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溃结灌肠方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DSS)诱导大鼠肠道炎症的疗效,初步探讨本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UC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自拟溃结灌肠方低剂量和高剂量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采用5%DSS构建UC模型,7日后给药组分别给予阳性药柳氮磺吡啶及不同剂量的自拟溃结灌肠方灌肠,每日1次,给药14 d;空白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处死大鼠,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黏膜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IL-6、TNF-α细胞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Akt及NFκ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UC模型组大鼠血清IL-1、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中Akt、NFκB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1);给予自拟溃结灌肠方后,与模型组相比,本方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IL-1、IL-6、TNF-α的含量(P0.01),并降低大鼠结肠中Akt、NFκB磷酸化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溃结灌肠方可能通过调控Akt/NFκB信号通路,减少炎性介质释放,从而改善结肠溃疡、抑制炎性反应,达到治疗UC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程丽敏 《中医药信息》2012,29(3):107-110
目的:观察溃结灵Ⅳ号对TNBS诱导大鼠UC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制作UC大鼠模型,采用溃结灵Ⅳ号高、中、低3个剂量,保留灌肠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美沙拉嗪进行灌肠给药,于用药后3、7、14、21天处死大鼠,光镜下观察结肠的形态,检测血清中谷氨酰胺(GLN)以及结肠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白介素-4的含量。结论:21天时HE染色可见,模型组及溃结灵Ⅳ号低剂量组粘膜退变坏死,粘膜下大量炎细胞弥漫浸润,溃结灵Ⅳ号高剂量、美沙拉嗪组可见大鼠结肠粘膜上皮基本完整,腺体排列较规则,粘膜下无明显充血。给药7天时,美沙拉嗪组GLN、IL-4升高(P0.05),溃结灵Ⅳ高剂量GLN升高(P0.05);给药14天时,与模型组比较,溃结灵Ⅳ号高剂量组、美沙拉嗪组GLN、IL-4、EGF均升高(P0.05);给药21天时,各组GLN、IL-4、EGF均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溃结灵Ⅳ号中、低剂量升高(P0.05),而溃结灵Ⅳ号高剂量、美沙拉嗪组升高明显(P0.01),而溃结灵Ⅳ号低剂量组在给药7、14、21天时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3.
中药保留灌肠的护理技术研究──附溃结灌肠液治疗“溃结”41例临床资料南京市中医院(210001)谢英彪中药保留灌肠,是治疗全身及局部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导法的范围。作为传统剂型和给药途径,中医灌肠疗法最早的文献记载是汉代张仰景《伤寒论》蜜煎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肠途径中药溃结1号加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对225例内镜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住院患者应用结肠途径治疗机溃结1号合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结果治疗3~8周并在治疗4~8周后复查肠镜,治愈211例,好转13例,无效1例。结论结肠途径溃结1号加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丁氏溃结灌肠液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机械屏障、免疫屏障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采用DSS法建立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美沙拉秦灌肠液组和溃结灌肠液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肠14d。末次给药结束后,各组大鼠禁食不禁水24h,麻醉,取结肠标本观察肠黏膜变化情况,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A(Ig A)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occludin含量、Ig A水平显著降低(P0.01);经美沙拉秦灌肠液和丁氏溃结灌肠液治疗后,大鼠结肠组织occludin含量、Ig