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MRI正中矢状面T1加权图像,测量不同年龄段及不同体型患者廉泉穴(CV23)针刺危险深度,并对其分布特点进行讨论。方法选取不同年龄段人员56例,所有图像取正中矢状位,根据临床操作习惯和实际可行性进行廉泉穴(CV23)危险深度测量。结果 18~44岁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5~59岁组,三种体型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60岁组,瘦长型与适中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瘦长型与肥胖型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适中型与肥胖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病例中,廉泉穴(CV23)的针刺深度变化与年龄的变化并无明显关系(P0.05),但是与罗氏指数的变化密切相关(P0.05)。结论廉泉穴(CV23)的危险深度与年龄并没有相关性,但是与罗氏指数存在正相关,即随着罗氏指数的增加,其危险深度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2.
应用MRI测量大包穴针刺深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大包穴在MRI定位下的针刺安全深度,为针灸临床医生提供安全进针的参考数据,减少针刺意外。方法:选择身体健康志愿者男女各10人。MRI扫描通过大包穴体表标记点层面,在MRI图像上测量大包穴到壁层胸膜直刺深度。结果:男组危险深度左侧(20.47±2.61)mm、右侧(21.05±2.82)mm,安全深度:左侧(15.36±1.96)mm、右侧(15.79±2.11)mm;女组危险深度:左侧(18.33±3.27)mm、右侧(18.92±4.64)mm,安全深度:左侧(13.75±2.46)mm、右侧(14.19±3.48)mm。针刺危险深度性别差异比较P﹥0.05,说明无明显差异;双侧差异性比较P﹥0.05,说明无明显差异。结论:大包穴针刺危险深度:左侧(19.40±2.98)mm、右侧(19.98±3.89)mm;安全深度:左侧(14.55±2.31)mm、右侧(14.98±2.93)mm。MRI检查为穴位针刺深度的研究提供了更安全、精确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分别测量男性组与女性组针刺缺盆穴的危险深度及安全深度,为临床针灸医师提供数据参考,减少针刺意外发生,提高针刺安全性。方法:选取身体健康BMI指数在18~24之间的在读研究生志愿者40名,其中男性和女性志愿者各20人。使用鱼肝油胶囊标记缺盆穴在体表的位置,并进行MRI扫描,在所获得图像上测量直刺缺盆穴至脏层胸膜深度,以此深度乘以75%为安全深度,对获得的数据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男性组左侧缺盆穴危险深度为(40.54±5.43)mm,安全深度为(30.41±4.07)mm;右侧缺盆穴危险深度为(41.13±4.98)mm,安全深度为(30.85±3.74)mm。女性组左侧缺盆穴危险深度为(35.18±4.54)mm,安全深度为(26.39±3.41)mm;右侧缺盆穴危险深度为(34.89±4.29)mm,安全深度为(26.17±3.22)mm。左右侧危险深度及安全深度差异性比较P0.05。针刺危险深度及安全深度性别差异性比较P0.05。表明男性组与女性组各自的左右两侧缺盆穴危险深度、安全深度均无明显差异;男性组与女性组相比危险深度及安全深度存在差异。结论:MRI技术为活体针刺穴位安全深度研究提供了安全、可靠、精确的数据,为临床针刺危险穴位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治疗方法:取曲骨穴,深刺2.5~3寸,直刺或稍斜向会阴部,针感至阴道为佳。每10分钟捻针1次,用平补平泻法,3天针1次。如寒湿证用艾卷回旋灸半小时.王××,女,24岁。主诉:半年来带下甚多,色白味腥,自觉精神欠佳、纳呆,小腹怕冷。曾经某医院诊为盆腔炎,子宫附件炎。用青链霉素等西药治疗无效而来求诊。查舌淡苔薄白,脉来细缓。中医辨证,脾肾两虚,带脉失纳。治则健脾化湿、调理冲  相似文献   

