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血管内皮通透性的变化:方法将54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给予常规综合及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静脉给予乌司他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外肺水指R(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APACHE)Ⅱ、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等的变化,评价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与病死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EVLWI、PaO2/FiO2、APACHEⅡ评分在治疗后3d、7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7、2.86、3.91、5.34、2.52、3.23,P均〈0.05);PVPI、SOFA评分在治疗后7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02、2.25,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39、3.58,P均〈0.05);两组患者28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8,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增加氧合,改善ARDS患者肺血管通透性,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肝移植术后肺血管通透性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肝移植术后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接受常规性治疗,乌司他丁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60万U,每日1次,静脉滴注).监测两组患者肺血管通透性:超声肺水B线评分、血管外肺水(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氧合指数(PO2/FiO2)、肺泡与肺动脉氧分压差[PO2(A-a)]及内皮素1(ET-1);脉搏指示性连续性心排量监测(PICCO)血流动力学参数;脱离呼吸机时间以及观察期间液体累计出入量等.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乌司他丁组脱离呼吸机时间明显缩短、超声肺水B线评分、EVLWI、PVPI和PO2(A-a)下降;PO2/FiO2上升(P<0.05).PICCO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应用乌司他丁有利于改善肺脏血管通透性,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长时间低温保存的供体肺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3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完成。①选取健康15周龄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乌司他丁0.5万u/kg组、乌司他丁1.0万u/kg组,12只/组,每组均取6只作为肺移植的供体鼠和受体鼠。②空白对照组大鼠供肺经低钾右旋糖苷液灌洗后,4℃冷冻保存18h后静脉血再灌注1h;乌司他丁0.5,1.0万u/kg组大鼠供肺经低钾右旋糖苷液灌洗后,再灌注静脉血中分别加入乌司他丁0.5,1.0万u/kg,余同空白对照组。③各组供体鼠腹腔麻醉后摘取供肺,4℃经肺动脉插管灌注低钾右旋糖苷液30mL,灌注高度25cmH2O。④各组受体鼠于再灌注20min前,麻醉后游离左总颈静脉,插入颈静脉插管与相应的循环管道连接。游离左侧颈总动脉,插入颈动脉插管与预充好的循环管道连接。游离左股动脉,插入入股动脉插管并连接动脉测压管测压。⑤于供体肺循环灌注1,15,30,45,60min测定供肺静脉流出血氧分压、平均肺动脉压、气道峰压;灌注结束后测定肺组织湿干比、丙二醛含量、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白细胞介素8的含量。结果:实验选取大鼠36只,作为受体的18只(每组各6只)进入结果分析。①供体肺再灌注过程中各时段氧合血氧分压、平均肺动脉压、气道峰压的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0.5,1.0万u/kg组供体肺灌注30,45,60min时氧分压均明显升高(P<0.01),平均肺动脉压和气道峰压均明显降低(P<0.01或0.05);与乌司他丁0.5万u/kg组比较,乌司他丁1.0万u/kg组供体肺灌注45,60min时氧分压均明显升高(P<0.05),平均肺动脉压和气道峰压均明显降低(P<0.01或0.05)。②再灌注后肺组织湿干比、丙二醛含量、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白细胞介素8含量的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0.5,1.0万u/kg组供体肺再灌注后湿干比、丙二醛含量、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白细胞介素8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与乌司他丁0.5万u/kg组比较,乌司他丁1.0万u/kg组供体肺再灌注后以上各指标亦均有所降低(P<0.01或0.05)。结论:于灌洗液中及再灌注时应用乌司他丁,可以减轻供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供肺功能,其保护作用与给药剂量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1.0万u/kg保护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长时间低温保存的供体肺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3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完成。①选取健康15周龄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乌司他丁0.5万u/kg组、乌司他丁1.0万u/kg组,12只/组,每组均取6只作为肺移植的供体鼠和受体鼠。②空白对照组大鼠供肺经低钾右旋糖苷液灌洗后,4℃冷冻保存18h后静脉血再灌注1h;乌司他丁0.5,1.0万u/kg组大鼠供肺经低钾右旋糖苷液灌洗后,再灌注静脉血中分别加入乌司他丁0.5,1.0万u/kg,余同空白对照组。③各组供体鼠腹腔麻醉后摘取供肺,4℃经肺动脉插管灌注低钾右旋糖苷液30mL,灌注高度25cmH2O。④各组受体鼠于再灌注20min前,麻醉后游离左总颈静脉,插入颈静脉插管与相应的循环管道连接。游离左侧颈总动脉,插入颈动脉插管与预充好的循环管道连接。游离左股动脉,插入人股动脉插管并连接动脉测压管测压。⑤于供体肺循环灌注1,15,30,45,60min测定供肺静脉流出血氧分压、平均肺动脉压、气道峰压;灌注结束后测定肺组织湿干比、丙二醛含量、髓过氧化物酶活性、自细胞介素8的含量。结果:实验选取大鼠36只,作为受体的18只(每组各6只)进入结果分析。①供体肺再灌注过程中各时段氧合血氧分压、平均肺动脉压、气道峰压的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0.5,1.0万u/kg组供体肺灌注30,45,60min时氧分压均明显升高(P〈0.01),平均肺动脉压和气道峰压均明显降低(P〈0.01或0.05);与乌司他丁0.5万u/kg组比较,乌司他丁1.0万u/kg组供体肺灌注45,60min时氧分压均明显升高(P〈0.05),平均肺动脉压和气道峰压均明显降低(P〈0.01或0.05)。②再灌注后肺组织湿干比、丙二醛含量、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白细胞介素8含量的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0.5,1.0万u/kg组供体肺再灌注后湿干比、丙二醛含量、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白细胞介素8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与乌司他丁0.5万u/kg组比较,乌司他丁1.0万u/kg组供体肺再灌注后以上各指标亦均有所降低(P〈0.01或0.05)。
