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观察鼓胀汤随证加减配合西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鼓胀汤,2个月后观察对比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5%,对照组为65.7%,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及肝脾B超声像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鼓胀汤随证加减配合西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熄风宁心丸"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0例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熄风宁心丸"合并西药治疗,对照组以单纯西药治疗,两组均观察8 w,对症状和ST-T段改善及24 h室早次数减少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现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结论:"熄风宁心丸"对冠心病合并室早有明显疗效,且无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消臌软坚丸治疗肝炎肝硬化腹水88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88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按照患者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消臌软坚丸治疗,对照组予单纯西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腹水经消臌软坚丸治疗,可在较短的时间消退患者的腹水情况,临床疗效较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鼓胀退水贴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将鼓胀退水贴治疗的58例肝硬化腹水定义为治疗组,将同时期在我科院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的57例患者定义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总胆红素)、腹围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鼓胀退水贴对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症状、体征、肝功能及提高血浆白蛋白均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甘遂敷脐联合TDP照射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甘遂敷脐配合TDP照射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给予甘遂敷脐配合TDP照射和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51例只用常规西药治疗,疗程20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腹水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8.0%和7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遂敷脐配合TDP照射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西药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健脾化臌汤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给予健脾化臌汤以及西药治疗,对照组41例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HBV—DNA、以及chid-pugh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6.49%,对照组总有效率82.93%,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HBV—DNA、以及chid-pugh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结论:在西药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化臌汤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疗效显著,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加用黄芪五苓散加减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各项肝功能指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能够减少不良反应,改善肝硬化的症状,提高肝脏损伤的修复和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鼓胀方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将在本院接受中医自拟鼓胀方治疗的4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作为观察组,将同期在本院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肝功能指标、HBsAg、HBeAg及HBV-DNA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鼓胀方具有改善肝功能、有效消退肝腹水、预防肝纤维化及有效抑制HBV等作用,可于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牛胜利 《国医论坛》2013,28(4):42-43
目的:探讨肾气丸和五苓散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肾气丸和五苓散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52.38%、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57%和61.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气丸和五苓散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可迅速缓解症状,疗效显著、稳定,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将4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2组均常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观察4周。结果从主要症状体征的消失、肝功能的恢复、透明质酸的降低及腹水消退的时间等方面观察,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肝硬化并发腹水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影像学、腹水消退时间和程度,远期随访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缓解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肝功能及影像学结果、缩短腹水消退时间、提高腹水消退程度、降低远期腹水复发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对比单纯西医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有效改善肝功能,加速腹水消退,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消臌软坚丸治疗肝炎肝硬化腹水8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消臌软坚丸治疗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3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对照治疗方法,治疗组(88例)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消臌软坚丸,对照组(45例)予西医常规对症处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影像学、腹水消退时间、不同程度腹水疗效及远期随访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观察.结果:治疗组在缓解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肝功能及影像学结果、缩短腹水消退时间,以及对重度腹水疗效、控制远期腹水复发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消臌软坚丸对肝炎肝硬化腹水疗效确定,腹水消退迅速,安全平稳,且远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以及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1.7%)显著低于对照组(1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低,患者肝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探讨"三位一体"疗法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三位一体"疗法。30 d为1个疗程,比较分析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候评分、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ALB)、24 h尿量及腹围情况,记录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均<0.05);2组血清肝功能指标ALB均显著升高而ALT、AST和TBil显著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均<0.05);2组24 h尿量明显增多(P均<0.05),腹围明显缩小(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均<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三位一体"疗法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肝功能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杨铁骊 《中成药》2007,29(10):1416-1419
目的:探讨治疗肝硬化(LC)腹水的治疗措施。方法:将98例LC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用西药治疗,如维生素类、保肝类、利尿剂,必要时应用人血白蛋白(ALB)等,观察组50例服用中药鼓胀方,疗程均为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部分患者进行肝活检等。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均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LT均降低,ALB均上升,但观察组ALT降低和ALB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停药后3个月两组ALT和ALB无显著变化;HBsAg、HBeAg、HBV-DNA阴转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组织病理学改变稍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鼓胀方有较明显的消退腹水、改善肝功能、抗纤维化、抑制HBV等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水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给予茵陈四苓散加减和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51例只用常规西药治疗,疗程均为20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肾功、腹水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0%和7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四苓散加减治疗肝硬化腹水水热蕴结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赤芍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的肝硬化腹水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赤芍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腹部B超图像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与腹部B超图像显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ALT、AST水平低于对照组,经B超图像显示门静脉宽与肝脾厚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赤芍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减少门静脉宽与肝脾厚度,临床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茵虎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硬化腹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虎汤。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腹部B超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为6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腹部B超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茵虎汤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显著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肝复丸联合西药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0例早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肝、抗炎、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复丸治疗,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腹胀、肝区不适、厌食乏力、腹水等症状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白蛋白及血清总胆素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复丸联合西药治疗早期肝硬化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72例,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行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联合中药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可取长补短,提高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