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115例外伤性膝关节磁共振检查的综合技术分析,并对其主要影响图像的技术参数在检查中的合理运用进行探讨,根据不同病变在检查中的显示特点,找出最佳的图像检查技术组合,使之病变能在检查中达到最佳的显示效果,从而为临床提供强有力的影像诊断依据,并充分发挥磁共振技术在外伤性膝关节病变检查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用磁共振技术对颅内病变进行多方位,任一角度的切面成像以及利用与X线截然不同的成像原理,采用特殊的成像序列,使颅内病变的形态,位置和病变性质更能准有的显示和诊断。材料与方法:本组病例115例,有X线CT资料者60例,无任何检查资料者55例、检查前常规清除头部影响病变检查的一切金属物品,然后仰卧干检查床上,定位线对准眉间联线中点,如重点检查垂体、脑干、小脑部位则中线下移至眼眶联线,以保证检查部位位于线圈中心,使采集到的信号不被衰减,颅内病变检查采用自旋回波SE序列,根据不同病变取不同方位的切面图像,并采用不同的层间层厚、以及特殊的拼接对比技术进行图像组合,以利于对病变的全面显示与了解。结果:本组病例中,三个方位同时显示病变者45例,二个方位显示病变者13例,一个方位显示病变者36例,60例x线CT检查患者中,重新进行病变定位和纠正病变所在位置者21例,排除病变者5例,发现病变者4例,脑积水查出原因者8例。讨论:长期以来,颅内病变主要靠X线摄影所得图像来完成检查,由于密度的差异因素以及摄影条件应用的复杂性、和暗室技术人体个体差异的综合因素的影响,颅内有无病变主要靠间接X线征象来判断,如颅内骨质的吸收破坏和颅内压的改变等,其颅病变根本无法直接显示和了解,CT技术出现并应用颅内病变后,由于具有很高的分辨力,所以在CT图像中其病变的形态、位置、性质都能部分的了解,但由于只有一个横断切面的图像要全面的了解病变仍很困难,当磁共振技术应用干颅内病变时,由于其独特的成像原理和多方位任一角度的切面成像,使其在颅内病变检查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颅内病变的显示以及病变性质都能作出准确的答复。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结肠成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结肠病变诊断的金标准仍就是纤维结肠镜检查,此外,有关结肠检查的手段还包括有大便潜血试验、数字直肠造影、传统的钡灌肠和新近的CT结肠成像等。长期以来,由于肠管不断蠕动的特点,使得磁共振成像在肠道领域的应用一直处于盲区。为了避免其蠕动伪影影响邻近器官,常常采用预饱和技术加以抑制。近年来,随着磁共振设备技术的飞速发展,磁共振结肠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olonography,MRC)已成为近年来腹部MRI研究的热点之一 ,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MR检查已成为临床上评价胰腺疾病的常用手段.了解不同MR脉冲序列上正常胰腺的影像表现是合理应用扫描序列和识别病变的前提.介绍了胰腺MRI、磁共振波谱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检查技术,描述了正常胰腺影像解剖以及不同脉冲序列上胰腺MRI信号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MRDWI)是目前唯一能在活体上进行水分子扩散测量,分析病变内部结构及组织成分,反映活体组织功能状态的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该技术在女性盆腔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本文就该技术在女性盆腔病变检出、术前分期、评价淋巴结转移、肿瘤放化疗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MRU技术对老年人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经B超发现尿路扩张,IVP不显影或显示不满意患者,采用SE、FSE进行扫描,然后用重T2WI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MRU检查。结果:输尿管癌3例,输尿管下段结石7例,输尿管憩室1例。病变显示良好。结论:低场MR的MRU是一种检查输尿管梗阻病变的较新手段,无创伤、无辐射、不需对比剂,尤其是对年老体弱及碘过敏和肾功能不良患者,具有其它影像手段无法取代的优越性,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儿童主动脉梗阻性病变的磁共振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铭  钟玉敏 《放射学实践》2003,18(2):100-102
目的:报道93例儿童梗阻性主动脉病变并评价其磁共振成像技术。方法:主要采用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CEMRA)诊断儿童梗阻性主动脉病变。结果:93例中,主动脉缩窄67例,主动脉弓离断l6例,主动脉瓣上狭窄2例,大动脉炎8例。男62例,女3l例。82例经手术或心血管造影检查证实磁共振诊断正确率为97.5%。结论: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是很好的儿童梗阻性主动脉病变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软组织病变的3.0T磁共振成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38例软组织病变患者的MRI资料,包括男19例、女19例,年龄11~81岁,应用3.0T磁共振成像仪,影像诊断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良性病变23例,恶性病变15例,MRI成像诊断良性或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符合率91.3%和80%;组织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3%和53.3%.结论:3.0T磁共振成像对软组织病变定性诊断符合率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有力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胰腺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胰腺疾病特别是胰腺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早期的准确诊断对治疗和愈后起着重要作用,目前CT是胰腺疾病的主要检查手段,近几年高场磁共振的出现,以其敏感的信号变化及多平面成像,脂肪抑制及快速动态增强成像技术在胰腺病变的检查中体现了独特的优势.本文就3.0T磁共振在胰腺病变的应用及新技术做一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0.23T开放式磁共振介入系统导引胸腰椎病变穿刺活检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准确性。方法利用0.23T开放式磁共振联合iPath 200光学导航系统经椎弓根入路对34例胸、腰椎椎体病变患者行经皮穿刺活检术,穿刺胸椎病变13例,腰椎病变21例。将经皮穿刺活检得到的病理结果与外科手术的病理和/或临床随访12个月以上的最终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磁共振导引经皮胸、腰椎体穿刺活检的准确率。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并取得足量标本,穿刺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恶性病变18例,良性病变14例,性质不明的2例;外科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的最终结果为恶性病变20例,良性病变14例。开放式磁共振导引胸、腰椎体病变穿刺活检的敏感度为90%(18/20),特异度为100%(14/14),准确度为94.1%(32/34),阳性预测值为100%(18/18),阴性预测值为87.5%(14/16)。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0.23T开放式磁共振导航系统导引经椎弓根穿刺活检胸、腰椎椎体病变是一种安全、准确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影像医学的迅速发展,磁共振设备已日趋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磁共振检查已成为影像诊断学中必备的、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良好的磁共振的整体维护和保养(整体维护和保养是我院根据磁共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摸索提出的,是指磁共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操作技术人员的素质、磁共振设备使用环境和磁共振设备保养维护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是保证磁共振开机使用率、诊断率提高的重要环节。笔者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实践,就我院使用以色列ElScint产的GYREXV-D1x^TM0.5T超导型磁共振长达十年的整体维护与保养经验,在此,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2.
