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瘫患儿流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瘫流涎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护理治疗,治疗组则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康复护理联合低频电刺激能有效治疗脑瘫患儿流涎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止涎汤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6月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小儿脑瘫流涎症患儿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止涎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疗效率、治疗前后PI、VP水平及治疗前后智力行为结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PI水平低于对照组, VP水平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适应能力、精细动作、言语、社交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采用针灸联合止涎汤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儿的智力行为能力,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对小儿脑瘫流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脑瘫流涎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和康复治疗两种方法.疗程结束前后均采用教师流涎分级法(TD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针刺配合康复法和康复法比较,治疗后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法可以显著提高脑瘫患儿流涎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小儿脑瘫流涎治疗中应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86例小儿脑瘫流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在治疗基础上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康复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流涎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中有8例(18.60%)显效,24例(55.82%)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4.42%(32/43);观察组中有14例(32.56%)显效,25例(58.14%)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39/43),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用针灸和按摩治疗小儿脑瘫流涎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儿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舌针联合廉泉穴点穴治疗脑性瘫痪合并流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舌针联合廉泉穴点穴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对所有入选患儿进行教师流涎分级法(TDS)测定评定流涎程度,并对治疗前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有效率为9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流涎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针联合点穴治疗脑瘫合并流涎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2例小儿脑瘫流涎症患儿为研究对象,给予中医康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流涎改善情况和血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儿流涎控制率由9.38%提高到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患儿大脑动脉血流速度(VP)以及血管搏动指数(PI)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脑瘫流涎症患儿采用中医康复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控制患儿流涎情况,促进血液流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舌三针为主配合推拿治疗脑瘫流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瘫流涎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舌三针为主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舌三针为主配合推拿是一种治疗脑瘫流涎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对脑瘫流涎症患儿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瘫流涎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部运动训练合冷热交替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穴位按摩合唇周肌内效贴治疗。2组以6 d为1个疗效,共治疗8个疗程。观察2组流涎疗效及治疗前后的流涎分级情况和口运动评分。结果:2组流涎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 7%(29/30),对照组为80. 0%(24/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流涎分级情况、口运动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结论:综合疗法治疗脑瘫流涎症,可改善脑瘫患儿流涎程度和口部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头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4例脑瘫流涎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头针加局部穴位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治疗,对照组采用头针加局部常规针刺法治疗.两组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及其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3.13%、93.75%,对照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7.50%、71.8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头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头针加局部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0.
李灿灿  张建奎 《光明中医》2011,26(6):1248-1249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配合针灸、按摩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9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临床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46例,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康复护理,观察患儿流涎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流涎控制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护理配合临床针灸、按摩治疗小儿脑瘫流涎可提高临床疗效,更好地控制患儿流涎,无不良反应,患儿易接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小儿脑瘫流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10年3月治疗的40例脑瘫流涎患儿,采用掷骰子方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n=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在小儿脑瘫流涎治疗中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儿流涎,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6月间我院收住6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四神聪、脑户、脑空、神庭、本神,廉泉、地仓、颊车、脾俞、肾俞、曲池、外关、合谷、中渚、风市、伏兔、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为主穴,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30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70.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讨论:针灸疗法可使全身血液通畅,行气活血,更好的促进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对小儿脑瘫临床疗效满意,且经济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互动式针法深刺廉泉治疗脑卒中后流涎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病例为2015年6月—2018年6月本院住院及门诊的脑卒中后流涎患者,共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吞咽训练方案的基础上采用深刺廉泉的同时结合患者主动吞咽口水动作治疗。在治疗开始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教师流涎分级法(TDS)及表面肌电图进行观察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颏下肌群静息状态及吞咽状态表面肌电信号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DS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互动式针法可改善脑卒中后流涎症状,疗效优于单纯采用常规吞咽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梅花针叩刺督脉和夹脊穴为主治疗不随意运动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运动疗法和头皮针灸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梅花针叩刺督脉和夹脊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MFM总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MFM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侧弯反射脊柱倾斜角度明显降低,无侧弯反射病例数明显增加,观察组患儿侧弯反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肌张力波动状况得到明显缓解,弱肌张力波动例数明显增加,观察组患儿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督脉和夹脊穴为主治疗不随意运动型小儿脑瘫,能有效促进侧弯反射消失,改善肌张力波动。  相似文献   

15.
