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使用脉搏指数持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技术测得的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行PiCCO监测的明确诊断为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分别记录患者一般情况,0 h、24 h、72 h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EVLWI和PVPI在各时间点的差异,与氧合指数的关系。结果存活组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均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的氧合指数高于死亡组;分层分析提示当EVLWI≥12 ml/kg时EVLWI与PaO2/FiO2呈明显负相关,当PVPI≥5时PVPI与PaO2/FiO2呈明显负相关;死亡组患者在起病后0 h、24 h、72 h的PVPI均较存活组明显增高。结论 PVPI可以作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严重程度的评估指标之一,EVLW和PVPI指导下的液体限制治疗可能是ARDS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毛细血管渗透性指数(PVPI)在诊断及动态监测肺水肿时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40例行脉搏轮廓曲线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的肺水肿患者,根据入院时的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将患者分为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组(15例)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组(25例).记录入院时各指标并行相关性分析,再于置入气管插管0、24和72 h 时记录存活与死亡患者EVLWI、胸内血容量指数(ITBVI),并计算PVPI值.结果 ①置管0 h 时ARDS组PVPI显著高于ACPE组(P<0.01).②相关性分析显示:ACPE组PVPI与氧合指数(PaO2/FiO2)、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EVLWI、ITBVI、中心静脉压(CVP)均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EVLWI与PaO2/FiO2(r=-0.672,P<0.01)、APACHEⅡ评分(r=0.412,P<0.05)、ITBVI(r=0.636,P<0.05)有一定相关性.ARDS组PVPI与EVLWI(r=0.904 P<0.01)、PaO2/FiO2(r=-0.554,P<0.01)、APACHEⅡ评分(r=0.390,P<0.05)均显著相关;EVLWI与PaO2/FiO2(r=-0.602,P<0.01)、APACHEⅡ评分(r=0.457,P<0.05)、PVPI(r=0.904,P<0.01)具有一定相关性.③绘制PVPI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956±0.019(P<0.01);选取PVPI的截断点为2.23时,其敏感性为92.0%,特异性为93.3%.④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ACPE和ARDS存活组的EVLWI均逐渐下降(P<0.05和P<0.01);ACPE死亡组PVPI有增高趋势(P<0.01).结论 将EVLWI、PVPI(截断点2.23)用于鉴别静水压性和通透性肺水肿,以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血浆脑钠肽(△BNP)动态变化值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预后意义,并分析影响短期病死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85例ARDS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组,比较三组治疗1 d和3 d的病情变化、△EV-LWI与预后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轻、中、重度三组ARDS患者的生存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28天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85例患者入选。随着病情加重,三组间血乳酸、BNP、氧合指数、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LIS评分、EVLWI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等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治疗3 d后,存活组患者的氧合指数明显增加(P0.05),BNP、氧合指数(OI)、APACHE II、SOFA、LIS评分、EVLWI和PVPI等均显著降低(P0.05),而死亡组病情变化不显著(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三组的生存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_(1~3 d)(OR 1.25,95%CI:1.01~2.25,P=0.003)、△EVLWI_(1~3 d)(OR 4.32,95%CI:2.21~8.01,P=0.002)和△PVPI_(1~3 d)(OR 3.23,95%CI:2.43~5.11,P=0.001)为28天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动态监测EVLWI和BNP有利于评估ARDS患者的预后,△EVLWI、△PVPI、△BNP是ARDS患者28天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社区获得性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与预后关系.方法 前瞻性观测3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致ARDS患者入选时、24 h及72 h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分析其与ARDS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35例ARDS患者中入选14 d时生存20例(占57.1%),死亡15例(占42.9%);入选时生存组APACHE Ⅱ 评分显著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在入选时、24 h及72 h后,生存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都显著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2、0.001和0.016).