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对弥漫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眼科收治的弥漫性DME患者51例51眼,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各17例17眼:单纯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0.5 mg组(A组);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0.5 mg联合改良黄斑格栅样光凝组(B组);单纯改良黄斑格栅样光凝组(C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 个月、3个月和6个月对患者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裂隙灯、眼压等检查,比较三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三种治疗方式均能改善弥漫性DME患者BCVA、CMT、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但A组、B组疗效均优于C组(均为P<0.05)。A组、B组患者BCVA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CMT(197.47±45.26)μm及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9.91±3.18)mm2改善情况优于A 组(205.59±47.33)μm、(13.24±4.87)mm2(P<0.001),且无光凝术及康柏西普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黄斑格栅样光凝术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能迅速减轻弥漫性DME及新生血管形成,从而提高患者视力,其疗效优于单纯改良黄斑格栅样光凝术和单纯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ICNV)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确诊并行玻璃体内注射0.05 mL(0.5 mg)康柏西普治疗的20例20眼ICNV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1+PRN治疗策略,第1次随访时间为首次注射后1周,以后每月随访1次,均完成6个月的随访。记录CNV病灶渗漏情况、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retinal thickness,CRT)、眼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等。结果 20眼中,玻璃体内注射1~3(1.60±0.68)次,其中注射1次者10眼,注射2次者8眼,注射3次者2眼。治疗前BCVA为(55.15±6.82)个字母数,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61.50±6.16)个字母数、(71.00±5.10)个字母数、(73.90±6.75)个字母数、(77.95±5.12)个字母数,治疗前患者CRT为(342.75±36.39)μm,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301.15±32.16)μm、(231.85±30.25)μm、(240.05±56.99)μm、(229.75±48.18)μm,治疗后各时间点BCVA及CRT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6个月时,17眼病灶渗漏停止,3眼病灶渗漏面积明显缩小,20眼均未出现新的病灶。所有患眼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生青光眼、眼内炎、白内障进展、视网膜脱离等眼部严重并发症或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ICNV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接受康柏西普单次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后黄斑形态与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25眼)DME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接受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观察起点与终点(治疗组术前与术后1个月比较,对照组入组与随访观察1个月比较)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和微视野计检测的视网膜光敏感度等。结果 治疗组观察起点CRT为(448.73±193.25)μm,观察终点CRT为(300.60±74.93)μ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8,P=0.010)。所有患者经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后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所有研究对象4°内注视点均>75%,治疗组和对照组4°与8°的视野视网膜光敏感度观察终点与观察起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间4°与8°视野视网膜光敏感度在观察起点及观察终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12°平均视网膜光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 玻璃体内单次注射康柏西普治疗DME安全有效,能够有效地减轻黄斑水肿及提高视力,形态学恢复早于功能学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对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和继发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黄斑水肿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在苏州市立医院北区眼科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DME患者44例63眼记为DME组,另选取采用同样方法进行治疗的继发于RVO的黄斑水肿患者40例40眼记为RVO组。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小数)检查并记录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德国海德堡公司OCT仪进行OCT检查,自动测量患者黄斑中心凹1 mm视网膜厚度并以此作为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所有患者玻璃体内均一次性注射0.05 mL康柏西普(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比分析DME组和RVO组患眼基线特征及康柏西普治疗后7 d疗效差异。结果 DME组患眼基线CMT为(484.94±152.89)μm, RVO组为(582.33±241.57)μm, RVO组基线CMT高于DM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E组患眼基线BCVA为0.31±0.20,RVO组为0.29±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7 d, DM...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的短期疗效并观察椭圆体带(ellipsoid zone,EZ)完整性改变情况.