结论:于灌洗液中及再灌注时应用乌司他丁,可以减轻供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供肺功能,其保护作用与给药剂量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1.0万u/kg保护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5.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3)
目的建立大鼠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乌司他丁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12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脓毒症组(CLP组)、乌司他丁组(UTI组)与假手术组(SHAM组)各40只;组内分6 h组、12 h组、24 h组、48 h组各10只。建立脓毒症模型,TUI组大鼠于手术30 min后经大鼠尾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00000 U/kg。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及肺损伤Smith评分,透射电镜下观察大鼠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Blot法测定大鼠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结果 CLP组大鼠肺损伤随时间呈逐渐加重趋势,术后48 h损伤达到高峰;UTI组大鼠肺损伤在24 h达到高峰;UTI组48 h时点肺损伤Smith评分明显低于CLP组(P0.05)。CLP组和UTI组大鼠各时点肺组织超微结构有不同程度损伤,UTI组损伤程度均较CLP组对应时点减轻。UTI组大鼠各时点肺组织中HMGB1的表达均明显低于CLP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减轻脓毒症性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的损伤程度,HMGB1参与了脓毒症性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乌司他丁通过抑制HMGB1的表达减轻了急性肺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过程中肺保护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循环导致急性肺损伤,本研究在体外循环过程中应用乌司他丁后观察肺组织损伤程度的变化,及探讨肺损伤与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的变化规律的关系。方法100例风湿性心脏病行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的病人分为Ⅰ、Ⅱ组。Ⅰ组50例,行常规体外循环,心脏阻断40—55分钟,术中持续肺灌注低温氧合机器血;Ⅱ组50例,体外循环方法同Ⅰ组,在Ⅱ组术中用乌司他丁加低温氧合机器血行肺灌注;分别在不同时段取二组病人血液标本,测量P38MAPK活性,炎症细胞因子IL-6、ID8,及术后气道峰值压力、氧指数等。结果Ⅰ组P38MAPK活性明显增高,Ⅰ组肺损伤与Ⅱ组相比加重(出现统计学差异)。结论体外循环过程中,抑制P38MAPK活性表达可减轻肺损伤,术中应用乌司他丁肺灌注有抑制肺损伤的作用,为体外循环术中肺保护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缺血性脑血管病(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是当今世界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有着极高的致残率,病死率,以及复发率。近年来,随着介入材料和介入技术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内科治疗的重要补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PTAS)己逐渐成为临床治疗颅内、外脑血管狭窄和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是否通过抑制核因子-xB(nuclearfactor-κB,NF-κB)通路保护脓毒症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乌司他丁组各15只,模型组与乌司他丁组应用盲肠结扎穿孔法构建脓毒症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与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乌司他丁组腹腔注射乌司他丁20u/g,连用3d;72h后3组测定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可溶性血栓渊节蛋白水平及胸腹主动脉组织NF-κBp65表达。结果乌司他丁组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可溶性血栓渊节蛋白水平及主动脉组织NF-κBp65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能通过抑制NF-κB表达保护脓毒症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阐明乌司他丁(UTI)对炎症状态下血管内皮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具体分子机制。 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A.hy926为研究对象,建立炎症细胞模型及RhoA过表达细胞模型,分别用UTI和TNF-α处理细胞,采用Transwell法、TEER法检测细胞通透性;Western Blot法及RT-PCR法检测Rho/ROCK信号通路相关关键分子(RhoA、ROCK2、MYPT1、p-MYPT1及VE-cadherin)的表达变化情况。