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苦寒"清热泻火、"苦寒"燥湿、"苦寒"降泄、"苦寒"坚阴、"苦寒"健胃5个方面论述"苦寒"方药之功用。从"苦寒"冰伏之患、"苦寒"补阴之谬、"苦寒"伤阴之弊、"苦寒"损阳之势4个方面梳理"苦寒"方药使用之宜忌,并对"苦寒"中药药性溯源、传统功效分类及现代药理作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苦寒类中药善于清热燥湿以改善机体内环境稳态,目前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肥胖、炎症、菌群失调等慢性或代谢性疾病,而这些疾病往往都伴随着机体生物钟系统的失衡。改善生物钟失衡可能是苦寒药治疗这些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同时,在生物钟的调控下,机体新陈代谢及内分泌等行为的节律性波动也可能影响苦寒药的药效。既往对苦寒药在临床应用上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胃肠动力及激素等基础研究上,从生物钟基因的角度鲜有见到深入的研究与阐述。因此,本文从临床常用苦寒药对生物钟基因的影响及生物钟基因对苦寒药作用的影响两个方面探讨苦寒药的应用,同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归纳苦寒药影响生物钟基因共同的物质基础,以期为苦寒药作用多靶点以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邹秘  徐世军  代渊 《环球中医药》2022,(8):1497-1502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老龄社会面临的重大健康挑战,发病机制不清,目前认为与神经炎症、氧化应激损伤、兴奋性毒性、神经细胞毒性损伤等有关。近年来中药天然活性物质成为药物研发的热门,川芎作为传统中药,其功效“引人身清阳之气上至于脑”等理论,以及现代药理研究中,川芎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损伤、保护线粒体和保护神经细胞等作用,说明川芎有良好的神经药理作用,在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具有潜在的价值。本文从抗神经炎症、抗氧化应激、线粒体保护、神经细胞保护、抗细胞毒性和调控自噬角度对川芎中活性成分的神经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川芎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人参养荣汤对血管性痴呆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从学习记忆、脑梗死面积、海马齿状回新生神经细胞和自由基损伤等方面初步考察人参养荣汤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人参养荣汤组认知障碍明显改善,脑梗死面积明显降低,齿状回新生神经细胞明显增加,自由基损伤明显减轻。结论人参养荣汤对血管性痴呆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其内在机制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芍药苷神经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芍药苷是中药芍药的有效单体成分,近年来研究发现其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对其神经保护机制的探讨成为研究热点.目前研究发现其神经保护机制与活化腺苷A1受体、改善胆碱能神经功能、平衡离子通道、抑制氧化应激、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生长、作用于胶质细胞及可透过血脑屏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神经血管单元(NVU)概念的提出将缺血后脑保护的目标从过去单一的神经保护提升到对神经细胞、血管及胶质等整体结构式的保护,为缺血性脑损伤的基础研究及治疗提供了新方向。中药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的全面保护及整体调节的优势和特点,正好符合NVU治疗策略的要求。文章主要对具有神经血管单元保护作用的中药及复方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中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及中药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众多学者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方法及中药的防治作用进行了研究。模型多采用可逆性阻断双侧颈总动脉为主造成小鼠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或采用线栓法阻断局部血流造成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药成分及其复方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减轻Ca2 超载及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作用、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血液流变学等作用来减轻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脑缺血(cerebral ischemia),又称为脑中风(ischemic stoke)。近年来缺血后神经保护的研究成为热点,脑缺血后可引起偏瘫、学习记忆障碍等神经损伤症状,引起神经细胞死亡的关键因素有兴奋毒性、氧化损伤、亚硝化应激和炎症,但目前尚无有效的针对缺血后神经缺损治疗的制剂上市,因此急需寻找并开发有效的治疗缺血后神经损伤的药物。中医药在治疗脑缺血后神经损伤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许多学者已经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相关的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该文对川芎嗪、丁基苯酞、天麻素等中药单体成分和三七总皂苷等中药有效提取部位在神经保护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中药的神经保护研究多集中在抗神经细胞凋亡、抗炎、抗氧化应激,而抗炎、抗氧化应激并不是神经系统特有的,并且多数具有治疗作用的中药单体成分水溶性较差。针对中药在神经损伤中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作者从药理机制研究和制剂学角度进行了探讨和思考,为今后中药神经保护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其内涵,从"中药的药性与药性的化学成分研究"、"中药药性多维性的研究"、"中药药性与功效的关系研究"、"中药药性的基因组学研究"等多方面进行探讨,从而对中药药性理论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银杏与三七是常见的心脑血管治疗中药,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抗氧化应激、神经保护、血管保护等作用。通过相关机制文献对比研究表明,在抗氧化应激过程中,银杏从自由基形成的初期至造成细胞炎症引起细胞凋亡的全过程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三七主要在抗炎、抗凋亡中起效;在谷氨酸引起的神经损害修复以及神经保护作用上,银杏与三七均能够促进神经元再生、修复受损轴突进而保护神经细胞。此外银杏叶还能缓解因谷氨酸引起的神经毒性;三七在修复血脑屏障与血管再生上有独特的作用。临床使用中银杏与三七主要作为辅助用药,配合溶栓相关治疗方案联用,起到缓解炎症、消除水肿、提高治愈率与改善预后的作用。慢性脑灌注不足的相关疾病中,银杏有独特疗效,银杏能够有效改善相关症状,提高认知与记忆力。此外,由于银杏能够影响体内多巴胺的分泌从而保护神经细胞,在抗抑郁相关疾病上有一定的疗效,但临床数据有限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马丛  王蕾 《中医药学刊》2008,26(2):280-282
近年来众多学者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方法及中药的防治作用进行了研究。模型多采用可逆性阻断双侧颈总动脉为主造成小鼠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或采用线栓法阻断局部血流造成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药成分及其复方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减轻Ca^2+超载及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作用、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血液流变学等作用来减轻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2.
