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属于呼吸科常见难治病,发病机制复杂,而发病率日益上升。西医以吸入表面激素抗气道慢性炎症等治疗为主。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哮喘专主于痰",与肺脾肾虚、宿痰内伏有关。治疗哮喘"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要"。但临床很多哮喘患者仍反复发作,缺乏有效控制方法。故综述近10年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辨治思维与方法及研究动态,从"风、痰、虚、瘀、热、毒"及五脏论治哮喘,以期为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及用药经验,增加哮喘的控制率。  相似文献   

2.
宋康教授认为支气管哮喘当属中医的"哮证""喘证"范畴,发病本质为宿有伏痰,遇外邪、饮食失节、情志不畅等诱因,引动伏痰,气上痰动,痰气互阻,而发哮喘。治疗上,宋康教授强调从"痰"分期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多从实而论,主张宣外邪、燥痰湿,理气机,稳定期多从虚而治,重在补肺脾肾脏。宋师经验丰富,用药独到,加以整理,并附一则验案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喘证、哮证范畴,古代哮喘的病因、病机及治疗论述较多。清·李用粹《证治汇补》说:“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哮喘的病因以痰为主,源于脏腑,阴阳失调,致津液凝聚成痰,同时又因气郁痰滞,影响血液运行,出现痰瘀交结,伏于肺,成为哮喘夙根,所影响脏腑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密切,复因六淫外感、劳倦、情志因素引动伏痰,则痰随气动,聚于肺系而致哮喘发作,出现肺失清肃为标,痰浊胶结为本的证候特征。西医认为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理是气道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4.
钟玲  李国菁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6):935-935,937
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学"哮证"范畴,其发作一般认为系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津液失布,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感邪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抟结,壅塞气道,肺宣降失常,引动积痰而致。对于其治疗,临床也每常从肺、脾、肾三脏着手。  相似文献   

5.
哮喘发生为宿痰伏于肺,因各种诱因如气候、饮食、情志、劳累等诱发,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拥塞气道,引发气喘。"风盛痰阻,气道挛急"是急性发作主要病机,不仅外风侵袭可致哮病,内生肝风,夹痰犯肺,风摇金鸣,哮病亦作。支气管哮喘有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长期反复发作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时有效治疗尤为重要。中药治疗使人的身体进行系统调节,增强人体免疫力,从而能够明显减少哮喘发作次数,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痰瘀致喘:哮喘发生主因于痰,致五脏生痰的因素则是外感、内伤、饮食等,哮喘缓解期适当应用活血药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疗效,尤对久病患者。"五脏失调"致喘:"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渡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喘虽以肺为主,亦涉及它脏,肺、脾、肝、肾、多脏病变、内伤外感,本虚标实均可致喘。各家对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看法虽不同,只要根据辨证理论及整体观念,综合运用各中医辨证方法,四诊合参,抓主要矛盾,追标逐本,找到病因和原始病变部位,有针对性的治疗,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治已乱治未乱,不治已病治未病",2014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也强调哮喘更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7.
陈雯雯  王志英 《吉林中医药》2014,(12):1233-1235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属中医学"哮病"范畴,发作时的主要病理变化为痰阻气闭。支气管哮喘易于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较快,显示出中医药治疗哮喘的优势。根据目前应用化痰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现状,从理论、临床、实验研究三方面进行总结,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会致患者反复性气促、喘息、咳嗽等,危害严重。据《支气管哮喘控制的中国专家共识》[1]指出,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予以规范化治疗能减少、预防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西医治疗普遍存在不良反应,影响患者长期坚持治疗依从性[2]。该疾病在中医学属"喘证"、"哮病"范畴,病机脏腑受损、痰阻气道。补肺活血胶囊能固肾补肺、活血益气,主气虚  相似文献   

9.
正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明确指出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当接触多种刺激因素时,气道发生阻塞和气流受限。而中医理论认为支气管哮喘属"哮证"范畴,多因宿痰伏肺,感邪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痰气搏结,壅塞气道,肺气上逆,肺失宣降,痰随气动,故至痰鸣如吼,  相似文献   

10.
洪广祥老师业医30余年,致力于肺系病证的临床研究,疗效卓著,尤其在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认识与治疗方面独树一帜。现就其运用疏利气机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学术经验,简介如下。痰瘀气壅为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机肺气以清肃下降为顺,壅塞上迫为逆。支气管哮喘由肺气壅塞所致,而肺气之壅塞又由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变应性炎症疾病,西医治疗主要针对哮喘的发病机制,其防治以抑制和清除气道炎症为重点。目前,糖皮质激素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的雾化吸入已成为哮喘首选治疗,但长期应用会带来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而中医药在治疗此病时有独特的疗效。支气管哮喘相当于中医的“哮证”,此病病机为“伏痰”遇诱因引触,痰随气升,  相似文献   