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NF-α作用后EA.hy926细胞电阻值明显降低,细胞通透性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3.67±4.04)Ω/cm2 vs(67.17±3.81)Ω/cm2,t=10.435,P<0.01],细胞内RhoA、ROCK2、p-MYPT1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E-cadherin的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UTI可逆转上述变化情况;与UTI处理组相比,RhoA过表达细胞模型中RhoA、ROCK2及p-MYPT1的表达显著增高,VE-cadherin表达降低,细胞通透性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空载病毒组中上述分子的表达水平以及细胞通透性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UTI能通过Rho/ROCK信号通路抑制TNF-α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改善血管内皮屏障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内皮细胞掌管血管对血浆蛋白和循环细胞通透性 ,此功能是通过细胞内和细胞旁的通透途径实现的。细胞内通透途径是通过复杂的囊泡系统实现循环蛋白的转运 ,而细胞旁通透途径是通过细胞间连接的特殊黏附分子和内皮细胞的收缩实现的[1] 。目前尚未知这两种途径有何相互联系。已知在内皮细胞连接处聚集着许多黏附分子 ,尽管血管内皮细胞的类型各不相同 ,但总能区分两种类型的连接结构即黏附连接 (AJ)和紧密连接 (TJ)。血管内皮钙黏蛋白 (Vascularendothelialcellcadherin ;VE -cadherin ;VEC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脂多糖(LPS)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影响,并了解其可能机制。方法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on组,n=18),LPS组(n=18),脂多糖+乌司他丁组(LPS+UTI组,n=18)。各组又按照不同的时间点被分为4 h、8 h、12 h三个亚组。在各时间点处死大鼠,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肺组织中GR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R m RNA的表达,同时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组织匀浆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0的浓度以及肺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GR蛋白表达在各时间点降低(P<0.05),LPS+UTI组GR蛋白在各时间点的表达水平高于LPS组,低于Con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S组GR m RNA表达降低(P<0.05),LPS+UTI组GR m RNA在各时间点的表达水平略高于LPS组(P>0.05),低于Con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S组TNF-α的表达在各时间点升高(P<0.05),LPS+UTI组TNF-α的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低于LPS组,高于Con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S组IL-10的表达在各时间点升高(P<0.05),LPS+UTI组IL-10的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高于LPS组(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LPS组肺组织见肺泡结构破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宽,出血,水肿,LPS+UTI组肺组织病理损害较LPS组明显减轻。结论 UTI能提高GR的表达;TNF-α和IL-10出现高峰的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脓毒症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应用维生素C联合乌司他丁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7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脓毒症伴ARD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糖皮质激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C+乌司他丁。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 d的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多糖包被损伤标志物[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及多糖包被降解产物[透明质酸(HA)、硫酸乙酰肝素(HS)]各指标的水平差异。结果 治疗后3 d,两组患者的APACHEⅡ、SOFA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观察组的APACHEⅡ、SOFA评分分别为(15.40±3.70)、(4.61±2.02)分,均低于对照组[(20.20±4.90)、(7.50±3.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 相似文献
14.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脓毒症性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制作SD大鼠脓毒症ALI模型,随机分ALI组、糖皮质激素(GC)治疗(GC)和UTI治疗(UTI)组。成模后3 h、6 h、12 h开腹抽血行动脉血气分析,提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总蛋白(TP)、总磷脂(TPL)、饱和磷脂酰胆碱(DSPC)含量,测定肺组织湿/干重(W/D)比值和肺组织匀浆中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含量,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含量,观察与比较各组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UTI组PaCO_2、PaO_2、HCO_3~-、BE与G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ALI组(P<0.05);两组W/D均明显低于ALI组(P<0.01),BALF中TP显著低于ALI组(P<0.01),TPL和DSPC/TPL高于ALI组(P<0.05、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组织匀浆中MPO、MDA含量均明显低于ALI组(P<0.01),UTI组MPO含量还明显高于GC组(P<0.05);两组血浆TNF-α、IL-6水平均低于ALI组(P<0.01),UTI组IL-6高于GC组(P<0.05);两组病理变化均较ALI组轻(P<0.01)。结论UTI能改善缺氧、过度通气和酸中毒,减轻肺水肿和肺组织病理损伤,具有抗氧化和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释放作用,其抗炎作用与GC相似。 相似文献
