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不同时间点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证候的变化及临床结局,阐明介入前后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的动态转化规律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纵向研究设计,共纳入行PCI治疗的ACS患者共438例,其中气虚血瘀者211例,气滞血瘀者227例。所有入选患者行冠脉造影后应用Gensini评分对其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进行定量评估,同时以介入前、介入后3、6、12个月为随访时间点,动态记录入选患者1年内的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证候变化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本组介入前比较,气滞血瘀组与气虚血瘀组介入治疗12个月后Genisini评分降低(P<0.01);气滞血瘀组与气虚血瘀组介入治疗后血瘀证积分均出现逐渐下降,以术后12个月时下降最为显著(P<0.01)。PCI治疗前后气滞血瘀与气虚血瘀两种证型之间可相互转化,以气滞血瘀向气虚血瘀的转化形式为主,气虚血瘀证成为ACS患者介入治疗后的主要证候,术后6个月时这两种证候的转化最为频繁,且术后6、12个月时气虚血瘀患者比例较治疗前增加最为显著(术后6...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方联合双联抗血小板(双抗)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历史性对照研究,治疗组为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门诊治疗的50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对照组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月门诊服用双抗西药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日100 mg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每日75 mg口服)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50例。治疗组在服用双抗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中药,每日1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3个月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心绞痛评分、气虚血瘀证候评分及血瘀证评分,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及6个月随访时消化道不良反应例数及积分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3个月后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心绞痛评分、气虚血瘀证候评分、血瘀证评分降低(P0.05或P0.01);与治疗4周后比较,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心绞痛评分、气虚血瘀证候评分、血瘀证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消化道不良反应积分增高(P0.01)。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3个月后血小板聚集率、心绞痛评分、气虚血瘀证候评分、血瘀证评分降低(P0.05或P0.01),治疗3个月后、6个月随访时消化道不良反应积分减少(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方联合双抗西药治疗可进一步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双抗西药所致的消化道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介入术后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5C临床试验中合并糖尿病介入术后ACS患者的亚组分析,共281例。其中对照组145例患者,治疗组136例患者。对照组为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心悦胶囊2粒,每日3次,复方川芎胶囊2粒,每日3次口服,用药0.5年,随访1年,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次要终点事件包括脑卒中、心力衰竭、ACS再住院。同时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1、3、6、9、12个月血瘀证计分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随访12个月中,治疗组患者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患者未发生非致死心肌梗死,对照组发生5例,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4例患者因ACS再入院,对照组12例,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1个月比较,治疗组6、9、12个月心绞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9个月时心绞痛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12个月,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率(15.4%)明显低于对照组(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1、3、6、9、12个月及对照组3、6、9、12个月血瘀证计分皆明显降低(P0.05),治疗3、6、9及12个月时,治疗组血瘀证计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活血中药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干预介入后糖尿病ACS患者,可减少再次血运重建和心绞痛的发生,改善患者血瘀证计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干预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方法,将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治疗成功后时符合气虚证和血瘀证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同时给予益气活血中药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安慰剂口服。观察2组服药6个月后再狭窄发生情况及脑缺血事件复发情况,记录血瘀证、气虚证评分。结果随访6个月,有3例退出试验,试验组再狭窄发生率19. 1%(9/47),对照组为28. 3%(13/46),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期间试验组脑缺血复发事件(6. 4%)较对照组(13%)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6个月时,试验组血瘀证评分和气虚证评分均较入组时明显下降(P 0. 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中药,有减少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时再狭窄及脑缺血复发事件发生的趋势,并可改善患者气虚、血瘀状态。  相似文献   

5.
通冠胶囊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中药通冠胶囊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成功施行PCI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手术前、中、后选用抗栓、抗凝等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冠胶囊,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于术前1天、术后3天和术后30天3个时间点观察以下项目:心绞痛疗效、主要中医证候、气虚证评分和血瘀证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疗效96.0%(48/50例),对照组为92.0%(46/50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3天两组气虚证积分较术前有增加趋势,术后30天对照组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3、30天两组血瘀证积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术后30天气虚证积分和血瘀证积分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益气活血中药通冠胶囊能显著改善PCI术后患者气虚血瘀证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凉血生肌方对气虚血瘀证冠心病冠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内科131例成功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63例,2组均接受冠心病二级预防常规,治疗组于手术日起加用益气活血凉血生肌方药(生黄芪、丹参、牡丹皮、金银花等)2个月,随访2月,以中医症状体征积分、西雅图量表评分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 1)治疗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胸闷、瘀血、气短、乏力积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凉血生肌方药可显著改善冠心病冠脉介入术后患者气虚血瘀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冠脉介入术后气虚血瘀证康复治疗的有效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益气活血中药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术后左室重构及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辽宁省阜新市矿业集团平安医院住院并行PCI的ACS患者7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40),术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中药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血瘀证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左室重构指标及左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瘀证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6个月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瘀证积分均较治疗后3个月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血瘀证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及血瘀证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2组LVEDs及LVEDd均明显降低,对照组LVMI显著升高,且观察组LVEDs、LVEDd及LVM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6个月2组FS及LVEF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IVST于治疗前后及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2组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患者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患者比例也显著升高(P0.01)。结论:益气活血中药心悦胶囊及复方川芎胶囊可显著抑制行PCI术后ACS患者左室重构,改善患者心功能,临床疗效较术后常规治疗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中医症状评分及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9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中医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统计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6个月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气虚、血瘀证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上述评分降幅更加显著(P均<0.05)。2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各终点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给予西药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及生活质量,降低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通络法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气虚血瘀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治疗的冠心病介入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选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选用中医益气化瘀通络法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及总胆固醇(TC)]水平、气虚血瘀证评分与治疗后6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再住院、心功能不全、脑卒中及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2组治疗后LDL-C、TG、TC水平与气虚血瘀证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研究组治疗后LDL-C水平、气虚血瘀证评分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益气化瘀通络法可有效改善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气虚血瘀症状,降低LDL-C水平,延缓血管粥样硬化进程,并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康益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河南省中医院脑病科门诊治疗的60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康益胶囊。