方法 DME患者14例(16眼),所有患眼均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在注射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时分别复查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比较注射前与注射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logMAR BCVA、黄斑体积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以及注射前与注射后3个月的中心凹EZ不完整部分的横断面长度.结果 患眼注射前logMAR BCVA为0.79±0.08,CFT为(536.44±35.87) μm,黄斑体积为(11.27±0.37) mm3.注射后1个月患眼logMAR BCVA为(0.65±0.07),CFT为(385.63±22.60) μm,黄斑体积为(10.21 ±0.22) mm3.注射后2个月患眼logMAR BCVA为0.56±0.06,CFT为(336.13±21.91)μm,黄斑体积为(9.69±0.17) mm3.注射后3个月患眼logMAR BCVA为0.52±0.06,CFT为(292.38±22.54) μm,黄斑体积为(9.30±0.20) mm3.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所有患者注射前通过黄斑中心凹的EZ不完整部分的横断面长度为(3116.69 ±385.55) μm,3次注射后为(1784.88±362.39)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可以减轻黄斑水肿,提高患者视力,改善黄斑区椭圆体带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577nm微脉冲激光(SML)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发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1-06就诊于我院经玻璃体切除治疗的PDR患者,术后发生DME患者29例30眼。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单纯注射组患者14例14眼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治疗组患者15例16眼行黄斑区577nm微脉冲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12mo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的变化,以及治疗前、治疗12mo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fERG)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12mo BCVA(LogMAR)均较术前改善,CMT均较术前下降(均P<0.001)。单纯注射组治疗前及治疗6、12mo BCVA(LogMAR)、CMT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治疗12mo单纯注射组较联合治疗组振幅略低(23.02±3.13 vs 26.50±3.33μV/deg2),潜伏期延长(38.75±1.6...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Ozurdex与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我院,并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RVO-ME患者44例44眼,22例患者选择Ozurdex治疗(Ozurdex组),22例患者选择康柏西普治疗(康柏西普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玻璃体内注药。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眼压、眼前段及眼底情况等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Ozurdex组和康柏西普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6个月、12个月的BCVA及CMT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Ozurdex组和康柏西普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BCVA及C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Ozurdex组患者玻璃体内注射次数为(2.09±0.68)次,康柏西普组为(5.14±1.2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眼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等不良反应。结论 Ozurdex和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均可有效改善RVO-ME患者视功能及降低CMT,但Ozurdex疗效持续时间较长,注射次数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我院确诊为BRVO继发黄斑水肿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患者31例31眼;随访 7.9~12.8 (9.53±1.20)个月。对比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及黄斑中心凹厚度(macular thickness,MT)的变化,记录与药物和治疗方式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BCVA为(0.72±0.37)LogMAR,末次复查BCVA提高至(0.46±0.38)LogMAR,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P<0.001)。12例患者视力得到了提高,19例患者视力维持稳定。注药前CMT为(461.16±146.20)μm,MT为(571.58±242.27)μm;末次复查CMT下降为(264.68±90.41)μm,MT下降为(272.29±188.54)μm,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MT:t=6.24,P<0.001;MT:t=5.42,P<0.001)。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持续高眼压和眼内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有一定疗效,可以改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经康柏西普治疗后黄斑中心凹结构的变化并分析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的相关性。方法 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为湿性AMD的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接受连续3个月、每个月玻璃体内注射一次康柏西普的常规疗法,记录治疗前及各次注射后1个月的BCVA以及频域OCT的特征(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视网膜内积液、视网膜下积液、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视网膜下纤维化等)。结果 经过3次注射治疗后,BCVA从治疗前的(0.98±0.55)LogMAR提高到治疗后的(0.69±0.43)LogMAR(P<0.01),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从治疗前的(449.07±245.19)μm降低到治疗后的(232.76±103.93)μm(P<0.01),其中初次注射后第1个月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改善最为明显;3次注射后视网膜内积液或视网膜下积液消退组BCVA改善并没有明显优于各自的未消退组(均为P>0.05),但单纯视网膜下积液组BCVA明显优于单纯视网膜内积液组和混合积液组(F=6.168,P=0.007)。