6.
薛继光 《山西中医》1989,5(3):35-35
笔者自1973年以来,单用曲骨穴深刺2.5~3寸治疗带下,疗效满意。针刺方法针刺时取仰卧位,在腹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凹陷处取穴。常规消毒,直刺或稍斜向会阴部,有麻电感放射至阴道为佳。每十分钟捻针一次,用平补平泻手法,每三天针一次,每次留针一小时,两次一疗程。针前要嘱患者排尿。属寒湿证者,兼见头晕,神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针灸临床提供肺俞针刺安全深度及角度的参考数据。方法:将40例成年男性志愿者按罗氏指数分为瘦人组、适中人组和胖人组3型,应用MRI测量肺俞的针刺深度及角度。结果:不同体型人的针刺安全深度及角度不同,肺俞瘦人组直刺安全深度为(33.44±2.78L;32.85±2.37R)mm,适中人组(34.88±4.68L;34.19±4.93R)mm,胖人组(46.55±3.67L;46.28±4.59R)mm。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CT定位下测量针刺新设穴的危险深度和角度,探讨针刺危险深度、角度与身高、体质量、颈围、罗氏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疑似颈椎病患者105例,按罗氏指数分为3组,其中瘦长组28例、适中组40例、肥胖组37例.将浸泡35%碘海醇造影剂的干硬纸屑固定于体表双侧新设穴上作标记,应用CT断层技术测量新设穴针刺危险深度和角...  相似文献   

9.
针刺曲骨穴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为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发生,在临床上曾用镇痛或阻滞麻醉药,均取得较好效果。但有不少受术者,惧用药引起不良反应,不愿接受,而又无法忍受术中不同程度疼痛及其他反应。笔者于术中和手术结束时,采用针刺曲骨穴麻醉镇痛54例,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妊娠10周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测量直刺膈俞穴的危险深度,探讨左右、性别、身高、体质量、BMI指数与针刺危险深度的相关性。方法:将20名成年志愿者按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每组各10人,将维生素E胶丸固定于双侧膈俞穴上,应用MRI断层技术测量膈俞穴的直刺危险深度并计算其安全深度。结果:男性组左侧膈俞穴直刺危险深度为(53.7±6.8)mm,右侧为(54.8±8.9)mm,女性组左侧为(39.9±7.2)mm,右侧为(42.1±9.5)mm;男性组左侧膈俞穴直刺安全深度为(40.3±5.1)mm,右侧为(41.1±6.7)mm,女性组左侧为(29.9±5.4)mm,右侧为(31.6±7.1)mm。膈俞穴直刺危险深度及安全深度在左、右侧穴位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组的危险深度及安全深度均明显大于女性组(P<0.05)。膈腧穴的直刺危险深度与身高、体质量及BMI指数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膈俞穴的直刺危险深度及安全深度男女存在差别。膈俞穴的直刺危险深度与身高、体质量及BMI指数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腧穴常有一穴多名现象,通常规定一个穴名为腧穴正名,其余为腧穴别名。曲骨穴为任脉腧穴,有“屈骨、屈骨端、尿胞、水胞、回骨、耳骨、玉泉下一寸”等别名。本文通过总结梳理古今文献,考证曲骨穴名来源及其别名出处、释义,就其中争议做出探讨,认为曲骨穴别名为“屈骨”,“屈骨端”为足少阴肾经横骨穴别名,“尿胞、水胞、回骨、耳骨、玉泉下一寸”等虽列为曲骨穴别名,但少见于代替曲骨穴出现,缺乏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MRI对关元穴的层次结构、针刺危险深度和角度进行研究,分析针刺深度与身高、体重及BMI指数的相关性。方法:根据BMI指数选择健康青年20名(男女各10例),在关元穴用维生素E丸固定体表标记。应用MRI影像观测关元穴的针刺深度和角度。结果:所获数据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针刺关元穴的安全角度和深度以及与身高、体重及BMI的相关性。结论:男性与女性在直刺关元穴的危险深度和安全深度上无差别。关元穴向下45°、向上45°针刺危险深度和安全深度男女无差别。直刺关元穴危险深度与身高、体重、BMI指数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腹部常用经穴针刺深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为求得腹部主要常用经穴的安全针刺深度。方法:取51具较新鲜成年人尸体,其中男尸21具,女尸30具,定穴,冰冻后,用解剖学断面方法切割成穴位断面标本,等自然化冻后,测量,穴位皮肤浅点至脏器深点间的距离,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测量得到的数据。结果:得到腹部17个穴位浅点至深点间的安全针刺深度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CT成像精确解剖定位测量新设穴针刺安全深度,为临床安全针刺操作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方法:将75例项痹病患者按罗氏指数标准分为瘦长组9例、适中组32例和肥胖组34例,应用CT扫描技术测量新设穴的针刺深度,根据公式:安全深度≤危险平均深度×75%得出新设穴针刺安全深度。结果:瘦长组、适中组和肥胖组新设穴针刺危险深度分别为左侧(42.1±8.2) mm、(47.2±9.1) mm、(50.0±6.4) mm;右侧(43.3±6.5) mm、(47.3±7.0) mm、(51.3±6.5) mm;3组安全针刺深度分别为左侧(32.1±5.9) mm、(35.5±6.9) mm、(37.5±4.8) mm;右侧(33.4±4.8) mm、(35.4±5.4) mm、(38.4±4.9) mm。3组不同体型项痹病受试者测得的针刺危险深度、安全深度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不同体型项痹病患者新设穴针刺的危险深度和安全深度不同,提示针刺新设穴的安全深度分别为瘦人≤30 mm、适中人≤35 mm、胖人≤40 mm。  相似文献   

