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调胃化食散穴位贴敷配合针刺治疗小儿积滞症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56例小儿积滞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予以健胃消食片治疗,观察组予以调胃化食散穴位贴敷配合针刺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随访6个月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及体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外敷神阙穴联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积滞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并可改善患儿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
神阙穴中药贴敷配合捏脊治疗小儿腹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小儿腹泻乃儿科常见病证,临床以大便稀薄,甚至如水样,排便次数增多为主症。常引起患儿哭闹不安。影响生长发育。笔者采用药物贴敷神阙穴配合小儿捏脊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儿流涎临床多见,无论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流口水常常打湿衣襟,容易引起小儿感冒和其他并发症,有的不经治疗常常数年不愈。笔者采用中医外治疗法治疗小儿流涎,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生理性流涎组:男30例,女16例;就诊年龄均在5个月~3岁。起病年龄2~6个月15例,6个月~1岁9例,1~2岁4例,2~3岁2例。病理性流涎组:男2例,女1例,脑性瘫痪1例,先天愚型1例,脑炎后遗症1例。根据中医辨证,脾脏虚寒18例:口水多而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运用捏脊手法配合运脾散敷贴神阙穴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PD),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推广家庭式保健防治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分为采用小儿捏脊手法配合运脾散敷贴神阙穴的治疗组30例,单纯采用运脾散敷贴的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主要症状疗效。结果:根据统计数据,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小儿捏脊配合运脾散敷贴神阙穴的治疗方式在临床上优于单纯运用运脾散穴位敷贴对照组,对临床上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有一定临床实践意义,患儿及家长接受性较高,且家长学习、操作性高,对于推广入家庭保健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积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小儿积滞(饮食内积)患儿,随机分为贴敷组(A组)、推拿组(B组)和推拿联合贴敷组(C组),各30例。A组采用穴位贴敷治疗,B组采用推拿治疗,C组采用推拿联合贴敷治疗,5 d为1疗程。观察三组临床疗效,比较三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1个月后疾病复发情况。结果:A组总有效率86.67%,B组总有效率90.00%为,C组总有效率96.67%,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推拿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积滞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6.
厌食症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指小儿较长时间内食欲不振或者食欲减退、见食不贪,重则拒食的一种消化功能紊乱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除纳呆、食量减少之外,还可见到形体消瘦、精神倦怠、多汗、平素易感冒等,迁延日久则可对小儿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及智力发展都有较大影响。我院多年来致力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釜底抽薪散穴位贴敷治疗34例,3次为1疗程。结果:34例患儿经穴位贴敷治疗,1疗程后治愈18例,治愈率53%;2疗程后全部治愈,治愈率100%。结论:釜底抽薪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易被患儿接受,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刘聪 《河南中医》2013,33(5):757-758
目的:观察挑刺、火针配合穴位贴敷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顽固性面瘫患者75例,均给予挑刺、火针配合穴位敷贴治疗.结果:75例患者中痊愈55例,显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结论:挑刺、火针配合穴位贴敷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积滞症是指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致病症。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夏秋季节暑湿当令之时易发,以婴幼儿多见。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捏脊、摩腹手法治疗本病160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间厌恶进食,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一种儿科常见病症,是国内外广受关注的儿童摄食问题之一,城市儿童发病率高于农村。笔者采用养胃增液汤加穴位贴敷法治疗115例,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对象均为本院门诊患儿,115例中男76例,女39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9岁,1~3岁28例,4~9岁87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年。全部病例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厌食"之胃阴不足、脾失健运型诊断,并排除肝、肾、结核、寄生  相似文献   

12.
<正>咳嗽一证,是临床上儿童肺系疾患中最常见的一种证候,一年四季皆可发病,尤以冬春季气候变化之时为多,常可影响肺气的宣发肃降,气逆成咳。病案举例:李某,女,5岁,因咳嗽伴发热、纳差5天来诊。患病期间儿童医院给予头孢他啶1克静滴1次。体格检查:食少、纳差、精神差,体温37.5℃,扁桃体发红,咳嗽,痰黏色黄。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有哮鸣音。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诊断为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中医辨证为风热犯肺证。  相似文献   

13.
甩朱砂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夜啼症患儿71例,效果满意,可免除小儿灌药的不便和痛苦,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1例,男32例,女39例;<1岁34例,2~3岁27例,4~5岁10例;均有长期夜间哭闹、梦惊、易醒和醒后哭闹等症状。部分患儿有夜间磨牙及喜俯卧的习惯,经检查无明显的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14.
小儿疳积是疳症和积症的总称,为儿科常见疾病。随着现代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不健康(如偏食、挑食、零食、各种饮料代替正餐甚至厌食),导致很多小儿营养低下,消化不良,久则成积,积久成疳,既影响患儿的身体发育,也影响其智力发育。笔者采用健脾化食散合推拿治疗本病295例,疗效颇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清代名医吴师机提出了"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著名论断,依据这一理论开展的中医外治,方法简单,患儿易于接受,副作用小,疗效可靠。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在学习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根据中医的内病外治法理论"病在外者贴敷局部,病在内者贴敷要穴",对小儿腹泻一病,运用中药透皮疗法进行穴位贴敷,疗效显著。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较为多见。中  相似文献   

16.
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厌食症7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穴位贴敷法治疗小儿厌食症37例,并随机设对照组33例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7.3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消化酶等指标的改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法有调整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提高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吸收利用的整体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咳喘5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穴位贴敷法治疗小儿咳喘 53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中男性 3 2例 ,女性 2 1例 ;年龄均小于 3岁。具有咳嗽、气喘 ,或伴有发热、鼻翼煽动等表现 ;听诊肺部呼吸音粗糙 ,或可闻干罗音 ,或伴有湿性罗音 ;X线检查显示两肺纹理增多增粗 ,无其它并发症。治疗方法穴位贴敷药由桔梗、百部各 80 g,喘定 2 0 g及酮体酚 0 .1 g组成。将上药共研细末 ,置于玻璃瓶中 ,密封保存备用。用时取鲜姜 1 5g捣烂 ,加 0 .5g药粉拌匀后摊于胶布正中 ,直径约 2 cm,贴于肺俞穴上 ,1 2小时后取下 ,休息 1日后再行贴敷。治疗效果本组经…  相似文献   

18.
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厌食症1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振平  刘英 《陕西中医》1994,15(5):226-226
采用健脾养胃、理气导滞之法,自拟健胃膏(牙皂、砂仁、肉蔻、人参、白术、焦三仙菁)外敷中脘、气海穴治疗小儿厌食症100例,总有效率97%。  相似文献   

19.
袁志仁  窦俊杰  徐长安 《陕西中医》2005,26(11):1219-1219
目的观察小儿捏脊疗法配合穴位封闭治疗小儿反射性肠淤积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捏脊疗法,再配合足三里穴位用新斯的明封闭。结果总有效率100%。提示本方法能疏通经气,加速六腑传化物功能。  相似文献   

20.
王嘉毅 《湖南中医杂志》2012,28(5):103+108-103,108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遗尿症门诊患儿按1∶1比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内服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方)治疗,治疗组另给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0%与8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愈显率分别为74.0%与4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内服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方)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疗法可以提高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