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比较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康益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通脉颗粒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气虚血瘀证患者心功能、血液流变学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冠心病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PCI术后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通脉颗粒治疗,疗程为8周并随访6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心功能指标、炎症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8周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为70.0%(21/30),组间比较,试验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证候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项主症评分和次症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心功能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每分心输出量(C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试验组的提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炎症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不良事件方面:经6个月随访,试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7%(5/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通脉颗粒治疗冠心病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患者的炎症水平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70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冠心病心绞痛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益气活血汤口服,疗程为6周,观察并记录2组中医证候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硝酸甘油用量,并行心电图检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和硝酸甘油用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SAQ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ECG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汤可有效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可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种患者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84.09%、61.36%,观察组患者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对于患者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改善以及气虚血瘀证候改善方面也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介入术后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04月全国11个省市40家三级西医、中医或中西医综合医院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术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960例,按照是否使用芪参益气滴丸分为对照组(n=474)和观察组(n=486),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芪参益气滴丸,0. 5 g/次,3次/d。2组均治疗6个月,随访6个月。分别在入组时和治疗后1、3、6、12个月观察主要及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同时观察血瘀证计分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中,观察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主要,次要)方面,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0. 05)。Kaplan-Meier生存函数估计显示,12月内观察组生存率优于对照组(P 0. 05)。血瘀证计分方面,与本组入组时比较,2组在治疗1、3、6及12个月,血瘀证计分皆明显降低(P 0. 05);在治疗6及12个月,观察组血瘀证计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方面,与本组入组时比较,2组在治疗1、3、6及12个月,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各维度评分皆明显升高(P 0. 05);在治疗1、3、6及12个月,观察组的躯体受限程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在治疗1、3及12个月时,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情况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在治疗12个月时,观察组的疾病认知程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安全性方面,观察组未发生与本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2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合并高血压患者,可减少12个月内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提高12个月内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血瘀证计分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汤对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患者多时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医证候、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影响,及HSP-70的动态变化与疾病发展和中医证候演变的相关性。方法:脑分水岭梗死发病72 h以内的13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对照组68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益气活血汤。发病3 d内、第7,14天记录NIHSS评分,进行中医证候评价。采集HSP-70,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NIHSS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气虚和血瘀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发病3~7 d,治疗组HSP-70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病7~14 d,治疗组HSP-70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3个时点HSP-70与NIHSS,气虚,血瘀均成负相关(P0.05)。发病3 d内、第7天NIHSS与气虚、血瘀均成显著正相关(P0.01)。发病第14天NIHSS与气虚成正相关(P0.05),与血瘀成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益气活血汤有助于改善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气虚血瘀的中医证候有显著改善作用。益气活血汤可能有利于HSP-70发挥细胞保护功能。因其高度相关性,发病后HSP-70的表达水平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与关联能够从微观角度反映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规律及中医证候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益气活血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治疗气虚血瘀证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饮食、运动、降糖药物治疗,治疗组加服益气活血中药汤剂,连续服用3个月。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值、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明显减少(P<0.05),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其中治疗组尿频、疲倦乏力症状的改善情况最为显著。结论益气活血中药具有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保护肾脏的作用,能有效地延缓糖尿病肾病的继续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活血方辅助盐酸纳美芬对胶质瘤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智力水平、生活质量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胶质瘤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给予西药单用治疗,观察组6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活血方治疗,比较2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Mo CA评分、MMSE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Mo CA评分、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SOD、CAT及GS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均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方辅助盐酸纳美芬用于胶质瘤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智力水平和生活质量,并有助于上调SOD、CAT及GSH浓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拟定益气活血膏方治疗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纳入60名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治疗组,予以益气活血膏方治疗,疗程28 d;同时纳入60名同年龄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组应用益气活血膏方治疗前后的气虚血瘀证症状及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综合评定疗效。结果:治疗28 d后,治疗组气虚血瘀症状明显改善,证候积分下降(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接近健康对照组。结论:课题组拟定益气活血膏方治疗气虚血瘀证疗效显著,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瘀汤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患者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治疗组采用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FFR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FFR在治疗后均明显上升,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FR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1.85%,对照组为18.52%,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有较好临床疗效,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FFR。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逐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凝血指标、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88 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5 例与对照组43 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取益气活血逐瘀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连续治疗3 个月。对比2 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凝血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93.33%,优于对照组76.74%(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症状积分、纤维蛋白原(FIB) 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水平均降低(P<0.0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症状积分、FIB 水平及血清IL-6、TNF-α 水平均较低(P<0.05),PT、APTT 均较高(P<0.05)。结论:益气活血逐瘀方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凝血功能指标,有效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