15.
孙瑞华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多年 ,并得名师吕兴斋真传 ,经验丰富 ,选穴精少 ,针法独特 ,疗效极高。现将其用曲骨、照海二穴治疗癃闭验案介绍如下。1 肾阳虚损癃闭龙某 ,女 ,2 4岁 ,未婚。 1999年 3月 4日入院。患者 4年前始感视力减退 ,出现复视及视野内有黑云样斑点 ,同时感觉双下肢无力 ,6个月后两眼光感消失 ,双目失明、步履困难。曾到某医院检查 ,诊断为多发性硬化症 ,并注射多发性硬化症疫苗。此后不断发生小便不通 ,每次须导尿方能解除 ,迄今已近 1年 ,特要求针刺治疗。观其面色苍白 ,形瘦神疲 ,气短懒言 ,诉溲闭不通 ,膀胱区胀满 ;舌…  相似文献   

16.
针刺百会、曲骨穴为主治疗子宫脱垂4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自1991~1996年10月采用针刺以百会、曲骨穴为主,配以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治疗妇女子宫脱垂43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3例均为门诊病例。年龄最小者28岁,最大者50岁,其中4O岁以上者最多,有37例,占86%;病程最短者3月,最长者6年;其中1度者9例,!度者19例,且度者15例。1.2诊断标准本组病例均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内外妇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经本院妇科检查确诊为“子宫脱垂”。2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全部使用针刺疗法,选百会穴、曲骨穴为主,配用穴:足三里、三阴交2穴。百会穴针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阴交穴适宜针刺深度,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腧穴针刺深度的研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通过观察66例在校女大学生三阴交穴最强针感深度的测定,并分析最强针感针刺深度与受试者周径(以三阴交穴为起点绕小腿内侧一周距离)、纵径(用游标卡尺以三阴交穴为起点卡紧三阴交穴对侧距离)有无相关性,探讨三阴交穴适宜针刺深度。结果:最强针感针刺深度为(25.0±7.0)mm,但与周径、纵径无线性相关(P>0.01)。结论:三阴交穴适宜进针深度为25.0mm。最强针感针刺深度与周径、纵径无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测量肾俞穴针刺不同方向的深度和角度,为临床提供安全针刺的参考数据.方法:根据BMI指数选择的青年志愿者,应用MRI观测针刺不同方向时肾俞穴针刺深度和角度.结果:所获数据利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针刺肾俞穴的安全角度和深度,以及与身高、体质量及BMI的相关性.结论:1)左侧肾俞穴与右侧肾俞穴在向外针刺危险角度、向内针刺危险角度、直刺危险深度、向外45°针刺危险深度方面无明显差异.2)男性与女性肾俞穴向外针刺危险角度、向外45°针刺危险深度、向内针刺危险深度无显著差别.3)男性与女性在肾俞穴向内针刺危险角度有差别且男性大于女性.4)男性与女性在肾俞穴直刺危险深度有差异且男性大于女性.5)左右侧肾俞穴向内针刺危险深度有差别且右侧大于左侧.6)肾俞穴在向外、向内针刺危险角度、直刺、斜刺及向内针刺危险深度上与身高、体质量、BMI指数无关,提示在针刺肾俞穴时不考虑体型因素.  相似文献   

19.
应用膏肓穴治疗肩酸痛、颈椎病、落枕以及上肢疾病的频率很高。因此穴位深部是肺,深刺激易引起外伤性气胸。本研究通过尸体解剖、健康活体  相似文献   

20.
危险穴位针刺深度与角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严振国  白娟  邵水金  张建华 《中国针灸》2004,24(11):769-772
目的:为临床医生提供安全的进针深度和角度的参考数值.方法:(1)经穴的断层解剖法为先在尸体上标经定穴,经-20~-30 ℃冰冻,再通过穴位作多种断面,以反映在各种角度、深度、范围进针时所涉及的断面解剖结构.(2)经穴的层次解剖法为先在尸体上选穴定位,在穴位处用钢针刺入或刺染,再逐层解剖,以反映穴位区的解剖结构.结果:得到头颈部、胸腹部和腰背部常用危险穴位针刺的安全深度和危险深度的范围,以及部分危险穴位进针的方向和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