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是临床多发常见的一个病证,临床上广泛运用中医、中药以温中补虚、和胃止痛为法进行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故将近年的治疗进展情况予以综述。同时提出其基本病机为脾肾阳虚,寒自内生,寒凝气滞,不通则痛。若从温肾扶阳,补火生土方向探究,可达及病之本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46例实施西医常规护理,中医组46例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结果:中医特色护理干预能显著地减轻症状,使病程缩短,提高治愈率。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胃脘痛辨治     
胃脘痛又称胃痛,以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证。古代文献称之为“心下痛”、“胃心痛”、“胸腹痛”等等。多由情志不舒、饮食失调、寒邪外侵等因素而致,病理关键在脾胃升降失常、气血瘀滞不畅,不通则痛。治疗上则以“通”为法,理气和胃而止痛。临床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等疾病。病因病机胃居于中焦,通过经脉与脾相连,合称“后  相似文献   

4.
胃脘痛辨治     
一、外寒束表,湿蕴于中。江××,男,48岁。84年4月5日诊。因受寒后胃脘冷痛,有气攻撑,喜按喜温,腹胀纳呆,泛恶欲呕,舌质淡,苔白腻。脉左大于右。拟以温中散寒,理气化湿。药用:苏梗15克、干姜10克、台乌9克、姜半夏12克、制香附12克、白蔻5克(杵,后下),藿梗12克、厚朴12克、苍术10克、炒枳壳12克、炒莱菔子12克。连进2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治疗中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76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雷火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  相似文献   

6.
刘姝 《河北中医》2003,25(1):41-41
胃脘痛又称胃痛 ,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 ,常伴有嗳气、吞酸、呕吐等症状。本病病位虽在胃与十二指肠 ,但与其他脏腑有密切关系。中医学认为 ,胃主受纳 ,以和降为顺 ,胃与脾相表里 ,胃主降 ,脾主升 ,相互协调。引起胃脘痛的原因很多 ,症状不同 ,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 ,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 ,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护理的实施措施 ,运用中医辨证的方法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是辨证施护的原则。下面谈谈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护理。1 主 证胃痛隐隐 ,喜温喜按 ,空腹痛甚 ,得食痛减 ,泛吐清水 ,纳差 ,神疲乏力 ,甚则手足不温 ,大便溏薄 ,舌淡…  相似文献   

7.
胃脘痛为临床常见病症。笔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本病,临床疗效满意。叙及体会如下。1肝胃不和症见胃脘胀痛或痛窜两胁,嗳气频繁,嘈杂泛酸,每因情志不畅而诱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胃镜下见胃黏膜急性活动性炎症,或有胆汁反流。治宜舒肝解郁,理气和胃。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多样化,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胃脘痛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威胁了现代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1]。目前,西药治疗具有治疗时间过长、临床疗效欠佳的局限性,而中医适宜技术是我国传统医疗的精髓,根据多项研究表明,胃脘痛中医治疗方案临床实施效果较为显著[2]。中医适宜技术是将中医传统疗法应用于治病防病工作中,主要是通过刺激特殊穴位、调气血、通经络、激发身体器官自身保护功能,以达到减轻患者的病痛、辅助治疗疾病的作用[3]。为此,本文将采用SWOT模型对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发展策略,为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纵观今年内有关胃脘痛辨治的临床报告,可综合为以下五点分而述之:经方新探、新法初探、名老中医经验、临床冶验和中西医合参.  相似文献   

10.
11.
吴朝华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8):1433-1434
胃脘痛又称胃痛,是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乃临证之常见病及多发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极大影响。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面对复杂的临床症状,从寒热虚实进行辨治,力求抓住疾病本质,拨冗见真,除繁就简,常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心得总结如下,以襄同行。  相似文献   

12.
胃脘痛的病位在胃 ,但胃与脾互为表里 ,而肝为刚脏 ,性喜条达而主疏泄 ,故胃痛与肝、脾有密切关系。其发病的基本原理是脾胃纳运升降失常 ,气血淤阻不畅 ,即所谓“不通则痛”。治疗上多用通法 ,使气血调畅 ,纳运复常 ,则其痛自已。“理气止痛”是临床常用之法 ,但当辨虚实寒热 ,在气在血 ,分别施治。此外 ,由于胃痛多兼气滞 ,所以常用辛香理气药 ,一般应中病即止 ,不可过量 ,更不宜长服 ,以免耗气伤阴。1 饮食停滞 有暴饮暴食或过食肥甘厚味、馊腐食物。治以消导行滞 ,和胃止痛。方用保和丸 (山楂、神曲、法夏、云苓、陈皮、连翘、莱菔子 …  相似文献   

13.
李寿山 《中医杂志》1990,31(2):14-15
胃脘痛系泛指上腹部痛而言,脘者即上腹部近心窝处上下左右是也。盖贲门为上脘,幽门为下脘,上下脘之间为中脘,此三脘部通称为胃脘.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当胃体充盈之时其  相似文献   

14.
<正>1病机以气滞为要一方面胃主纳且降浊,脾主化而升清;胃喜润而恶燥,脾喜燥而恶湿。二者纳化相合,升降相因,燥润相济,共主化育。一旦气机壅滞,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形成气滞。又脾胃虚弱,传化失司  相似文献   

15.
王林玉  范翼湘 《光明中医》2009,24(11):2170-2171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以上腹胃脘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痛甚时牵连胁背或兼见神疲乏力、胃脘部胀闷不适、纳差、恶心呕吐、嗳气、泛酸、大便溏薄或便秘,甚则呕血便血等。中医胃脘痛包括了现代医学急慢性胃炎、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胆囊炎、胆道蛔虫症、消化道息肉等。  相似文献   

16.
胃脘痛辨治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振盛 《中医杂志》1992,33(4):19-20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以上腹部近剑突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常兼有纳差、嗳气、呃逆、腹胀、呕恶,甚至呕血、黑便等症状。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疡、胃下  相似文献   

17.
胃脘痛辨治一得赵胜权浙江省绍兴市中医医院(312000)胃脘痛,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疾病。一般的教课书上对本病的辨治分型较细,如常分为寒邪犯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胃阴不足、脾胃虚寒、瘀血停滞等。但临床接...  相似文献   

18.
王芸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6):1007-1008
胃脘痛属临床常见及多发病症,病机关键为胃阴不足、气滞血瘀、脾胃气虚或湿浊中阻。现将笔者分型论治体会叙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胃脘痛系指发生在心窝部或两胁部疼痛之证而言。《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厥阴之胜……胃脘当心而痛。”《顾氏医镜》说:“胃脘痛,俗呼心痛。盖胃之上口名贲门,与  相似文献   

20.
<正>胃脘痛是消化科临床最常见的疾病,多见于慢性胃炎、胃溃疡,也见于十二指肠炎症或溃疡、食管炎等。胃脘痛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古代曾将胃脘痛和心经病变引起的心痛混为一谈,后世医家将胃脘痛和心痛进行了明确的区分。胃为水谷之海,多气多血之腑,病有寒热虚实之分,临证当知常达变,圆机活法,才能效验。笔者略陈管见,将胃脘痛临床治疗概括为八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