与糖尿病病程具有显著相关性(r=0.122和0.115,P0.01);不同病程组证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病程的延长,气虚、阴虚、气阴两虚证比例有降低趋势,阳虚、阴阳两虚证所占比例增加。阳虚证较非阳虚证患者神经传导功能异常率明显增高(P0.05);体重指数与痰湿证、糖化血红蛋白与阴虚证、空腹血糖与气虚证均有显著相关性(r=0.181和0.105和0.117,P0.05或0.01)。结论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候特点,可以为DPN的中医辨证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高血压中医证候类型、证候因素,地域及时间变迁及老年高血压的角度,对近20年间国内高血压病相关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1993—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的高血压中医证候特征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对其中医证型,证候因素,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变化规律及老年高血压的证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37篇,病例43626例,覆盖全国24个省市地区,证候类型常见的有阴虚阳亢、痰湿壅盛、肝火亢盛、阴阳两虚、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瘀血阻窍证,老年高血压阴阳两虚证的比例明显上升,证候因素以阴虚、阳亢、痰、火、阳虚、血瘀多见。近年来肝阳上亢证、瘀血阻窍证的患者显著增加,实性证候因素所占比例也不同程度的升高。东北地区阴虚阳亢、肝火亢盛及阴阳两虚证证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华北地区则以痰湿壅盛证居多,瘀血阻窍证型西北地区占首位,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分别以华中、西南地区最多。结论:高血压病机以本虚标实多见,本虚以阴虚、阳虚为主,标实以阳亢、痰、火多见,近年来血瘀等实性证候因素在高血压证候中所占比例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陈分乔  许文忠  董旭  梅建强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8):1322-1322,139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血脂水平变化及观察不同证型高血压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程度。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4型,检测各个证型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TC/HDL的比值。结果痰湿壅盛与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三型相比,TG有显著差异(P0.05);阴阳两虚、痰湿壅盛型与肝火亢盛、阴虚阳亢型相比,TC/HDL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阴阳两虚型及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较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型有更高的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性和更多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候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选取11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和临床分级。结果(1)单证出现率依次为气虚证49.12%、火热证38.59%、血瘀证36.84%、阴虚证27.19%、阳虚证14.91%、痰湿证8.77%、血虚证0.88%。(2)1级中气虚证、火热证的出现率较高(67.65%,32.35%);2级中血瘀证、阴虚证和阳虚证明显增加(52.11%、26.76%、11.27%);3级中阴虚证、阳虚证达高峰(均为100%)。(3)1级单证出现率为67.65%,2级两证出现率为57.75%,3级三证出现率为55.56%。(4)证候组合形态有15种,1级中气虚证和火热证的出现率较高(35.3%、32.4%);2级中火热血瘀证、火热证和气虚血瘀证出现率较高(19.7%、18.3%、14.1%);3级中阴阳两虚血瘀证出现率较高(55.6%)。结论气虚证、火热证、血瘀证、阴虚证、阳虚证、痰湿证可以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基本证候,且与病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55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中医肝癌证候调查表"采集患者四诊信息,将患者分为气滞证、血瘀证、实热证、水湿证、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8种基本证候,比较各证型患者在不同临床分期(Ⅰ、Ⅱ、Ⅲ期)的分布及证候量化积分,并结合聚类分析初步探讨其证候组合规律。结果 55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证候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血瘀证380例、气虚证330例、水湿证264例、气滞证250例、实热证236例、阴虚证136例、血虚证与阳虚证各57例。气滞证在Ⅱ、Ⅲ期中分布较Ⅰ期明显减少,水湿证、阴虚证和阳虚证则在Ⅲ期的分布较Ⅰ、Ⅱ期明显增高(P0.01);血瘀证、气虚证、实热证和血虚证在各期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证、水湿证、气虚证和阳虚证的证候量化积分在各临床分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瘀证、实热证、血虚证和阴虚证的证候量化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血瘀证和气虚证一类,气滞证、水湿证和实热证一类,阳虚证、阴虚证和血虚证一类。结论原发性肝癌的基本证候以血瘀证和气虚证最常见,随着分期进展,气滞证减少,而水湿证、阴虚证和阳虚证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未发糖尿病肾病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2组中医体质类型及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统计研究组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分析研究组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气虚质、血瘀质占比高于对照组(P0.01),平和质、阳虚质占比低于对照组(P0.01)。2组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及特禀质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P0.01),阳虚证占比低于对照组(P0.01)。2组水湿证、湿热证及湿浊证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体质患者中,气虚质患者表现为气虚证、阴虚证较多,阴虚质患者表现为气虚证和阴虚证,血瘀质患者多表现为气虚证、血瘀证,平和质患者多表现为气虚证和阳虚证,痰湿质患者多表现为水湿证,湿热质患者表现为湿热证、水湿证,气郁质患者多表现为血瘀证,阳虚质患者表现为阳虚证、气虚证。气虚质与气虚证、阴虚证强相关;阴虚质与气虚证、阴虚证强相关;痰湿质与水湿证强相关,与湿热证中等相关;湿热质与水湿证、湿热证中等相关;血瘀质与气虚证强相关,与血瘀证中等相关;气郁质与血瘀证强相关。