A水平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以美沙拉秦灌肠液与溃结灌肠液高、中剂量组升高更为明显,而溃结灌肠液中、高剂量组与美沙拉秦灌肠液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氏溃结灌肠液可以降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通透性,对肠黏膜屏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同剂量的溃结灌肠液对肠黏膜屏障保护效果不同,中高剂量较低剂量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溃结灵Ⅳ号对TNBS诱导大鼠UC的治疗作用,探讨溃结灵Ⅳ号对UC的肠道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制作UC大鼠模型,溃结灵Ⅳ号采用高、中、低3个剂量保留灌肠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美沙拉嗪进行灌肠给药,分别于用药后3、7、14、21天处死大鼠,检测血清中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以及结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论:给药7天时,各组DAO、D-乳酸均有明显升高,溃结灵Ⅳ号高剂量、美沙拉嗪组仍较其他组低,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给药14、21天时,各组DAO、D-乳酸均有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溃结灵Ⅳ号高剂量、美沙拉嗪组显著降低(P0.05),21天时美沙拉嗪组DAO、D-乳酸降低更加明显(P0.01),溃结灵Ⅳ号高剂量、美沙拉嗪组在3天时见SOD降低,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给药7天时,溃结灵Ⅳ号高剂量、美沙拉嗪组SOD增高(P0.05),给药14、21天时,溃结灵Ⅳ号高剂量、溃结灵Ⅳ号中剂量、美沙拉嗪组SOD显著升高(P0.05),而溃结灵Ⅳ号低剂量组在给药3、7、14、21天时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溃结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溃结灌肠方灌肠治疗;对照组:地塞米松和生理盐水灌肠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结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评价中药(溃结灌肠液)和美沙拉嗪气药灌肠对轻、中度活动期左半结肠及以上UC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轻、中度活动期左半结肠及以上UC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5例。其中治疗组:溃结灌肠液80mL,气药灌肠(采用DGY-2型电脑灌肠仪),每天1次;对照组:美沙拉嗪颗粒剂2.0g,研成粉末加入生理盐水80mL,气药灌肠,每天1次;28天为1个疗程,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粪常规、结肠镜检查、DAI、临床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完成试验者65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5)8.57%,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结肠镜下表现、DAI及临床疗效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溃结灌肠液)气药灌肠治疗轻、中度活动期左半结肠及以上UC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溃结Ⅱ号灌肠方治疗远端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远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溃结Ⅱ号灌肠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康复新液合锡类散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体征评分、组织形态学评分均降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体征评分、组织形态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结Ⅱ号灌肠方治疗远端溃疡性结肠炎,可缓解发作期症状,缓解脓血便,改善大便性状,减少溃疡面,修复受损黏膜,恢复结肠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溃结汤加压结肠灌注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溃结汤加压结肠灌注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云南白药合甲硝唑注射液加压结肠灌注保留灌肠治疗.两组均以X20 d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综合疗效与主症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结汤加压结肠灌注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以西帕依溃结灌肠液对大鼠分别进行了直肠给药急性毒性试验、直肠给药黏膜刺激性试验及长期毒性试验。大鼠直肠给药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直肠单次给药,其MTD>13g/kg,为成人临床拟用药量的245倍,此剂量未见由药物引起的毒性反应,病理解剖也未见大鼠脏器的明显病理变化。大鼠直肠给药粘膜刺激性试验及长期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大鼠多次直肠给药,未见由药物引起的直肠粘膜充血、红肿和充血等现象,组织病理学未见大鼠直肠粘膜由药物引起的病理变化。刺激强度为:无刺激性。西帕依溃结灌肠液3个不同剂量给药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未见与药物作用有关的病理变化。认为西帕依溃结灌肠液在这3个不同剂量条件下,给药120天时限内对大鼠无明显毒性。  相似文献   

12.