多变量Cox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如入选时血清PCT>10 g/L,与ARDS患者死亡显著相关,危险比3.23,95%可信区间(0.58~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 ARDS患者如发病72 h内血清PCT水平增高则预示ARDS患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在老年呼吸衰竭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特点及其对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呼吸衰竭合并脓毒性休克的老年患者共62例,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根据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检测患者心率(HR)、全心射血分数(GEF)、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O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血管外肺水指数、动脉血乳酸浓度,评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根据预后ROC曲线分析EVLWI对该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重度患者乳酸浓度、OI、EVLWI、PVPI均与中度及轻度患者有显著差异;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死亡率分别为25.00%、54.17%、66.68%;死亡组EVLWI、乳酸浓度、APACHEⅡ评分、PVPI及OI与存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EVLEI≥10.0 ml/kg为截点,EV-LEI预测死亡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7.42%、90.54%;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07%、84.20%。结论①老年呼吸衰竭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越重则乳酸浓度、OI、EVLWI、PVPI越偏离正常水平;②EVLWI≥10.0ml/kg为临界点对老年呼吸衰竭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脓毒症所致肺损伤的关系。方法:共98例脓毒症患者纳入研究,收治后6 h内检测并计算UACR、氧合指数(OI);通过Pi CCO系统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比较EVLWI正常组与增高组PVPI、OI、UACR的差异,是否需机械通气患者EVLWI、PVPI、UACR的差异。分析UACR与EVLWI、PVPI、OI的相关性。结果:EVLWI增高组PVPI、UACR高于正常组,OI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ACR与EVLWI、PVPI正相关,与OI负相关(P<0.05)。需机械通气患者的EVLWI、PVPI、UACR高于非机械通气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部分脓毒症患者,UACR可预测脓毒症所致肺水肿的形成,可尝试用于评估肺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在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中的应用,评估容量参数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期末容量指数(GEDVI)及压力参数中心静脉压(CVP)对NPE严重程度评估的准确性,评价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对NPE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方法,对36例并发NPE的神经科危重患者,采用PiCCO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指数(CI)、CVP、ITBVI、GEDVI、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等指标,ITBVI、GEDVI、CVP与EVLWI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患者结局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3d的EVLWI变化.结果 EVLWI与ITBVI呈显著正相关(r=0.54,P<0.001),与GEDVI呈显著正相关(r=0.62,P<0.0001),而与CVP无显著相关性(r=0.12,P>0.05);PVPI、EVLWI与氧合指数(PaO2/FiO2)均呈显著负相关(r=-0.55、P<0.001,r=-0.48、P< 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治疗前EVLWI(ml/k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2.6比9.4±1.8,P>0.05);存活组治疗3d后EVLWI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6.92±1.64比8.64±2.62,P<0.05),且明显低于死亡组治疗3d后(6.92±1.64比9.88±2.44,P<0.05).结论 容量参数GEDVI、ITBVI比压力参数CVP评估NPE患者的EVLWI更为准确、可靠;NPE患者PVPI、EVLWI越高,PaO2/FiO2越低;动态观察NPE患者的EVLWI可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呼吸指数(RI)水平与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入住ICU的脓毒性休克患者55例,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20例和存活组35例,比较2组入院时和入院后第3、5天的R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和心指数(CI)。结果与入院时比较,存活组患者第5天RI、EVLWI、PVPI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死亡组第5天RI、EVLWI、PVPI水平明显升高,CI明显下降(P0.05)。死亡组患者在入院第3、5天的RI、EVLWI、PVPI均显著高于同期的存活组患者(P0.05),CI则在入院第5天显著低于同期的存活组(P0.05)。2组患者RI与EVLWI呈显著正相关(r=0.526,P0.01)。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RI、EVLWI动态变化可预测患者的预后,并且RI与EVLWI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血中正五聚素3(PTX3)、降钙素原(PCT)与白蛋白(ALB)的比值(PAR)及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ARDS患者75例,根据疾病转归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其中,死亡组33例,存活组42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PTX3浓度、PAR、PVPI,以及氧合指数(OI)、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的评分,分析血PTX3浓度、PAR、PVPI与OI、APACHEⅡ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价血PTX3浓度、PAR、PVPI对ARDS预后的价值。结果 存活组与死亡组在治疗前血PTX3浓度、PAR、PVPI、OI、APACHEⅡ评分均(P>0.05),但是在治疗72 h后,死亡组的血PTX3浓度、PAR、PVPI、OI、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PTX3浓度、PAR、PVPI与OI呈现负相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血PTX3浓度、PAR、PVPI对ARDS预后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AU...