15.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7,(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4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orm组,n=8)、假手术组(Sham组,n=8)和盲肠结扎穿孔组(CLP组,n=30),仅CLP组进行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24 h后评估各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ent score,NDS),将脓毒症动物(S~+)随机分为S~+-control组和S~+-UTI组,检测Norm组、Sham组、S~+-control组和S~+-UTI组血清S100β的含量,随后腹腔注射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10万U/kg(tid,6 h/次)或等体积生理盐水。干预后24 h再次评估NDS,检测血清S100β的含量。结果:CLP术后24 h,约35%(10/29)的大鼠未发展为脓毒症;与Sham组相比,S~+的NDS明显降低(P0.01),血清S100β明显升高(P0.01)。干预后24 h,S~+-UTI组的NDS高于S~+-control组(P=0.019),而血清S100β低于S~+-control组(P=0.015)。结论: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的神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肺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对脓毒症大鼠肺脏的保护作用,并从细胞凋亡的角度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乌司他丁30万U/kg)各20只.以经典盲肠结扎穿孔法(CLP)成功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并在术后脓毒症的症状出现时(术后3 h),治疗组按设计剂量经腹腔给药,而对照组给于同等量的PBS溶液.用药后12 h取两组大鼠肺组织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及Bax在肺组织内的表达情况,用图片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IPP)检测Bcl-2及Bax累积光密度值(IOD),并计算Bcl-2/Bax比值.结果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对照组大鼠肺组织,可见肺泡壁明显充血水肿、肺泡腔萎陷缩小,腔内大量渗出液等炎症改变,而治疗组(30万U/kg)大鼠肺组织充血、渗出等改变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提示抑凋亡蛋白Bcl-2在对照组与治疗组大鼠肺组织内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表达高于对照组;而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在对照组较治疗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cl-2/Bax 比值结果提示治疗组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的肺组织有明确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的同时也抑制细胞的凋亡而发挥作用.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ttective effect of ulinstatin on lung of rats with sepsis and its mechanism of ameliorating cell apoptosis. Method A total of 40 fe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random number)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herapy group (ulinastatin 300 000 u/kg). The rat models of sepsis were produced by the classical method of cecal ligature and puncture (CLP), and the designed doses ulinastatin were given intra-peritoneally to the rats of the ulinastatin group and the same amounts of PBS (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 instead of ulinastatin were administered intra-peritoneally to the rats of the control group when the sepsis symptoms appeared usually in 3 hours after modeling. In 12 hours after treatment, lung tissues of rats in two groups were taken for observation under th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detecting the levels of Bcl-2 and Bax protein in lung tissues by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The levels of the 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of Bcl-2 and Bax protein were detected by using Image-pro plus software and the ratio of Bcl-2/Bax was calculated. Results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showed that lung tissue in control group had inflmmatory changes such as severe congestion and consolidation, and those changes in ulinastatin treatment group (300 000 u/kg)were significantly slighter.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s of antiapoptotic protein Bcl-2 in lung tissue of rats between two groups(P<0.01), and the level of protein Bcl-2 in ulinas tati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The level of pro-apoptotic protein Bax in contro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ulinastatin group (P<0.01). The ratio of Bcl-2/Bax in ulinas tati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 0.05).Conclusions Ulinastatin has protective effect on lung tissue in septic rats, and it may inhibit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in the same time plays a role in inhibiting cell apoptosis. 相似文献
17.
