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鼠腰6和骶1两脊髓节段的脑内传入纤维来源。方法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edishperotidase,HRP)逆行追踪技术,注入HRP于大鼠脊髓内72h后,取脑干,做40μm冰冻连续冠状切片,四甲基联苯胺(tetramethylbenzidine,TMB)呈色,中性红复染,光镜下观察记录。脑干内HRP标记细胞。结果(1)中脑:中央灰质、E-W核、后连合核、Cajal间位核、蓝斑、蓝斑下核、脑桥被盖核、楔状核、外侧丘系核、外侧丘系旁核、中脑线形核嘴侧部、红核反Mininus核。后二核是对侧优势,余皆为同侧优势。(2)脑桥和延髓:前庭神经内侧核、外侧核。下核、脑桥尾测网状核、脑桥吻测网状核、巨细胞网状核、外侧旁巨细胞网状核、背侧旁巨细胞核、小细胞网状核、背侧旁正中核、旁正中网状核、外侧网状核、延髓中央网状核、腹侧亚核、中缝大核、中缝苍白核反中缝隐核,标记细胞均为同侧优势。结论大鼠脊髓腰6和骶1的传入纤维,广泛起源于脑干,提示腰骶段脊髓功能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 R P)逆轴突标记法,研完了成年大白鼠中脑中央灰质外侧区的传入联系。将HRP 注射到中央灰质外侧区后.可见到标记的神经元核团有:外侧丘系核、楔状区、二叠体旁核、黑质密带、丘脑底核、未定带、丘脑网状核、束旁核、丘脑腹内侧核大细胞部、Forel 氏H_1区;下丘脑背内侧核及腹内侧核、下丘脑前核、视上核、视前大细胞恢、视前外侧核、第三脑室室周灰质及隔外侧核;脑桥首尾侧网状核、被盖网状核、小细胞网状核、中缝大核;脊髓背角RexedⅡ、Ⅲ层。针对这些核团,就脑内镇痛系统的形态学基础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用放射自显影术观察大鼠脑中巨细胞旁网状外侧核(pgcl)和巨细胞网状核(rgi)的传出。上述核团发纤维于双侧下行至脊髓,终止于包括脊髓各段背角浅层在内的各板层。脑干中标记位于极后区、舌下神经核、迷走背核、孤束核联合核、三叉神经脊束核、疑核、臂旁复合体、楔状核、上、下丘和中缝核群。标记物也见于脚间核和蔡氏被盖腹侧区,室周附近,包括蓝斑复合体、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Gudden被盖背核。丘脑的标记见于中线核群与板内核群。下丘脑有广泛标记。端脑部标记见于隔区、扣带皮质和海马中。  相似文献   

4.
后柱核由薄束核、楔束核和外楔核组成。用菜豆白细胞凝集素(PHA-L)倾行追踪技术研究大鼠脊髓向后柱核的纤维投射。结果显示,颈膨大注入例的标记纤维见于后索背侧部的外侧区(腹侧部行径皮质脊髓束),标记末梢分布于楔束核和外楔核;胸髓注入例的标记纤维见于后索背侧部的中间区,标记末梢分布于楔束核内侧部和薄束核外侧部;腰膨大注入例的标记纤维见于后索背侧部的内侧区,标记末梢分布于薄束核大部;骶髓注入例的标记纤维见于后索背侧部的最内区,标记末梢分布于薄束核的最内侧部。实验结果表明,大鼠脊髓向后柱核的投射行径存在明确的定位分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网状结构与运动调控密切相关的伸肌抑制区内的重要核团-巨细胞网状核与颈段脊髓神经元的纤维联系。方法采用麦芽凝集素-辣根过氧化物酶在巨细胞网状核的微量注射,48h后用TMB显色方法检测巨细胞网状核和颈段脊髓灰质内麦芽凝集素-辣根过氧化物酶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巨细胞网状核内注射麦芽凝集素-辣根过氧化物酶,可在颈段脊髓灰质Ⅰ、Ⅱ板层发现顺行标记,在Ⅶ、Ⅷ板层发现逆行标记。结论通过对WGA-HRP示踪的检测,说明以巨细胞网状核为主的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和颈段脊髓神经元之间存在纤维联系。从巨细胞网状核到脊髓的投射纤维多经由颈段脊髓灰质的Ⅰ、Ⅱ板层,而颈段脊髓灰质向巨细胞网状核的投射纤维多起源于Ⅶ、Ⅷ板层。  相似文献   