结论:糖尿病气虚质、血瘀质患者更易发生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存在明确的相关性,不同体质可能决定糖尿病患者发病及发病后的中医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3,(9):1752-175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硬化分布特征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中西医结合防治靶器官损害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集EH患者血压、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相关病史、中医症状,结合四诊情况由一名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及两名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进行中医辨证,同时检测颈动脉超声,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老年组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1);男性组与女性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四个常见高血压中医证型中颈动脉硬化分布均>70%;肝火亢盛型(82.40%)>阴阳两虚型(80.15%)>痰湿壅盛型(73.53%)>阴虚阳亢型(71.14%)。肝火亢盛型与阴虚阳亢型患者间的颈动脉硬化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夹瘀组与非夹瘀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夹痰组发生率高于非夹痰组(P<0.05);(3)对26个症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入选的3个症状中,眩晕、耳鸣症状与颈动脉硬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各证型中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分布均>70%,肝火亢盛型患者颈动脉硬化发生率最高,老年患者及夹痰患者更易发生颈动脉硬化,有颈动脉硬化的高血压患者眩晕及耳鸣的症状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统计高血压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生率、相关影响因素、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为高血压病合并抑郁症的中医辨证施治及心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140例患者,进行病例采集及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单身等,并测量血压。根据抑郁自评量表将患者分为抑郁组及非抑郁组,研究影响高血压合并抑郁发病率的相关因素;将高血压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4个证型。比较各证型抑郁的发病率,总结高血压合并抑郁的证型分布规律。结果:(1)文化程度、是否单身、中医证型与高血压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率有显著相关性;(2)高血压病患者各证型间抑郁发病率差异较大,阴虚阳亢证最高,痰湿壅盛证次之,肝火亢盛证最低。结论:高血压病合并抑郁症的高危人群为单身、文化程度较高、证型为阴虚阳亢和痰湿壅盛证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测量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积分。探讨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这些指标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客观化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阴阳两虚证(10例),痰湿壅盛证(14例),阴虚阳亢证(28例),肝火亢盛证(8例)及30例正常血压对照组,应用高分辨力超声对颈总后壁的内膜内表面到中膜外表面的距离(IMT)测量,同时注意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数量及斑块性质等。结果:高血压病各证型与正常对照组的IMT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高血压病组各证型之间IMT比较,差别也非常显著,高血压病各证型之间IMT值比较,阴阳两虚、痰湿壅盛>阴虚阳亢>肝火亢盛。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比较,差别也非常显著,高血压病各证型之间斑块积分值比较,痰湿壅盛>阴阳两虚>阴虚阳亢、肝火亢盛。结论:颈动脉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法可作为高血压病中医分型的辨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大肠癌患者中医证候与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资料完整的780例大肠癌患者,设计临床病例观察表建立原始数据库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以门诊和电话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随访,分析不同中医证候与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780例大肠癌患者中医证候出现频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虚证、气虚证、阴虚证、血虚证、痰湿证、热毒证、气滞证、阳虚证、血瘀证.对487例患者进行了随访,阴虚证患者生存期短于非阴虚证患者(P<0.05);单纯气虚证患者生存期长于非单纯气虚证患者(P<0.05);单纯脾虚证患者生存期与非单纯脾虚病证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肠癌阴虚证的患者预后差,单纯气虚证的病例预后相对较好,阴虚证、单纯气虚证可作为大肠癌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问卷的方法对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的OSAS的病例进行中医证候问卷调查,分析OSAS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和分型。结果 532例OSAS患者中痰湿阻滞证222例(41.73%),痰热内蕴证中202例(37.97%),痰瘀互结证76例(14.29%),气滞血瘀证32例(6.02%)。轻度痰湿阻滞证56例,占69.14%,中度以痰湿、痰热的表现为主,重度以痰瘀互结、气滞血瘀的表现为主。结论 OSAS证候分型多以痰湿表现为主,日久见痰热内蕴,痰瘀互结,气滞血瘀之证。轻度以痰湿阻滞证表现为主,中度以痰湿阻滞证和痰热内蕴证表现为主,重度则以痰瘀互结、气滞血瘀证表现为主。  相似文献   

20.
岭南地区近10年中风病中医证候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岭南地区中风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近10年岭南地区中医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梳理,采用频数统计方法,总结分析证候分布的规律。结果证候病例频次由高至低排列依次为气虚血瘀证、风痰瘀阻证、风痰火亢证、痰热腑实证、风火上扰证、痰湿蒙神证、阴虚风动证;依证候频次依次为气虚血瘀证、风痰瘀阻证、阴虚风动证、痰热腑实证、风痰火亢证、风火上扰证、痰湿蒙神证。证素的病例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瘀证、痰证、气虚证、风证、热证、阴虚证、火证、阳亢证、血虚证、阳虚证;证素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瘀证、痰证、气虚证、风证、热证、阴虚证、阳亢证、火证、阳虚证、血虚证。结论岭南地区近10年中风病常见证候分布以气虚血瘀证、风痰瘀阻证为主;证素以瘀证、气虚证、痰证为主,其中痰证是岭南地区中风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