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程度对髋部脆性骨折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东莞市南城医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髋部脆性骨折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血糖控制不良者为甲组,血糖控制良好者为乙组,比较组间预后效果。结果:乙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明显少于甲组,且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愈合、骨折再移位、骨折内固定物松动、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合并髋部脆性骨折患者中,其血糖控制程度会直接影响到预后效果,并致使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需要对其血糖进行有效控制,以提升手术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2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方法: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诺和锐、诺和灵N按:1:1的比例在三餐前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给予诺和锐三餐前和诺和灵N睡前皮下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为(7.52±1.21)天,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为(7.61±2.15)天,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空腹、三餐后的指尖血糖水平都有了很大改善(P<0.05),同时两组间比较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都是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都能有效控制血糖,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电话随访对出院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128例糖尿病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均在2013年8月至2015年2月,使用信封抽取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电话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情况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情况、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出院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电话随访,可以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情况,并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4.
刘燕红 《新中医》2018,50(4):82-84
目的:观察益阴消渴汤联合强化胰岛素方案对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血糖控制不佳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强化胰岛素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阴消渴汤。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 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变化,记录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FBG、P2h BG、Hb A1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BG、P2h BG、Hb 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5.00%,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2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阴消渴汤联合强化胰岛素方案治疗血糖控制不佳T2DM患者,在控制血糖方面效果明显,可减少低血糖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我血糖监测对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意义。方法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自我血糖监测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经规范胰岛素或降糖药治疗3个月、6个月时分别检查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自我血糖监测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自我血糖监测是保障血糖控制达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针灸结合情志护理对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依据干预方法分为常规性西医干预组(50例)和常规性西医干预基础上针灸结合情志护理组(中西医结合干预组,50例)两组,两组患者分别进行3个疗程的护理干预后,统计分析两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医辩证施膳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住院部100例z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其基本治疗条件一致。研究组由医师判定病人体质,给予基于食物药性理论的相应辩证施膳后的饮食指导,控制病人全天总热量;对照组给予基本饮食治疗方案的指导,控制病人全天总热量,不考虑食物性质。连续观察3个月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PPG)。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病人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的测定值均较治疗前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中医饮食辩证施膳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出院后护理对出院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9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给予出院后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血糖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出院3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出院后护理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血糖水平,值得临床借鉴采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3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作用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9月在我科住院的90例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患者30例(CSII组),采用三速一长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患者30例(MDI组),采用1天2次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的患者30例(Mix组)。观察各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所用胰岛素总量,达标时所花费用,血糖达标后波动幅度以及低血糖发生率,并对所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达标后3组患者8个时间点的血糖比较,仅早餐前及晚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CSII组和MDI组均低于Mix组(P〈0.05),CSII组和MD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标时间和胰岛素总量CSII组和MDI组优于Mix组(P〈0.05),CSII组和MD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费用CSII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达标后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发生率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方案短期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健康管理,主要措施有:收集信息,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心理行为干预,饮食、运动和治疗指导,随访与复查,观察时间为1年。结果:干预1年后,80例患者血糖控制水平较干预前明显下降(t=10.930和22.902,P0.001);糖尿病相关的行为明显改善(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健康管理有利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改善患者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从我院糖尿病门诊选出60例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专科护士指导下进行中等强度运动锻炼,每天1小时,持续1个月。结果: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运动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患者运动后血糖随运动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与运动前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进行中等强度运动不仅能降低即时血糖,同时又能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以2型糖尿病患者肾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雷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DGMS)对9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72h血糖监测,血糖波动系数反映血糖波动;通过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描述肾病并发症的程度,并行血压、血脂、肌酐、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lc,HbAlc)、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测量。结果:(1)2型糖尿病无肾病并发症者与合并肾病并发症患者比较,其病程、年龄和血糖波动系数存在显著差异职0.05)。(2)回归分析显示,病程、血糖波动系数、舒张压是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734、3.17、0.961(P〈0.05)。结论:波动性高血糖促进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糖脉康颗粒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及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3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口服二甲双胍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糖脉康颗粒,总治疗时间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72 h动态血糖数据,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渐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及餐后血糖波动均值(MPPGE),并计算胰岛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IS)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DBG,MAGE,MODD,MPPGE,HOMA-IR FBG,2 h PBG,Hb A1c,TG,TC,LDL-C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HOMA-IS和ISI较治疗前有所升高,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糖脉康颗粒有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对保存患者胰岛功能改善血脂代谢有一定帮助,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探讨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护理干预的实施情况随机分为干预组(系统的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0例,比较两组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血糖控制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的健康行为、用药行为、自我检测、并发症防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干预组发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致残、致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是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重要的辅助措施,能够明显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了护理满意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耳针综合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耳针综合疗法(耳穴按摩、放血疗法、耳穴贴压)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耳针综合疗法是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具有较好的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从我院糖尿病门诊选出60例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专科护士指导下进行中等强度运动锻炼,每天1小时,持续1个月.结果: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运动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患者运动后血糖随运动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与运动前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进行中等强度运动不仅能降低即时血糖,同时又能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魔芋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按临床常规治疗(药物+饮食);实验组除按临床常规治疗(药物+饮食)外,每餐给予魔芋50g,观察治疗前、治疗后7d、治疗后14d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体质量(BW)、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结果对照组的FBG、2hPG有所下降,但BW变化不明显。实验组FBG、2hPG、BW及BMI明显下降,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结论魔芋能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FBG、餐后血糖及BW,减少餐后血糖的波动,魔芋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理想食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胡芦巴对2型糖尿病的辅助治疗作用,评价其对糖和血脂的作用。方法选择34例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口服2次胡芦巴粉(5 g/次),连用2个月。测定服药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的变化。结果最终完成研究的28例患者,服药2个月后FBG、TG、VLDL-C分别减少25%,30%,31%。结论中药胡芦巴粉的水溶液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辅助治疗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影响以及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并行动态血糖监测的2型糖尿病患者107例,收集入院时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并检测踝肱指数(ABI)、尿白蛋白肌酐比(ACR),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采用CGMSSoftware3.0对CGMS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依据ABI值分为低ABI组和ABI正常组;依据ACR水平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U组)、微量白蛋白尿组(MIAU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MAAU组);依据MAGE分为MAGE升高组和MAGE正常组。结果年龄大、病程长、血压高、MAGE高是导致患者ABI降低的危险因素,高ISI是保护因素。低ABI组MAGE(4.95±0.23)mmol/L,显著高于ABI正常组(3.05±0.14)mmol/L(P〈0.01)。年龄大、病程长、血压高、HbAlC及MAGE升高是导致患者发生尿白蛋白的危险因素,高ISI是保护因素。MAAU组MAGE(5.61±1.13)mmol/L,MIAU组MAGE(4.81±0.69)mmol/L,均显著高于NAU组(2.80±0.87)mmol/L(P〈0.01)。MAGE升高组的低ABI、MAAU及MIAU发生率均高于MAGE正常组(分别为61.9%VS29.3%,35.7%VS7.3%,33.3%VS14.6%,P〈0.01)。年龄大、病程长、HbAlC高是导致MAGE升高的危险因素,高ISI是保护因素,其中ISI的影响因素最大。结论血糖波动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胰岛素抵抗是影响血糖波动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