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医院校研究生教育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如何提高中医院校研究生教育水平,是从事中医高层次人才教育工作者必须探讨和研究的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中医院校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改革教学方法、健全教材管理制度、优选教材、加强导师团队建设、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等层面,探讨提高中医院校研究生教育水平的策略,为中医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正>中医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中医人才的必由之路,对于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已进行中医研究生教育四十余年,对推动中医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在新时代,随着国家层面对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视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如何培养符合中医发展方向和规律的高素质研究生是目前中医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队伍持续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1].中医研究生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接班人,在加强专业知识素质培养的同时,思想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尤显突出.在这种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中医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对于保证高级中医药学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特别是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现时代中医药发展的创新性要求,而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中医药研究生在中医人才队伍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医药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成为了中医院校提升综合实力、中医事业现代化发展、全民生命健康保障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当前中医药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做出几点思考:思想上,应坚定中医文化自信,传承中医文化精髓,浸染中医药研究生的价值判断、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奠定中医人才培养的基础;教育上,应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之间实现良好衔接;培养模式上,需融合理论、临床、科研、人文、交际于一体,重视医德人文素质的培养,强化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实现基础知识扎实、临床科研兼备、实践能力优越的全方位、多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高等教育必须遵循中医教育自身规律,发展的核心主题是传承创新,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中医药人才。在探索中医教育的实践中,创新中医经典教学体系,强化中医药知识传承;抓临床教育,打好中医临床实践功底;融合师承教育,不断优化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机制;致力“英才教育”,积极提升研究生培养整体水平。中医药教育要突出自身特点,把握特殊规律,探索中医药教育多元化模式,汲取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高等中医药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中医人才培养提供借鉴。针对目前中医皮肤病学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文章通过强化中医文化自信、培养中医思维能力、扎实理论学习、锻炼科研能力、升级教学方式等措施,探讨新时代中医皮肤病学研究生培养彰显特色、提高教育质量、打造高素质中医药专科人才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中医药研究生培养,特别是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输送创新型中医人才、提高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以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为试点,围绕“厚经典、强基础、重融合、求创新”教育理念,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旨在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实现“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医药院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目的,为中医药院校学术学位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医师承教育是当今社会中医传承的主要方式,其培养了大量的中医优秀人才,促进中医药文化和中医学术思想传播,是现代中医药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近代以来,人们脑海中逐渐形成了以西方医学为体系的思维模式时,中医学教育该如何的发展与传承。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分析了现代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的特点,阐述师承教育在现代中医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期探讨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徐华明  刘延鑫 《光明中医》2016,(14):2132-2133
中医院校是中医药传承和发展的主阵地,也是推动中医药走向现代化,与世界接轨的重要力量。青年教师是中医院校师资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医药事业走向未来的重任,对他们科研能力的认识和培养,是各个中医院校紧迫和重要的工作。文章分析了目前中医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整体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名医经验传承工作是实现中医药学发展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现代中医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中更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研究生具备了扎实的中医学基础医学功底,有一定的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有深入研究的潜质,造就了研究生教育阶段是培养名老中医传承能力的最佳时机。本文从跟师学习、整理和研读医案、总结方药、通过数据挖掘多角度解构医案等方面对培养中医院校研究生名老中医经验传承能力的意义、方法和要求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是中医药高层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是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延伸。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国中医药(包括中西医结合)研究生起步比较晚,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培养制度后,经当时教育部批准开始了中医研究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首先在中国中医研究院举办中医研究生班,从全国各地招收了一批青年在职中医人员进行培养与提高,这个班也成为中医研究生教育的先河。继后其他一些高等中医院校也招收中医研究生,举办研究生班。1980年国家建立了学位制度,制定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和符合中医人成长规律的教学模式。方法文献研究和综合分析。结果认为我国的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历经30余年,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也为继承与发扬中医药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中医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使中医药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面临新的挑战。结论中医研究生培养应遵循中医人才成长规律;厚基础,多临床;提倡学科交叉,鼓励学术创新;培养实用性、复合型的中医研究生,是当今社会中医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北京中医药大学境外研究生教育的回顾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教育部所属的唯一的一所中医院校,自1956年成立以来已走过了整整50年的奋斗历程。1957年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开中国高等中医院校接受外国留学生之先河,并不断地探索教育理念和创新培养模式,使得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留学生教育一直居于全国中医药留学生教育的前列,为中医药在世界的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生教育蓬勃兴起,中医的境外研究生教育作为中医药学科中的高层次人才教育,与中医的境外本科生教育有着很多的不同,本文试求通过对北京中医药大学境外研究生教育实践的回顾与分析,探讨留学研究生教育的规…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知识创新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中医研究生培养工作是振兴祖国中医药事业的重要措施,文中结合中医基础学科硕士研究生在科研、教学、临床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科研创新,专业素质培养及管理和临床实践等方面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中医院校基础学科硕士培养方案的创新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中医专硕研究生的培养将是提质增效的重要时期,导师作为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过程中的指导者和直接模仿的对象,对研究生的培养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和谐的导学关系是关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随着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医学类研究生教育,尤其是中医专硕研究生教育,对传承发展中医药具有积极推动的作用。文章从制度、文化等方面探究新时代中医专硕研究生新导学模式的实施,以期为中医专硕研究生新导学模式的构建提供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的传承中医特色、培养优秀的中医人才,如何在中医药院校教育背景下融入因材施教的师承教育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医药院校应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将有中医特色的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深度融合.本文结合北京中医药大学多年来在中医专业学生中开展的院校+师承教育实践经验,分析院校+师承教育模式的构建情况,并总结经验,以期对今后两者的融合及中医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目前高等中医院校教学现状的不足,认为通过改变教育模式,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手段,将中医传承与大学生创新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培养的中医药人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才能推动中医药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夏雷  宋小莉 《中医药导报》2012,18(1):104-105
提出了目前高等中医院校教学现状的不足,认为通过改变教育模式,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手段,将中医传承与大学生创新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培养的中医药人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才能推动中医药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等中医院校培养研究生的主要目的,是造就一批攀登中医科学高峰的高级专门人才,充实到中医教育、科研、医疗等岗位,为继承发扬中医药事业服务。而中医临床医学研究生又有其特定的培养目标。本文拟就该类型研究生的培养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是我国医学专业学位制度和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如何做好中医药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正确界定中医药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内涵;建立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实施过程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加强临床医学理论知识的培养,优化学位课程体系;加强临床能力的培训、考核,发挥中医师承教育作用;重视培养临床课题的研究能力,是保证其质量、培养高层次中医临床医学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