6.
1.为探讨针刺镇痛效应和痛觉信息在中枢神经系的传导通路,用实验形态学方法观察了大白鼠及猫脊髓上行纤维的行程及投射点。 2.脊髓颈下部半离断后,在脑干网状结构内,可见到散在的溃变纤维和终末前溃变。其中以网状巨细胞核及网状外侧核为最多,延髓中央腹侧核、脑桥网状尾侧核及脑桥网状嘴侧核次之,而延髓中央背侧核、网状小细胞核及旁正中核则较少。 3.在中缝核群中的中缝苍白核、中缝大核以及中缝暗核和中缝脑桥核内,可见到一些溃变纤维及终末前溃变。 4.于中脑下丘底部、上丘深层以及中央灰质的外侧部,可见到一些溃变纤维及终末前滑变。 5.在丘脑,脊髓丘脑束可投射至内侧膝状体的内侧部、髓板内核中的束旁核和中央中核,以及丘脑腹后外侧核。 6.本文讨论了痛觉信息和针刺镇痛效应在中枢神经系的传导通路,以及有可能进行整合的部位。  相似文献   

7.
用放射自显影顺行标记示踪法(ARG法):将微量~3H-Leucine注入猫和大白鼠巨细胞网状核(Nucleus reticularis giganto-cellularis NRGC)后,在中央中核、束旁核复合体等处显示银粒标记;导水管周围灰质外侧区、中脑网状结构、动眼神经核及其周围结构、红核有较丰富终末标记;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出现较密集银粒,中缝大核也有标记;旁正中网状核、外侧网状核等均可看到银粒。在脊髓灰质的Ⅶ、Ⅷ、Ⅸ层也可见标记。本文并对NRGC纤维投射机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将WGA—HRP注入25只大鼠脊髓灰质内,顺行追踪脊髓至外侧网状核的纤维投射。其结果为:颈髓注射例,标记终末投射至两侧外侧网状核尾側背外侧之大细胞部,小细胞部和三叉下部,以同侧大细胞部外侧区和邻近的小细胞部为密集。胸髓注射例也投射至外侧网状核大、小细胞部和三叉下部,但标记终末较少,两侧差异不显,主要标记终末占据外侧网状核的腹内侧区。腰髓注射例,主要投射至对侧外侧网状核的小细胞部及邻近的大细胞部,标记终末占据外侧网状核尾侧的腹内侧部。三叉下部接收从颈、胸、腰髓两侧来的投射纤维,标记终末腰髓稍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 HRP 法研究了猫脑干内皮质下核向舌下神经的投射。在延髓,舌下神经核平面,延髓中央网状核背内侧部及三叉神经脊束核中部背内侧部可见到标记细胞。在延髓和脑桥移行部,同侧上泌涎核和下泌涎核分布区的小细胞网状核中可见到标记细胞。在脑桥,同侧结合臂旁核及三叉神经运动核和主核之间,可见到标记细胞。在中脑,中央灰质外侧部和腹侧部可见到少量标记细胞。舌下神经核接受上述脑干内皮质下核的联系和整合作用,以完成舌的不随意的自动运动。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法研究了大鼠脑干向小脑核的纤维投射。观察到脑干具有HRP标记神经元的核团如下:下橄榄核、外侧网状核、脑桥被盖网状核、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感觉主核、三叉神经中脑核、前庭神经脊核、前庭神经内侧核、延髓腹侧网状核、延髓巨细胞网状核、延髓旁正中网状核、中缝桥核、中缝隐核、中缝大核、舌周核、兰斑核、薄束核、楔束核、楔外核。小脑各核接受脑干核团投射纤维不尽相同,其中以外侧核和间位核接受较多的脑干核团投射纤维,脑干标记核团基本相同,但有投射纤维到小脑顶核的脑干核团较少。本文讨论了橄榄小脑核投射的局部定位关系。  相似文献   