12.
正陈宪海教授致力于支气管哮喘的研究三十余载,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对本病的辨证论治经验丰富,疗效显著。我们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导师应用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经验总结如下。支气管哮喘,在中医古籍中属于"喘鸣"、"喘呼"、"喘喝"、"上气"、"哮病"等范畴[1]。清代医家李用粹在《证治汇补·哮病》指出:"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3.
李新民教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经验丰富,认为本病病因为"风、痰、气、瘀"。其发病部位主要在肺,然与其他脏腑亦密切相关。主要病机为风邪袭肺,肺失宣肃,引动伏痰,痰气交阻,闭阻气道,致气道挛急,痰阻肺络日久成瘀。其治疗急性期以疏风宣肺、降气平喘、清金化痰、活血通络为主;缓解期扶正健脾,兼以逐邪。临症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张峰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2):206-207
俞长春是嘉兴市名老中医,从事临床工作数十载,学验俱丰,尤擅长治疗呼吸系统、脾胃疾病.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病情长且病情缠绵,患者年龄各不同,笔者有幸跟随俞老学习,现将俞老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经验简述如下.1善用经方中医认为哮病的发生,为宿痰内伏于肺,每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而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肺气上逆,痰气搏击而发出痰鸣气喘声.《内经》虽无哮病之名,但有"喘鸣"、"够贻"之类的记载,与本病的发作特点相似.《金匮要略》将本病称为"上气",不仅具体描述了本病发作时的典型症状,提出了治疗方药,而且从病理上将其归属于痰饮病中的"伏饮",堪称后世顽痰伏肺为哮病夙根的渊薮.  相似文献   

15.
许斌 《家庭中医药》2020,27(5):56-57
正咳喘是儿科常见病症,包括西医的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变异性咳嗽及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医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易为外邪所伤,又或因喂养不当,首先累及肺、脾两脏,咳喘反复,肺气耗损,脾失健运,致痰浊内生,日久则痰瘀互结,阻滞肺络,发而成咳喘。在小儿咳喘的治疗中,中医多用宣肺止咳平喘,益气健脾化痰之法,脾运化水湿,肺则通调水道。今肺络瘀滞则痰聚而无以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临床常见的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医认为,素体脾肾不足、痰湿内盛是本病发病的内在因素,如遇外邪侵袭,触动伏痰而致痰阻气道,肺失宣肃,病则由是而发,出现咽痒、咳嗽、气促痰鸣等症状。我们近年来用自制的“抗敏定喘散”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效果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供同道们验证。  相似文献   

17.
西医认为: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中医理论认为哮喘的发生是由于体内宿痰深伏、阻碍肺肾呼吸的职能,每遇七情、饮食或时邪外感等诱因而触发,发作时,气火或外寒之邪引动伏痰,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痰气相激致发哮鸣声,成为哮证,发作时重点在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 (哮喘 )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中医学认为,本病由伏痰 (宿痰 )内停,蓄于肺窍,外邪诱发,引动伏痰,气动痰升,痰气交阻,气道阻塞所致.即所谓"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我国中医学者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在哮喘的外治法研究推陈出新,大大丰富了哮喘的治疗手段.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洪广祥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观点:气阳虚弱是发病的内因,痰瘀伏肺是宿根,外感六淫是最常见的诱因。因此在治疗上首次提出"全程温法(温宣、温通、温散、温化、温补)治疗哮病"的观点,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文章通过列举洪教授治疗外寒里饮、痰瘀化热、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的三则临床验案,来进一步阐述全程温法的临床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而难治的一种病证,属中医的喘证、哮证等范畴。关于喘证治法笔者曾在本刊84年2期做过论述。本文仅联系临床实际,以治验支气管哮喘为例,谈谈临床治疗几点体会。喘发重点治肺哮喘初作或宿喘复发,常因外感风寒致肺卫受邪。如寒邪犯肺,肺失宣降而哮喘,常以散寒、温肺、化饮等诸法并用;若寒邪化热或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郁热化毒,热毒灼津,煎熬成痰而致痰热闭肺,肺气受阻出纳失常而致哮喘者,又最为多见。常以清热、解毒、豁痰、破结、宣肺、降逆等诸法合用。总之,发作期重点理肺时,在辨证方面着重区分寒热,在治疗上分别采用散寒清热,以止哮平喘,收效较好。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