结论 频域OCT是一种评价黄斑结构改变的有效手段,为临床分析注射康柏西普术后视力的变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不同给药方案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效果。方法:将21例符合入组条件的,就诊于我院的PCV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Q12W方案(固定给药组),9例9眼,连续3次每4wk玻璃体腔注射0.5mg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之后每12wk给药1次;B组:3+TAE方案(延长给药组),12例12眼,连续3次每4wk玻璃体腔注射0.5mg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之后根据每次访视评估结果确定下次给药的时间,至下一次访视/治疗间隔最短4wk,最长不超过12wk。分别于治疗12、48wk时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中心视网膜厚度(CRT)及给药的次数。结果:治疗12、48wk时固定给药组的BCVA分别为74.78±11.23、74.67±13.94个字母,分别比治疗前提高了7.00±4.21、6.89±4.48个字母;在治疗12、48wk时延长给药组BCVA分别为77.83±5.46、77.58±8.59个字母,分别比治疗前提高了8.75±7.54、8.50±5.60个字母。注射后12、48wk固定给药组黄斑CRT分别为276.33±44.34、240.56±40.11μm,分别比治疗前下降了43.22±42.21、79.00±53.64μm;注射后第12、48wk延长给药组黄斑CRT分别为271.58±63.08、241.00±43.91μm,分别比治疗前下降了57.42±45.33、88.00±61.16μm。固定给药组和延长给药组球内注射康柏西普次数分别为6.00±0.00、7.75±1.14次。结论:两种康柏西普给药方案均可以减轻PCV患者CRT,提高视力,固定给药组球内注射的次数少于延长给药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丛(DCP)的血流密度(VD)与康柏西普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就诊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中心的46例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期DME患者(DME组)和同期37例无DME的NPDR患者(对照组)资料.DME组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RVO)并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视网膜静脉阻塞并黄斑水肿患者27例27眼,其中中央静脉阻塞( CRVO )8例8眼,分支静脉阻塞( BRVO )19例19眼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适时眼底激光光凝治疗,观察患眼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 BCVA )和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 CRT)的转归情况。结果:患者27例27眼治疗前平均BCVA (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 LogMAR )和 CRT 为0.8822±0.5601和713.8±224.8μm,末次随访时分别为0.5963±0.4481和376.7±185.5μm。其中8例 CRVO 患者平均注射次数为4.75次,平均随访时间为13mo,治疗前平均 LogMAR 视力为0.9802±0.6663,接受3次注药治疗后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0.7082±0.4629和0.8517±0.5895,治疗后视力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平均CRT治疗前为835.1±289.3μm,3次治疗后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06.8±117.7、487.5±201.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BRVO患者平均注射次数为2.2,随访时间为9mo,治疗前平均LogMAR视力为0.8124±0.4529,在接受1次注药治疗后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0.4789 ± 0.2792、0.4888± 0.3163,治疗后视力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平均CRT治疗前为662.7±176.6μm,1次注药治疗后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83.8±129.3、330.6±161.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明显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能够减轻RVO并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水肿程度,提高患眼视力,对BRVO并黄斑水肿的患者疗效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单次注射疗效最长可维持1a。  相似文献   

13.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DM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临床疗效.方法:对DME患者(40例40眼)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20眼.两组均实施一次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试验组分别在第1次激光时及相隔45d后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激光术后45、90d的黄斑水肿消退情况及视力改变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45d黄斑厚度为293.90±12.94μm,对照组术后45d黄斑厚度为320.20±29.17μ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90d黄斑厚度为265.80±16.26μm,对照组术后90d黄斑厚度为290.15±12.23μ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45d最佳矫正视力为0.40±0.08,对照组术后45d最佳矫正视力为0.34±0.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90d最佳矫正视力为0.46±0.09,对照组术后90d最佳矫正视力为0.37±0.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格栅样光凝治疗DME较单纯黄斑区格栅样光凝组能明显提高视力,减轻黄斑水肿,对于延长两次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间隔时间是否可以更为科学,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注射康柏西普前后黄斑部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密度及房水因子的变化,初步探讨康柏西普对DME患者黄斑部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9-12/2020-12就诊于我院眼科的DME患者10例11眼作为DME组,收集15例无全身系统疾病和眼底疾病的白内障患者作为白内障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不同影像类型,采用OCTA探讨DME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结构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经3+PRN抗VEGF治疗的51例62眼DME患者资料。