11.
脊髓腰段微量注射和微电泳辣根过氧化酶(HRP)研究都证明,下丘脑室旁核(PVH)与脊髓有直接的纤维联系。PVH—脊髓投射纤维可发自PVH的大细胞区和小细胞区的各部,以背侧、外侧和内侧小细胞部为主。腰髓背角电泳导入HRP的动物,仅在PVH的小细胞区找到标记细胞,以外侧小细胞部为主。PVH至脊髓背角的这种定位投射说明,PVH可能参与脊髓背角神经元对躯体传入信息的初级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HRP法和ARG法研究了大鼠楔形核(CnF)与下位脑干及脊髓之间的传入和传出纤维联系。结果表明:1.CnF的传入纤维主要来自双侧中脑中央灰质、脑桥嘴侧网状核、脑桥尾侧网伏梭、脑侨被盖网状核和脑桥腹侧网状核、巨细胞网状核、外侧巨细胞网状核和对侧的CnF,脊髓可能有较少的传入到CnF。2.除脊髓外,CnF的下行投射分布到上述核区及下丘深层、蓝斑、中缝大核、中缝苍白核和外侧网状核。本文还讨论了CnF参与痛与镇痛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将微量HRP分别注入到猫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的三个区域(外侧区、内侧区和背侧区),观察HRP标记细胞出现的部位,确定投射到PAG的纤维起源。传入到PAG外侧区的纤维,来源于PAG的内侧区和背侧区,中脑顶盖前区,后连合核,Darkshe witsch核,中脑网状结构,黑质,中缝背核,蓝斑核,脑桥网状结构,外侧丘系核,臂旁核,中缝大核和延髓巨细胞网状核。投射到PAG内侧区的纤维,来源于PAG的背侧区和腹外侧区,中缝背核,脑桥咀侧和尾侧中央核,脑桥被盖腹侧核,蓝斑核,前庭神经上核,延髓网状结构。投射到pAG背侧区的纤维,起源于PAG的内侧区和外侧区,上丘核和下丘核,蓝斑核,Darkshewitsch核,中脑网状结构,黑质,中缝背核,丘系旁核,旁二叠体核,脑桥及延髓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4.
作者采用辣根过氧化酶(HRP)顺行标记法证实: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的传出纤维可投射到脊髓室管膜。脊髓T_(13)-L_3节段室管膜下有丰富的标记纤维和终末,其它脊髓节段的标记纤维和终末稀少。标记纤维和终末集中分布在中央管的背侧和腹侧。其中部分标记纤维和终末伸入室管膜的基底层。脊髓室管膜的PVN传出纤维可能向脑脊液中释放神经激素,从而对脊髓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传送法,在20只成年大白鼠的脊髓腰6和骶1节段注射5%WGA—HRP(Sigma)生理盐水溶液。另选5只大鼠,将HRP注入骶2以下脊髓,以作对照。然后在大脑皮层观察逆行标记细胞,标记细胞出现在1、3、4和18区,皮质神经元以向对侧脊髓投射为主,同侧投射较少。从这几个皮质区发出的投射纤维,是皮质和脊髓腰骶段直接联系的传导束,并对其功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HRP 注入猫左侧颈部食管壁后,在两侧面后核,脊上核、背内侧核和同侧迷走神经背核、孤束核、疑核、中间带、疑后核和副神经脊髓核出现 HRP 逆行标记细胞标记细胞在迷走神经背核内的分布具有定位关系。实验结果显示颈部食管传出神经元的分布具有即弥散又相对集中的特点。本文并对所标记各核的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将30%辣根过氧化酶(HRP)溶液注入大鼠食管腹段近贲门处外膜下,切片用四甲基联苯胺(TMB)法成色,结果如下:标记细胞主要分布于双侧结状神经节,双侧的脊神经节(主要在T9~L3)、双侧的胸交感节(T9~L1)和腹腔节,在延髓的标记细胞见于疑核全长内,主要分布于疑核咀侧端。在闩平面以下的迷走神经背核内也见有少数梭形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18.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微量注射和微电泳方法,观察大鼠丘脑腹内侧核(VM)的传入纤维联系,结果表明:VM接受大脑皮质、无名质、丘脑网状核、脚内核、下丘脑结构、上丘、黑质网状部、蓝斑、臂旁核、中缝核、前庭神经核群、脑桥网状核、小脑齿状核、小脑间位核和脊髓灰质的某些板层的传入纤维。  相似文献   

19.
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法结合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标记法,观察了大鼠脑子5-羟色胺(5-hydroxytryptmine,5-HT)神经元向脊髓腰6(L6)和骶1(S1)节段的纤维投射。结果表明:在脑桥尾侧网状核、前庭神经外侧核、巨细胞网状核、外侧旁巨细胞网状核、外侧网状核三叉下亚核、中缝大核及中缝苍白核出现HRP-5-HT双标记细胞。提示L6和S1节段的5-HT传入纤维起源是广泛的,不仅延髓网状结构,而且脑桥网状结构和脑神经核内的5-HT能神经元也向L6和S1投射。  相似文献   

20.
HRP注入大白鼠上丘水平导水管周灰质外侧区后,标记细胞出现在下列脑区:前额内侧皮质,额顶运动皮质,额顶体感皮质,扣带前、后皮质,纹状皮质17、18区,颞叶听皮质,下托及海马1、2区:缰核、丘脑室旁核、背内侧核、前背核、束旁下核、未定带,下丘脑前区、背侧区,下丘脑背、腹内侧核,乳头体上核,背、腹侧乳头体前核,下丘脑外侧区:中缝背核、被盖背外侧核、中缝正中核、黑质网状部,外侧丘系腹侧核及二叠体旁核;兰斑、上橄榄核、第四脑室底灰质、脑桥尾侧网状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外侧网状核小细胞部、薄束核及楔束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