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月经失调为妇科常见疾病,可因肝脾肾失衡,脏腑气血失和,阴阳气血失衡所致。调治月经,调肾需调补肾精,重视肾中阴阳调补;调脾重在调和脾胃气血,助其健运,采用补益脾气或运脾化湿之法,恢复正常气机升降;调肝需恢复肝之调达之性,疏肝、柔肝、暖肝结合。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需同调肝脾肾三脏,虽月经失调可有一脏功能失调为主,亦可巧妙运用脏腑关系,恢复脏腑间的平衡,使气血调和,月事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从肝论治失眠八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肝论治失眠八法谢建军(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州510095)关键词失眠治则治法肝肝为气血之枢,主疏泄而畅气机,舒情志而和阴阳,主藏血而养诸脏,调血量而行气血。而气血又为神之本,神本于血而动之以气,故神志之病与肝密切相关。正如杨上善所云:“肝脏……主守神...  相似文献   

3.
浅探高血压病的病机与治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祖国医学认为高血压病的病理基础是气血,其本质为气血失和,其病理机制变动在肝,根源在肾,关键在脾,而气机升降失调为其病理基础,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阴阳互损为其病理转归。故高血压病之治疗宜从肝脾肾三脏着眼,治标重在肝,治本重在肾,脾胃为升降之枢,调畅中焦气机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临床常根据标本缓急拟定治疗重点,治肝宜柔润甘寒,治肾宜滋阴培元,畅中焦气机宜通胃腑、滋胃阴、助脾运。同时注意调气勿忘理血,养血勿忘活血。  相似文献   

4.
肝位于人体的膈下,腹腔右上方,右胁之内,为藏血之脏。具有疏通发泄全身气血津液,促其畅达、宣泄的作用,即肝主疏泄。其表现之一是调畅气机如失调,可致肝气郁结、肝气上逆、肝火上炎等病理现象。  相似文献   

5.
肝失疏泄、气机失调在消渴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灵枢.本脏》指出:"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最早提出了消渴与肝的关系。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机体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情志调畅、气血运行有序等,全赖于气的升降出  相似文献   

6.
肝病调理三法,即:调理脾胃法、调肾法、调肝法。指出:解除情志致病因素,使之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气机调畅、气血和平,则有利于肝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李晨  陆柯  褚翘  张庆祥 《山东中医杂志》2023,(12):1342-1346
炎症性皮肤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张庆祥教授认为炎症性皮肤病的核心病机是肝脾失调、气机失常,临床治疗强调调和肝脾,调畅气机,标本兼治。方用柴平汤加减,具有疏肝健脾、调畅气机、清热祛湿之功,肝脾两脏功能健运,气机得以调畅,脏腑调和,从而皮肤病得愈。  相似文献   

8.
体质是人体在先天禀赋和后天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脏腑经络等组织的结构形态和功能状态特点。祖国医学理论认为,肝为升发之脏而主疏泄,调畅人身之气机,对人体气血运行、津液输布、脾胃运化及情志活动等都产生影  相似文献   

9.
调畅气血从肝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学对于肝的认识,基本上是以《内经》的理论为基础,以后历代医家又不断地发展充实,而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此理论体系仍是目前对肝的生理功能与气血调畅之间辩证论治的理论基础。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我们通过分析和查阅古今文献,认为五脏主气主血,藏精藏神。脏的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藏精气而不泻。肝属五脏之一,而在五脏之中,唯独肝既藏有形之血,又疏泄无形之气。由此可见,在气血调畅这个重要任务当中,肝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肝的生理功能可以看出,肝藏血、生血、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肝主疏泄,藏魂以调畅气机;肝的疏泄正常是脾胃气机畅达的重要条件。肝肾同源,精血相互转化,及肝与妇女月事,男子排精,肝主候外与免疫调节等,多方面来阐明了肝有调节十二精气的作用,肝有防止出血的作用;肝还有疏泄气机,调畅情志,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散而不郁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失常与妇女的经、带、胎、产、乳等各种妇产科疾病及男子排精失常,情志病,脾胃病等之间的病理联系。及根据五行生克乘侮理论阐述肝疏泄失常导致的各种病证。以说明肝为气血调控中心。还提出七情之病由肝而生;肝失疏泄诸病生焉;肝为五脏万病之责等观点。在治疗方面,从疏调肝气,滋养肝血,等为治疗法则来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并且提出了在治肝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是治肝气勿用香燥太过,治肝火,肝风应在滋养肝阴肝血基础上降火熄风等,从而看出从肝或间接治肝以调畅气血,可以治疗许多疾病。从而说明肝对气血调畅的重要性及在疾病的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肝主疏泄,肝为刚脏,主升、主动。情志活动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凡精神情志之调节功能,与肝密切相关。正常的情志活动主要依赖于气血的正常运行,情志异常可干扰正常的气血运行。《素问·举痛论》所说的"百病生于气也",就是针对情志所伤,影响气机的调畅而言。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则气机  相似文献   