乌司他丁对瓣膜置换术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5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U组,n=30),对照组(C组,n=23)。试验组术中予乌司他丁2万u/kg静脉注射,对照组给生理盐水。于术前30分钟,主动脉阻断前5分钟,主动脉开放后5分钟,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第1、3、5天查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肌酐(Cr)求两者比值NAG/Cr,血尿素氮(BUN)、Cr,并记录尿流率及术后速尿使用总量。结果:主动脉开放后5分钟、手术结束时、术后第1天试验组尿NAG/Cr值低于对照组(p<0·05);尿流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速尿使用总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血清BUN、Cr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使用乌司他丁有利于肾脏保护。 相似文献
18.
心肌梗死心肌细胞缺血坏死及无菌性炎症反应,导致心功能减退及心室重塑,诱发严重心血管意外事件。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主要以静脉溶栓、硝酸盐类、调脂、抗血小板治疗为代表的药物治疗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但存在诸多局限,临床应用受限。新近研究发现乌司他丁具有抑制炎症、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在心血管疾病中可能具有积极作用[1-2],但尚未得到充分证实,本研究观察乌司他丁对兔心肌梗死后心肌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血脑屏障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52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6组.假手术(Sham)6 h组、24h组,每组6只;脓毒症(CLP)及乌司他丁(UTI)6 h组、24h组,每组10只.Sham组只开腹后关腹,CLP组及UTI组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建立脓毒症模型,UTI组建模后1h股静脉注射乌司他丁50 000U/kg,其他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各组在建模后6h、24 h断脑取材,取材前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取材后HE染色、称量脑干湿质量、伊文思蓝渗透法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TUNEL免疫荧光检测脑细胞凋亡.应用SPSS 13.0软件统计学分析,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UTI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低于Sham组(P<0.05),高于CLP组(P<0.05).光镜下CLP组大鼠神经细胞变性、坏死、水肿较UTI组明显.CLP 24 h组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较UTI 24 h组显著升高(P<0.05).CLP组大鼠脑细胞凋亡数较UTI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 乌司他丁通过减轻血脑屏障损伤,抑制脑细胞凋亡,对脓毒症大鼠脑组织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注射液对光气引起急性肺损伤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健康SD雄性大鼠64只,以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两大组共8个小组,即染毒组(乌司他丁干预组、光气染毒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未染毒组(空气对照组、生理盐水空气对照组、乌司他丁空气对照组),每组各8只.空气对照组、生理盐水空气对照组、乌司他丁空气对照组吸入空气,光气染毒组、乌司他丁干预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吸入同等浓度和相同时间的光气,并分别同等容积、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药物从尾静脉注射到大鼠体内并测量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情况,酶联免疫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的含量变化,荧光定量PCR测定TNF-α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大鼠64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损伤组右下肺湿质量、干质量及湿/干质量比较空气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空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右下肺湿质昔、干质量及湿/干比值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的肺组织大体观察可见表面光滑呈淡红色无充血水肿及梗死灶;光气染毒组和生理盐水组可见肺微血管出血和微血栓形成,肺间质和肺泡内有水肿液和炎症细胞的浸润,部分可见灶状肺不张,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的病理学改变可见肺微血管充血出血微血栓形成及炎症细胞浸润,但比光气染毒组要稍轻;乌司他丁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空气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空气对照组(P<0.01),但低于光气染毒组和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 乌司他丁可能通过抑制TNF-α的高表达来促进急性肺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