细胞凋亡是一种由多基因控制的特殊的细胞死亡类型。神经细胞凋亡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联系紧密。近年来,有大量关于中药有效成分、中药提取物或中药复方对于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机制的实验研究。这些实验证实了中药在抗神经细胞凋亡、保护脑组织、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国内外文献,该文综述了神经细胞凋亡的途径及中药针对不同靶点抗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中西医结合及中药靶向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药复杂体系的作用靶点群鉴定是中药药理机制研究的关键。该研究构建了一种表面键合有光敏二苯甲酮基团的磁性微球,利用紫外光激发下二苯甲酮基团活化并与中药化学成分中的碳氢键发生共价键合的特性,将中药加味五子衍宗丸的化学成分组键合到磁性微球表面,并与神经细胞裂解液共孵育,进而富集加味五子衍宗丸对应的神经保护靶点群。针对靶点群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共发现32个潜在结合靶点。KEGG分析发现这些靶点主要与Hippo和Cell cycle信号通路关系密切,提示加味五子衍宗丸可能参与调控神经干细胞增殖和促进神经细胞分化。该研究从靶点源头上解释了加味五子衍宗丸发挥抗痴呆和神经保护作用的潜在药理机制,进而也提供了一种用于解析中药复杂成分体系作用靶点群的研究方法,可为今后中药方剂药理机制的科学诠释提供重要的方法学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综述小续命汤药理、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药理研究发现,小续命汤具有保护神经细胞、保护神经血管单元、保护线粒体功能、减轻脑水肿及预防脑血管疾病的作用。临床上,其可改善脑缺血卒中后神经损伤,常用于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吉兰-巴雷综合征、阿尔兹海默病、类风湿关节炎、颈椎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相似文献   

15.
张海昀  赵发全  崔元璐 《天津中医药》2021,38(12):1621-1626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运动障碍,在老年群体中高发。近年来,PD患者的数量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增加,但是病理机制仍然不明确,目前临床上常用的PD治疗药物左旋多巴胺,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而药食同源类中药因为其低毒特性以及对PD的神经保护潜力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某些药食同源类中药可以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发挥抗PD的作用。药食同源类中药可能是具有前景的抗PD药物,因此文章对PD常见的的实验模型、药食同源类中药的活性成分及其可能的治疗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中药及其活性成分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黄芪Astragali Radix作为传统的药食同源中药,具有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研究表明,黄芪及其提取物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在改善学习记忆和防治AD方面报道最多的主要是其活性成分(如黄芪皂苷、黄芪多糖等)。黄芪不仅能改善学习记忆能力,还可通过抑制β-淀粉样蛋白产生或聚集、抑制神经细胞损伤或凋亡、抑制神经炎症等,在AD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在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基础上,对黄芪及其活性成分在AD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概述,为黄芪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药性理论的物质基础研究一直是中医药科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也面临一些困境。本文在中药药性"性-效-物质三元论"假说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药药性及其成分结构之间的关联关系,提出中药"性-构关系"研究的构想,讨论在分子结构层次利用系统论的思想与信息论的科学方法从宏观角度解析中药药性,以期从中药"性-构关系"研究中探索寒热药性成分要素表征体系的构建,并对其研究方法做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Gibbs Free Energy等结构参数与中药寒热药性间存在非常强的关联关系,提示中药药性与相关成分的结构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从中药"性-构关系"探索构建寒热药性成分要素表征体系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可以为中药药性理论现代研究和科学诠释探索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中五味理论又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中药五味药性的客观表征是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钥匙,是阐释传统中药药性理论科学内涵的重要路径。基于五味药性的基本定义以及药物分子-味觉、嗅觉受体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的中药五味药性表征的技术方法和研究路径,并结合本课题组实验研究,从味觉、嗅觉感知的生物学机制、分子对接技术原理、同源模建过程以及受体选择与五味药性表达等方面进行系统论述,从中药"五味"的滋味、气味属性角度,为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提供可参照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苦味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由25种亚型组成。苦味受体分布于口腔,介导哺乳动物的苦味觉;另外还存在于胃、肠管等口腔外消化系统,影响消化吸收及能量调控,在呼吸系统松弛呼吸道平滑肌,在心血管系统则发挥降压作用。而与现代苦味受体的最新进展惊人一致的,则是古老的中医药性味理论中的苦味中药或苦寒中药功效,如“泄”、“燥”、“坚”等特性,数千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消化、内分泌、呼吸、心血管等多系统疾病的治疗。因此,基于苦味受体环节,运用现代新技术、新方法,诠释中药苦味属性或苦寒药性的科学内涵,应是一条可行途径和新的研究模式,对于丰富和完善中药药性理论,促进中药的现代化和客观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天麻素是中药天麻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由于药理作用广泛,毒副作用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证实天麻素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具有减轻心肌和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血压、改善心肌肥厚、改善心脑血供、调节脂质代谢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保护神经细胞、抗中枢神经系统衰老、抗癫痫、改善认知及情感障碍等作用。现对天麻素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