气药灌肠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气药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将68例UC患者辨证分为3型,分别运用溃结1号方(处方:黄柏、白芷、白及粉、白花蛇舌草、两面针、金银花、滑石)、溃结2号方(处方:党参、石榴皮、白术、赤石脂、两面针、蒲公英)灌肠治疗。其中治疗组36例采用气药灌肠法,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灌肠法进行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电子肠镜下溃疡病变的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2%,对照组为71.9%,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电子肠镜下结肠粘膜糜烂溃疡均有明显改善,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气药灌肠法治疗UC临床疗效和电子肠镜下溃疡病变改善疗效较好,尤其对乙状结肠以上难治性UC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丁氏溃结灌肠液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大鼠肠道炎症的疗效,探讨该药改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可能的药理机制。方法采用DSS诱导大鼠作为UC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mesalazine)组和丁氏溃结灌肠液(GCL)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给药后,观察大鼠结肠黏膜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TNF-α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NF-κB p65、Myd88蛋白表达量和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丁氏溃结灌肠液各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大鼠结肠组织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量和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氏溃结灌肠液具有较好的抗炎、修复黏膜和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减少炎症因子,从而发挥治疗UC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溃结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肠,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治疗组溃结方液灌肠联合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24周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8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28.1%,对照组复发率为30.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结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黄磊  朱莹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3):486-487
目的 观察溃结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给予溃结汤灌肠,对照组(62例)给予结肠宁灌肠剂灌肠,均每晚保留灌肠1次;4周为1疗程.观察记录治疗前后两组一般情况、中医症状体征、肠镜检查和病理结果及不良反应等.评价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及综合疗效.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2.19%,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89.06%,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2.26%,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79.0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溃结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别从氧化应激及能量代谢角度研究溃结爽灌肠方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作用及其疗效机制,并应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溃结爽灌肠方中各组分在不同水平对UC大鼠的的单因素效应及量效关系。方法:按照L9(34)正交表设计,70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进行9组试验。葡聚糖硫酸钠(DSS)法复制UC大鼠模型后,以溃结爽方灌肠10 d,麻醉取材,计算结肠黏膜损伤评分(CMDI),制作病理切片;生化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腺苷三磷酸(ATP)、一氧化氮(NO)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抗氧化因子SOD、GSH活性明显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及NO水平显著增高,并且能量代谢受到影响,ATP水平降低,与空白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溃结爽灌肠能够不同程度改善UC大鼠氧化应激损伤及能量代谢水平,提高SOD、GSH活性及ATP水平,降低MDA、NO的表达,并且以B组效应最佳(P0.05)。在结肠黏膜损伤评分(CMDI)方面,A组B组C组E组F组I组均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结果与抗氧化因子活性(SOD、GSH)及能量代谢(ATP酶)表达水平变化具有一致性。4味中药黄柏、苦参、白及、地榆在高、中、低剂量均可不同程度提高抗氧化因子SOD、GSH活性及ATP的表达,同时降低大鼠结肠黏膜MDA、NO的含量,但随剂量变化其表达水平呈现不同变化趋势。结论:溃结爽灌肠方可以明显降低UC模型大鼠结肠黏膜氧化应激损伤,提高能量代谢水平,从而减轻UC大鼠肠道炎症损伤,促进肠道黏膜修复。  相似文献   

17.
溃结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锡阳 《陕西中医》2004,25(1):14-15
目的 :探讨清热燥湿、健脾止泻类中药配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拟溃结灌肠 (白头翁、黄连、木香、锡类散等 )药保留灌肠治疗本病 30例并使用 ( SASP) 1 6例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优于西药柳氮磺砒啶 ( SASP)组 ;两组有效率分别为 93.3%和 75 .0 % ( P<0 .0 5 ) ,复发率分别为 2 3.3%和 5 6.2 %( P<0 .0 5 )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组也短于对照组 ,提示 :拟溃结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有减轻肠中的水肿 ,充血 ,促进粘膜愈合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常规保留灌肠法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常规保留灌肠的不足。方法:利用压力灌肠器,扩大保留灌肠弥散面积,延长保留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结果:优于常规保留灌肠,把直肠给药扩大为全结肠给药,结论:为临床提供了一条崭新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参榆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黏膜修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参榆灌肠方组和SASP组,给药10 d后处死,取结肠组织,观察结肠大体形态变化,采用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17、TGF-β水平。结果:参榆灌肠方组大鼠体质量增加优于模型组(P0.05),结肠大体形态和病理组织学明显优于模型组;参榆灌肠方组大鼠IL-6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TGF-水平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榆灌肠方灌肠可减轻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肠道炎症反应,修复结肠黏膜。  相似文献   

20.
中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9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溃结一方内服、溃结二方灌肠及内服灌肠合用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90例随机分为溃结一方内服组(A组)30例,溃结二方灌肠组(B组)30例,内服加灌肠组(C组)30例,治疗3个疗程(60天)。结果:C组总体疗效优于A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溃结一方与溃结二方合用(口服配合灌肠)对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