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的变化特点,探讨其在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指导意义以及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 ,将2011年1月至12月收住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的24例ARDS患者根据临床转归分为存活组(16例)与死亡组(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运用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监护仪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两组患者入住ICU第1天的一般情况、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血乳酸水平、心排指数和EVLW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从第1天到第3天,存活组氧合指数逐天上升,EVLWI、血乳酸值逐天降低,而死亡组三个指标均逐天降低,三个指标在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另EVLWI与氧合指数呈明显负相关(r=-0.46,P<0.01),而EVLWI与CVP无明显相关性(r=-0.11,P=0.146)。第3天的EVLWI与预后的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下面积为0.738±0.069,当EVLWI>8.5ml/kg时,预后评价的敏感度为85.3%,特异度为56.8%。结论 EVLWI的动态变化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EVLWI可能是客观评价肺毛细血管渗漏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肺上皮细胞膜糖蛋白(KL-6)联合检测在重症肺炎ARDS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2月入住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RICU的重症肺炎ARDS并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仪(PICCO)监测且存活超过3d的患者65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检测患者第1、3、5天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血清sICAM-1、KL-6、氧合指数(OI)水平变化,记录APACHEⅡ评分、患者生存事件(天)及生存结局,按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45例)和死亡组(20例)。行sICAM-1、KL-6、EVLWI和OI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症肺炎ARDS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sICAM-1、KL-6、EVLWI及联合指标对重症肺炎ARDS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入RICU时,死亡组的PCT、EVLWI、sICAM-1、KL-6和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 P<0.05),RICU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存活组( P<0.05),其余基线指标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第1天、3天、5天时,死亡组的EVLWI、sICAM-1、KL-6、降钙素原和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 P<0.05),而OI在治疗第3 d和5 d时明显低于存活组(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VLWI、sICAM-1和KL-6与重症肺炎ARDS死亡密切相关( P<0.05)。入住RICU治疗1 d、3 d和5 d时的sICAM-1、KL-6、EVLWI与OI均呈负显著相关( P<0.01),sICAM-1、KL-6水平与EVLWI均呈正显著相关( P<0.01)。入住RICU第1天、3天和5天时,sICAM-1、KL-6水平和EVLWI三指标联合预后评估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84.4%;85.0%、66.7%和80.0%、86.7%。AUC分别为0.864、0.881、0.892( P<0.001)。比同期单个指标有更好的预后评估价值。 结论:EVLWI、sICAM-1和KL-6分别是重症肺炎ARD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可早期对患者进行预后评估(28 d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肺上皮细胞膜糖蛋白(KL-6)联合检测在重症肺炎ARDS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2月入住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RICU的重症肺炎ARDS并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仪(PICCO)监测且存活超过3d的患者65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检测患者第1、3、5天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血清sICAM-1、KL-6、氧合指数(OI)水平变化,记录APACHEⅡ评分、患者生存事件(天)及生存结局,按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45例)和死亡组(20例)。行sICAM-1、KL-6、EVLWI和OI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症肺炎ARDS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sICAM-1、KL-6、EVLWI及联合指标对重症肺炎ARDS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入RICU时,死亡组的PCT、EVLWI、sICAM-1、KL-6和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 P<0.05),RICU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存活组( P<0.05),其余基线指标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第1天、3天、5天时,死亡组的EVLWI、sICAM-1、KL-6、降钙素原和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 P<0.05),而OI在治疗第3 d和5 d时明显低于存活组(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VLWI、sICAM-1和KL-6与重症肺炎ARDS死亡密切相关( P<0.05)。入住RICU治疗1 d、3 d和5 d时的sICAM-1、KL-6、EVLWI与OI均呈负显著相关( P<0.01),sICAM-1、KL-6水平与EVLWI均呈正显著相关( P<0.01)。入住RICU第1天、3天和5天时,sICAM-1、KL-6水平和EVLWI三指标联合预后评估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84.4%;85.0%、66.7%和80.0%、86.7%。