根据黄斑水肿类型分为弥漫增厚型DME(DRT-DME)组30例(36眼)和黄斑囊样水肿型DME(CME-DME)组21例(26眼)。分别收集两组患者抗VEGF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资料和OCTA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FAZ面积、黄斑中心凹旁300μm范围内的视网膜血流密度(FD)和FAZ非圆度指数(AI),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对CME-DME组患者抗VEGF治疗前后OCTA指标差值(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差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DRT-DME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各方位的CRT均下降、BCVA均改善(均为P<0.05),但FAZ面积、FD和A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并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患儿黄斑中心视网膜微血管网的特征。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有ROP激光治疗病史的7~15岁ROP患儿14例25眼设为ROP组及年龄相对应的足月出生儿童20例40眼设为对照组。使用RTVue XR Avanti-OCTA等仪器对两组儿童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表层视网膜血管网(superficial retinal capillary plexus,SCP)密度等指标进行检查。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OP组和对照组患儿的FAZ面积分别为(0.04±0.05)mm2和(0.29±0.08)m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P组和对照组的SCP密度分别为42.70%±5.90%和35.90%±6.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ROP组和对照组的CFT分别为(328.50±34.90)μm和(236.80±23.40)μ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P组和对照组患儿BCVA分别为0.83±0.14和0.85±0.2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P组患儿具有更小或没有形成明显的FAZ,同时伴有CFT增厚和SCP密度增加;FAZ面积及CFT对ROP患儿BCVA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及内界膜剥除术后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及黄斑中心凹与旁中心凹浅层、深层视网膜微血管密度的变化。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分析,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我院就诊且经OCT确诊的黄斑前膜患者26例26眼,所有患者均行常规23 G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及内界膜剥除术,术后检测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应用OCTA检测患眼CMT、黄斑FAZ面积及黄斑中心凹与旁中心凹浅层、深层视网膜微血管密度,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患眼BCVA(logMAR)为0.69±0.28,术后3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 BCVA(logMAR)分别为0.51±0.40、0.48±0.37、0.42±0.89、0.43±0.38、0.37±0.37,术后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3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眼CMT分别为(401.04±63.53)μm、(408.49±58.94)μm、(406.67±63.75)μm、(378.80±38.93)μm和(384.72±37.11)μm,均显著低于术前的(458.14±82.13)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患眼术前与术后各时间黄斑FAZ面积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仅在术后3 d,黄斑中心凹深层视网膜微血管密度从术前的(37.52±8.34)%升至(44.78±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视网膜微血管密度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结论 应用OCTA可以对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及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黄斑前膜的疗效进行客观评价,术后患眼视网膜形觉功能恢复较快而黄斑区结构及血流恢复缓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分析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ICNV)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ICNV患者90例(90眼),依据患者治疗情况分为雷珠单抗组及康柏西普组,每组患者各45例(45眼)。康柏西普组患者采取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0.05 mL进行治疗,雷珠单抗组采取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05 mL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后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以及治疗结束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康柏西普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后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0.34±0.10、0.60±0.25、0.80±0.20和(374.10±1.18)μm、(289.02±1.30)μm、(215.06±1.20)μm;雷珠单抗组分别为0.33±0.11、0.57±0.24、0.78±0.23和(373.55±1.15)μm、(288.97±1.23)μm、(215.11±1.17)μm。治疗前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最佳矫正视力均高于治疗前,黄斑中心凹厚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不同时间后,康柏西普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与雷珠单抗组相差均不大(均为P>0.05)。治疗结束后康柏西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雷珠单抗组为8.8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4,P>0.05)。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ICNV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提高,黄斑中心凹厚度变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