非增强MRA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基于血流敏感散相(FSD)和平衡稳态自由进动(bSSFP)技术的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MRA)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42例糖尿病患者在临床常规下肢动脉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检查之前进行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MRA),扫描范围为双侧小腿,包括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腓动脉3...  相似文献   

13.
尚柳彤  柴晓玮  贾文霄 《武警医学》2008,19(10):873-877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诊断乳腺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乳腺疾病患者(33个良性病灶,24个恶性病灶)分别进行磁共振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分析病灶强化的形态特征,测量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布类型、峰值时间和早期增强率.结果 多数病灶在磁共振平扫时未被检出,结合增强后的形态特征对乳腺癌的检出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69.7%,准确性为71.9%.良、恶性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峰值时间及早期增强率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1.7%、87.5%和75.0%,特异性分别为87.9%、87.9%和84.8%,准确性分别为89.5%、87.7%和80.7%.联合上述指标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5.8%,特异性87.9%,准确性为91.2%.结论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峰值时间及早期增强率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合增强的形态特征,对乳腺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姚玉唐  兰永树   《放射学实践》2010,25(8):931-934
目前,结肠病变诊断的金标准仍旧是纤维结肠镜检查,此外,有关结肠检查的手段还包括有大便潜血试验、数字直肠造影、传统的钡灌肠等,近年来随着CT和MRI设备及技术的飞速发展,CT结肠成像(CT colonography,CTC)、磁共振结肠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olonography,MRC)已成为近年腹部影像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5.
(主编:蔡祖龙,高元桂;ISBN:978-7-80194-575-1;精装,出版日期:2005年9月;定价:126.00)本书共24章,内容包括CT的基本知识与检查方法、磁共振成像(MRI)的基本知识、胸部CT和MRI解剖、胸部病变的CT和MRI基本征象以及胸部各种疾病的CT与MRI检查技术。重点对气管、支气管、肺结核、肺癌、心脏和大血管病变、纵隔病变、肺部原因不明疾病、胸部弥漫性疾病的病理、临床表现、CT和MRI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主编:蔡祖龙,高元桂;ISBN:978-7-80194-575-1;精装,出版日期:2005年9月;定价:126.00)本书共24章,内容包括CT的基本知识与检查方法、磁共振成像(MRI)的基本知识、胸部CT和MRI解剖、胸部病变的CT和MRI基本征象以及胸部各种疾病的CT与MRI检查技术。重点对气管、支气管、肺结核、肺癌、心脏和大血管病变、纵隔病变、肺部原因不明疾病、胸部弥漫性疾病的病理、临床表现、CT和MRI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书讯     
《胸部CT与MRI诊断学》(主编:蔡祖龙,高元桂;ISBN:978-7-80194-575-1;精装,出版日期:2005年9月;定价:126.00)本书共24章,内容包括CT的基本知识与检查方法、磁共振成像(MRI)的基本知识、胸部CT和MRI解剖、胸部病变的CT和MRI基本征象以及胸部各种疾病的CT与MRI检查技术。重点对气管、支气管、肺结核、肺癌、心脏和大血管病变、纵隔病变、肺部原因不明疾病、胸部弥漫性疾病的病理、临床表现、CT和MRI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场强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内占位性病变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病人(男性35例,女性21例,年龄38~88岁,平均60岁)进行3.0T磁共振的颅脑SWI及常规序列(包括T1FLAIR,T2FLAIR,T2WI,DWI及T1增强)扫描,其中32例病人行相应病理检查,并由3位放射科医师独立对每个序列的图像进行逐层对比分析.结果:SWI显示血液代谢物、静脉血管和内部结构方面优于其他常规序列,具有FLAIR样对比显示水肿区,可以显示常规增强T1WI不能显示的病变内部补充信息.SWI所提供的血液代谢物信息与病理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SWI序列具有很好显示血液代谢物及静脉血管的能力,有助于对脑内占位病变的详细显示.  相似文献   

19.
【摘要】骨髓的病变主要指正常的骨髓组织被病理组织完全或部分替代、浸润。MRI是研究骨髓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方法,近年来扩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正电子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PET-MRI)等MRI新技术逐步应用于骨髓病变的临床及科研,为骨髓病变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评估涎腺功能对涎腺疾病的诊治有重要价值.目前检测涎腺功能的手段有:涎腺造影术、涎腺流量测定、放射性核素显像、彩色超声多普勒和磁共振技术等.笔者回顾分析了上述检查方法的优缺点,认为涎腺造影术、涎腺流量测定临床已少用,超声可用于筛查涎腺疾病,放射性核素显像是临床首选的检查手段,磁共振技术为当前发展较快的评价涎腺功能的方法.临床上可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检查手段综合评价涎腺功能,为诊疗涎腺疾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