王冬 《陕西中医》2019,(3):398-401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穴位按摩及吞咽协调训练联合应用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流涎症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脑瘫流涎症诊断标准的60例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实施中药贴敷及吞咽协调训练法进行治疗;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针灸加穴位按摩治疗。记录两组TDS分级、可进行面部精细活动、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分级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后Gesell发育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0.00%,两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试验组患儿TDS分级均得到明显改善,Gesell粗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会适应性及个人社交能力方面明显提高(P<0.05);且与对照组比,试验组TDS分级改善情况更明显,可进行唇部活动、舌头活动、咀嚼动作、吞咽动作及自主进食者例数明显增加,Gesell 5个方面发育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对两种治疗方案安全耐受性分级间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穴位按摩及吞咽协调训练联合治疗小儿脑瘫性流涎症疗效较确切,可有效控制患儿流涎症状,改善患儿面部肌群运动功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在口腔功能训练的基础上,采用远近配穴针刺法联合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伴有流涎的脑瘫患儿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口腔功能训练(30 min/次)、NMES治疗(20 min/次);观察组在口腔功能训练NMES治疗后给予针刺治疗,主穴取百会、四神聪、语言一区、地仓、颊车、合谷、足三里等,头皮针留针1 h,体针留针30 min,教师流涎分级法(TDS)评定分级为Ⅴ级者,金津、玉液两穴点刺出血。以上各项治疗两组均每天1次,每周治疗5次,30 d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治疗前后对患儿进行TDS分级评定、安全性评价、吞咽障碍评估及Gesell发育量表评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DS分级疗效总有效率为83.9%(52/62),优于对照组的58.1%(36/62,P0.05);观察组吞咽疗效总有效率为88.7%(55/62),优于对照组的69.4%(43/62,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唇舌运动、咀嚼动作和吞咽功能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Gesell发育量表中的适应性、语言行为及个人社交方面评分明显提高(均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语言行为发育量表评分较治疗前亦明显提高(P0.05),但观察组患儿治疗后适应性、语言行为及个人社交发育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过程中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远近配穴针刺法联合NMES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NMES的治疗效果,其在提高患儿行为认知能力的同时,可增强患儿口唇、舌、咽部等肌肉的感觉及运动的协调性,从而明显改善患儿的流涎症状及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傍刺廉泉治疗中风失语的疗效。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采用傍刺廉泉法治疗,对照组70例仅采用传统廉泉刺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有效率为78.57%,经Χ2检验,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83,P0.01)。结论:采用傍刺廉泉法治疗中风失语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医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肝肾不足型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选取于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肝肾不足型小儿脑瘫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经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在入组后采用Bobath疗法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再次基础上加以中医针刺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参照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和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评价表(ADL)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情况进行评分比较。结果:两组经治疗后针对疗效评价,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明显大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0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MAS积分明显下降、ADL积分明显增加,且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MAS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ADL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认知、运动、自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改善肝肾不足型小儿脑瘫具有良好治疗作用,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并促进患儿脑发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对小儿脑瘫流涎症患儿应用中医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小儿脑瘫流涎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均给予中医康复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流涎症严重程度、表面肌电、Gesell发育商评分。结果:60例患儿中共56例患儿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3.33%(56/60)。治疗后患儿的平均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值明显高于治疗(P 0.05)。治疗后患儿流涎症状明显改善,Ⅰ级、Ⅱ级患儿多于治疗前,Ⅲ级、Ⅳ级、Ⅴ级患儿少于治疗前(P 0.05)。治疗后患儿的语言、精细运动、社会适应、个人社交的Gesell发育商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升(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康复治疗可作为小儿脑瘫流涎症患儿的理想治疗方案,通过针灸、按摩、用药等措施可促进患儿口腔及周围肌肉和神经的修复,减轻流涎症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筋结点合谷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将36例痉挛型脑瘫患者根据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进行配对,治疗组采用筋结点合谷刺,对照组采用经穴速刺,两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3个月后使用改良Ashworth分级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改良Ashworth分级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痉挛方面优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表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筋结点合谷刺配合康复训练能够很好地改善痉挛状态,促进脑瘫患者运动功能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