AUC分别为0.864、0.881、0.892( P<0.001)。比同期单个指标有更好的预后评估价值。 结论:EVLWI、sICAM-1和KL-6分别是重症肺炎ARD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可早期对患者进行预后评估(28 d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用Swan-Ganz导管及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分析肺挫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循环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择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肺挫伤致ARDS患者(挫伤组,18例)和无肺挫伤且无ARdS的多发伤患者(对照组,22例),记录两组患者置管即刻及伤后12、24、36、48、60、72 h肺动脉收缩压(PAS)、肺动脉舒张压(PAD)、肺动脉楔压(PAWP)、肺动脉舒张压与肺动脉楔压梯度(PAD-PA WP)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比较各参数在组内和组间的差异.结果 肺挫伤致ARDS存活患者PAS、PAD和PAD-PAWP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之后逐渐回落,其中PAS、PAD于伤后60h,PAD-PAWP于伤后48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而对照组PAS、PAD自置管即刻至伤后72 h无显著变化,PAD-PAWP伤后72 h较48 h增高.肺挫伤组ELWI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至12h达峰值后逐渐回落,于伤后60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对照组伤后60h及72 h较48 h降低.肺挫伤组PAWP开始较对照组降低,于伤后48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对照组自置管即刻至伤后72 h无显著变化.相关性分析显示,挫伤组置管即刻至伤后48 h,PAS、PAD、PAD-PAWP与ELWI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4、0.498、0.629,均P<0.01).结论 PAS、PAD、PAD-PAWP和ELWI的变化规律可指导肺挫伤致ARDS患者的液体治疗、机械通气和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对急性肺损伤(ALI)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入住重症医学科(ICU),需要机械通气的64例ALI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组(30例)和非ARDS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的心指数、平均中心静脉压(CVPm)、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PVP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氧合指数和肺损伤评分(LIS)等指标。绘制ROC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AUC)评价PVPI对ARDS的预测价值,最佳诊断临界值评估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非ARDS组入组时的PVPI、EVLWI和LIS均显著低于ARDS组(P均〈0.05),而两组间心指数、CVPm、GEDVI和氧合指数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VPI预测ALI患者发生ARDS的AUC为0.886;最佳诊断临界值为3.10时,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82.4%。结论 PVPI能早期评估ALI的严重程度,可作为预测ALI患者是否会进展为ARDS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脓毒性休克患者在早期目标治疗(EGDT)前后动脉轮廓法(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变化特点.方法 3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存活组(n=23)及死亡组(n=9).同期类似病种无休克患者为对照组(n=5).于诊断即刻、6 h、12 h和24 h监测心率(HR)、血压(BP)、尿量(UV)和中心静脉压(CVP);同时利用PiCCO监测仪测定平均动脉压(MAP)、心排量(CO)、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肺血管通透指数(PVPI).结果 脓毒性休克患者入院初始GEDVI、MAP较对照组显著降低,HR明显增快,尿量减少(P<0.01);18例 CO≥7.0 L/min,6例 CO≤4.5 L/min;SVRI均≤1700 mm Hg·min/(L·m2),EVLWI、PVPI则在正常范围内;CVP≥12 mm Hg的患者有8例,CVP≤6 mm Hg有18例,余下患者CVP在8~12 mm Hg.经EGDT方案治疗后,各组的GEDVI、CVP值较前升高,HR下降,MAP回升,但死亡组在6 h甚至12 h仍未至65 mm Hg;与死亡组相比,存活组患者的CO、SVRI、EVLWI和PVPI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随时间的推移,死亡组患者CO进行性降低、EVLWI及PVPI则进行性升高(P<0.01).结论 脓毒性休克患者存在高排低阻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即便一开始表现为低心排,经液体复苏后也会表现为高心排;持续低心排、进行性EVLWI、PVPI升高,提示预后不良.与CVP相比,GEDVI更能有效地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复张(RM)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力学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病例研究方法,选择30例ARDS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RM组和Non-RM组.RM组:保护性肺通气稳定后0.5 h开始RM治疗,每12 h重复1次RM,连续3d.Non-RM组:保护性肺通气治疗,不使用RM.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 h,24 h,48 h,72 h各时间点氧合指数(PaO2/FiO2)、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台压(Pplat)、静态肺顺应性(Cst)及EVLWI数据;监测RM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数据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成组t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①治疗后两组患者PaO2/FiO2均呈上升趋势,在12 h,24 h,48 h,72 h同时间点比较RM组高于NonRM组(P<0.05);PIP、Pplat值在治疗后均呈下降趋势,RM组低于Non-RM组(P<0.05),Cst在治疗后呈升高趋势,RM组高于Non-RM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EVLWI均呈下降趋势,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2.392、8.147,均P<0.01);在12 h,24 h,48 h,72 h同时间点两组EVLWI比较,RM组低于Non-RM组(P<0.05或P<0.01).