11.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是妇科常见疾病,肝木不疏、脾土不健、肾虚精亏为其产生的重要原因;气机郁滞、精血乏源、血络不和为其难愈的重要机制.本病以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为基础,治疗应以肝脾肾三元一体,疏肝、健脾、益肾相结合.其中肾精为生殖之本,固本培元为治疗之根基;肝气疏发是脏腑诸气升发之动力,脾阳升腾是化生气血津精之前提,因此调理肝脾气机又为治疗重点.临证当以理气培元为法,肝脾肾三脏同调,以调畅冲任、滋养胞宫.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2.
四逆散为《伤寒论》专为气郁而设立的名方,具有疏肝理脾、透邪解郁之功。基于对四逆散调肝理脾、疏调气机功效的认识,万晓刚教授以四逆散为基础方,化裁运用于各种气血失调病证的治疗,尤以治疗甲状腺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妇科疾病的效果突出。 治疗气血痰饮搏结之甲状腺疾病,分期辨证并辨明病理因素,对症处理,常配合散结、化痰、清 热、化瘀、养阴药;治疗气机升降失常、痰饮壅滞之消化系统疾病,重在疏理肝胆,调畅气机,常配合补气、逐痰、降 逆、通络药;治疗气血失和、痰瘀壅塞之妇科疾病,以调和气血、化痰散结、化瘀消癥为法,常配合培元、补血、调肝、化痰、化瘀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从肝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理论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疲劳综合征责之于肝失疏泄及肝血不足,应从肝论治。治宜调肝解郁,疏畅气机,养血柔肝,以期肝疏气调,气血平和。调肝至关重要,调肝法包括疏肝理气、养血柔肝。肝体阴而用阳,疏肝理气应掌握"理气还防伤阴"之旨。  相似文献   

14.
论肝为气血调节之枢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陈家旭 《中医杂志》1998,39(1):9-12
气血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五脏主气主血,藏精藏神,各司其职,唯独肝既疏泄无形之气,又贮藏有形之血,故认为气血调节的枢纽在肝。同时,重视肝符合当今医学模式的转变。1 肝为气血调控中心1.1 肝主疏泄、藏魂以调节气机:肝主疏泄,此为肝脏功能的总括;包括疏泄气机、调畅情志、调节血脉等。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人体内部的脏腑、器官、组织、气血的生理功能就能处于正常状态。这种疏泄功能与气机、情志调节密切相关。中医理论认为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主疏泄为气机之枢,对情志起着重要的枢调作用,一旦疏泄失常而出现郁结,人体生理功能就会紊乱,出现不适或疾病。  相似文献   

15.
周英信 《四川中医》2008,26(8):35-36
脾胃与肝生理病理密切相关,脾胃病独重调肝而和脾胃。调肝之法强调调畅气机,贵在肝木条达;调和气血,贵在气血冲和;调运水湿,贵在气化;调平阴阳,贵在制化。调肝之剂宜平和、和缓,调肝而脾胃自和。  相似文献   

16.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藏血、主疏泄是其主要生理机能。若诸因伤肝,致肝失疏泄、气机失调,影响肺胃肾三脏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内环境失衡,致使糖尿病的发生。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肝脏关系密切,而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受到肝脏的调控。因此,糖尿病无论从中医的病因病机抑或西医的病理生理,其发病皆可责之于肝。故在临床治疗中可从肝切入,顺肝之性则调之,使气血调畅、阴阳平衡则消渴自消,这无疑为临床治疗糖尿病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任丽 《陕西中医》2003,24(6):576-576,F003
中风病病机复杂多变 ,但以气机逆乱为主 ,气机逆乱与肝失疏泄密切相关 ,因此治疗中风病当须调肝。1 肝失疏泄是中风病之主线 近年来 ,已普遍认为中风之病机为气机逆乱 ,气机升降逆乱 ,致使气血和津液运行失常 ,产生风、痰、瘀、火而发病。气与肝脏密切相关 ,肝主疏泄调畅全身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讨了三焦郁滞为结节病发病关键。通过三焦膜性管道理论分析三焦为涵盖各类脏腑器官体腔的包膜及淋巴间质组织,具有运行水液元气、调畅气机气化、化生护卫精微等作用。探讨三焦郁滞、气机气化不利导致水液停滞、痰瘀结聚为结节病的重要病机。提出通、化、调三法以通利三焦郁滞、恢复三焦的气机气化功能、调燮诸脏精气联络周身三焦气血阴阳等治法,可有效运用于结节病的治疗之中。  相似文献   

19.
《千金要方》温胆汤方义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温胆汤方中药物之气味、功效,结合古今医家的有关论述,认为温胆汤以调畅气机为基本功效.其调畅气机之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疏调肝胃气机,半夏、陈皮、生姜之辛,合于<素问@脏气法时论>"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之论;其次是和中降逆,方中主要药物均具有和胃降逆之力,为胃气上逆诸证之良方;功用之三是化痰,方中药物多具化痰之力,而诸药之辛散,调气和中也与化痰之功用密不可分.临床可用于肝胆气机郁滞证、胃失和降病证、痰阻脏腑经络等病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4.调和肝脾:调和肝脾法是针对肝脾(胃)不和之证而设。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其疏泄功能除了维持本身之气血和调之外,还影响精神活动与消化功能。若肝气郁结,横逆而犯脾土,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则称之为肝脾(胃)不和之证。临床见胸胁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或泄泻,而妇女则常见月经不调和带下病等。在治疗上不能单治一脏,只有既疏畅气机以调肝,又培补中土以理脾,肝脾同治,方为恰当。仲景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即指此而言。肝气郁结不舒,有实有虚,实者每因七情不畅,气机受阻所引起;虚者则为肝脏阴血不足,肝失所养而致。多为两胁作痛,寒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