③RM时有一过性血流动力学变化,与RM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RM结束后120 s与RM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M可以减少ARDS患者EVLWI,改善肺氧合及肺顺应性,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短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指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根据预后情况将4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APACHEⅡ评分、PiCCO监测指标,并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PiCCO监测指标与死亡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3例患者中存活21例(48.8%),死亡22例(51.2%),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感染部位、MAP、CVP、ITBVI、SVRI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前APACHEⅡ评分、CI、EVLWI及PVPI方面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CI与患者死亡率呈显著负相关(r=-0.18,P〈0.01),EVLWI、PVPI均与患者死亡率呈显著正相关(r=0.31,P〈0.01;r=0.19,P〈0.01)。结论 PiCCO仅通过中心静脉及动脉导管即可精确、持续地监测多项指标,创伤小,危险性低,其中CI、PVPI、EVLWI等指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具有密切相关性,对于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用动脉轮廓曲线连续心排量(picco)技术测得的血管肺水含量指数对危重病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行picco检测的ICU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分别记录0 h、24 h、72 h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血管外肺水含量指数(EVLWI)在各时间点是否有差异。根据入ICU时EVLWI≤7.0,≥7.0,≥12.0,≥15.0分为四组,分别计算其死亡率。结果:0时死亡组的EVLWI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24 h、72 h死亡组与存活组的EVWLI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入ICU时EVLWI≤7.0,>7.0,≥12.0,≥15.0的死亡率分别为21%,50%,69%,88%。结论:早期EVLWI可以作为危重病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之一,随EVLWI的升高患者的死亡率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判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价值,分析其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86例ARD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搜集入院24 h内血常规中RDW值,并计算APACHE Ⅱ评分,比较2组之间的差别,评价RDW对ARDS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剖析其与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2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入院24 h内RDW、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入院24 h内时RDW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39,P0.05)。RDW的AUC曲线下面积为0.896(95%CI 0.827~0.964),灵敏度为0.860,特异度为0.862,截断值为14.15%;APACHEⅡ评分AUC曲线下面积为0.920(95%CI 0.861~0.979),灵敏度为0.877,特异度为0.828,截断值为15.5分。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和APACHEⅡ评分能够作为ARDS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入院24 h内RDW及APACHEⅡ评分对判断ARDS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是评估预后的独立因子,且RDW与APACHEⅡ评分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15例脓毒症患者,根据28d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2组,观察入院24h、48h、72hPLT计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变化,记录年龄、性别、病灶部位、SOFA评分等一般资料,并比较2组脓毒症患者入院24h、48h、72hPLT、MPV的差异,以及MPV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不同时期MPV对脓毒症患者死亡预后的判断能力。结果:生存组和死亡组入院24h、48h、72h后PLT计数之比分别为:(176.06±103.06)×109/L-1∶(155.19±116.34)×109/L-1、(152.42±86.47)×109/L-1∶(118.51±89.28)×109/L-1、(157.29±94.76)×109/L-1∶(103.00±88.26)×109/L-1,MPV之比分别为(10.96±1.22)fl∶(11.59±1.21)fl、(11.41±1.11)fl∶(11.57±0.86)fl、(11.28±1.10)fl∶(12.21±0.98)fl。死亡组PLT随入院时间延长逐渐下降,而生存组在入院48h下降,入院72h轻度升高;生存组MPV在入院48h上升明显,随后下降,而死亡组MPV在入院48h轻度下降而后明显上升;2组比较入院48h M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PLT计数与预后(死亡)负相关,MPV与预后正相关,尤其入院72h MPV显著;入院24h、48h、72h MPV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6、0.555、0.736,均显著高于入院24h、48h、72hPLT计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417,0.361,0.267),入院72h的MPV判断死亡预后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53.50%和84.70%。结论:脓毒症患者MPV变化与脓毒症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入院72h的MPV对脓毒症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